超级农业强国 第280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齐政:“……”

    他再次确认了一点——嘉谷实验室的微生物项目组都是一群挂逼。

    而杜为民觉得,不仅是微生物组,嘉谷实验室整个团队都是挂逼。

    “继变异浒苔之后,实验室今年又成功培育了淡水生的超级灯芯草,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有很强的处理作用……”

    齐政有些麻木,嘉谷实验室是在搞治污植物批发吗?

    国内的水体污染丝毫不比土地污染来得轻松,甚至说,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水体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嘉谷此前在水体污染治理上的最大成果是变异浒苔。

    虽然受限养殖规模,还没有多少人注意到,但嘉谷农资在苏北海域的变异浒苔“海上草原”,其实对苏北海域乃至东海的海水富营养化改良贡献甚大——通过一茬茬的收获,将固定的氮、磷带出水体,再经过转化为海藻绿肥回归大地,实现替代化肥。

    齐政还想着,等再过两年,嘉谷种植的红豆杉完全成长起来后,变异浒苔的繁殖诱变剂不再受限,嘉谷农资的水体治污才会大放异彩。

    现在你告诉我,你可以搞淡水治污了?

    当然,这是好事,但治污植物的培育进展是不是快了点?

    齐政一边感受惊喜,一边在思忖,今年实验室的“九转涅槃阵”还是一阶啊,难道是人品爆发?

    ——除非齐政亲自动手培育,否则在实验室运转的“九转涅槃阵”都是维持在一阶标准。不敢随便开大招啊,否则谁知道会诱变出什么来。

    这样想着,就听到杜为民兴奋的声音:“实验室还培育了一种能够‘吃掉’塑料的细菌,配合第三代超级能源树,能有效处理塑料垃圾……”

    卧槽!齐政闻言差点跳了起来,不用怀疑了,今年绝对是人品爆发了!

    ……

    第500章 可能会改变世界的投入

    齐政心急火燎地回到嘉谷实验室大楼!

    陈建章笑容满面地等在楼下。

    实验室是个吞金的貔貅,哪怕放在全世界来看,也没有哪个实验室能真正做到自负盈亏的。嘉谷实验室能运行下去,全靠嘉谷集团来输血。

    作为嘉谷实验室的老大,陈建章最喜欢的,就是出成果的时候,因为此时也是最容易从集团口袋里“掏钱”的时候。

    齐政无心细究陈建章的心思,和他打了声招呼后就问:“能消化塑料的菌种的研究到了什么程度?”

    陈建章笑眯眯道:“我们称它为‘解塑菌’!”

    “别废话,跟我说说具体的情况。”齐政和他捻熟,一点面子都不用给。

    不要怪齐政对这个项目没有印象,实在是今天的嘉谷实验室,都扩充到上万人的规模了,细分项目的数量近千,一张纸都列不过来。

    要说重要性,研究出了成果的“解塑菌”固然重要,但开始立项的时候,就只能说是普普通通了。同样立项的超级稻项目、超级奶牛项目、超富集植物项目、能源海藻等项目,哪个不重要了?齐政就是想要关心,也关心不过来。

    只有像是“解塑菌”这样,做出了实效的项目,才能得到他的注意。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哪怕有灵阵的“作弊”,谁又能知道这种“超级生物”项目,是三年出成绩,五年出成绩,还是十年出成绩?

    陈建章一副了然的样子,道:“嘉谷农资那边提出要求,希望能在环保治污领域开发出更多的适用产品,增加环保治污业务的范围。因为这个要求,我们才给‘解塑菌’项目组,增加了1000万元的经费,也才有了目前的成果。”

    “这种‘解塑菌’通过分泌pet降解酶来完成塑料分解。这种酶是一种能够加快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它能够分解pet中特定的酯基化学键并使用其中的碳作为食物来源,最终留下细菌和植物能够消化吸收的小分子。”

    “目前初版‘解塑菌’分泌的降解酶,一升酶溶液每天只能分解一百五十毫克塑料,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它的的塑料消化能力……”陈建章砸吧嘴,不甚满意地介绍道。

    齐政眼角突然抽动起来,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在他的模糊印象中,几年后貌似岛国和英国都相继发现了类似的细菌,但分解塑料的效率好像是每天只能分解几毫克塑料……

    几十倍的差距,但在陈建章眼里,可能还没有太大的应用价值。

    而在齐政眼里,这一意料之外的发现,预示着推出分解塑料垃圾山的循环利用解决方案成为了现实。

    这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呢?

    在我国发出了“洋垃圾进口禁令”之后,很多人才知道,我国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家。

    ——本质原因当然是我国太缺乏资源了!一个全球制造业大国要把生产线开动起来就需要填上天文数字的资源,进口资源可以解决一部分缺口,另外将洋垃圾里的资源提炼出来也是一种资源的补充。

    但这种进口洋垃圾来获取资源的模式是要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

    垃圾就没有安全的——饮料瓶中可能留存着腐烂的食物和纸巾;电子垃圾的塑料板上则有重金属元器件;废报纸上的油墨在再生过程中会污染河流……长期累积对生命质量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垃圾处理在全世界都是难题,以至于“洋垃圾进口禁令”一出,让全世界垃圾回收产业都感到一场巨大的地震:垃圾没地方去了?

    而我们拒绝洋垃圾,一方面是我们的工业需要升级了;另一方面很残酷,那就是我国自己就已经是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国了。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自己的垃圾都处理不过来了。

    一直以来,我国处理垃圾的方法是以填埋为主。但这是欧洲国家所严禁的,因为你不知道填埋的垃圾会以什么形式最终回归到人类的生活中。

    可能是吹来的风、喝到的水,是以垃圾为食的猪牛羊生产的肉类奶制品,是在垃圾填埋场上种起来的有机蔬菜水果,甚至是房子、学校下面那块你不知道有没有做过修复的地……

    更不要说占了很大比例的塑料垃圾,在自然环境中降解起码需要一两百年!

    而嘉谷农资联合嘉谷实验室给出的垃圾山解决方案,是整体性的——超富集植物解决重金属污染;“解塑菌”分解塑料作为“能源树”的食物来源,将塑料垃圾最终转化为生物能源……

    “我们正在进一步研究‘解塑菌’的作用机制,在实际投放使用之前,还有很多研究需要完成。”陈建章意有所指道。

    “好,那我就静候佳音了,希望能早日看到改进成果。”齐政自然是鼓励为主。

    陈建章嘿嘿一笑,说道:“进度都是用钱堆出来的。”

    “你们计划想要多少?”齐政不动声色道。

    陈建章试探道:“如果要在两三年内达到可投放使用的改善程度,我估计要3亿元的投入。”

    这绝对是狮子大开口了。嘉谷实验室虽然富裕,但项目也是相当多的。上万名研究员,主持着近千个项目,要是一个项目批几亿,岂不是每年要花上千亿元?

    还是那句话,科学研究就是用钱堆出来的,而钱永远都是不够的。

    嘉谷实验室的经费虽多,但主业仍旧是农业和畜牧业。环保服务业只属于边缘项目,3亿元这么大笔的投入,绝对是超级别的了。

    然而,齐政却是清楚“解塑菌”的潜力惊人。不管怎么说,人家把“解塑菌”搞出来了,性能弱是能预料到的。但是,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后,性能改良在齐政看来是相对容易实现的——大不了,他开挂上阵好了。

    对比而言,3亿元的投入就显得太渺小了。这可能是一笔会改变世界的投入!

    “给你!”齐政根本是一个磕绊都不打地说道:“这还不算在嘉谷实验室的总经费里面,如果成果斐然的话,可以再议定经费。”

    陈建章却差点惊掉了下巴。研究经费向来是不好要的,那种要多少给多少的传说是不存在的。齐政的干脆,终于让他认识到了齐政对“解塑菌”的重视程度。

    但不管怎么说,研究资金充沛总是好事。

    又得到一笔额外投入的实验室大佬乐得冒泡,而为了维持“金主”的信心,他打了鸡血一般推介另一个重磅的研究成果:“‘解塑菌’的性能还要改善,但我们的第三代‘超级能源树’却达到了培育改良目标……”

    第三代“超级能源树”,其实就是小桐树,又名麻风树,可提炼性能优越的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具有可再生、清洁环保、燃烧污染物排放低等优点,经改性后可适用于各种柴油发动机,是我国鼓励大力开发与利用的替代能源。

    嘉谷实验室的培育改良,一是针对其果籽含油量,二是针对其果籽产量。

    齐政这才注意到,小桐树的改良居然已经来到了“第三代”!

    “第三代”,意味着至少在三个关键性状上得到了改良。

    齐政不禁带着期待问道:“可以实现产业化了?”

    陈建章重重点头。

    ……

    第501章 粮商“种”能源

    在琼省,嘉谷的南繁基地。

    嘉谷实验室不同于一般实验室的是,有很多实验研究无法在室内进行,必须要配套相应的室外种植试验地块。

    而琼省,因冬春季能够满足种植物周期生长繁殖的独特气候条件,已逐步发展成嘉谷实验室最大的研发基地,也是嘉谷最大的新品种育制种基地。而且,嘉谷实验室的试验地块面积还在稳定增长,至今已上升到9000亩。

    这里具体承担了嘉谷实验室的多少个研究项目,齐政也不清楚。但就他所知的,除了“超级水稻”和“超级玉米”等粮食作物新品种培育改良项目外,还有不少生物“黑科技”项目——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类似汽油的碳氢化合物的香胶树、深加工后能获得175种之多石油化工衍生物产品的蓖麻、春播绿草秋收乙醇的能源草芦竹和荻、能够天然合成可降解“生物塑料”的柳枝稷……

    当然,这些项目目前大多还没有具备实用性,例如能长出“生物塑料”成分pha的柳枝稷,在实验室的评估中,phb的质量必须占到柳枝稷20%以上,才能达到完全符合商业化要求,而当前的柳枝稷phb含量不过堪堪达到10%。

    就这,还离不开灵阵的襄助——灵气涤体的“三星聚灵阵”和润泽生长的“青竹百灵阵”。

    因为灵阵共振频率主要锁定的是粮食作物,所以其他生物在两个灵阵内只会缓慢进化,譬如“塑料颗粒”会在发生突变的柳枝稷叶子内部慢慢堆积;但这对于人工培育来说,不啻于如虎添翼了。

    齐政在陈建章的介绍下了解研发基地里重点研究项目的进展,最后来到一片重点防护的小树林基地。约两米多高的小乔木,树皮平滑,近卵圆形的树叶,黄色的球形蒴果……这就是嘉谷实验室的第三代“超级能源树”麻疯树了。

    “这是一种剧毒植物,它的茎、叶和皮都含有巨毒的汁液,一旦人的皮肤沾上这种毒汁,会被严重刺激而过敏,更可怕的是,吃下它的三枚果实,就足以致命。”陈建章解释了重点防护的原因。

    也正是因为它有毒,所以人们讨厌它、畏惧它,并为它取了一个难听的名字:麻疯树。

    但在齐政眼里,却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宝树”:“这名字真的对不起它的用途!”

    陈建章点点头,道:“所以我们更愿意称它为小桐树。”

    “按照已有的研究,寻常的麻疯树一亩最高可产麻疯果500公斤,当然,大多数情况下,亩产是不会超过300公斤的。其果仁的出油率倒是还不错,每公斤麻疯果可榨取约0.3公斤柴油。”

    “但我们的第三代小桐树,果仁出油率平均高达80%,每公斤果实至少可榨取0.5公斤柴油。此外,小桐树茎、叶、树皮中含大量毒蛋白的白色乳汁,以及提炼柴油后的油饼,又可提取开发生物农药和生物有机肥。”

    齐政颔首,对于能将出油率提升了超过60%,他已经极其满意了,马上问道:“平均产量呢?”

    陈建章乐呵呵道:“产量也不错,成年小桐树盛果期平均亩产650公斤,最高产量可达到近800公斤!”

    齐政啧啧了两声,这岂止是不错?简直是逆天了。

    这虽然是在试验基地精心照顾的最佳表现,但哪怕大规模推广开后,表现也必然差不到哪里去,超过普通品种的最高产量是可以肯定的。

    更完美的是,产量和含油率的提升,并没有影响到小桐树的其他优良性状。

    陈建章掰着手算道:“它耐旱,能挺过连续三年的大旱;它耐贫瘠,在最贫瘠、最荒凉的地方都能顽强地繁衍生存;它天然更新能力强,而且耐火烧,人工造林容易,还有培育土壤、防止侵蚀的功效;它的果实采摘期长达五十年,几乎可以为人类服务一生……”

    “有搞头!”齐政迅速做出决定,认真地考虑道:“我们的生物燃料业务可以增加新成员了,嗯,是单干呢还是找人合作呢?”

    所谓,不想搞能源的粮商不是好油企。

    就一个国家的三大生存要素(水资源、食物、能源)而言,嘉谷对于食物生产的投入是直接的,对水资源的投入则是无形的——无论是推行的生态农业、治污项目,还是从贝尔加湖调水入西北,亦或是跨海调雨,都是外人看不到但贡献极大的。

    而对于能源,嘉谷是逐渐加大投入力度的。毕竟,无论是蒸汽时代冒着浓烟在铁轨上咆哮的蒸汽机车,还是电气时代给千家万户带来光明的白炽灯,亦或是信息化时代连接全世界的互联网高速公路,对能源的需求都是空前的。

    国际四大粮商旗下都有粮食能源化项目,adm更是世界第一大生物乙醇生产商;即使在国内,国粮集团也在大力投资玉米乙醇项目。

    但这种将粮食等价于能源的做法,从根本上来说,是“与人争粮”,于国于民,很难说是好处多一点还是坏处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