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270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第480章 余波震荡

    习惯了“买买买”的百威英博又出手了!

    啤酒市场从来不缺并购的话题,但百威英博开出的440亿美元收购价,还是让人目瞪口呆。

    这可是世界啤酒行业历史上规模第二大交易,规模仅次于其08年斥资520亿美元合并百威的交易。

    百威是美国啤酒第一品牌,是人们眼中当之无愧的“白富美”,520亿美元这个价格也就算了;但清源啤酒在人们眼中,嗯,就是一个“暴发户”,百威英博脑子秀逗了吗?

    清源啤酒,或者说嘉谷集团的态度未明。一时间,这桩天价“求婚”在全球都闹得轰轰烈烈。

    嘉谷管理层的希望成真了,虽然大多时候是质疑,但清源啤酒成功地在全球“暴得大名”。

    ——这种情况在《华尔街日报》针对这宗收购案做出专题报道后达到了顶峰:

    “也许百威英博的报价值得商榷,但清源啤酒这家公司,谁也不能否认它创造了一个传奇!

    7年,一个世纪初才成立的企业,从无到有,清源啤酒从25万吨到千万吨,并成功登顶中国啤酒销量第一的位置。这种成长速度,的确值得惊叹。

    众所周知,中国啤酒行业是价格拼杀最凶残的一个市场,“降低价格,扩大销量”的做法也成为整个行业沿用至今的方法。

    然而所有价格战的结果告诉我们,依靠低价战略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受伤的永远是企业自身和整个行业。

    但短短十年不到的时间,清源啤酒销量暴增了40多倍,取得了令人咂舌的成长率,并且在总体销量和利润贡献率、总利润额的成长都遥遥领先啤酒业绝大多数产品,那肯定是做对了什么。

    那究竟是做对了什么呢?

    纵观清源啤酒的发展史,我们认为,是产品!

    实际上,一个普通的消费者都懂得:一个企业,就算你的企业发展战略、圈地布局战略做的再出色,可是产品不过关,得不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一切都将是水中捞月。

    所以,清源啤酒能够创造这样的传奇,成为销量冠军,乃至改变了中国啤酒业的格局,慢慢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本质上靠的还是产品——高品质的、消费者由衷认可的产品。

    清源啤酒近来在中国市场和东南亚市场新推出的一款爆款啤酒产品,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是一家创新能力极强的啤酒企业。产品为先,决定了清源啤酒的领跑和战无不胜。

    所以,百威英博意欲并购清源啤酒,与其说是希望于拥有更多的市场话语权,不如说是对这种产品创新能力的垂涎。

    如果说,清源啤酒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我们会建议投资者大力买入它的股票;如果问,它的市值能不能达到440亿美元,我们会肯定地答复,绝对能!

    ……”

    ——这个报道无疑是对百威英博发起的这宗并购的认可,但搞笑的是,市场的反应表示毫不买账。

    很多百威英博投资者都一片哗然,这居然是一家成立才七年的啤酒公司,而且还没走出亚洲范围,百威英博初始开出的两百多亿美元还算合理,但现在几乎翻番?

    百威英博资金充裕也就算了,但问题是债务高筑,这不是脑残吗?

    要知道,百威英博几乎每四年才会发起一项大收购,原因就在于并购后高昂的成本是一件头疼的事——并购百威才不到两年,百威英博仍在削减生产和分销成本,债务压力实在难言轻松。

    中小股东们对其债务的担忧,反馈到百威英博的股价上,就是持续的小幅下跌。

    百威英博方面一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只恨不得这篇报道从来没有出现过。

    因为,中国方面的舆论也炸了!

    清源啤酒拥有中国啤酒业20%的市场份额,而百威英博则是国内市场占有率第四的啤酒公司。业内直言,一旦两者合并,两者将会占有中国超过30%的市场份额,直接改变中国啤酒行业的游戏规则。

    无论是基于竞争角度,还是基于民族品牌情感,国内业内外对这一宗并购的反应多是持强烈的反对态度。

    ——事实证明,要想办成一件事不容易,要想办不成一件事太简单了;更何况是在这种风雨飘摇的形势下。

    在与百威英博“认真”谈判了几轮后,嘉谷方面见好就收,正式拒绝了百威英博提出的现金加股票的收购方案。

    清源啤酒对外发布声明,称这宗收购不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自己的战略方案“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桩并购交易存在监管风险不说,并且对于百威英博那些不具有投票权的股票来说,其价值也存在“不确定性”……

    至此,这宗跌宕起伏的“超级并购”,以失败落幕!

    ——当然,这再次上了各大财经媒体的头条。

    还是那句话,那可是440亿美元啊!对于一般企业,别说拒绝了,没有一口应下都算是有定力了!

    此前有多看不上清源啤酒,此时对于其算是干脆利落的拒绝了百威英博的惊天“聘金”,就有多不可思议!

    而由此引发的余波震荡,才刚开始!

    ……

    百威英博想要一口吞下新兴巨头的愿望落空了!

    现任总裁布里托来不及懊恼,就着手考虑要怎样应对清源啤酒带来的威胁了。

    虽然百威英博仍是行业“老大”,但百威英博的旗舰产品百威啤酒在北美市场的增长面临天花板,而包括巴西的南美市场也面临增长放缓的窘境。

    ——既然暂时拿不出可以媲美“冰源”啤酒的革命性产品,那百威英博就要将在分销网络上的优势放大到极致。

    他将目光放到了世界第二大啤酒生产商南非米勒身上——如果能合并南非米勒,百威英博有望实现手握全球啤酒分销生杀大权的野望。

    没有人知道,刚经历了一次大并购失败挫折的百威英博,马上又酝酿着下一次惊天并购。

    齐政更不知道,因为清源啤酒的威胁,百威英博对合并行业“老二”的兴趣,提前了近五年!

    ……

    第481章 暗战与睚眦必报

    百威英博收购清源啤酒失败,意味着无论是在中国市场上还是全球啤酒市场上,两者之间都将变成全面的对手。

    “合为一家”的新闻热度尚未消散,硝烟渐起。

    目前的形势下,双方互有忌惮。

    清源啤酒拥有独一无二的“冰源”啤酒花资源自不必多说,而百威英博是“人的名树的影”——这可是在西方、亚洲以及拉丁美洲北部市场拥有啤酒行业中强大的分销网络,而且对全球啤酒业的影响无处不在的世界级巨头啊。

    想打入新市场的清源啤酒,将无可避免地需与百威英博进行全方位较量。

    嘉谷方面对于清源啤酒与百威英博的对立已有心理准备,但也没想到,这个对立会来得这么快!

    ——只在清源啤酒正式拒绝了百威英博收购要约的半个月后,清源啤酒就遭到了来自行业大佬的压制。

    “我们在印度的啤酒投资项目被叫停了?为什么?”齐政乍一听到何长川的汇报,还有点反应不过来。

    “印度方面表示,我们准备投产的‘冰源’系列啤酒存在安全上的隐患,没有通过当地食品认证……”

    “扯淡!”齐政骂了一句,看到何长川了然的表情,随即反应过来,“我们这是被针对了?是百威英博?”

    何长川抿嘴道:“是百威英博作主要推动,加上印度最大的啤酒品牌翠鸟在背后推波助澜所致。我们为‘冰源’啤酒花在美国、欧盟等主要市场都做了食品安全认证,但印度方面还要我们在本地做相关认证……”

    齐政有点想笑——什么时候,印度连美国或欧盟的食品安全认证都不放心了?这很显然是故意为难了。

    关键是,早就进入印度市场的百威英博要打压清源啤酒,齐政可以理解;但印度最大的啤酒商跟清源啤酒有什么仇什么怨啊?

    但转念一想,齐政就明白了,“这是忌惮于我们的名声?”

    待看见何长川点头,齐政一时不知道说什么了。

    这就是有得有失了。

    通过一宗惊天并购,清源啤酒固然在世界范围内声名鹊起,在东南亚市场上更是大杀四方;但也因此,在进入新兴市场后,其咄咄逼人之势容易引起本土巨头的最大警惕。

    如果没人下绊子的话,警惕可能也就是警惕了;但在百威英博主动搞事情的情况下,“地头蛇”们自然不介意跟着踩上一脚。

    “那么,你们有什么打算?”想明白了来龙去脉后,齐政反而平静了下来。

    何长川显然做了预案,张口就来:“印度市场自然是不能放弃的,不就是要做本地认证吗?那就做!事实上,谁都知道通过了欧美认证的‘冰源’啤酒花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他们此举不过是……”

    是故意恶心人!齐政默默接话道。

    何长川说得对,放弃是不可能放弃的——印度可是清源啤酒大力争取的一个新兴市场。

    众所周知,印度深受英国各方面的影响。哪怕是喝酒,印度人也追随英国传统的酒文化——他们对威士忌情有独钟,无论是在酒吧还是酒品专营店里,各种品牌、档次的威士忌一应俱全。

    相比起来,啤酒就不够看了——印度人均啤酒消费较低,价格也普遍较贵。

    但印度仍然是最大的啤酒潜力市场之一,每年有超过2000万人进入法定饮酒年龄。随着印度经济与国际社会的不断接轨,啤酒开始得到越来越多印度人的青睐,啤酒消费量增长强劲。

    这么一个新兴市场,自然吸引了各路国际啤酒巨头“跑马圈地”。百威英博、嘉士伯纷纷进入印度市场,前者甚至成为了印度啤酒市场的第二大参与者。

    ——百威英博应该是在清源啤酒在东南亚攻略四方之时就筹谋了,后面如果能将清源啤酒收归麾下,自然啥事没有;如果不能,眼下就是阻止清源啤酒强势扩张的布置了。

    “与东南亚市场相比,印度啤酒业受到了高税收的限制,但考虑到‘冰源’啤酒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热度,我们预期能在印度获得不菲收益。但……”何长川耸耸肩,“竞争对手显然不想看到这一幕发生。”

    “因为我们的预估失误,哪怕有欧美方面的认证,我们在印度的建厂投产估计至少也会被推迟半年,由此产生的损失可能多达上亿元……”

    齐政摆摆手,表示不放在心上。

    损失多少倒是在其次——这就是开拓新兴市场所面临的风险了。齐政可不会认为,清源啤酒手持“神器”就能顺利通行天下了。

    每个新兴市场的开拓,尤其是初期,投入是最大的。就拿在东南亚的“免费促销开局”来说,如果不能打开局面,导致无法从收入和利润中得到弥补,那清源啤酒在前期的巨额投入可以说是打了水漂。

    齐政也理解了其他国产啤酒商“出海”动力不足的苦衷——精彩的外部世界始终是身陷发展瓶颈中的企业所畏惧而又向往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积累,企业很难承受这样的失败。

    幸而清源啤酒有这样的底气。

    齐政稳稳地对何长川说道:“不要在乎一时的损失,该怎么竞争就怎么竞争。这还只是在新兴市场呢,如果要进入百威英博具有统治力的美洲市场,还不知道会被下多少绊子呢?清源啤酒要习惯迎难而上……”

    何长川就带着齐政的勉励奔赴“战场”了,在他离去的身影背后,齐政托腮想了想,笑了。

    啧,自家孩子被打了,他这作为家长的,总不能袖手旁观吧?

    正面战场要靠清源啤酒自己来拼杀,但是嘛,自己这睚眦必报的“家长”,最擅长的,不就是在背后敲闷棍吗?

    现在的啤酒国际博弈局势,就像围棋一样进入官子阶段。你只能挑对手的弱点进行渗透,然后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再去布一个子。

    百威英博似乎忘了,清源啤酒背靠的,可是嘉谷集团;而嘉谷集团,主业可是农业啊!

    未来十年,是一个跨界竞争的年代,竞争已经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全方位、全时空、多维度展开的。

    所以,亲,准备迎接“跨界打击”吧!

    ……

    第482章 无声的反击

    美国,华盛顿州。

    这是美国啤酒花最大的产地,完美复制了欧洲式啤酒花最喜爱的生长环境:北纬49度的纬度线,夏日长达16小时的光照,巨大的昼夜温差,极少量的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