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233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对,嘉谷大米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米品牌。正如电视里所说,同等价位下,消费者往往会优先选择嘉谷大米,这使得其产品库存周转很快,自然能保持这样苛刻的标准。”

    郭奎也感觉很棘手,“我们无法复制这样的模式?”

    康文杰不由得苦笑道:“我们既没有那么完善的大米产业链,也没有一部《舌尖上的大米》。”

    “……我必须承认,《舌尖上的大米》让我着迷。这真是一次完美的品牌宣传,天知道有多少观众因为这部纪录片而爱上了嘉谷大米。”郭奎衷心赞道。

    可不是?益海嘉里以前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国粮这样的国企,思维相对僵化,所以显得益海嘉里的竞争策略更加灵活。

    但换成嘉谷这样的对手,益海嘉里反而成为了落后的一方。

    在康文杰看来,《舌尖上的大米》简直是神来之笔。

    最明显的是,仙茗大米50元/斤的价格,正常来说肯定会引起一片质疑声。但看过《舌尖上的大米》的人都知道,仙茗大米的生产过程极其严格,嘉谷甚至对其营养成分指标进行了量化管控,用片中的话来说,“每一粒米都是天赐!”

    嘉谷还很鸡贼地在片中展示了不少外国人对仙茗大米的无脑追捧,所以哪怕普通人对其只能仰望,但没有人觉得它不值这个价。

    要知道,植入广告简单,但要想制作一部这样毫无烟火气地宣传了产品还备受好评的纪录片,简直可遇不可求。

    那种电影里一阵惊心动魄的大场面之后,演员却突然坐在楼顶上喝上了xx牛奶压压惊的植入广告,大概只能起到反效果……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嘉谷集团在粮油领域的影响力正越来越大!”康文杰严肃道。

    郭奎脸上的笑容也逐渐隐去:“这真的是一个坏消息。不过,还有一个更坏的消息……”

    康文杰神色一动:“ipo有变?”

    郭奎苦笑:“……你还是那么敏锐!这么说吧,港岛金融市场动荡,再加上益海嘉里这段时间在各个业务上似乎都陷入了困境,预计发行价无法达到预期,上市计划极大可能会被搁浅……”

    康文杰深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恼火。

    其实,他心里不是没有准备。

    抛却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益海嘉里今年确实是流年不利。

    “食用油转基因”风波发酵后,在各方若有若无的引导下,不少媒体将火力集中在金龙鱼身上,口诛笔伐金龙鱼广告中大肆强调1:1:1的涉嫌造假、虚假宣传问题和转基因问题,嘉谷食用油则逆势而上,眼看着要赶上金龙鱼的市场份额了。

    现在,嘉谷大米又奠定了在大米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在粮油市场上独领风骚。益海嘉里的压力更大除小麦外,益海嘉里其他项目产能利用率只在40%-50%之间,而且还有下降趋势。

    益海嘉里本计划通过上市融资30亿至40亿美元,投入到米面市场的开拓上,如今看来,也悬了。

    一定意义上说,益海嘉里和国粮集团也有些类似从规模来看,已是行业巨无霸。但如何由大到强,才是其真正的努力方向。

    毫无疑问,随着益海嘉里冲击上市失败,在中国粮油市场的竞争必将更加惨烈。

    “不管上市搁浅与否,董事会都希望益海能保持住在中国食用油市场的份额和领头羊地位,同时在米面市场上奋起直追,争取在中国依然缺位的高端市场上实现突破……”郭奎十指交叉,缓缓对康文杰转达了总公司的要求。

    在丰益国际看来,虽然嘉谷率先打破了国内大米行业品牌化发展的桎梏,但也不见得全是坏事。

    起码,一个行业出现了“王者”,意味着将由“纷争乱世”进入了“一统天下”的局面当然,中国市场太大了,没有哪家企业能一统天下,政府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呃,不那么中二地说,就是嘉谷粮油推动了中国大米产业的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发现,原来自己已经由吃饱过渡到吃好的阶段了。

    正如某个商业天才所说,消费者有时候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厂家拿出自己的产品。

    而在这个转型升级过程中,一大批企业会退出,行业整合程度加深,谁能活到最后,活得最好,才是真正的王者!

    放眼行业,益海嘉里的体量注定了它会是主要玩家之一;而目前最大的对手,已经由国粮集团变为嘉谷集团!

    郭奎笑言:“王者也并非无坚不摧的。在我看来,中国毕竟地大物博,能够产生优质大米的地方很多,未来大米品牌间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嘉谷大米开拓出来的市场份额,稍不留意就可能被后来者掠夺。”

    康文杰摇摇头,没有那么乐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要嘉谷不作死,起码它在大米市场上的地位难以撼动,毕竟,你不知道,政府有多喜欢嘉谷这样的企业……”

    ……

    第409章 让努力者致富

    正如明眼人所看到的是,嘉谷粮油这艘“航空母舰”乘风破浪的同时,也驱动着千家万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变一个地方要多久?

    嘉谷以实际经验告诉世人,只要方法对路,一两年足以让一个地方“旧面换新颜”。

    冀省仓州下的海星县,在《舌尖上的大米》里就扮演着这样一个角色。

    从昔日让人发愁的盐碱地,变成如今令人艳羡的“致富田”,海星县只用了两年在《舌尖上的大米》热播后,海星县声名大噪。

    “热闹来得太突然,差点让我们不知所措。”国家水产科研院的研究员方琦赉面对着前来见证丰收的齐政,有些意外又有些欣慰地说道:“没想到一部纪录片还能有这样的影响力,连带着我们团队都出名了……”

    齐政微微一笑。

    海星县地处冀省东部海滨平原,境内有数十万亩盐碱地。以前是成荒连片、无人问津,但经过嘉谷的改造,如今已经变成了黄金葵大米的种植地和盐碱地水产养殖地。

    想起这两年的改变,方琦赉还觉得如在梦中。

    她在九十年代末开始就在这片土地上进行盐碱水产养殖试验。

    水产养殖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的工作,尤其是开发盐碱地进行水产养殖,调控水质与寻找合适品种已经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但相对于前两点,资金匮乏才是最大的难题。

    从一开始做试点,方琦赉等人便仅靠水产科研院内部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度日。因为经费有限,很多时候项目一停,试点也就结束了。

    多年来,方琦赉一直在试图申请行业专项支持,但没有成功。

    直到柳暗花明,迎来了嘉谷这个大金主。

    “还是齐总有魄力!”方琦赉一语双关道。

    这既是对齐政大胆和他们团队合作的感慨,也是对他大力坚持拍摄《舌尖上的大米》的钦佩。

    要知道,自己这里一直都是试点,能否大规模推广、能否带来收益,她心里其实也没底;而在嘉谷拍摄纪录片的时候,她也觉得这是浪费钱。

    而事实证明,天才的眼光是一般人难以比拟的。

    方琦赉笑眯眯道:“《舌尖》火了之后,今年的虾还没有捕捞,蜂拥而来的订购电话就将其一抢而空了!”

    齐政倒是没有太多意外:“我们的虾养得好,就跟黄金葵大米一样,即使没有上节目,也绝对不愁销路的……”

    嘉谷进入海星县后,面对着土地盐碱及旱、涝等困扰当地农业发展的难题,主动与方琦赉团队合作,探索出了一条挖池抬田、以渔改碱的“上农下渔”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新路子。

    简而言之,就是在低洼处开挖池塘,养殖水产,土壤中的盐分溶到水塘后,土壤的盐碱度会明显下降,从而可以种植水稻。

    水产养殖的“肥水”造成一般土壤富营养化状态;但对于贫瘠的盐碱地,这种饱含有机质的水,恰恰是增肥土地的宝。

    基本上,每开挖100亩的鱼塘,就可恢复周边耕地120亩既能修复耕地,又能创造更大的效益,可谓是两全其美。

    当然,前提是盐碱地水产养殖能成功。毕竟,这是“咸水”,相当于在陆地上养海产。

    方琦赉团队的研究,正是在盐碱地上养殖南美白对虾,这种虾壳薄体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在国内市场很受欢迎。

    但这种虾却是好吃不好养养虾是典型的靠天吃饭的行业,国内工厂化养殖的南美白对虾成活率不到三成。

    在盐碱地养殖南美白对虾更是难上加难。这种虾对水质的要求很苛刻,盐碱地地质成分非常复杂,看似相似,但物质成分往往差异很大,这就要靠方琦赉团队调水,让池塘里的环境适合养虾了。

    让方琦赉感到意外的是,在与嘉谷合作后,项目推进简直是如有神助。

    池塘挖好后,仅靠降雨就完成了耕地盐分的淋洗;南美白对虾虾苗的成活率也超过了60%,让整个团队都充满了信心。

    齐政笑而不语这边离海也就三十多公里,“五斗云雨阵”调雨轻轻松松;至于养虾,技术要靠方琦赉团队,但保证活得更好就靠“三星聚灵阵”灵气涤体。

    一如嘉谷的常规操作,技术团队保证下限,而他齐某人开挂提高上限。

    在嘉谷第一个“吃螃蟹”的盐碱地养虾-种稻示范点取得成功后,海星县全面推广“上农下渔”盐碱地综合利用模式。

    今年,海星县被开发的盐碱地近三十万亩,包括十余万亩水产养殖面积和十五万亩水稻田。

    嘉谷实验室和方琦赉团队携手,结合双方的经验,还在池塘周边选种了耐盐碱的紫花苜蓿,在稻田里养鸭,形成一个循环生态圈:盐碱水水产养殖―养殖水浇灌入田―牧草固土并生成牲畜饲料―畜粪为稻田提供营养……

    嘉谷免费为海星县合作户提供虾苗和黄金葵大米稻种,通过在本地建立种养基地、水稻加工基地等途径,带动地处退海之地、土地盐碱化严重的海星县真正变为了“鱼米之乡”。

    当地产出的黄金葵大米,自带弱碱性,外形圆润,晶莹微透,煮熟后米香浓郁,软筋香甜;经过《舌尖上的大米》宣扬,可谓是“一举成名天下知”,连带着养殖的白对虾都出名了。

    方琦赉带着齐政漫步在池塘和稻田之间,介绍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惊人变化。

    片片稻田在阳光照射下泛着点点金光,阵阵秋风里,沉甸甸的稻穗涌动起金色的稻浪,传递着美妙的旋律。稻田中到处涌动着收获的身影,每张面孔都洋溢着掩饰不住的丰收喜悦。

    方琦赉感慨道:“不得不承认,与嘉谷合作,不仅为国内的盐碱地建立了一个渔农综合利用的大范围试点,也真正为本地农民带来了致富之路。”

    齐政笑了笑:“我们嘉谷奋斗的目标,不就是为了让努力肯干的劳动者,感到有奔头、能致富吗?”

    ……

    第410章 让观望者奋起

    邻县盐杉县,新上任的县高官赵耕毫不怀疑嘉谷能让劳动者凭借着自身的勤劳走向富裕。

    看看嘉谷在海星县的成绩单即可。

    成立了海星县渔农专业合作社;

    实施“旱改水”项目,将三十万亩盐碱地变成了丰产的水稻田和渔业水域;

    修缮几百公里水泥道路;

    建设稻谷加工区,引进各类先进的水稻种植收割设备;

    全县务农人口人均收入由两千元,暴增至现在的人均过万元;

    帮助数万贫困人口脱贫,海星县将退出省级贫困县序列;

    ……

    这简直让同处一地,资源禀赋相同,甚至交通条件更好的盐杉县羡慕妒忌恨这本来应该是我们的!

    如果赵耕不是本县高官,他只想说一声,活该!

    送上门来的机会都抓不住,现在后悔毛线啊?

    但无奈的是,自己既然肩负了带领本县发展的重任,就不得不收拾这个烂摊子。毕竟,想要快速发展,眼前最好的选择无疑是与嘉谷合作。

    想起本县与嘉谷的“恩怨”,他又是一阵头大。

    待得到了嘉谷大老板齐政在邻县的消息后,赵耕大喜,连忙托关系想要拜访齐政。

    虽然他对齐政的态度惴惴不安,但想要修复关系,哪怕是唾面自干,他也认了。

    ……

    “邻省高官想要拜访我?”齐政接到方琦赉转达的请求,一脸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