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187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这片盐碱地不长庄稼,已经荒废几十年了。”陈建章熟悉地介绍道。

    姚建益问道:“这边都是重度盐碱地吧,嘉谷改良这块试验田用了多长时间?”

    陈建章的脸色有些古怪:“仅仅用了1年。”

    “1年?开什么玩笑?”姚建益可是知道了这块地没有应用大水漫灌洗盐等方式,看到上面生长的紫花苜宿,就知道应该差不多恢复到正常的标准了。但是……仅用了一年?太扯了吧?

    陈建章也不多解释,指着周围凑热闹的农民们:“喏,他们都是见证者。”

    姚建益还真的就转头跟周围的农民们交流去了。

    “可不是,大家都说神了!”苏北农民胡树直呼:“当初看到有人在这开辟试验田,改良盐碱地,谁都没当回事。尤其是这块试验田也不见采取什么排盐措施,没想到第一年就有了收成……”

    据他介绍,对于这片辽阔的盐碱地,大家不是不眼馋,当地也有人承包开发过。但在中重度盐碱地种植作物之前,必须对所在地进行洗盐处理,起码要有两到三遍,成本太高了。而且种过两年后,得不偿失,就荒弃了。

    在胡树看来,在这种盐碱程度比较严重的地区,想通过第一年改良就有收成是完全没有可能的。因为祖祖辈辈的很多农田都是经过这个套路走过来的:“改良第一年赔本,第二年有点收成,第三年才能勉强平衡……”

    “所以大家都对试验田的成果感到又欣喜又好奇,这不,都过来凑热闹了。”在场的农民们都纷纷点头。

    姚建益带着略显复杂的心情回到陈建章身边,问道:“你别告诉我,这都是海藻肥的功劳。”

    陈建章笑了:“当然离不开海藻肥的功劳,但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这牧草。”

    “牧草?”

    “对,这可不是一般的牧草,你听说过‘吃盐’植物吧?”

    姚建益想了想:“你是说像盐地碱蓬、盐角草那样的耐盐植物?”

    陈建章点点头:“没错,这就是我们集团培育的‘吃盐’紫花苜宿品种,具备了耐盐耐碱的极强能力。按照我们的测试,每年可从每亩土地中带走400公斤盐,这样的降盐速度与效果,是我们用人工方式很难达得到的。”

    姚建益惊叹:“真没想到……”

    嘉谷建立的第一个万头牧场,就是引进一批耐盐碱的紫花苜宿品种,在改良后的盐碱地上种植。其后通过灵阵的润泽和实验室进一步的培育、驯化、筛选与研究,才得到了这种在重度盐碱地都能生长的“吃盐”牧草。

    “我们在研究这些‘吃盐牧草’时发现,它们非常有意思。‘吃盐牧草’不仅可以绿化盐碱地,改良土质,还成为养殖牲畜最好的饲料。”陈建章笑着说道。

    这些“吃盐牧草”不仅长得很好,更让陈建章他们高兴的是,牛羊都特别喜欢吃这个草。因为草里含有大量的盐分,养牛养羊都不用专门给它们喂盐了。

    “那海藻肥的作用……”

    陈建章说道:“要不怎么说海藻肥和这‘吃盐牧草’是绝配呢?”

    “一方面,海藻肥中的酚类多聚物与甜菜碱,调节牧草细胞液及叶绿体的渗透压,保护一系列酶在牧草受盐碱、旱、寒等伤害的细胞内转化为活跃的抵抗性化学物质,增强对盐碱地的适应性。”

    “另一方面,海藻肥中的特殊成份海藻多糖能螯合土壤胶粒上的盐离子,增加土壤通透性,在灌溉水作用下,土层盐分离子更容易被径流排出或淋洗更深层土壤,实现了表层的快速淡化。”

    “这块试验田就是这样将两者搭配起来,实现盐碱废弃荒地当年改良、当年种植、当年高产,同时将盐碱地里的盐分吸收出来,从而达到盐碱地变良田的现实。”

    “只需一两年,地里的盐碱含量即降低到可以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程度,即使不再种植‘吃盐牧草’,种植水稻也能实现高产、稳产,继续施用海藻有机肥,则可逐年增产、稳产……”

    姚建益咂咂嘴,衷心赞叹道:“了不起的成果!你们也很了不起!”

    作为苏省人,他还不知道吗?单单在本省的海滨区域,就有数百万公顷盐碱地,一旦能通过种植嘉谷的“吃盐牧草”和施用海藻肥,改良为适合种植经济和粮食作物的良田,在如今耕地日益减少的背景下,该是多么的鼓舞人心啊!

    对此,陈建章说道:“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关注到‘吃盐牧草’了,这让我们更加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苏省政府也愿意拿出大片盐碱地与我们进行合作,希望我们改造白白浪费的盐碱地,让它们变为千里沃田。”

    “‘吃盐牧草’新品种培育、种植及技术推广还好说,现在就等着海藻肥的规模生产了。”

    姚建益略作思考,主动开口道:“我在浒苔上多少有些研究,不知道能不能与嘉谷进行合作呢?”

    陈建章大喜:“当然,欢迎至极!”

    他费了这么多心思接待姚建益是为了什么?不就为了这点吗?嘉谷体系内海洋方面的人才短缺,虽然在变异浒苔的培育上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后续优化其增养殖技术与模式、为海洋牧场的藻场建设打造成熟的技术体系,还力有未逮。

    姚建益是知名海洋学家,他的加入合作,能充分发挥对嘉谷海洋牧场的支撑作用。

    姚建益真切感受到陈建章的欢迎之情,也心情大好。

    但他瞬即意识到一个问题:“海藻驯化和养殖上我有点心得,但我记得变异浒苔的繁殖诱导是需要红豆杉提取物吧?这可有点奢侈啊,嘉谷能保证红豆杉提取物的供应吗?”

    陈建章轻松一笑:“放心,我们集团已经启动红豆杉的基地建设了……”

    ……

    第315章 红豆生南国

    齐政此时就在西南建设嘉谷红豆杉种植基地。

    红豆杉提取物,尤其是从红豆杉树皮和枝叶中提取的紫杉醇,是世界上公认的有效抗癌药,用贵如黄金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每克价格甚至能达到上万元。

    当然,嘉谷变异浒苔的繁殖诱导剂还不知道是哪种或哪几种物质起作用,但因为对提取物的纯度要求不高,还能保证成本,但如果想要进一步扩大变异浒苔的养殖规模,建设自己的红豆杉种植基地已经势在必行了。

    而且即使不谈诱导剂的需求,红豆杉本身也具有很高的种植价值。

    作为植物中的大熊猫和世界上最优秀的抗癌植物,虽不能用价值连城来比喻红豆杉的珍贵,但它确实是植物中的精英——集树形漂亮、药用广泛、净化空气于一身,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盗伐一棵野生红豆杉都是要坐牢的。

    西南地区气候适合南方红豆杉的生长。考察团队走遍了滇省和川省,考察投资环境和种植环境,最后经过科学测土配方,发现川省凉山地区非常适合红豆杉的生长,于是将嘉谷的红豆杉种植基地定在了这里。

    凉山位于川省西南部,南至金沙江与滇省相望,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这边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齐政刚到的时候,只见泥泞的村路、破败不堪的危房,连干净的饮用水都没有,前期的考察团队有多人就因水土不服进了医院。

    当地经济以农业和林业为主;嘉谷的投资,对于当地政府来说,不啻于天上掉下了馅饼。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嘉谷承包了几个山头。

    贫困的凉山地区,大部分都处在高山和高二半山,而红豆杉的适生环境,恰恰就是在海拔2000米左右。

    这边是不缺降雨的,但因为山高坡陡谷深,农业灌溉用水存在严重的季节性缺水问题。对于一个把农业种植作为主要支柱产业的深度贫困地区,没有科学的灌溉工程是“致命”的,每年都有树苗因此死亡。

    于是,嘉谷依靠实验室的技术力量,在凉山地区开展了“路沟池一体化集雨灌溉工程”建设。这项工程将充分利用山坡为集雨面,修建了十多个600立方米的蓄水池,基本覆盖了凉山区的种植用地,不仅解决了林业灌溉问题,还解决了地区村民们的安全饮水问题。

    村民们对嘉谷十分喜欢。对他们来说,嘉谷的到来不仅帮助解决了困扰他们很久的基建难题,还带来了大量的工作机会。

    三四月,正赶上雨季,也是红豆杉移栽种植的好时节。嘉谷农业的林业团队将红豆杉树苗和生产技术及时送到山上,并带领农民们栽种红豆杉。

    红豆杉的种植是需要技术的,嘉谷农业的林业团队,专门请了一位长期研究红豆杉的老人作为顾问,指导种植。

    “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要把红豆杉的种植事业在凉山贫困地区推广开来,让这绿水青山变成脱贫攻坚的金山银山。”

    年轻时从事伐木的林贵山,从伐木事业中退出来后,反而带领林农建立了多个林业试验示范基地。同时一个想法也在他脑海萦绕:如何让造林在产生生态价值的同时,也有经济价值,不让村民守着青山受穷,而是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种植红豆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红豆杉不仅可制作盆栽,也可用作绿化树,其枝叶还可制作保健产品和中药产品,红豆杉还是提取紫杉醇的唯一的树种。再加上我国法律明文规定严禁采挖、砍伐野生红豆杉,但人工栽培的红豆杉可以出售,且具有较高的增值价值。

    但种植红豆杉的投资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在凉山这样的贫困区,往往需要资本破局。嘉谷就扮演了这样的破局角色。

    譬如因为嘉谷的投资,启动了凉山地区的道路硬化工程和危房整治工程,还解决了村民们的饮水和灌溉问题,堪称良心投资商。

    因此林贵山主动为嘉谷农业提供优质的红豆杉树苗,并接受嘉谷农业的邀请,为嘉谷农业的红豆杉基地提供技术指导。

    ……

    满山坡的红豆杉郁郁葱葱。

    面对这片刚种下的、一人高的红豆杉林子,满头白发的林贵山眼神温柔。他轻抚着枝条,仿佛爱抚着自己未成年的孙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林老,我们要多久才能看得到这片红豆杉长大成材?”一旁的齐政笑着问道。

    林贵山眯眯眼:“红豆杉的生长速度是比较缓慢的,自然条件下一年也不过长一二十厘米。通常在南方地区,红豆杉需要生长十年以上才能够成木。这些都有六七年的树龄了,离开花结果倒是不远了。”

    红豆杉是树龄越大越值钱,嘉谷购买的六七年树龄树苗,平均每株在2000元以上,单单是树苗的投资,齐政就砸进去了上亿元。

    谈到红豆杉的种植方法,林贵山告诉齐政,红豆杉是一种能在恶劣环境下生长的植物,40度高温和零下25度低温都能生存——在今年的雪灾中,他的示范基地里的红豆杉就基本没有太大的损失。

    红豆杉比较喜欢在阴凉的环境中生长,并且能够耐干旱和耐贫瘠,但如果想要生长得更快,最好的生长环境是疏松肥沃的土壤。

    “种植红豆杉只能施生物有机肥,不能施复合肥,更不能施尿素;红豆杉是喜光的植物,但又不喜强光暴晒……只有改善生长环境,才有利于植物体内有效成份的合成,提高含量和品质。”林贵山毫无保留地传授着经验。

    齐政问道:“这有效成分,是指紫杉醇等物质?”

    林贵山道:“是啊。虽然红豆杉全身是宝,但最为世人瞩目的还是抗癌物质紫杉醇了。90年代,美国首先发现红豆杉树皮中的紫杉醇具有抗癌功效。消息传到我国后,人们疯狂地剥红豆杉的皮,越来越多的红豆杉的生命就在一夜之间戛然而止,使得红豆杉的数量急剧下降。”

    “我们人工栽培红豆杉,不仅是为了生产更多的抗癌药,也是为了保护野生红豆杉品种。”

    齐政看过相关资料,迄今为止,美国仍然为紫杉醇的最大消费国。美国也有大量的野生红豆杉,但美国法律只允许从境外进口紫杉醇,却绝不允许在其国内利用红豆杉。

    从国内市场看,我国的紫杉醇原液产量虽然有50公斤左右,却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国内的患者,主要出口欧洲、美国和岛国。我国的紫杉醇需求量,保守估计每年应该在1000公斤以上——目前的原料来源和紫杉醇医药产品,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归根到底,还是红豆杉内的紫杉醇含量太少了!即使是含量最高的东北红豆杉,含量也不过是万分之二,注定了多数癌症患者是用不起紫杉醇的。”林贵山不无遗憾地叹息道。

    这可未必!

    齐政望着漫山的红豆杉,目露精光。

    “青竹百灵阵(三阶)触发,主木系,范围:方圆250公里。效果:润泽,生长。生物处于阵中,恍如初生,蓄养紫华,勃然而长。”

    “三星聚灵阵(三阶)触发,五系均衡,范围:方圆250公里。效果:聚灵,化浊。生物处于阵中,能使灵气涤体,魂魄精固,阴阳柔顺。”

    “青竹百灵阵”促使红豆杉更快生长成材,而“三星聚灵阵”……有利于红豆杉体内紫杉醇等干物质的沉积。

    齐政已经发现了,紫杉醇是一种灵性物质!而灵气的滋润,绝对能促使紫杉醇的转化。

    虽然还不知道转化效率,但嘉谷的红豆杉基地,必将为世人带来更多的福音!

    ……

    第316章 闻风而至

    想要造福世人,生产出紫杉醇至少还要几年,是属于长期项目;齐政现在更关注的是“短平快”项目。

    林木生长周期长,效益回报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因此,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社会融资都不容易。

    红豆杉是珍贵树种,想要真正推广红豆杉种植浪潮,嘉谷就要让当地村民们不仅有看得见的未来长期效益,还能有握在手里切切实实的真实惠。

    在这方面,红豆杉种植专业人士林贵山深有体会。

    林贵山说,其实种植红豆杉的前几年他一直都是在维护红豆杉的生长,并没有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示范基地房子周边的一些红豆杉没有受到害虫影响。究其原因,原来是房子周边放养了几只鸡。

    “因为鸡可以在小范围内活动,吃掉树上掉下的害虫,让害虫无法很快繁殖。”林贵山明白了这个道理后,马上扩大了养鸡规模,从而扩大鸡群的活动范围。

    林下养鸡给他带来了相当的经济效益,也为红豆杉除掉了很多害虫,林木长势更加看好。

    哈,不就是林下养鸡吗?这个操作嘉谷最熟悉了。

    让靠山吃山的农民放下斧头,保护森林的同时也能致富的一条新路子,就是发展林下经济。想当年,嘉谷就是这样起家的。

    嘉谷农业轻车熟路地联合嘉谷农牧,引进了一批黑鸡,放养在红豆杉种植基地内。

    成群黑鸡漫步在一人高的红豆杉林下。黑鸡可以给红豆杉除草灭虫,鸡粪用作肥料,红豆杉和黑鸡相伴相生,形成“林、草、虫-生态鸡-鸡粪-土壤”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