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178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都市类媒体挖掘齐政,主要介绍他的年龄、出身、未婚,大学毕业就回乡创业,带领家乡发展致富,突出他经历的“传奇性”。

    财经类媒体挖掘齐政,主要介绍他的嘉谷集团,旗下的几大子公司,分析它们的市场前景、上市前景,突出他年轻有为。

    而一些喉舌媒体则主要挖掘齐政的“代表性意义”,他们认为齐政代表了中国新生代的成长,认为以齐政为代表的新生代,有想法、有魄力、有见识、有能力……这些新生代抓住了国家发展的时代机遇,即使在农业这样的传统领域,也能成为弄潮的骄子!

    报纸上各种整版,网络上各种头条。

    报道刚出的时候,网上好些人众口一词地怀疑齐政肯定是“x二代”或“x三代”。

    但随后,怀疑都被推翻了。

    齐政是真得不能再真的白手起家“富一代”。

    随着媒体的深入采访,齐政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都被挖了出来。

    n多证据可以证明,创业前齐政的家庭条件很普通。当然,如果村长也算官的话,齐政勉强称得上是“官二代”——但很显然,这不过是一个笑话。

    媒体浓墨重彩地介绍了齐政毕业后回乡创业的经历通过特种养殖以及推广种植优质水稻(仙茗大米),不仅自己发家起步,甚至在他的家乡打造了产值数百亿的仙茗大米产业,造福一方。

    于是,对齐政能有今日的成就,九成的人信服了。

    多好的小伙子啊,创业不忘家乡父老,关键是他不但成功了,还取得了大大的成功。

    他不是传奇,谁是传奇?

    ……

    齐政在西北的达拉特旗埋头种草,因为通信不便,等王昱业联系上齐政的时候,他的身份已经曝光得七七八八了。

    齐政刚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还一脸懵圈。

    但反应过来后,听到电话里的王昱业问需不需要集团的公关部做点什么的时候,齐政拒绝了。

    考虑到嘉谷体系的急速扩张,嘉谷的名气越来越大,曝光其实是迟早的事情。

    之前外界没有注意到嘉谷体系,一是因为嘉谷所从事的行业本就不是什么高光行业,二是因为嘉谷发展太快,还没等外界反应过来就迅速崛起了。

    如果是在未来的智能手机时代,齐政估计嘉谷早就曝光了。

    除了没人见得到的灵阵,齐政觉得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曝光就曝光了呗。

    嘱咐王昱业关注舆论走向后,齐政就挂了电话,抬头迎向刺眼的阳光,眯起了眼只是,低调的日子,估计一去不复返了啊……

    第296章 真金不怕火炼

    仿佛一夜之间,齐政就从“默默无闻”变成媒体红人,红得发紫。

    关键是财富和神秘感。

    自古财帛动人心,无论在哪个国家,公众都是热衷于关注大大小小的富豪。

    更何况是齐政这样的特例。

    因为隐藏得很深的股权划分,再加上嘉谷体系也没有上市,营收数据等也没有公开,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很难计算出齐政的具体身家。

    但按照最低的估值,齐政的身家怎么着也不会低于百亿吧。

    再者,其他的富豪哪个不是有迹可循的,哪像齐政这样“duang”的一下就冒了出来,妥妥的富豪榜漏网之鱼。

    这个年代,国内身家上百亿的富豪都不多。

    30岁以下的、身家上百亿的富一代,别说国内,就算从全世界范围找,那也是凤毛麟角的了。

    又是白手起家,这样的传奇故事,谁不爱看啊?

    很多媒体的内部统计数据显示,有齐政相关报道的日子,报纸销量和网站点击量都有提升。

    所谓好奇心害死猫,随着公众对嘉谷体系了解越多,对齐政的兴趣也就越大——复杂的股权结构,低调的名不见经传,如日中天的发展势头,极短的创建历史,在最为传统的农业领域神秘崛起……

    当然,齐政也不是人民币,不可能做到人见人爱。

    人怕出名猪怕壮,齐老板火成这样,要是还没人黑他,那太阳简直是从西边出来了。

    无论是有心人的煽动,还是仇富情绪的发酵,尤其是在网上,很多阴阳怪气的声音陆续冒了出来。

    有的说做农业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的,齐政巨额财富来源不明,建议相关部门严查……

    一会又有的说嘉谷所有在售的产品价格都高于同类产品,明显是压榨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

    一会儿再换个号在网上说齐政只是一个被推到前台的傀儡,其实背后勾结黑白,有非法的利益输送……

    更有人说齐政为富不仁,欺压农民,垄断市场,是资本“殖民”的代表,不除不足以平民愤……

    毕竟是神秘崛起的亿万富豪,没人敢明火执仗地找工作室黑他,那样的话,万一事后被齐政抓到把柄,任谁也得吃不了兜着走。

    在网上的这批人更多是藏头露尾、抹黑挑拨,煽动对立情绪。

    但不是说有人喷就能引导舆论的。

    且不说嘉谷集团的公关部密切关注各方舆论,随时反驳不实言论;事实上更多的人是力挺齐政的。

    多好的一个榜样啊!

    齐政从事的不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端顶尖行业,而是门槛极低的农业和食品行业,不少人也不禁发散思维这么年轻一小伙,能在这个行业取得这么大的成绩,换我来是不是也能成功呢?就算做不到齐政这么逆天的地步,能有百分之一的成绩也好啊。

    有人抹黑,有人反驳……接着,两伙人开始在网上吵架。

    针对嘉谷体系旗下产品的价格偏高,有人就反驳了嘉谷乳业就是最好的例子了,人家的牛奶品质就是更胜一筹,凭什么不能卖更高价?难不成大家都大打价格战,最终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市场上假货差货横行就符合你们的意愿了?

    至于说齐政只是一个傀儡,更多的人只当这是一个笑话如果是在资本市场或者矿产领域,说是幕后有人还有人信;但做农业和做食品,都是要靠产品说话的,靠关系顶个屁用。

    至于说嘉谷压榨农民,更是无稽之谈。

    网友们直接将媒体们深入齐政起家之地普诚县的报道贴出来在嘉谷的扶持下,普诚县水稻飘香,梅花鹿闲庭信步,生态旅游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嘉谷走向全国的过程中,普诚县也从昔日的贫困县,变成了今天的富裕县,生态发展标杆县……

    有网友羡慕妒忌恨地大喊如果这叫“压榨”,那快来“压榨”我吧!

    吵着吵着,不知何方神圣把嘉谷在秦省大洪灾中捐款捐物的事找了出来。

    有热心的网友指出,嘉谷至今仍没有在秦省有任何直接业务,当年更是远没有如今的发展规模,但从报道中可以看出,嘉谷捐献了价值至少上千万的救灾物资。

    还有江右省网友锦上添花,将嘉谷当年无偿协助省农业厅灭杀水稻虫灾的报道都翻了出来。

    于是,挺齐政的一派网友指着报道截图说“前有为洪灾捐款捐物,后有为三聚氰胺患儿捐款捐奶粉,这叫为富不仁?”

    喷齐政一派的人一脸鄙视地回复了四个字沽名钓誉!

    挺齐派说了“你不沽名钓誉,也没见你捐献一针一线啊!”

    喷齐派跳着脚说“捐得再多还不是为了打广告?有什么好炫耀的?”

    挺齐派说“为了黑而黑,有意思么?”

    “……”

    吵架也有吵架的好处,理不辨不明,事不鉴不清。

    白就是白,黑就是黑,世间万事自有公断。

    其中最让挺齐派满意的是,齐政的致富之路非常“清晰”,让人挑不出什么漏洞。

    第一桶金据说是大学时鼓捣一个小庄园赚的,虽然不知道具体金额,但这笔钱显然非常干净。

    后来,回乡经营特种养殖,因为品质好,收入高,一步步发展起来,涉足种植、畜牧养殖、食品生产等等,全都可考可查。

    至于嘉谷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那笔巨资,因为是从美国扒拉回来的,现在也知道是坑了美国石油巨头一把,知情人无不守口如瓶,对外的说法是以贷款为主——事实上嘉谷体系一路走来也确实背负了不少贷款,而且都是正常贷款。

    有些人不信邪,想办法摸了嘉谷的底。

    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才发现,这个姓齐的,经商行得正,赚的都是干净钱。同时跟官场保持距离,抓不到任何不利于他的把柄,反而处处让人觉得他有大局观,有社会责任感。

    无懈可击。

    嘉谷集团扎根土地、在灾难中捐钱捐物、扶持农民共同发展的事统统被翻出来后,齐政的公众形象瞬间提高了一格,民间好感度嗖嗖往上升。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人心向善。

    因为齐政身上体现出了一个成功商人的社会责任感。

    人怕出名,很多是因为立身不正;但齐政在国内是“真金不怕火炼”,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励志人物。

    齐政火了之后,各路媒体才发现这家伙简直不像个年轻人,沉稳低调得不像话,连正面照都没有几张,于是,采访请求雪花般地飞向了嘉谷集团。

    ……

    第297章 首秀:做有情怀的农业

    面对蜂拥而来的采访请求,齐政自然不可能全部接受。

    当然,形势发展到了这一步,完全不接受采访也是不理智的——又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再藏着掖着就不像话了。

    齐政已经想清楚了,采访这种事情是避免不了的,既然如此,不妨采取积极的态度,选择一两家适当的媒体,得到一个自己满意的采访结果是最重要的。这样既不会浪费难得的曝光机会,也不容易被人捧杀。

    现在的舆论氛围下,齐政之于嘉谷体系,就像乔布斯之于苹果公司,马云之于阿里,完全代表了嘉谷体系的形象。

    在几经筛选下,齐政接受了央视记者和《中国青年报》记者的联合采访。

    在齐政的要求下,采访地点不是在现代设计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嘉谷总部园区,而是在荒凉的西北达拉特旗,嘉谷草原牧场中。

    摄像机被安放在三脚架上,背景是长至脚踝的青青牧草和远方隐隐约约的黄沙大漠。

    身着紧致套裙的高挑美女央视记者唐瑾,看着眼前闲适的齐政,用优柔的声音笑道“齐董事长,找到您可真不容易呢,我是真的想不到会在西北大漠边上采访一位富豪。”

    齐政淡笑道“恰当的时间,可能不那么恰当的地点,但不影响采访效果,不是吗?”

    唐瑾巧笑嫣然“不会呀,一切都恰如其分!”

    事实上,央视和《中国青年报》刚开始听到齐政在达拉特旗,也打算在这边接受采访时,很是惊诧,但随即意识到这样采访效果也许更好,第一时间就同意了嘉谷集团的安排。

    央视和《中国青年报》的联合采访,双方显然已经沟通过了,虽然青年报的记者也在场,但主要是以央视记者唐瑾作为主持人,对齐政进行采访。

    在摄影师做好准备后,嘉谷公关部人员也审核好了采访大纲,唐瑾才对齐政笑笑“齐董,那我们开始正式采访了?”

    齐政正了正身姿,点头说道“好。”

    靳燕柔面对摄像机,脸上的柔美渐渐被端庄所代替,只听她用熟悉的强调道“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业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产业沃土,是一个值得投身一辈子的事业。但一直以来,落后的思想观念、落后的产业制度、落后的商业模式和落后的品牌建设,使得我国的农业的生产格局跟不上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今天,一批先行者主动投身农业,积极改变这种现象,其中的一位先行者,就是坐在我身边的嘉谷集团的齐政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