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174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在这次赛跑中,奶源是比产品结构更为重要的一环,不仅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品质,更决定了企业的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至于猛牛?奶源同样也是它的桎梏。

    齐政点点头,伊力毕竟家大业大,即使今年遭受重大挫折,嘉谷乳业想要全面超越它还需要更多的耐心。

    “那就扩充牧场吧,反正,论如今受到的扶持,嘉谷乳业谁也不怕!”

    ……

    第289章 走出国门?

    6月中,被管控的山鹿集团最终因为资不抵债,宣布破产。

    山鹿的轰然倒塌,是壮士断腕,去掉瘤子;但其引发的危机对中国乳业也是巨大打击,今年全国乳业预估将损失600亿以上,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事发后,大量鲜奶无人问津,奶农倒奶、杀牛,黯然离场;更多涉事乳企或被淘汰,或进入阵痛期。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中国乳业人开始认识到质量是乳业发展的生命线,奶源是保障乳业质量的生命线。

    奶源问题也同时成了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有因为自建奶源,在毒奶事件中大放异彩的嘉谷乳业作为示范,一些乳品生产巨头企业也纷纷提出“万头牧场”计划。

    猛牛号称未来3至5年陆续投入60亿元,建设约20个超大规模的万头奶牛牧场;伊力计划在09年底新增20个“奶联社”模式下的牧场;圣元也打算在3至5年时间里建成2万头成年乳牛的牧场和20个畜牧场型奶牛基地……

    但是这些在目前注定只是口号——起码在走出阵痛期之前,这些乳业巨头们根本没有精力建设大型牧场。

    更何况,大型牧场不是谁都玩得转的。万头牧场需要资金量大,占地面积多,对技术管理水平要求更高,环保压力大,防疫风险也加大。

    即使是这些乳业巨头,大部分对于万头奶牛养殖的经验也是不足的。国家方面也只是鼓励适度发展奶牛养殖规模化,尤其是发展1000~3000头的中型牧场,既可以提升规模化程度,积累经验,又可降低风险。

    但是对于将万头牧场玩得得心应手的嘉谷乳业来说,这些限制是不存在的。

    在其他乳业巨头还在舔舐伤口,恢复元气的时候,嘉谷乳业就联合嘉谷农牧,马不停蹄地拉开了新一轮的“万头牧场扩张计划”。

    牧场奶牛养殖属于资金密集型、土地密集型的产业,需要雄厚的资金和周边能够配套的土地用来生产优质的青、粗饲料。

    但目前作为中国乳业标杆的嘉谷乳业,获得的扶持是外人无法想象的。

    在地方,嘉谷牧场建设可以获得政府配套政策和银行资金支持;在中央,嘉谷乳业可享受到贷款财政贴息,是国内所有乳企中待遇最好的一家……

    所以嘉谷乳业的发展资金是不缺的,重点工作只是要考察适宜的大型牧场选址,同时加大优秀的场长、兽医、营养师等技术队伍建设。

    嘉谷乳业与嘉谷农牧的考察队伍再次奔赴四方,在地方政府的热烈欢迎下考察牧场选址。

    ……

    还没等第一轮考察结果反馈回来,嘉谷乳业却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保罗是德国一家有机食品公司的老板,他此次前来嘉谷乳业,是为了寻求合作。

    老实讲,这颇让齐政和杨业感到惊讶。

    要知道,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使原本充满生机的中国乳业一夜之间近乎坍塌。不仅乳业本身遭遇滑铁卢,中国制造食品的声誉也在国际上一落千丈。

    有媒体报道,一部分美国超市的巧克力和饼干货架上甚至写上了显著的大字chafree,即“不含中国”。

    即使嘉谷乳业斩获世界食品品质大奖,也只能说是挽回了一丝尊严,但中国乳制品目前在国外是绝对不咋受待见的。

    保罗见状主动解释,起因就是嘉谷乳业的奶粉获得了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的特别金奖,这就意味着嘉谷乳业的产品达到甚至超越了德国认可的品质基准。

    最重要的是,保罗的公司发现,嘉谷乳业的乳制品,在品质上比德国的有机牛奶更加优秀,因此他就有了强烈的合作意向。

    齐政和杨业恍然。

    杨业问道“那么,保罗先生,您说的合作是想进口我们的产品吗?”

    保罗爽快地回答道“是的,这是其中一方面的合作意向。”

    杨业却为难地说道“保罗先生,很抱歉。不瞒你说,因为我国目前出现的食品安全危机,我们公司的产品要优先满足国内需求,出口暂时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

    保罗闻言诧异不已,刚刚他已经表示了嘉谷乳业的产品在德国能卖出更高的价格,没想到杨业居然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杨业的理由让他产生一些敬意,但更多的是不甘。

    其实有些话他没有说出来——众所周知,德国的化工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而在对嘉谷乳业产品的检测中,德国专家发现其中蕴含一些“特异因子”,很难说出具体成分,但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

    保罗敏锐地意识到其中的价值,其他人还因为一贯的傲慢看不上中国乳企,但他率先找上了嘉谷乳业,只是没想到会卡在嘉谷乳业的不合作上——在他看来,能打进德国市场,还能赚更多的钱,绝对是手到擒来。

    但杨业不为所动,保罗转而试图说服齐政,不过齐政拒绝得更加干脆“保罗先生,在困难时期支持同胞是我们的责任!”

    保罗看着态度坚定的两人,抿抿嘴,说道“好吧,既然如此,让我们谈谈另一方面的合作——我们在德国合作建设有机牧场怎么样?”

    保罗介绍道,德国人非常喜爱健康绿色的有机食品,人均有机食品的消费额位列欧洲前茅。但德国本土生产的有机食品远不能满足其市场需求,每年有大量的有机食品从奥地利、以色列和埃及等进口。

    “我也参观了你们的牧场,发现你们的牧场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循环圈,稍作调整,就能达到德国有机牧场的认证标准。我们可以将这样的牧场复制到德国去……”

    这才是他最想要的合作。

    要知道,有机食品生产的成本向来是比较高的,但嘉谷乳业这样大规模生产出来的产品都达到了有机食品的标准,无疑让他大吃一惊——就拿奶牛养殖来说,大规模的养殖意味着防疫风险的增加,风险的增加意味着需要打疫苗或抗生素,很难达到有机的标准。

    在他看来,嘉谷乳业大概是掌握了一定的大规模生产有机食品的技术。

    “在德国,联邦政府为了鼓励有机生产,每年会给生态农牧业用地每公顷500600欧元的补贴;另外,在建设有机农场或牧场时也可在银行获得利率优惠……”保罗滔滔不绝地推销着合作的好处。

    但任凭他说得再动听,齐政和杨业对视一眼后,均婉拒了他的合作邀请。

    在杨业看来,德国甚至欧洲,乳业市场的格局已定。除非收购,否则嘉谷乳业只能小打小闹——国内才是嘉谷乳业的根基,甚至以国内庞大的市场,就足以支撑起两家世界级的乳企。

    放着国内高速发展的新兴市场不占领,跑出死磕定型的成熟市场,傻了吧?

    而在齐政看来,没有灵阵,所谓的大规模“有机化”养殖就是一个笑话。但是,灵阵辅以生产出来的优质产品,优先照顾同胞难道不香吗?又不是不赚钱,而钱总是赚不完的。

    无论是基于哪种原因,两人都对在欧洲大建牧场兴致缺缺——等嘉谷乳业真正成为世界级巨头后,可能有想法,但是现在嘛,一边去。

    保罗费尽心思,也无法说服两人,只能悻悻离去。

    看着保罗不甘的背影,杨业开玩笑道“德国人还是很富裕的,又崇尚有机食品,我们这是将一个走出国门的机会拒绝了啊……”

    齐政脸色一正道“走出国门?嘉谷乳业是应该走出国门了,但方向应该在另一边。”

    ……

    第290章 挺进新西兰

    走出国门?杨业对齐政的决定一点都不意外。

    选择合适的时机走出国门,一直是嘉谷乳业的计划之一。

    现在,杨业也认为,这个时机到了。

    这不同于在欧洲建设有机牧场满足德国所需,嘉谷乳业要做的,是从国外引进乳业资源满足国内所需。

    三聚氰胺事件是给全婴幼儿奶粉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但需求是不会消失的。按照估计,今年奶粉的市场总需求量大约在100万吨以上。纵然嘉谷乳业加大了奶粉的产能,年生产量也最多在10万吨左右。

    除了嘉谷奶粉一枝独秀,国内消费者对其他国产奶粉的信任度仍有限,对进口奶粉品牌的依赖度反而在不断上升。

    危机的冲击令中国乳业倒了“篱笆”,进口奶粉跨境而来掀起强势挑战,国外奶商暴利,国人养小孩成本飙涨。

    虽然嘉谷乳业加大了牧场的建设规模,但即使按照提前储备奶牛建设牧场奶牛转场产奶的运行模式,从牧场开工建设到产奶,至少也需要小一年的时间。

    与其让外资奶商白白把钱赚了,不如嘉谷乳业主动走出去,用国外的乳业资源弥补国内市场的缺口。

    齐政所说的走出去的另一个方向,就是新西兰。

    进口奶粉一般有着强大的品牌光环——孩子喝奶粉腹泻了,如果喝的是进口品牌,宝妈会觉得可能是奶粉不合适,那就换一款;如果喝的是国产品牌,宝妈会觉得是国货质量不行,要找门店讨说法。

    这种光环来自他们的母国,可谓“血统即正义”。

    新西兰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正义血统”的乳业大国。

    当然,拥有“正义血统”的乳业大国有不少,但嘉谷乳业首选新西兰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与新西兰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行到第几轮了?”齐政问道。

    杨业想了想,说道“刚刚结束了第13轮,双方在大部分条款上都达成了一致,估计再谈两轮,就可以签署协定了。最迟明年也开始生效了。”

    齐政点头确认“我们可以进军新西兰了。”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乳制品的降税安排及特殊机制保障是协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简单来说,自贸协定生效后,中国和新西兰的乳制品贸易关税大降,度过降税过渡期后将实现零关税,将使得新西兰乳制品对中国出口成本平均降低134,进一步促使新西兰扩大出口,对中国的乳制品市场供需平衡产生巨大影响。

    当然,对新西兰出口有利,自然也就对嘉谷乳业走出去有利。

    ……

    新西兰,北岛,怀卡托地区。

    怀卡托地区是新西兰最重要的奶牛养殖区域。

    齐政和杨业到达此地,与先期到来的收购团队汇合。

    不得不说,新西兰真的是得天独厚。

    四面环海,山峦起伏,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适宜的气候,充沛的雨水,既为牛羊了丰富的牧草,又为牛羊的生长了良好的条件。

    新西兰人口450万,国土面积只有27万平方公里。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却是世界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国,乳制品出口总量占全世界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齐政在新西兰,除了满眼优美的自然风光,见到最多的就是徜徉在草地上的牛群羊群了。

    与国内的嘉谷牧场一对比,即使有灵阵的滋润,齐政也不敢说嘉谷牧场的奶牛比新西兰的奶牛生活得幸福。

    大多数国家的奶牛都是圈养喂饲料的,新西兰的奶牛则是终生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天然大草场上,不用吃饲料,只吃优质的牧草。

    加上没有工业污染,牛羊们喝的是纯净的有严格标准的水,呼吸的是有天然氧吧之美誉的纯净空气,吃的是优质无污染的牧草。

    没有抗生素、激素、致癌物残留之虞,新西兰是国际公认的没有疯牛病、没有羊瘙痒症、没有口蹄疫的国家,造就了新西兰国际公认的高质量乳制品。

    同时也是牛奶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之一。

    就齐政所见,在新西兰养奶牛,不必建牛舍,也没有养牛小区,不需要建设水、电、排污、采暖等设施;草场实行私有化,牧场主自家拥有草场资源,不用投资租草场,也不用花钱买饲料,难怪牛奶的生产成本低。

    齐政都不禁产生一种感觉,为什么不早点“走出来”呢?

    “现在也不迟,或者说,永远都不迟。”杨业对此表示道。

    齐政想想,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