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168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但在可以俯瞰整个园区的总部大楼第11层的会议室内,此时没有人把注意力放在园区景观上。

    董事长齐政,总经理王昱业,嘉谷实验室的陈建章,公关营销部张泽宏,战略部丁显,嘉谷乳业的杨业,还有嘉谷农牧的李东亮……

    一众集团高层齐聚一堂,都是为了嘉谷乳业牛奶检测中心提交的一份检验报告。

    杨业首先对事件的起因做说明“……在实验室多个批次的多个品牌的乳制品抽检中,发现了三聚氰胺这种物质的存在!”

    陈建章接口解释道“三聚氰胺,是一种用于塑料的工业化产品,具有轻微毒性。根据国外的实验,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1994年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和欧盟委员会合编的《国际化学品安全手册》中也有说明,长期或反复大量摄入三聚氰胺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产生结石。”

    陈建章话音刚落,会议室里有人倒吸了一口气。

    张泽宏脱口问道“为什么会有人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

    杨业回答道“因为它可以被添加到牛奶中,以在蛋白质测试中获得更高的检测数值……”

    杨业进一步解释了食品行业一般的蛋白质检测技术,以及其与添加三聚氰胺的联系。

    众人皆无语。

    李东亮神色晦暗不明道“据我所知,三聚氰胺一般是被不法商人添加到动物饲料中,因此又被称为蛋白精。现在居然有人添加到牛奶中,他们莫不是疯了?”

    疯不疯丁显不关心,他关注到杨业话里的另一个重点“出现问题的有多个品牌?”

    杨业点头“包括了猛牛、山鹿等多家国内知名品牌。”

    丁显皱眉问道“所以这不是单一的产品问题,而是全行业的问题?”

    杨业深呼吸,缓缓道“没错,而最有可能出问题的环节就是奶源了。其实从抽检中就可以看出,奶源供应相对集中的,出现问题的产品更少;而奶源供应分散的,出现问题的产品就多。”

    丁显追问“那么,这些企业本身知道出现了问题吗?”

    杨业停顿了一下“很难说,也许知道但默许;也许不知道,同样是受害者。”

    “但不管怎么说,出现了这么严重的安全问题,企业都是失责的。”

    “最可怕的是,从中可以看出,往原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慢慢地成为了行业潜规则。从最早出现问题的批次看,去年年底已经开始大规模添加了。但也许更早就开始了,只是由于地区生产的原因,没有被我们抽检到。”

    “我正在让实验室加大样品的收集检测。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对此采取什么态度?”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一时有些沉默。

    王昱业开口打破沉默“目前来看,问题最严重的是哪家企业?”

    杨业道“山鹿集团,尤其是奶粉。”

    王昱业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这已经没什么好说的。孩子们是最无辜的,我们绝不能坐视情况的恶化,而且还要尽快行动起来!”

    在座诸位毫无疑问都点头赞成。

    但是,具体怎么行动,张泽宏表示他有想法。

    “我们最好不要自己站在台前揭发。很显然,这次事件将对整个行业造成重创。我们的嘉谷乳业独善其身就已经够惹眼了,如果亲自揭发得罪了整个行业,实在不利于以后的发展。”

    “何况,这已经称得上是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事故了,即使是嘉谷乳业,能不能独善其身都很难说。”

    众人默然。

    从2001年开始,乳品行业就接二连三出现了“有抗奶”、“还原奶”、“毒奶粉”等各类丑闻。

    国内消费者本已对乳制品消费的脆弱神经再次被拨动,一时间,消费者对一些“触雷”的乳业品牌的信任度向谷底下滑。好在当时国家有关部门迅速反应,快速出击,对问题奶以及奶企进行全面整顿,让势态没有进一步扩大。

    但这次不一样,打击面太广了。可以想象,事件引爆后,消费者对国内乳品质量安全信任绝对会降至冰点。

    嘉谷乳业虽然能保证自己的产品没有任何问题,但一旦国产奶粉在消费者心中等同于恐惧、抗拒这些词汇。即便是并未卷入事件的国产品牌,也很容易步履维艰。

    消费者的信任被毁容易,但重建却缓慢而艰难。

    丁显想了想,梳理着思路说道“短期看,今年乳品行业必然陷入大面积亏损,行业哀鸿遍野。”

    “长期看,消费者对国内乳品行业不信任情况下,大企业仍可通过加强投入、促销宣传等方式重塑消费者信任,而进口奶可能更是大肆抢占市场。相比之下中小企业品牌力较差,难获消费者青睐,市场份额逐渐被大企业和进口品牌蚕食。所以从整个行业来说,这其实是一次洗牌……”

    在座众人各抒己见,不仅讨论着要如何揭穿真相,也讨论着嘉谷乳业在这次事件中应该怎样“化危机为机遇”。

    齐政一直保持沉默,听着众人的议论,一时有些出神。

    去年,一位领导在访问了一家奶牛场后说道,他有一个梦想,即中国每个人,特别是孩子,每天都应该喝一斤牛奶——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止牛奶消费在中国的飙升。

    但今年发生的事儿,必然会让世界为之震惊。

    这边厢还在宣传“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那边就三聚氰胺了。

    他回想起记忆中的“毒奶事件”,受害者不仅限于儿童,但对儿童的伤害最大,一共造成了30万国内儿童受到不同程度的健康损害——长期食用添加了三聚氰胺奶粉的孩子,由于摄入蛋白质不足而导致营养不良,还会造成结石等泌尿系统疾病。

    对于那些受害家庭来说,受损身体带来的病痛是无法弥补的伤害,甚至是一代人都无法愈合的伤口。

    齐政微微苦笑,该来的总是要来。

    这么一想,其实提前一年引爆事件应该算是好事,起码不会有那么多无辜儿童受到伤害;而且,避开了明年奥运会展现现代化国家正面形象的关键时期,官方层面的阻力也能少很多。

    等大家将大致应对框架都讨论好之后,齐政回过神来。

    他看着安静下来的会议室,思考良久,轻声说道“我知道有很多农业生产者,用两种方式生产农作物,一种卖给别人,一种留给自己吃;也有很多工厂,连工人都直言不讳地表示,他们生产的食品自己是不会吃的。”

    “问题是,不是自己生产的,就可以当成干净的吗?遗憾的是,今天的社会只能这样自我安慰,或者说无奈忽略。”

    “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一种状态,是因为人们的思维都是把赚钱放在第一位,为了赚钱其他的都可以忽略掉。人活在世,如果人与人之间都互相丧失了安全感,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社会。”

    “但我们嘉谷不是这样,我们都吃自己生产的产品。我们还可以告诉国民,这个社会,还是有人牢记着自己的责任,牢记自己的使命的!”

    “那些表面上大谈爱国的品牌,背后的行径却毫无契约精神、毫不顾及消费者权益,不过是个拉大旗作虎皮的流氓!”

    “你们放手去干,引爆它!既然行业本身已经百病缠身,那就来一场蜕变吧!整个行业,包括我们嘉谷乳业,终究要经历一场浴火涅槃,方有新生!”

    ……

    第278章 无知与无良

    2月底,在嘉谷体系全力介入调查后,真相在嘉谷管理层眼前一层层被剥开。

    主要起因还是国内奶农管理混乱不堪,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法律监管上也有漏洞,而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多年——乳品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牛奶,奶农就能通过各种方式来满足企业需要,这包括添加化学用料。

    在嘉谷的调查中,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的部分奶农从去年开始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来提升牛奶的检测品相来换取好价钱。而如果按照这三个区域划分,那么多家国产奶粉生产商都被囊括其中也就不以为奇了。

    而从一位在国内乳企担任管理层的知情人士那里得知,对于奶农、奶贩子们添加“蛋白精”的事情,企业多多少少都知道,这算是一个不公开的业内秘密,“但这不是一直没有出事吗?谁也没有把它当回事。”

    无知者无畏。但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确切病例的证明,涉事方很容易反驳,也不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国外对三聚氰胺的实验只是针对动物,没有确切证据证明其对人体的伤害。

    嘉谷根本没有时间做相关的实验证明。能做的,只是大范围地筛选可能出现的病例。

    负责引爆这一事件的张泽宏,很快就有了发现。

    这场注定会改变国内奶业格局的轰动事件最早被掀开的一个角,是在去年12月。

    一位消费者在天涯发了个帖子他买了十多包山鹿奶粉,八岁的女儿每次只要睡前喝了奶粉冲的牛奶后,第二天小便就会变得浑浊,甚至拉肚子。

    等到张泽宏按图索骥,派人与该消费者联系上的时候,他却是闭口不言了。

    从侧面试探,原来山鹿集团早已派来工作人员协调,并和消费者达成了一致,山鹿奶粉让消费者相信了他买到的是假奶粉,“赔偿”了他价值两千多元的四箱奶粉,并以一纸协议封了他的口。

    该消费者也接受了这个说法,他在天涯上发的帖子被作“锁帖”处理。

    但张泽宏也不是一无所得,他起码知道了,这个疑似病例是出现在肃省。随后实验室加大力度抽检的批次也佐证了这一点——肃省等地的山鹿奶粉中,三聚氰胺的含量相对最高。

    锁定了范围,调查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从去年12月份开始,肃省各地就陆陆续续出现了儿童尿液发红,并出现结晶的症状。

    在张泽宏的调查中,这些患者家庭毫无疑问都购买了同一个品牌的奶粉——山鹿奶粉。但因为病例较分散,无论是患者家庭还是医生,都暂时没有将病因联系到奶粉上面。

    心里有数的张泽宏没有直接出头,而是一边引导医生和患者家庭发现这个问题;一边将整理后的资料,一头送往肃省卫生部和质检部等相关部门,另一头则送往各大媒体。

    得到提醒的医生最先反应过来,得知患者都有长期食用山鹿奶粉的经历后,判断病因与山鹿奶粉很可能有直接联系。

    而患者家庭更是愤慨,有的向山鹿集团投诉,有的直接向相关部门举报。

    接到资料和举报的肃省卫生厅立即对山鹿牌配方奶粉的卫生条件、检测能力等情况进行卫生监督检查。因为技术能力有限,还同时安排卫生监督机构对患儿食用的奶粉进行采样,并送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检测。

    ……

    人民网,新闻编辑部。

    主编认真地看完手头上的举报资料,若有所思。

    一旁的副主编轻声说道“这些资料有根有据,明显不是普通人能办得到的,我认为极有可能是同行的倾轧。”

    总编点点头又摇摇头“我不关心这是不是倾轧,我关心的是,这上面说的是不是事实!”

    其实以他多年的经验,他有预感,资料里所说的极有可能是真的,那么这将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大新闻了。

    但人民网毕竟不同于一般媒体,他们不仅要讲究社会责任,还要讲究政治责任。对于这种可能会引发轩然大波的事件,在没有得到充分的证实时,是不会对外曝光的。

    主编思忖良久,抬头说道“联系山鹿集团,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求证;同时委托专家进行调查,验证收到的举报资料。”

    “好,我马上安排下去……”

    相对于更加严谨的人民网,肃省本地的《东方晨报》占据地利,在确认了部分举报资料的真实性后,率先于3月1日发出《多名婴儿疑喝山鹿奶粉致肾病》一文——这是第一家爆料毒奶粉事件的媒体,一时网站大量转载。

    这个报道在肃省首先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尤其是习惯购买山鹿奶粉的家长。雪花般的投诉飞向山鹿集团。

    山鹿集团很快就给予了回应。

    一方面,山鹿集团私下里主动与出现病情的患者家庭进行联系,试图通过进行赔偿来安抚消费者;另一方面,其强硬地回应了媒体的“不实报道”。

    山鹿集团传媒部与《东方晨报》联系,要求其从网站上撤稿。理由是肃省出现的多名患病婴儿,基本上是分布在同一片区,可能因为这些地方的水质有问题,与奶粉无关;其次,山鹿奶粉刚刚被质检合格,所以问题一定是出在患者自己身上。

    与此同时,面对人民网的采访求证,山鹿集团发了一个回答式的回应,声称自己的产品质量没有问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患病婴儿与喝山鹿奶粉之间的必然联系。

    3月10日,在肃省,面对消费者的一波波质疑,山鹿集团在当地的代理商也召开了说明会,在会上声称“患病婴儿都是食用价格在18元左右的奶粉,山鹿产品最低零售价都在25~30元,我们的产品没有一样是不合格的,我们的态度是对消费者高度负责的……”

    到场的山鹿集团传媒部工作人员也信誓旦旦地保证“奶粉没有质量问题”,且声称近期肃省的权威部门对其奶粉检验也证明完全合格……

    “事实上,肃省的权威部门不过是检验了卫生条件,根本没有技术能力深入检测,也从未保证山鹿奶粉检验完全合格。山鹿集团这是在蒙混视听。”在电话中,亲自在肃省“掀盖子”的张泽宏对齐政解释道。

    “山鹿显然已经发现了问题,可能还不清楚具体原因。但他们首先做的,不是处理问题,而是想办法掩盖问题。”

    “我收到消息,山鹿集团正在联系各大互联网媒体签订广告投放协议,以便享受负面新闻删除的便利,拿到新闻话语权。”

    电话这头的齐政面无表情道“毫无疑问,他们是怕了,怕引起市场恐慌,对品牌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数量巨大的召回和索赔都是他们无法承受之重。”

    电话里张泽宏的声音有些沉重“即使收到了我们的举报,相关部门要经过层层专家、机构检测,反应速度太慢了。最可恨还是山鹿,没有及时将消息公布,更没有停止销售,堪称民族品牌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