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79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因此以原养猪场作为抵押,轻轻松松的就从银行贷了一笔足以将养猪场扩大两倍的资金。

    扩建后的养猪场年出栏规模达到15万头,占地1000亩,如果绕着养猪场走一圈,需要整整一个半小时。

    如此体量的养猪场,是不是全国最大的单体养殖规模不好说,但一定是本省最大的养猪场了。

    同时也是最先进、最现代化的养猪场。

    有了前期的经验,新建后的养猪场能做到每个饲养员可同时喂养5000头猪,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进一步提升。

    猪场的扩建、设备的选购、猪苗的补充……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李东亮一一负责,齐政只需默默地按图索骥布置好灵阵,就没他什么事了。

    扩建后的养猪场,年产值能达到三个亿左右,在这个年代,已经是非常牛bi了。

    农业有一个规律

    农产品,销售上个百万,入门门槛低,基本上谁用心都可以做成;

    上千万,有个能人即可;

    上亿是一个关键的坎,这要看你有没有培养人的能力了。因为你可以代表自己发声,终于可以参与或者组织行业活动了;

    上百亿以后,可以代表行业发声并且挑头担责任了;

    上千亿,可以参与或组织全球行业活动了。这个时候背上的可是更多的国家或者地区利益的东西。

    说白了,就是规模决定地位。

    所以嘉谷养猪场在本省已经是一个可以看得到的存在了。

    县里就不用说了,养猪场自己就是一个纳税大户,县长都三天两头的跑去养猪场慰问。

    市里不时有些领导下来视察,养猪场也是必看项目之一。

    现如今,养猪场刚建好,省级领导也要过来视察了。

    嘉谷由王昱业带头,接待了省高官祁广澜一行。

    在县领导的陪同下,祁广澜步入嘉谷养猪场,只看一排排现代化的猪舍,整齐又漂亮。

    在李东亮的介绍下,一行人参观了“全自养、大规模、一体化”的生猪养殖工业化经营管理模式。

    很显然,猪舍建设标准化、生猪饲养批次化、养殖饲喂自动化、粪污处理机械化等现代化水平非常符合祁广澜的胃口,看看他微微颌首和面带笑容的表,就知道他对嘉谷的养猪场相当满意了。

    “我听介绍说你们是采用牧草养猪,带动周边农民种牧草致富,这个规模有多大?”祁广澜随后问道。

    王昱业信手拈来,“养猪场的年产值预计能达到三个亿,而现在周边种植的牧草区有十万亩,这还不够,下一步要扩大到二十五万亩的规模,估计可带动全县一万户农户发展牧草种植业,农民实现增收一亿以上。”

    “能达到这么高么?”祁广澜目光一凝。

    “没有问题,我们经过测算,但是两年以后,牧草每亩成本在300元左右,而养猪场收购价是1000元每吨,牧草亩产能达到800公斤,那么1亩可收益约500元,一万户农户从事牧草种植,每户平均劳动力两人,在没有天灾影响产量的况下,每个劳动力至少可以实现增收六千元以上,这还是保底数,就这样算下来也可以达到增收一亿两千万元。”王昱业侃侃而谈。

    “唔,很好,嘉谷这个养猪场项目对于普诚县甚至周边地区都相当有益,可以极大的带动丘区畜牧业发展,普诚县率先走了一步,也算是闯出一条好路子。”

    祁广澜显然心很好。

    “普诚县应该总结这方面的成果,尤其是这个现代化养猪场,要一如既往地支持嘉谷的发展,明年我还要来看看这里的发展状况!”

    王昱业听完面色不变,心里却大喜。

    有了祁广澜这番话,不仅是在普诚县,至少在南开市地区,嘉谷都能得到政府很大的扶持了。

    虽然嘉谷有资本优势,但是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想要快速发展,至少要花费多一倍的精力。

    现在好了,在岷省,嘉谷也算有了“尚方宝剑”。

    齐政也很满意。

    这世间,有三类人往往可以成事。

    第一是有资格任的人,用钱持续地砸;

    第二是有专业技能的人,用韧持续地做;

    第三是运气特别好的人,赶上了市场的爬坡时代,懵懵懂懂地进去,顺风顺水地做大了。

    嘉谷符合第一个条件,有钱任;也满足第二个条件,有灵阵任;唯有第三个条件不可控。

    时势是最难把握的,而在中国,追随政府的步调,就是符合时势。

    如今三者俱全,天时地利之下,嘉谷注定了有无限的可能。

    第115章 我看上了你家的猪肉

    养猪场的规模扩大后,需不需要为猪建立起单独的品牌,成为了嘉谷争论的重点。

    齐政理解众人的想法。

    就是想将嘉谷的猪做成“高富帅”——“高”是指定位和价格;“富”是指高利润;“帅”是指从产品品质、品相到内外包装都要靓丽人。

    但这不是重点。

    “品牌肯定是要建设的,但我觉得重点是,现阶段需不需要建立起单独品牌。”齐政概括道。

    农业品牌是个很迷惑的概念。

    齐政一直觉得,农业就是农业,农产品加工出来终端快消品才是工业。

    两者的差异就在于,农业的规模建立在品质基础上,快消品的规模才是建立在品牌基础上的。

    有一种说法“农业没有品牌,谁把农产品一定要做出了品牌来,那是有钱烧的。”

    虽然极端,其实不无道理。

    什么是品牌?

    特定的符号,特定的内容在消费者那里的无穷无尽的联想,就是品牌。

    没有特定的符号和特定的内容,你就是一个产品;如果没有消费者的积极参与,你就是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牌子;如果没有人给你无尽的联想,那你的品牌也就没有了增值空间,也没有了衍生意义。

    很多农业企业,非常渴望打响知名度,带出销量,以至于四处寻找高手,渴望得到指点和策划,一夜出名。

    现在嘉谷里持这样观点的人并不少。

    也不能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只是说,时机合不合适的问题。

    这是因为,食材,替代很强。

    食材本来就是全球资源配置的,所以我们的舌尖才会有丰富无比的美味享受。

    但同样的,食材就很难给消费者一定要消费本产品的理由了。

    因为即使是同一类食材,也会有不同的风味。

    五常大米口感美妙,难道盘锦大米不也香甜适口吗?我为什么一定要吃五常大米?清远鸡质嫩滑,难道文昌鸡不也滑腻鲜香吗?我为什么一定要吃清远鸡呢?

    所以很多时候,单纯的品牌,如果没有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跟没有品牌一个样。

    特色农产品是最容易形成品牌的——因为特色。

    然而,特色农业天生就是有一个规模限制——同样因为特色。

    小体量的东西容易做精,做到极致。

    一旦上规模后,品质很容易大面积地退化或者下降,然后就变得没有特色了。

    现在嘉谷的做法,就是反其道而行,将大众产品做出特色。

    虽然嘉谷众人不知道是灵阵的效果,但道理是明白的。

    就以养猪场为例,选用的“杜长大”外三元品种,是市面上较为常见的商品猪品种,但是嘉谷硬是将其养成了土猪的风味。

    这其实就是嘉谷农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大规模稳定地生产具有特色风味的产品。

    “但是,养猪场现在的生猪品种是一般品种,虽然经过我们的养殖后,有了独特的品质,但不够稳定。只有等培育出独属于我们的稳定的生猪品种后,才是真正建立了生猪品牌的时候。”齐政如是说。

    就是说,农业是要回归产品本质的,这个阶段品牌就是一个大坑。当将农产品做成工业化快消品之后,就可以去大做品牌了。

    嘉谷众人叹服,都同意了齐政的观点,所以单独建设生猪品牌的建议暂时被搁置。

    齐政最后笑着说道“品牌嘛,就是给消费者一个|望的信号。高手卖货,绝不能像站街女郎一样搔首弄姿,即使不能上t台走秀,至少也要在酒吧,装作漫不经心地流露你的风韵吧。”

    “要让消费者抱着欣赏的态度心甘愿地掏钱,而不是被动地推销。再看现在很多品牌的做法,无非是耍流氓的艺术行为而已。”

    众人无语,道理是这个道理,但这话彻底暴露了老板的猥琐本质。

    ……

    而在嘉谷搁置了建设生猪品牌的时候,有人被他的猪感动了。

    金宇顺是南韩人,他在获得年假后,到港澳地区旅游。

    他很喜欢中国的美食,当然,更喜欢将中国美食变为南韩的美食。

    在明珠餐厅中,他尝到了主推的猪菜肴。

    猪一入口,只有一个感觉,香!

    这种香,是充满着乡的自然回味。

    吃着猪,他脑海里浮现了炊烟袅袅,满目绿色,小河清澈,空气中弥漫着泥土清香的老家,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童年,眼角都不湿润了。

    当然,还有惊艳的野鸡和野鸭菜式,也没有让他失望。

    通过侧面打听,他知道了嘉谷出产的食材是美食诞生的关键。

    很好,他一定要将这食材带回南韩,这应该是南韩才有的美食。

    在打听到嘉谷的所在地后,他萌发了到原产地一探究竟的念头。

    说干就干。

    几经周转,金宇顺来到了普诚县。

    他的汉语不错,虽然带着歪果仁的口音,但交流无碍。

    他没有直接找上嘉谷,而是装作游客,在普诚县游览起来。

    毕竟是度假,没有必要那么着急,看着普诚县环境不错,他也就一边游玩,一边了解嘉谷。

    他到大岭村看过稻田画,也在村里尝过那种野鸡和野鸭——乡土风味的美食,又是另一种惊喜。

    然后借口想参观参观村里的养殖场,见他是外国人,成叔也就满足了他的这个愿望。因此他看到了纯生态养鸡养鸭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