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69节

作品:《超级农业强国

    看到齐政没有意见,李维新博士才满意地说下去:“因为你们本来就是打算将其建设为牧场,这样就更直接了,苜蓿本身就有根系发达、耐盐性强的特点。”

    “虽然眼下已是八月底,不是牧草种植的最佳季节,但是可以通过混种苜蓿、紫云英等作物,待来年春将其翻耕入地,作为绿肥改良土壤,然后再重新种植牧草,效果会相当明显……”

    苜蓿不必多说,号称“牧草之王”,拥有纤维植物和蛋白质饲料的优点,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栽培牧草。

    紫云英既是一种牧草,也被作为绿肥普遍种植,是农民最熟悉的“肥田宝”。它可以通过植株吸收空气中的氮,通过根瘤菌把氮素固定在土壤里。

    经测算,种植紫云英后,化肥施用量能减少30%,种后两至三年土壤肥力便能显著提升。

    这对于洗盐后的贫瘠土地而言,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正如李维新博士所说,如今已是八月底了,牧场的建设也还没有开工,即使立刻种植牧草也不会有什么收成,不如干脆用来种植绿肥,来年直接作为绿肥还田,进一步改良土壤结构。

    陈建章也补充说道:“我们实验室也针对盐碱地研发了一种微生物菌肥,通过微生物的吸附富集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成矿沉淀作用和协同效应等可用来改良盐渍土。经试验后,施用活性微生物菌肥后,能改善土壤性质,对增加作物产量也不无益处,可以配合有机肥综合利用。这是立足长期的基础过程……”

    听着两位大牛的方案,反正就是强调下一步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脱盐效果,培肥土壤,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能急,也不能浪。

    齐政:“……”

    谁浪了?

    算了算了,也懒得深究他们的心理阴影了,反正都是大牛,就听他们的得了。

    ……

    第97章 海滨绿色长城(上)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盐碱地的治理方面,澳大利亚开展得比较早,相关技术和经验也比较先进和丰富。

    别看在大多数人印象中,澳大利亚是发达的农牧业大国。事实上澳洲是全球农业生产力最低下的大陆。其土壤贫瘠程度、植物生长率和生产力堪称全世界最逊。

    众所周知,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孕育了古文明的地方,每年都有规律的雨季可以帮助农业发展。不管是欧洲、印度还是东亚,不管是不是雨热同期,农民至少都可以每年遵循季节规律来耕地、播种,让作物在雨水的灌溉下生长、成熟。

    然而,在澳洲的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却受恩索现象(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影响,降雨量低且毫无规律可循,因而农业发展困难。

    事实上,澳洲的土地看似广袤,其实并不能承载太多的人口。表面上看是因为缺水和沙漠。但事实上,即使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因为极度贫瘠的土壤,能种出来的庄稼也很有限。

    澳大利亚土壤的贫瘠本质还不易一眼看出,当年最早到来澳大利亚的欧洲殖民者,就被一望无际的森林和郁郁葱葱的草原等假象所蒙骗,误以为澳洲是一片跟北美一样富饶的土地。

    悲剧的是,直到最初的树木被砍伐一空,草也被羊啃光之后,才发现这地方的树木和草都生长得非常缓慢,那些比较娇贵的庄稼,在很多地方更是基本种不出来!

    这就相当蛋疼了。

    土地退化是澳大利亚现在最大的环境问题,而盐碱化又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环。

    西南部有来自几百万年从印度洋吹来的盐分;内陆盆地中有水份蒸发后盐度增高的湖泊,干涸后,遗留的盐分又被吹到东部地区;东南部盆地因地势低,经常被海水淹没,水退后,又留下大量盐分……简直是无言的忧伤。

    澳洲有将近大陆面积的三分之一是盐碱地,因而其在治理盐碱地方面的投入位居世界前列。

    李维新博士所在的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几年前就承担起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与澳大利亚合作,在鲁省建设了“中澳盐生植物示范基地”。

    目前,已形成他们自己的耐盐植物新品种筛选改良与栽培技术,较为成熟的80多种耐盐植物涵盖了蔬菜、花卉、灌木、牧草、中草药、香料等诸多门类。

    “我们在冬营试验站种植了22种筛选出的国内外高效耐盐植物,再通过其他盐渍土壤改良技术,能够将含盐量24‰的滩涂地改良到5‰以下,不论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以后都可以种植了。”李维新介绍道。

    他进一步说道:“目前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通过对现有耐盐植物种质资源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更新,建设国内首个耐盐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还计划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制出耐盐碱的转基因经济作物,提升盐碱地经济产出……”

    陈建章都不耐烦了:“行了行了,你就别自吹自擂了,反正我们找你们合作,就是因为你们能提供改良牧草品种,有什么好东西也别藏着捏着了,赶紧展示出来吧。”

    李维新博士嘿嘿直笑,难得抓住嘉谷这样的狗大户,出来一趟能为试验站带来不菲的营收,他自然不吝将手中的好东西全部亮相。

    “我们引进澳洲等国家的牧草资源,结合产量、品质、耐盐碱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繁育了紫花苜蓿良种‘中牧2号’,解决了紫花苜蓿在盐碱地上种植出苗保苗等瓶颈,你们可以引进该品种……”

    齐政点头同意。

    利用植被修复盐碱地在中国历史悠久,而近年来,种植耐盐植物是国内外盐碱地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盐碱性植物一般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拒盐性植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盐生植物资源丰富,但大多数有待开发利用。

    李维新团队对国内外盐生植物资源的研究,获得良好成果。嘉谷自然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

    说完牧草,李维新又严肃地建议道:“这次台风应该提醒了大家,滨海区盐碱地最好设置乔木海防林带,以耐盐碱的浅根系树木为主,构成海堤防廊道,使其具有防风、防浪、抵抗强风暴的能力。”

    “事实上,滨海绿地系统构建时应首先考虑设置防风林的建设,并在林缘处靠近海潮风来的方向采用耐盐碱性强的树种。”

    嘉谷众人纷纷赞成。

    这次台风虽然没有带来什么灾害,但是牧场毕竟处于海滨,每年都会有较大几率受到台风的侵袭,构建海防林带是必然的选择。

    齐政问道:“那么,你对于海防林带的树种有什么建议呢?”

    李维新博士严谨地回答道:“按照我们的经验,种植紫穗槐和怪柳是最为合适的。”

    随后他向众人介绍这两种树木。

    紫穗槐是一种落叶灌木,原产于美国,国内各省也多有种植。

    紫穗槐本身并不是盐生植物,但它有阻盐能力,抗盐碱能力也较强。在滨海盐碱地区,紫穗槐在轻度盐碱地中可正常成活生长。

    而且紫穗槐耐水涝、抗海啸能力较强,它不仅耐碱,还有改良盐碱地的作用。因其根系广,生长快,具有根瘤,改土作用强,是保持水土的优良植物材料。

    同时紫穗槐截留雨量能力强,生长快,生长期长,枝叶繁密,抗风力极强,是防风林带紧密种植结构的首选树种,非常符合嘉谷牧场的需求。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是,紫穗槐的经济价值极高。营造紫穗槐林可获得大量的肥料、饲料、燃料和编织原料。因为紫穗槐是一种多年生优良绿肥,又能固氮;叶量大且营养丰富,含大量粗蛋白、维生素等,是很好的饲料植物。

    综合起来简直是不可错过的选择。

    柽柳同样优点突出。

    作为本土生乔木,怪柳是一种适于盐碱地生长的泌盐植物。

    如同国人的坚忍性格,怪柳生命力极强,既耐干旱,又耐水湿和盐碱。在荒漠、河滩或盐碱地等恶劣环境中均能顽强生长,是最能适应干旱沙漠和滨海盐土生存、防风固沙、改造盐碱地、绿化环境的优良树种之一。

    作为海滨防风林,即使发生海啸时,柽柳被海水浸泡十天亦不显受害;树龄可达百年以上,真正做到“一劳永逸”。

    而且它同样全身都是宝,不仅可以改良土壤,还能入药和绿化山林……

    听完讲解,齐政当即拍板道:“那就选择怪柳和紫穗槐,营造牧场的海防林,建设我们的海滨绿色长城……”

    第98章 海滨绿色长城(下)

    严格来说,现在不是建设海防林的最佳时机。

    因为现在7-9月都是台风季,一个不小心,赶上台风过来一打,刚种下的小树苗损伤很大,成活率会大大降低。

    奈何齐政手里有利器,有恃无恐,因而牧场海防林的建设丝毫没有耽搁。

    而李维新博士对嘉谷的有钱任性和傻大胆已经见怪不怪了。

    人家就是这样一路莽过来的,偏偏运气相当好,他还能说什么呢。

    海防林带的宽度视沿海地区地形和危害程度而定。

    按照牧场区的规划,在泥岸地段,从海滩能植树的地方起,向陆地延伸50多米,大约就能满足牧场防护所需了。

    嘉谷承包的盐碱地块所包含的海岸线约有近百公里,那么光是造林规划用地就有7000多亩,可谓是大手笔。

    在这点上,即使是李维新博士,也不得不对嘉谷的魄力表示叹服。

    要知道,在沿海各地,违法占用海防林地的现象相当普遍。即使是已经建设好的海防林,因为利益驱使下的贪欲之心难以消除,偷伐滥砍、挖塘采矿……海防林沿海基干林屡遭破坏,加上多年来的台风袭击,往往会造成林带断裂、林相残缺不全。

    而类似嘉谷这样舍得主动投入海防林带建设的企业,万中无一。

    即使初衷是为了保护牧场,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嘉谷也是为政府承担起了部分职责。

    李维新团队能为嘉谷提供挑选树种的建议,甚至能帮助找到提供相应树苗的大供应商,但具体到营造海防林上面,他们就谈不上有什么经验了。

    对于这一点,齐政毫不担心。

    作为投资商,有困难当然找政府啊。

    无论是岷省还是江南省,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每年都面临着台风的侵袭,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意义重大。

    但防护林建设涉及各方面切身利益,矛盾多、资金需要量大,是两省海防林建设的最大难题。

    面对这样的现状,政府方面自然恨不得多来几个像嘉谷这样出钱又出力的企业。因此收到嘉谷的求助后,二话不说,就从省林业局抽调精干人员,协助嘉谷建设海防林工程。

    韩朝晖作为江南省去年的“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带领着一支专业造林队前来助阵。

    韩朝晖年过四旬,但二十年如一日,坚持奋战在造林第一线。

    他率队先后实施了沿海防护林造林工程、退耕还林荒山匹配造林工程、沿海生态修复工程等多项重点工程,累计造林2万多亩,植树200多万株,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在85%以上。

    而在两省,还活跃着无数个勤勤勉勉的“韩朝晖”。正是因为他们,在营林生产、资源保护、产业发展和海防林建设上倾注了无数心血和汗水,为守护沿海的绿色长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沿海地区来说,海防林就是第一道生命线,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绿色屏障。没有海防林的荫护,连生命力极其顽强的野草都难以存活。一场台风就能造成海水倒灌,海岸线也不断后退。”

    “幸而现在沿海的村民已经慢慢意识到防护林的重要性了。以前大家为了致富,纷纷开挖鱼塘搞养殖,把海防林全挖掉了。虽然大家确实赚到了钱,但没有海防林的保护,一到台风季,风雨肆虐,村子的房屋被掀顶,庄稼被毁坏,甚至连根拔起,造成更大的损失。”韩朝晖欣慰地说起民众造林意识的转变。

    谈起快速致富和造林的优劣时,李维新博士也赞同道:“肯定是要优先造林了,家都没了,还谈什么致富!”

    从这点来看,两人对嘉谷长远的眼光都十分赞赏。

    在勘察过地形和地质后,韩朝晖对李维新博士推荐的树种表示认可。

    “常见的防风林结构一般有三种:紧密结构、稀疏结构和透风结构。我看了牧场的规划和海岸地形,可以由怪柳作为主要树种,紫穗槐作为辅助灌木组成2层林冠的稀疏结构防风林。”

    稀疏结构是指防风林从上部到下部结构不太紧密,透光孔隙分布均匀。

    这样当强风遇到林带后,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通过林带,如同筛网中筛过一样,在背风面林缘形成许多小旋涡;另一部分气流从上面绕过。因此,在背风面林缘附近形成一个弱风区。

    牧场就处于这个弱风区之内,自然能得到大大的庇护。

    众人没有异议。

    说干就干,韩朝晖确定方案后,就率领农垦劳务团队和嘉谷的雇工,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海防林沿海基干林建设。

    生长健壮的70~80厘米的高的怪柳树苗,约1米高的紫穗槐植株,被树苗供应商一卡车一卡车地拉过来,按照高低搭配,随起随栽。

    因为土地贫瘠,除了防风固土的设计外,密度也要控制好,保证存活率。

    韩朝晖手把手地指导着造林队挖坑种苗,深度有标准,行距和株距要整齐,还有平度和土量方面的要求……

    他忙碌中散发出的热情,很能感染造林团队。大家似乎都将植树当做一件神圣的工作,看着身后蜿蜒的林带,在付出中享受着乐趣。

    对树木充满爱心的韩朝晖对大家说,“绿树总能给我畅快的心情和健康的身体,这就是回报。”他说希望有一天,放眼周围,皆是绿色。

    齐政也没有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