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太子是我前夫(重生) 第48节

作品:《偏执太子是我前夫(重生)

    顺天府里的人因着许鹂儿一案,上至府尹朱鄂,下至衙役门房,俱都对他十分友善。知晓他要和离,少不得要劝容舒几句。

    她,大抵不会喜欢。

    顾长晋不想如此。

    是以,他昨儿亲自去寻了朱鄂。

    朱鄂虽有些讶异,但也不开口劝。

    只问了一句“可想清楚了?”便盖上了顺天府的官印。

    容舒不知这其中的周折,只当顾长晋是与她一般,急不可耐地想要结束这段错位的姻缘。

    和离书一式两份,她接过顾长晋递来的文书,屈膝行了一礼,温然笑道:“有劳大人拨冗走这一趟,我明儿便会离开梧桐巷,这屋里的一应用物自会有人运到鸣鹿院去。至于大人的聘礼,我俱都放在兴平街的铺子里了。”

    她说着便从一边的百鸟朝凤六合柜里拿出个木匣子,道:“这是兴平街那间铺子的房契与钥匙,这铺子是我给大人与闻姑娘喜结连理之时所备的贺礼,房契上已落了闻溪姑娘的名。过往种种,皆我之过失,容舒在此,多谢大人与闻姑娘包涵。”

    容舒离开这梧桐巷便不会再回来,待得哪日顾长晋与闻溪大婚时,她大概已经离开了上京。便是不离开,她定然也不会来。

    即是和离了,那便谁都别去打扰谁。

    今儿这铺子即是贺礼,也是容舒给闻溪的歉礼,顾家不是多有家底的人家,一个女子不管成没成婚,都定要有点银子傍身。

    只闻姑娘……兴许也不会想要这铺子,她思忖了片刻,又道:“若闻姑娘不喜管铺子,这铺子顾大人与闻姑娘自可随意处置,便是捐出去,也是善事一桩。”

    顾长晋注视着她。

    她大抵不知,她这人委实是藏不住情绪。

    当他将和离书递与她时,她神色中那一瞬的解脱与如释重负压根藏不住。

    就好似这桩婚姻成了她的一个枷锁,如今枷锁掉了,人便也松快了。

    和离书递出的那一刹那,压抑了许多日的情绪再次卷土重来,那密密麻麻的疼痛,从心脏蔓延至全身。

    顾长晋很明白,一旦和离了,他与她自此缘尽。

    有那么一刹那,他甚至想同她说,他没喜欢过闻溪,也不会同闻溪成亲。

    只这些话到了嘴边,理智在瞬间回拢,他猛然间闭了唇。

    知她对闻溪心存愧疚,顾长晋接过容舒递来的匣子,低声道:“多谢,容姑娘放心,闻溪不会有事也不会怪你。”

    如此,她总该不愧疚了罢。

    他的声音压着,听进耳里似是有些不耐,容舒抬眸看了看他,见他神色如常,心道他莫不是近来公务繁忙累着了。

    思及此,她便温声道:“会试马上便要放榜,大人想是忙得紧的,此事既已了,容舒便不耽误大人的时间了。”

    这是在逐客了。

    顾长晋颔首,出门之时,大抵是握得太紧,掌心被那匣子一角硌得生疼。

    第三十六章

    常吉与横平皆在书房侯着。

    昨日顾长晋去顺天府之事二人是知晓的, 却不知主子因何去寻那朱府尹,直到二人看到了那份盖了官印的和离书。

    常吉与横平很清楚,主子能带少夫人去秋山别院, 说明他对少夫人是信任的。这么多年来, 能让主子由衷信任的除了他们三人, 便再无旁的人了。

    连六邈堂的夫人主子都是戒备着。

    常吉想得多,他还以为主子多多少少是对少夫人动了心。

    不,以他对主子的了解, 主子定然是动了心。

    若不然,怎能解释那日主子急匆匆去临江楼的事?

    主子从来不是这般多管闲事的人。

    常吉满心疑惑,却又不好开口问。再者,比起主子为何要和离, 他更担心的是六邈堂那头的反应。

    当初娶少夫人, 便是那位下的令。

    那位最是不能容忍主子违抗她的命令,如今主子擅做主张同少夫人和离,以她的性子,不定要发多大的怒火。

    常吉忧心道:“主子, 夫人那头……”

    顾长晋平静地打断他:“无妨, 我自有应对。横平——”

    他侧眸看向横平,“我先前让你查的事可有眉目了?”

    横平颔首道:“当初戚皇后的确看中了英国公府的三姑娘做二皇子妃, 只后来被刑贵妃捷足先登,先定下了宋三姑娘。”

    大胤的皇子惯来是年满十五方能定亲,大皇子比二皇子年长两岁, 在亲事上自是能夺得先机, 抢先定下宋映真。

    错过了宋映真, 戚皇后好似歇了给二皇子物色皇妃的心, 如今二皇子已年方十八, 依旧未定下亲事,也不知是戚皇后不愿,还是戚家有旁的盘算。

    戚皇后的父亲曾是建德朝的大都督,手握大胤五十万精兵。

    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如此强将,建德帝怎能安心?大抵是瞧出皇帝的忌惮,戚嶂在病重弥留之际,自请卸去大都督之位。

    戚大都督如此识相,建德帝自是龙心大悦。为表皇恩,不仅厚葬了戚嶂,还颁下赐婚圣旨,将戚甄嫁与无望帝位的七皇子萧衍。

    戚家自此沉寂,直到后来嘉佑帝起事,戚衡联合父亲旧部,斩获从龙之功,这才重振了戚家的门楣。

    与父亲相比,大都督戚衡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嘉佑帝登基之初,大胤泰半兵权都在戚家人手里。

    君弱臣强,人人都以为这位体弱多病的皇帝会就此成为一个傀儡。

    没曾想,嘉佑帝花了十多年的时间,释了戚家的兵权,废大都督而建五军都督府并,将兵权分割为统兵权与调兵权。统兵权归五军都督府,调兵权却落到了兵部手里。

    与此同时,还扶起了以首揆刑世琮为首的文臣集团,重用宦官,形成了武将、文臣与宦官三足鼎立又彼此牵制的平衡局面。

    嘉佑帝的帝位自此坐稳。

    戚衡从大都督到中军都督府的左都督,手里的兵力一分为五。

    只五军都督府里有三军皆是从前戚家的旧部,戚家到底是二皇子的外家,这些旧部依旧视戚家为执牛耳者。

    唯独后军都督府的左都督英国公是个例外。

    宋映真若嫁二皇子,整个五军都督府结盟,听戚家号令,戚家的地位俨然与从前的大都督府无异;宋映真若嫁大皇子,那便是文武联姻,能从内部瓦解五军都督府的联盟。

    这也是为何刑家与戚家都想拉拢英国公府的原因。

    顾长晋沉下眸,道:“我去趟六邈堂。”

    与容舒和离之事,他必须要主动去同徐馥交代。

    到了六邈堂,徐馥听说顾长晋和离之事,“哐当”一声便将手里的茶盏砸在地上。

    “谁许你擅自和离的?你可知你坏了我的计划?”

    “计划?什么计划?”顾长晋拧眉道:“侄儿此举是深思熟虑过的。蒋家一心要搭上大皇子这艘大船,以为同英国公府交好便能成为大皇子一派。只英国公府便是成了大皇子的姻亲,英国公心在何处也尚且不知。倘若英国公不是大皇子的人,那蒋家危矣。眼下容氏的庶妹嫁入蒋家,侄儿若不与她和离,岂不是要卷入这趟浑水里?侄儿既要走直臣之路,自然是不能牵涉到党争里。”

    徐馥盯着他。

    他并未说错。

    英国公宋佩的确是个极沉得住气的人,宋映真嫁与大皇子,不代表英国公府就是大皇子一脉了。

    蒋家非要卷入其中,捞不着半点从龙之功不说,兴许还要大祸临头。

    顾长晋的忖度不是无道理的,只和离这事他怎可擅做主张?竟敢将六邈堂彻底蒙在鼓里,连半点风声都不曾漏出。

    “你是何时同容舒提起和离之事的?又是何时与她去顺天府办妥了文书?”徐馥问道。

    “除夕那夜,她来书房时,侄儿同她提的。”顾长晋缓缓呼出一口气,沉声道:“姑母,您知道的,我不喜她,不愿她与我亲近,更无法做到与她同榻而眠、同屋而居。我,已隐忍到了极致。”

    男人的神色的确是不耐到了极致。

    徐馥一瞬不错地盯着他的脸。

    她已许久不曾见过他露出这样的神色,那种似乎是下一瞬便要爆发出滔天怒火的神色。

    她在接回他时,他已经六岁了,大抵是因着那场火,他对她极抗拒。

    徐馥很是费一番功夫方让他接纳了她,也用尽了一切心力去栽培他。

    可即便如此,他依旧爆发出了两回怒火。

    一次是让他杀了那只獒犬,一次是命他那自小伺候他的长随往他后背捅了一刀。

    从接他回来的那日她便发现了,这孩子心善,对弱者总有一种毫无用处的怜悯。

    他将来是要坐上那个位置的人,心慈手软早晚会害了他。

    为帝者,不可过于良善,也不可太过信任旁人。

    当初他父亲若不是轻信旁人,又怎会落着个中毒身亡的下场?

    她起过誓,定要将砚儿培养成最合格的帝皇,替他父亲夺回那个位置的。

    她以为这些年,他的性子已经沉了下来,不再像从前那般拧,也不会再让自己的情绪坏事。

    不曾想,容舒竟会让他产生这般大的恶感。

    然而他对容舒的这些恶感,却又让徐馥内心产生一丝诡异的甚至扭曲的快意。

    这点快意一点一点压过了原先的怒火。

    安嬷嬷说得对,砚儿虽是那人的儿子,但在这点却不肖他。

    罢了,她不能再与他起冲突。

    若不然,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情分又要消磨掉。

    总归容舒离开顾家,也逃不出她的掌心。

    徐馥渐渐收起怒容,叹道:“我既是安排了容舒嫁你,自是会考虑到这些。你根本不必担心容家或者蒋家会连累你,只你既然这般不喜容舒,姑母也不勉强你。只是,砚儿——”

    徐馥微微一顿,乌黑的瞳眸定定望着顾长晋,唇角牵起一枚浅笑,道:“下不为例。再有下回,姑母可就不能饶你了。”

    ……

    六邈堂发生的这番对话,容舒自是不知。

    顾长晋一走,她便将张妈妈几人唤进屋子,对她们道:“明儿一早我们便回鸣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