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太子是我前夫(重生) 第8节

作品:《偏执太子是我前夫(重生)

    蒋盛霖是蒋臻的嫡长子,又是嘉佑一十五年的二甲登科进士,日后前程自是一片康庄大道。当初看中蒋盛霖的人家不少,其中就有户部左侍郎一家,左侍郎夫人特地请了德高望重的英国公府老封君给自家闺女说的亲,却也没成。

    那会京里的人都说,蒋大学士这要长子先立业后成家,这才不欲让他过早成亲。

    孰料两个月后,容涴刚一及笄,蒋家立马便派人来提亲。众人这才知晓,原来蒋家早就相中了承安侯庶出的二姑娘容涴。

    容涴在上京本就有美名,同蒋家定下亲事后,那名声便更响了。

    容淇怎能不羡慕呢?

    望着容淇眉眼里的艳羡之情,容涴唇角抿出一点儿笑意,道:“就你嘴甜。”

    那厢容舒与沈氏刚回到清蘅院,沈氏便拉着她仔仔细细地瞧,见她面靥红润、眉眼含笑,这才放下心来,道:“娘还担心你嫁人后会不习惯,看来周嬷嬷说的话倒是真的。”

    方才容舒一行人才下马车,周嬷嬷便偷偷扯走盈雀问话去了。

    盈雀昨儿早就得了容舒的吩咐,自是万事都只拣好的说。

    周嬷嬷听了半日姑娘与姑爷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云云,遂心花怒放地把这些话一一转述给沈氏听。

    当初沈氏一意孤行要与顾家结亲,府里人人都在说风凉话。

    老夫人甚至指着她的鼻尖,骂她是个满身铜臭的蠢货,头发长见识短,日后定会悔得肠子都青。

    如今听周嬷嬷这般说,沈氏那颗蹀躞不下的心总算是稳稳落回了肚子。

    “周嬷嬷说,允直待你十分敬重,你的婆母顾夫人亦是和善之人。娘一直盼着你能寻个如意郎君,眼下总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顾家虽清贫,但胜在人口简单,没甚人情往来上的糟心事。不像承安侯府,面上瞧着是个花团锦簇的勋贵之家,实则内里空空,只剩下个花架子。

    女婿顾长晋虽为人端方了些,但只要疼昭昭,便是少些柔情蜜意也无伤大雅。

    在沈氏看来,满嘴甜言蜜语的男子反倒靠不住。

    母女二人在清蘅院慢慢吃茶说体己话。

    容舒给沈氏满上一杯小凤团,斟酌好了措辞,正要打听闻溪的事,一抬眼却见沈氏面露疲惫、双目涣散,不由得蹙了蹙眉。

    沈氏是极要强的人,平日里就算不出清蘅院的门,也会将自己收拾得妥妥当当,绝不让人看她的笑话。

    方才在荷安堂,大抵是一口气撑着,这才没让人瞧出她的不适来。眼下回了清蘅院,那口气一散,骨子里的疲倦是再也藏不住了。

    容舒咽回到嘴的话,道:“阿娘这几日可是没睡好?我给您做了安神香,一会让周嬷嬷给您点上,您到榻上去歪一歪,总归午膳还有个把时辰才开席。”

    “那怎能行?我一会还要去大厨房盯一盯,那里头的婆子最爱耍懒。”沈氏睨她一眼,笑道:“你这回门宴定要办的热热闹闹、体体面面的,免得旁人笑话你。”

    “笑话便笑话,我又不在乎。”容舒扶起沈氏,将她往临窗的贵妃榻上带,不容辩驳道:“阿娘至少要歇两刻钟才能下榻。”

    容舒骨子里的倔与沈氏如出一辙,沈氏拿她没法子,只好闭目躺下。

    容舒亲自点了安神香,直到沈氏微蹙的眉心稍稍舒展开,才放轻脚步出了屋。

    周嬷嬷在廊下听厨房的婆子禀事,见容舒出来,便遣了婆子,笑着上前道:“老奴今晨让夫人莫要操心设宴之事,夫人偏不听。也就姑娘您开口,夫人才肯顾着点儿自己的身子,偷个闲歪一会。”

    容舒淡淡笑了下,问道:“这几日,祖母与阿娘可是又闹了什么不快?”

    周嬷嬷望了望容舒,面露难色,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

    容舒道:“怎么?嬷嬷这是连我都不能说了?”

    “老奴不敢。”周嬷嬷叹气,朝外张望了两眼,道:“大姑娘随老奴来。”

    周嬷嬷将容舒领到偏房,给容舒斟了盏茶,方徐徐道:

    “昨儿夜里老夫人来了趟清蘅院,要夫人把东郊的庄子添进二姑娘的嫁妆里。可那庄子夫人是给您买的,想着等里头的水榭一建好,便放到您名下。日后您同姑爷得闲了,还能去庄子赏赏梅听听松涛。老夫人昨夜那样说,分明是要在这庄子过户给您之前,捞到秋韵堂去。”

    周嬷嬷说到这,委实是压不住气,心火一把一把地直往上冒。

    “荷安堂与秋韵堂的一应吃穿嚼用大部分都是夫人在掏银子。大姑娘您的嫁妆,除了些两套头面是大房、二房给的添妆,旁的全是夫人从自个儿的嫁妆里挪出来的。老夫人作为姑娘的祖母,连一双耳珰都没给过您,竟还敢抢您的东西,吃相忒地难看!”

    容舒垂下眼,容涴明年开春出嫁,阿娘作为嫡母,于情于理都要备份嫁妆。

    只容涴不曾养在阿娘膝下,那嫁妆倒也不必多丰厚,做个面子情便好。

    东郊的庄子寸土寸金,阿娘便是不留给她,也不会犯傻送给秋韵堂。

    上辈子因着长安街的骚乱,她并未在今日回门,压根儿不知晓这事。只记得她再回来侯府时,阿娘已是大病了一场。

    问起阿娘生的是何病,阿娘与周嬷嬷却三缄其口,只说是老病灶。

    沈氏的身子骨实则是不差的,非要说有什么老病灶,那便是心火旺时会犯头疾。

    难道就是因着此事,阿娘头疾犯了,这才病了一场?

    “东郊那庄子,可是裴姨娘同祖母张嘴要的?”

    容舒说的“裴姨娘”便是承安侯纳回家的贵妾,也是四郎与容涴的生母裴韵。沈氏不爱夺人儿女,容涴与四郎自小就养在裴韵膝下,母子三人一直住在秋韵堂里。

    周嬷嬷迟疑道:“老奴不知。但依老奴看,秋韵堂那位清高得很,应当是拉不下这个脸皮。”

    容舒心道也是,裴姨娘自矜身份,的确做不出这等没脸没皮的事。

    周嬷嬷眼见着容舒将一双秀气的柳叶眉拧紧,心头陡然升起一丝悔意,叹道:“都怪老奴多嘴了,这些事夫人本就不欲让您知晓。您难得回来侯府,却让老奴给搅了好心情。”

    “嬷嬷说的什么话?我知晓你们都不希望我烦忧,可嬷嬷——”容舒凝眉,认认真真道:“我已经不是从前事事都需要你们看顾的小姑娘了。阿娘的事,还望嬷嬷莫要瞒我。”

    容舒说到这便顿了顿,斟酌道:“下回祖母若再问起那庄子,便说那庄子已经给了我。我倒是想看看,祖母敢不敢把手伸到我的嫁妆来。总归我忤逆她的事也不差这一桩,她若敢伸手进来,我便敢叫这上京的人都来看咱们侯府的笑话。”

    “眼下离容涴出嫁也就只剩半年的光景。为免祖母变着花样来让阿娘添嫁妆,这半年,索性便让阿娘到庄子养病去。眼不见心不烦,此事由我来同阿娘说。”

    周嬷嬷张了张唇,似有未尽之语,但思量再三,终是咽回了嘴里的话,迟疑着点了点头。

    容舒心里头还装着另一桩事,也没觉察到周嬷嬷面色的怪异,忖了忖便道:“嬷嬷,在我成亲前,阿娘可曾让你送一名女子到肃州去?”

    第八章 (4.14的更新)

    周嬷嬷是沈氏最信重也最得用的嬷嬷,沈氏做事惯来不瞒她。

    容舒猜想,周嬷嬷应当是知晓闻溪被送往了何处的。

    果然,容舒刚言罢,周嬷嬷便瞪大了眼,惊慌道:“姑娘如何知晓这事的?”

    “嬷嬷不必多问,也不必同阿娘提及此事。嬷嬷只需同我说,你将她送去了何处。”

    容舒只知晓闻溪去了肃州,却不知具体是肃州哪个地儿。

    肃州方圆不小,要大海捞针般寻人谈何容易?

    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在肃州那样穷山恶水的地方,自是越早找到她越好。

    周嬷嬷捏紧了手中的帕子,定了定神,道:“是高台县的一处卫所。姑娘,那女子是自个儿心甘情愿离开上京去肃州的。您听老奴一句劝,莫要去寻她。”

    作为沈氏的奶娘,周嬷嬷一直知晓沈氏的心结在哪儿。当初送走闻溪的事,的的确确是她经手的。

    可这事连夫人都不大清楚,大姑娘究竟是从哪儿得知的?

    莫不是张妈妈漏了嘴?

    已过知天命之年的老嬷嬷心里急慌慌的,想寻张妈妈来问个究竟,偏生今儿张妈妈生了病,并未回来侯府。

    她嗫嚅着,还想再问什么,可电光火石间又想明白了,大姑娘只怕是知其一,不知其二。

    若不然,此时此刻,她不该是现下这个反应。

    于是那到嘴的话瞬时便碾碎在舌尖,生怕问多错多。

    容舒打听到闻溪的下落,心下一松,也不欲同周嬷嬷多说,算了算时辰,便回了正屋。

    周嬷嬷信誓旦旦地说闻溪是心甘情愿去肃州。

    若容舒没有往后三年的记忆,兴许会信。

    可前世阿娘分明在狱中同她垂泪道,是她对不起闻溪,让她务必要寻回闻溪。彼时阿娘紧紧握着她的手,眉梢眼角俱是后悔之意。

    阿娘虽性子烈,但自来是个心善之人。会将闻溪送走,大抵就是为了让她得偿所愿。

    有时容舒都觉着,在嫁与顾长晋这件事上,阿娘比她还要执着。

    是以,不管周嬷嬷怎么说,容舒都会去把闻溪寻回来。不仅仅因着她是顾长晋的心上人,更因着她本就是无辜被牵连的人。

    错了的事,就该尽早去拨乱反正。

    容舒记得闻溪是去了肃州半年后才成亲的,只要在她成亲前找到她,一切都还来得及。

    回到正屋,容舒铺纸提笔,不到半刻钟,一封写着“霓旌亲启”的信便被她塞入袖子里。

    她这厢刚写好信,那厢沈氏便悠悠转醒。

    瞥了眼墙边的更漏,忍不住对容舒嗔了声:“怎地不早些叫醒我?马上都要开席了。”忙唤了丫鬟进来梳妆换衣裳。

    才刚拾掇停当,便有婆子在门外禀告,说老夫人与侯爷已经去了出云楼。

    出云楼是侯府专门用来摆宴席的地方。

    往常摆宴,分男宾女宾,小孩儿还要另设一桌,由丫鬟仆妇伺候着用饭。

    今儿是家宴,倒是去了些讲究,只在大堂处摆了一桌,上头冷盘、热盘、果子、面点子摆了足有数十盘。

    容舒与沈氏进去时,承安侯与顾长晋已然就席。

    翁婿二人坐在一块儿,承安侯兴致勃勃地说着话,顾长晋垂眸侧耳恭听,一副相谈甚欢的模样。

    容舒忍不住多望了顾长晋两眼。

    她这位父亲是闲云野鹤般的性子,平日里多是躲在书房里写诗作画,不大爱管官场上的事。因懂些蛮夷之语,如今在鸿胪寺里领了份闲差,任鸿胪寺右少卿。这职位是五品官职,管的事儿不多,大抵也就外吏朝觐、诸蕃入贡那两月会稍稍忙碌些。

    顾长晋却恰恰相反,不爱吟诗作对,也不爱书画,就爱埋首案牍办公。即便是休沐日,也要去府衙写呈文。

    父亲将他叫去书房时,原还以为二人话不投机半句多,多半聊个几盏茶光景便要作罢。

    可这会瞧着,父亲倒像是与他聊得十分投契。

    容舒心中纳罕,目光在顾长晋身上便不自觉多停留了须臾。直到顾长晋偏头望来,方才回过神。

    二人四目相对的样子,在旁人看来便是一场郎情妾意的眉眼官司了。

    二夫人笑道:“昭昭索性便坐在允直身旁罢,省得坐得远了,你二人还得费眼。”

    这话里言间的打趣,倒是引起了满堂哄笑声,连沈氏都拿起帕子掩嘴一笑。

    容舒也笑了笑,大大方方道:“侄女给二伯母求个饶,二伯母莫再打趣我们了,成么?”说着便在沈氏身旁落了座。

    开了席,仆妇给众人上汤羹,容老夫人环顾四周,招来个婆子,问道:“怎地不见裴姨娘?这样的家宴怎能少了她?差个人去请裴姨娘来吃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