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气复苏的旁门祖师 第396节

作品:《灵气复苏的旁门祖师

    第一道诏书是宣布国号与年号。

    郑氏的国号,取自当年郑氏延平王驱逐了尼德兰人在东番岛立国所取的名号“东宁”,也称东都,首府为明京,意为“东海安宁”和心怀大明。史称明郑或东宁王国。

    这个东宁的国号公布之后,就被王国子民和各地夏裔族群们基本认可。

    至于国号的外语翻译问题,郑氏这边并没有采用中土惯用的英文拼音,因为在西方那边,东宁王国几百年过去了,到现在还是被翻译成“福尔摩沙王国”。

    因为这就是当初东番岛和郑氏三代建立的东宁王国在西方人那里统一的称呼,几百年下来他们早已经习惯了这个名字,一提起福尔摩沙懂些历史的就知道是哪里。

    郑家也就不好再去麻烦的更改,没见夏国的英文称呼也不是夏国拼音嘛,而且这里面也有一些继承的意味在其中。

    不管西方人怎么称呼,总之东宁王国的名号定下,从今天开始便屹立于南洋之中了!

    第748章 九品中正制与人生赢家

    除了宣布国号,年号方面,郑氏并没有新选一个年号,而是采用西历、夏历,并且使用崇祯年号的三种纪年方式并行的方式。

    也就是说现在是公历2022年,也是崇祯三百八十三年。

    之所以采用崇祯年号,而不是跟郑家有关系的那几位南明皇帝与监国, 便是因为崇祯皇帝是公认的大明末位皇帝,在高丽、岛国、安南等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如高丽就是在投降了后金许多年后,依旧在使用崇祯年号。

    而历史上南明的那几位皇帝和监国之中,虽然也不乏较为英明的,但已经无力回天,没有做出什么功绩,在历史上的影响力也比较低。

    这一点也得到了王国子民和海外夏裔们的普遍认同, 毕竟已经是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了,国际上西历是广泛应用的纪年,年轻人谁都懒得去在年号和西历之间去换算。

    三历法并行自然方便了民众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

    确立了国号与年号,第二道诏书开始颁布,就是对郑氏宗亲与群臣的封赏。

    礼官宣读诏书,于王国议会大楼之中开始册封仪式。

    第一个册封的是封郑赵淑媛为王后,统率安平王城内宫。

    注意不是王妃,而是地位与国王齐平的古之王后,这可以说是给了郑赵淑媛无上的荣耀。

    严格说来王后也是君,国王不在或在国王驾崩、继承人未成年之前,王后是有权代为摄政的,而不是后来的封建王朝后宫不能干政的那种后妃。

    这一点倒是没有让人们觉得有什么问题,因为当年东宁王国的郑氏君主属于独立的诸侯王,类似高丽王国那种外藩,在自家封国内部那就都被群臣称为“大王”甚至可以称“陛下”,而不是郡王或延平王,后者是外人和对外的称呼,所以郑继宗册封王后而不是郡王妃也完全合乎规制。

    然后是册封嫡女郑芷萱为兰芳郡主及王储,正式立其为王国继承人。其实像这种外藩国王之女, 古时通常是被封为翁主的,不过郑芷萱不喜欢这个称呼,便以郡王之女为例封为郡主。

    这一点也没有引起非议,在这个男女平等的时代,即便是大男子主义的,也不敢在公开场合发表女子不能成为继承人的说法,不然就等着被打拳吧!

    而且封王储这样的继承人为兰芳郡主,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是在向前兰芳势力,那些夏裔豪商和族群进行示好。再加上郑芷萱本来就是南洋有名的美人,勃泥洲岛的明珠,这样的王储自然更受人们喜爱欢迎。

    接着是册封郑继兴为辅国公,大都督府都督,以及大宗正院宗正。

    辅国公的国公爵位不用说,是大明宗室外的最高爵位,仅次于郡王之下,毕竟东宁王国名义上是大明属国,国王为郡王爵,也不能跟西方一样封个亲王, 虽然那边的“亲王”与大明的亲王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而郑二叔的两个官职, 前者为大明太祖所立,职权统帅王国三军;后者是掌管王族宗室事务及勋贵爵位更替之事的衙门。

    可以说郑继兴只凭这两个职位,在东宁王国绝对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妥妥的位高权重。

    同时对于宗室方面,郑继宗这位四代东宁国王则并没有大肆册封宗室,而是宣布重书宗谱,吴家恢复郑姓,但只有嫡系为郑姓,其他旁系虽也被列为宗室,不过可以改回郑姓也可以保持吴姓,后者算是继承祖上母系一族的香火,但都是上了玉牒宗谱的宗室旁支。

    这一点除了旁系之中有一点不满的情绪之外,大家也都没有意见。

    尤其是郑氏群臣对此表示深感赞同,王国民间和南洋等夏裔族群对此举措的评价也是大赞英明。

    毕竟前明宗室和后金宗室旗人在王朝中后期都尾大不掉的问题,已经最够让人引以为戒,如果东宁王国再搞出一大堆宗室来吃皇粮,那么肯定会为国家财政带来负担。

    接下来是册封群臣,东宁王国继承大明正统,沿袭古之九品中正制,设立内阁、六部、九卿及地方州府县镇的官府格局。

    其中礼部就是相当于教育部与文宣部;吏部就是主管所有公务员和官员升迁的部门;兵部则相当于总装备部和后勤部,也有训练新兵之职责;户部那就是财政部,主管全国金融、经济与税收;工部则是主管国家建设和工商业的部门。

    六部最后的刑部则属于治安部,负责治安警察和消防交通等国家事务,并与九卿之中的大理寺和督察院共同组成三法司,实行公法检三权分立。

    大理寺就是东宁王国的最高法院,督察院则属于检察院的职能,御史们自然就成了检察官。

    说起来古代的官员也都是类似差不多的职责,中土的科举制度与这套官员体系,在职能完善方面可以说超越西方国家几百上千年的先进,只不过在大航海时期遭受小冰河气候与异族入侵的劫难,所以落后了西方几百年。

    这一点可是西方人自己说的,他们在了解到科举制度之后都是惊为天人,只不过因为旧有制度的制约没办法马上改革罢了,可以说后来的公务员体系都是以科举制为原本发展起来的。

    册封的官员高景飞没有怎么去关注,毕竟他跟郑家这些属下都不太熟悉,不过这里面也有他认识的。

    比如成义山这位锦衣卫后代,郑氏暗部的负责人,就被册封为锦衣卫指挥使,还得到淮阳伯的世袭爵位。

    东宁王国的爵位体系恢复了古代的五等爵制度,不过只有五等爵和对应的郡主、国夫人、郡夫人、县主、乡主等女子爵位以及不世袭的勋爵,而没有什么每一爵位还分一等二等三等的做法,这是免得爵位泛滥不值钱。

    那位上次南征的指挥官魏南平则被封为江宁伯,他祖上的魏国公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担任大明南京守备之职,而江宁就是南京的附属,所以这也算恢复祖宗荣光了,一旦他立下大功,估计郑氏也不会吝啬的重新册封魏家为魏国公。

    还有高景飞打过交道的那位昂守龙,这位帛港市府港华区的治安局局长被封为刑部侍郎,也有新贵县子的爵位。

    便连他这个准女婿,也被封一个丹阳侯的爵位,跟高景飞在冥土的气运爵位正好匹配。

    冥冥中,高景飞觉察自身气运又有了变化,原本只是继承了异世界几家王朝气运的丹阳侯权柄此时在此方世界和冥土阴世之中,已经进一步壮大,化为了实质一般不再如之前那么虚浮。

    这就是阴世冥土和阳间王朝气运之间的联系吧?

    对于这位郑家女婿被封爵,外人不知道高景飞对东宁王国的贡献,只当是为之后与郡主婚配的准备,也都没有怎么在意,就是有不少适龄男性对高景飞这个毛头小子十分嫉妒。

    这可是既抱得美人归,又得了财富爵位的人生赢家啊!

    第749章 气运与冥土

    封爵仪式虽然民众们看不到里面的现场,但是却有消息同步公布出来在网络和媒体上,让全国公众都能看到内容。

    除了记述这些官员的既往功绩之外,还有他们的出身及祖先取得的荣誉。

    看着被公布出来的这些原本还算熟悉的文武官员,三里坤的民众们议论纷纷,以前以为如何如何,现在才知道原来其祖先是某某忠臣义士。

    这一下子,这些受封世袭爵位的人身上就像加了到光环一样,原本人们对他们的一些本能的嫉妒心理都随之减轻了许多。

    但这里面唯有一位受封者遭到了大家的非议,便是那位名不见经传的成义山,突然被封为锦衣卫指挥使与世袭伯爵,引起了民间广泛的争论。

    毕竟锦衣卫的名声在民间可是不怎么样,虽然在大明锦衣卫只负责监察百官与宗室勋贵的执法者,根本没有对平民的执法权,但架不住在前明时期就有文人士大夫阶层因为利益之争对其抹黑,后来后金入关也曾以锦衣卫作为靶子污蔑前明朱家的名声,以打击民间反金复明的风潮。

    所以锦衣卫的名声就很难洗白了。

    东宁王国郑氏突然搞出个锦衣卫指挥使来,不免让人们觉得有些不舒服。

    好在这一点郑氏这边也预料到了,马上就有人在现实和网络上结合之前的新闻开始科普。

    这番操作虽不一定能将锦衣卫的存在洗白,但起码可以引起争议把水搅浑,也打消了人们的一些顾虑,这样潮水退去,便将一些有心人暴露了出来。

    不过那都是后话了,此时在国会大楼之外,听着人群之中的议论,有两个长相普通穿着普通的人正站在一起,其中一个饶有兴趣的说道:

    “话说这郑氏倒是和有手段,连前明皇家的锦衣卫都搞出来了,这是要当皇帝啊!”

    如果高景飞在这里,看到另一个人,就会发现正是自己的老熟人张林。

    张林闻言心中分不清对方是调侃还是别有深意,于是解释道:“郑氏此举并没有任何逾制之处。”

    “当年永历帝和鲁王监国除了爵位之外,可是都曾钦赐过郑氏先祖锦衣卫指挥使的封赏,当然只是虚职,那时候真正的锦衣卫指挥使还另有其人。”

    对面的人当然也知道,这种在古代封建王朝是很常见的事情。

    比如明朝某位督臣出征挂帅,那么皇帝通常就会赐其兵部尚书之衔,这也是虚职,并不是真的让他去当了兵部尚书,而是为了有名分大义去更好的压服一众军将。

    他笑着说道:

    “你倒是难得会为别人说话,不过尽管是有过锦衣卫指挥使的虚职,如今郑家是以大明道统继承者东宁王国的身份上位,手下人却打出了朱明皇家专属的锦衣卫衙门的名号,那算不算越权的行为?毕竟他先祖三代东宁国王尤其是那位国姓爷可都没有设立锦衣卫!”

    张林却道:“大明王朝都已经没了三百多年了,郑家现在是独立藩国,还重立了皇明太庙祭祀,有了这个名分,自然就有了话语权和解释权,所以从法理上来讲,郑家将自身祖上所得锦衣卫指挥使的恩裳转赐给臣下,也不算有什么逾越之处。最多就是烧一份表文奏禀给那九泉之下的永历皇帝罢了!”

    另一人听了张林有些故意偏袒的话,却是没有再反驳,而是点头赞同的说道:

    “这么说也是,毕竟人家是正儿八经大明皇帝封赏过的锦衣卫指挥使和五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还荫一子世袭锦衣卫千户。尤其五军都督府同知可是从一品的武职,基本上就是大明历代非勋贵的武将能够获封的天花板了!”

    “虽说明朝武职不值钱,但一般除非是当世名将,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基本上都是由老资格的皇明勋贵担任。”

    “我估计当时的郑氏先祖其实心里应该更看重锦衣卫指挥者和五军都督府同知这样的官职,而非永历和鲁王监国加封的那些不值钱的爵位,因为那时东宁郑氏已经风雨飘摇,南洋郑氏同样作为初代延平王的后裔,当然会对这个王位十分在乎。”

    张林闻言难得皱起眉头,有些摸不清这位到底是那一边的了,于是开始沉默不语。

    对面的人讨了个没去,也不生气,而是盯着国会大楼似乎能看穿里面一样,半响才说道:

    “等庆典结束,咱们就去看看这位新晋的丹阳侯!”

    ……

    封爵仪式之后,东宁王国百官齐备,按照功劳人人得到加赏。

    接下来国王会在礼官的引领下来到郑氏宗庙也就是王国太庙之处,祭拜历代祖宗与大明列位先帝。

    路上,高景飞作为随从人员,隐身来到国主郑继宗身旁,却是高景飞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小飞你这是?”

    高景飞解释道:

    “伯父,我忽然想到要是您按照礼部所安排的追封历代祖先,却是有些问题!”

    “什么问题?”

    郑继宗明白高景飞这孩子没有重要的事情肯定不会这个时候打扰自己。

    高景飞说道:

    “古时封建王朝,一旦开国,在阳间的祖宅墓地就会在阴间化为阴司龙庭,这阴间的龙庭与阳世的皇家、朝廷互为表里,气运相连,如果追封太多阴世之人,难免会有损现实里东宁王国和郑氏的气数。”

    “以往是末法时代,而且我们世界的阴世早已残破荒芜,这么做倒是没什么大碍。但现在是超凡觉醒、灵气复苏的时代,方才我受封爵位之后都能感知到在阴世那边有了变化,所以伯父如果一下子追封的太多,恐怕会消耗许多国家气运,并且冥土之中早就没了阴司地府之存在,人间亡魂除非是进入灵界的,不然都会于冥土之中消散重归天地,所以……”

    高景飞没有继续说下去,但郑继宗也听明白了他的言下之意。

    于是这位新晋国王陛下眉头皱起,询问道: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见一见已故的亲人长辈?”

    高景飞闻言说道:“我可以带伯父进入冥土,不过您要做好心理准备!”

    郑继宗闻言心中微沉,点头表示理解。

    等车队到了安平王城内城也就是原来的郑氏卫城,郑继宗下令先到王城之中修整片刻。

    于是郑氏一家人跟高景飞接着修整的机会走进一件起居室。

    郑继宗让高景飞把方才的问题一说,郑家人神色顿时都有些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