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刀照雪 第95节

作品:《携刀照雪

    盛天飏胸有成竹地道道:“一个多月前,杨桀曾回了一趟鸣沙寨,他说阿星已经与南周那位竟陵王有了婚约,我想既然如此,为了南周的利益,这位竟陵王应该会极力劝说她不要阻挡柔然大军南下才对。”

    陆万象摇摇头道:“老五,你这么想便是太小看这位竟陵王,也太小看阿星识人的眼光了。”

    盛天飏一怔:“三哥,此言何意?”

    陆万象脸上浮现笑意,道:“那位竟陵王胸中有大格局,他之所为可未必会如你所料。”

    五日之后,这封信便经由鸣沙寨的情报网,传送到襄阳竟陵王府,到了卓小星的手中。

    只是这样的机密之事,整个竟陵王府有权知晓的也只有李放、卓小星、谢王臣、红酥四人而已。

    谢王臣回到王府,得知消息,发出一声惊叹:“什么?柔然入侵,怎么会偏偏在这个时候?”

    李放淡淡道:“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谢公子应该是心知肚明,不是吗?”

    谢王臣一阵心虚,以朱明弓谱相赠百里不生,并暗中与柔然达成出兵协议本就是他亲自完成之事。虽然在这之后不久,他便被逐出了谢家,但是对这桩事情他本身确实是知情的。

    他干笑两声,将话题岔开去。

    李放眸沉如水,目光仍然投射在那张短笺之上,不过是寥寥数言,他却已经看了很久。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向卓小星这边看了过来:“你打算什么时候走?”

    卓小星松了一口气道:“事不宜迟,我已经整理好行装,立刻便回西北去。”保护西北边民免受柔然的侵扰,这是凉州军的使命,亦是当年稷都城外她对他的承诺。若是有朝一日柔然南下,她一定拒其于雪岭关下。

    如今南北战事胶着,淮南更是已被围城二十多天了,若是让柔然兴兵南下,说不定可以一解襄阳、淮南两线危局,方才她还真的怕他会改变注意,阻拦于她。

    而他终究还是她所认识的那个竟陵王。

    谢王臣闻言,扭头道:“回西北,你回西北干什么?”

    他随即反应过来,张大了嘴巴道:“喂,卓姑娘你该不会是想回去抵挡柔然大军吧?”

    卓小星目光遥望北方,轻声道:“昔日我父亲与六位叔父义结金兰建立了鸣沙寨,鸣沙寨自立寨之初便立足西北,正是为了拒柔然与魔教于西北之外,保境安民。如今我既然身承鸣沙寨主之位,岂能弃西北之民于不顾?”

    谢王臣道:“柔然大军少说也有二十万,而你没有一兵一卒,回去又有什么用?”他转头看向李放,道:“王爷,卓姑娘可是与你有婚约,你快劝劝她,怎么说也不能让她回西北送死吧……”

    李放目光幽深,亦是同样望向那看不见的北国,摇头道:“不,我相信她,而且谁说鸣沙寨没有一兵一卒,当年的凉州骑兵也足以与幽州骑兵分庭抗礼。而阿星出身将门世家,更是凉州军的统帅,当初能一解兰陵之围,日前在穰城之战中以两万骑兵便追得幽州骑兵二十万人仓皇逃窜,溃不成军。如今西北之困,我想唯有她才能一解此局……”

    谢王臣一愣,当年的凉州骑兵自从凉州城破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难道——

    他目光炯炯有神,向卓小星望去——

    卓小星点头微笑,回应了他的猜测道:“凉州骑兵如今仍有十万之众隐藏在西北,只是化整为零行动,自凉州城破,九年以来,我们多次打退柔然人的入侵。对付这些草原人,我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且如今三叔与五叔为此事争执不下,我非得亲自回去处理不可。”

    谢王臣咋舌道:“天啦,卓姑娘你手中竟然尚有十万骑兵——”

    谢王臣长期帮助广陵王打理东府军务,自然知道南周与北梁相争多年,始终难占上风,原因之一便在于南周很难建立起成建制的骑兵部队。若是有这么一支骑兵,隐藏在敌人的后方,能够随时切入北梁的心脏地带,必将会对南北僵持的局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他眼中精光一闪,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可是动了动嘴唇,终究是欲言又止。这样的道理连他都明白,李放又怎么会不懂。

    这样的小动作又怎么瞒得过卓小星,察觉到他神色有异,便开口道:“谢公子,你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说?”

    谢王臣咂了咂唇,陪笑道:“卓姑娘,据我的估计,柔然大将百里不生极有可能已经练成了朱明弓谱,甚至有可能已经突破了洞微之境,卓姑娘遇到他要小心。还有……”他不知道从哪里翻出了一本薄薄的书册来,道:“其实那本朱明弓谱只是朱明早年的弓谱秘笈,他晚年另有遗著,记载了他的一些武学心得,以及朱明弓谱的一些弱点。卓姑娘若是将来遇上百里不生,这本遗篇或许有用……”

    卓小星惊喜道:“谢谢你了。”朱明曾经是乘化境的强者,他的遗作哪怕并没有与朱明弓谱相关的内容,对他们这样的习武之人也能有所启发。

    她双手接过,将这本习武之人梦寐以求的册子揣到怀里。

    谢王臣惭愧道:“这件事情说到底我们谢家也有责任,我也该尽一份心力……”

    卓小星哪里知道柔然南下他们谢家也有功劳,以为他说的是当初他向百里不生挑战失败以致朱明弓谱落入柔然之手的事,心道这也不是你故意输的,她正想安慰谢王臣两句,却听门外环佩声动,红酥已经走了进来,她手上拿着一个巴掌大的袖囊,看起来沉甸甸的,怕是装了不少东西。

    “卓姑娘,马匹已经备好。还有,回西北恐怕要经过北梁的地界,为了避免遇上麻烦,一应可能用上的身份令牌、通关文书之类我都已经命人准备好了,放在这里。”红酥不愧是竟陵王府的管家,从卓小星告知她自己要回凉州不过短短半日时间,便将卓小星北归的一应事情全部都料理好。

    卓小星感激道:“红酥姐姐,多谢你。”

    她的目光朝李放望去,李放亦望着他,虽然自屠九鸣那里得知消息之后,她便知道她与李放分别在即。她不可能放下西北的鸣沙寨与那些在鸣沙寨庇护下的北地边民,而他也万万不可能在南北大战如火如荼之际离开襄阳,与她一起前去西北。

    想到当真就要分开两地,何况如今烽火遍地,音书难通,她觉得很不是滋味,她好不容易才确定了他对自己的心意,好不容易才解开彼此心里的结,这么快便要分开,她并不甘心。

    李放看着她的目光亦满是留恋与不舍,可是他并没有挽留她,他也无法挽留她,只是轻轻握住她的手,温柔地道:“我送你出城。”

    作者有话说:

    这一卷还有最后一章,珍惜现在的竟陵王,马上就要分开了。还真有点舍不得。

    第136章 烽烟炊烟

    黄昏时分, 襄阳的北城门,两匹栗色马并辔出了城门。

    李放骑马在前,他的速度并不快, 卓小星亦是不紧不慢的跟在身后。两人都知道这是离别前最后相聚的时光,都只希望这马可以跑得更慢一些,天可以黑得更晚一些。

    可是再如何不舍,夕阳终是慢慢地落了下去, 李放回头道:“阿星, 我想带你去一个地方。”

    他的目光有些怅惘,又有些歉然:“你在襄阳偌多日子, 我却忙于战事,从来没有带你出城好好游览。我本想着等到战事结束,定要带你领略南国风光。不想风云变幻,你这么快便要北归。而有一个地方的风景,是我最想带你去看的。”

    “可是……”卓小星微微蹙眉,能与李放在一起的日子, 每一秒她都无比珍惜。然而塞北离此路途遥远, 一路上还不知道会遇上什么事情, 这亦是她听闻消息连一日也不愿意耽搁,连夜北归的原因。

    李放看出她的犹疑,微笑道:“你放心, 我带你去的地方不远, 很快便能到。”他一夹马腹, 栗马如离弦之箭向前驰去, 卓小星催马跟上。

    行出未久, 便到了一处江畔。此时日已西垂, 江面上波光粼粼, 挽留着最后的余晖。连绵的堤岸不远之处,是一片刚发青的麦田,在更远的地方,则是一个小小的村落,黄昏时分,正升起袅袅的炊烟。

    见李放下马,卓小星左看右看,这不过是襄阳城外一处寻常的荒野,她狐疑道:“不知道你所说的风景在哪里?”

    李放扶着她下马,指着远方的烟火,两人偎依而立,李放轻声道:“阿星,那便是我最想来带你看的风景。”

    “那是……炊烟?”卓小星迷惘地看着他,她还以为襄阳城外有什么殊绝美景,万万没料到李放特意带她来看的竟然会是这最寻常不过的炊烟。

    李放遥望着那天边渐渐升起的白烟,轻声道:“我幼年之时,便跟随着我的师父清徵真人游历大周的广袤山河,我们曾南行到南海琼州,那里的渔民打鱼采珠为生;西至昆仑雪山,那里终年冰雪,边民靠奶茶与牦牛肉为食;北至北海冰原,那里的人凿开终年不化的海冰,取冰中之鱼为食,不管是到了什么地方,我最爱看的风景,都是当地人燃起的炊烟……阿星,你知道吗?有人的地方才会有炊烟……”

    卓小星喃喃重复道:“有人的地方才会有炊烟……”今天的李放好生奇怪,这不是一句废话吗?

    李放的声音变得低沉了下来:“阿星,我亦曾去过凉州,那里虽有风沙,但亦有美丽的绿洲、成群的牛羊、善良生活着的人们,他们原本都是我们的同胞。阿星,有人的地方才会有炊烟,才会有生息,一个地方若是没有人,那便什么也没有了……”

    “阿星,我舍不得你……想到好长时间都看不到你,我的心都好痛,可是,我知道那片土地比我更需要你……”他定定地望着她,目光中有无限的不舍与眷念,亦是无限的惆怅与悲悯。在这一刻,他多希望自己只是李放,那或许他便能说服自己自私地将她留下,留在自己的身边,可是他不能。

    卓小星浑身一颤,她终于明白了李放为什么要特地带她到这里来,对她说这样一番话。在他心中对自己亦是同样的深爱与不舍,他亦多么想将自己置于他的目光之下,再无离分。唯有看着这炊烟,看着这片的广袤的土地与生生世世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才能说服自己放她离开。

    他搂住她,冰凉的唇落在她的娇唇,烙下极轻柔缠绵的一个吻。

    卓小星伏在李放的胸前,倾听着他低沉有力的心跳,闻到他那温暖的体温与令人心醉的男子气息。那紧密的拥抱亦让她感到他对自己的倾心爱恋与不舍,就像自己也不想离开他一样。她多想永远这样沉醉下去,可是她知道,在命运之前,他们早已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她无法辜负他,亦无法辜负那片生她长她的土地,和那片土地之上的人们。

    泪水不知不觉自她的眼眶滑落,她低声道:“李放,一切都是会是值得的。等战争结束,那些失去土地的人们都会回到他们的家园,终有一日,那些抛荒的土地也将会像这片土地一样长出青苗。终有一日,我们还会再相遇。”

    “是啊,一切都是值得的。等到了那一日,我便来娶你。今生今世,我们再也不分开。”

    夕阳之下,依依不舍的两人拥吻在一起,将时光凝结成了一幅美好的画。

    不知过了多久,两人才分开。

    卓小星翻身上马,她不敢回头去看,生怕自己会因为不舍再次拥入那温暖的怀抱,只能纵马提缰,迢迢北去。

    “阿星——”

    李放复又叫住她:“阿星,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要有出刀的勇气。这也是生杀刀法最大的秘密。”

    卓小星朝他最后一笑,终于弛缰向远道。无论她走出多远,仿佛仍能感觉到襄阳城外那道温暖的目光。

    襄阳城头的最高之处。

    李放驰目远望,他知道他心底的女子已经离开,到了他再也望不到的地方。守护西北边境的安宁,那本是他的心之所愿,亦是她之使命。可是偏生短短数刻的别离,便让他生出无尽的想念来,他的唇齿边还留着的少女淡淡馨香。俯仰之间,只觉得天地寥落,四野星垂,平生第一次这么真切地感觉到孤寂的滋味。他自少年漂泊,从不知其中况味。从前无那个人,所以无所谓孤寂,可是自从那个人出现了又离开,他的天地便失去了三分颜色。

    偏生有个不识趣的人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他的身旁,拿着两个酒坛,问他道:“喝酒吗?”

    他以前并不嗜酒,偏生此时却想一试销愁滋味。接过来,饮了一口,辛辣的感觉让他剧烈地咳嗽起来。

    谢王臣道:“其实你并不想让她离开,不是吗?”

    “是又如何?”

    谢王臣轻声道:“你若是真的不舍得她,可以传信给陆万象。三寨主从前便是北梁的军师,由她统领凉州骑兵,也是一样。如果你开口让她留下,她不会不应允……”

    李放凭栏道:“你错了,并非是我想让她离开,而是她自己选择了离开。对她而言,她从小长大的凉州城亦是她从来无法割舍的责任。”

    他的目光向北,追逐着那早已看不见的人影,“我李放喜欢的女子,并非是笼中的金丝雀。她是卓天来的女儿,是生长在大漠的苍鹰,当她展翅翱翔在整个天地之间,连我都无法与之比肩,我又怎么能因为一己私情而困住她。”

    “呃……”谢王臣一愣。

    他从未想到李放竟是这样看卓小星。

    李放已转身看向他:“不说我了,你之前议事之时,想说的恐怕并不是朱明弓谱之事吧……”

    被李放的目光不经意地一瞥,谢王臣只觉得一切无所遁形,他摸摸鼻子,苦笑道:“这都被你看出来了。”

    他叹了一口气道:“假如现在站在我面前的人是广陵王李昶,我一定会建议凉州骑兵放弃西北那几个城镇,放柔然大军入关。柔然大军一入关,慕容青莲必会班师回援。而我们只需要坐山观虎斗,不用管他们谁胜谁败,等他们双方两败俱伤之后,便给他们来一个南北合围,这样天下必将归于一统,只是我知道王爷必不会同意。否则我想以如今王爷您与卓姑娘的关系,这样的一支骑兵便不会一直蛰伏在凉州边境了。”

    李放捏了捏眉心,摇头道:“你说的我也曾想过,可是如此一来西北数城必然沦落到柔然铁蹄之下。柔然部族性喜杀戮,每次边城被破必定屠城劫掠,城中之人从前都是我大周的子民,慕容氏为政不彰,可是西北边民又有何辜呢?”

    谢王臣道:“可是,你真有把握卓姑娘回去,凉州骑兵便能拒柔然大军于雪岭关外吗?你不怕她万一……”凉州骑兵虽然骁勇,可是毕竟多年未曾征战了。

    李放淡淡道:“她若败了,我会倾尽西府之兵北上,先伐慕容青莲,再征柔然,谁若阻我,我便杀谁——”他眸光冰冷,谢王臣为他话语中的肃杀之意所慑,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从未见过李放如此凛然的神情。

    他喃喃道:“真是疯了……”

    却听到李放又道:“不过,鸣沙寨中尚有陆万象在,这位三寨主当日在慕容傲势力极盛之时,犹能完好保存凉州骑兵的实力。虽然失去了凉州城,但是仍牢牢掌握整个西北的局势,所以就算他们挡不住柔然大军,阿星应该也不会有危险。只是,眼下我尚有一件极重要之事要交托给你。”

    谢王臣一愣:“我?喂,李放,搞清楚,我可不是你的下属,不会听你呼来喝去的……”

    李放微微一笑道:“柔然入侵的事情本来就是你谢家的责任,难道谢大公子以为你可以独善其身吗?”

    “我不是已经给了卓姑娘一本册子以弥补我的过错吗,殿下您还想怎样啊……”谢王臣委屈道。

    “放心,这件事情并不难办。”说起正事,李放面上惆怅之意尽敛,正色道:“这次柔然大军出动,想必这几年蛰伏在天荒山的魔教亦会蠢蠢欲动。柔然大军有北梁骑兵抵挡,可是如果魔教再次南下,江湖上的事情唯有江湖人才能解决。”

    谢王臣道:“你想要我怎么做?”他早就知道李放并不会轻易放过他,而且他既然来到襄阳,便没有想过要置身事外。

    “十八年前,魔教南下之时,卓天来能号召江湖义士共抗魔教,无数江湖门派与世家皆派出弟子参战,三大剑宗亦派出弟子共襄盛举,成立武盟。如今魔教再次南下,虽然如今的江湖被北梁慕容家折腾得七零八落,不复当年之盛,但宝剑本自磨砺出,如今乱世,正是英雄出世之时。我希望你能够将这件事昭告江湖,让有志之士再次聚首雪岭关,共同抗击魔教。”

    谢王臣发出一声惊呼,:“江湖门派共聚雪岭关,再抗魔教……此事若然能成,将是十八年来江湖上最大的胜事了。”

    “所以谢公子你的答案呢?”李放笑道。

    “本公子这么爱热闹的人,当然是要凑这个热闹了。告辞——”

    第137章 雪岭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