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刀照雪 第49节

作品:《携刀照雪

    行路之人, 本也没那么讲究。唯一让她深感挫败的事, 便是她在烹饪食物之上着实没有什么天分。经她“妙手”烤出来的野味,不是漆黑仿若一块黑炭,就是外熟里生, 甚至连撕咬也费劲, 那味道更是一言难尽。卓小星连着吃了三天, 舌尖满是水泡, 她便不自觉地想起李放了。

    这段日子以来, 她已经甚少想起慕容青莲。

    当日在艮离谷得知沐青莲的真实身份之时, 她亦曾愤怒、悔恨, 可是在淮阳城外再次见到慕容青莲时,种种的不甘却在一瞬间消逝无踪。

    少女情窦初开之时,总会格外在意那个对自己有好感的人,将自己的目光投射在他的身上。在鸣沙寨中,人人视她为首领,寨主,是不可亵渎的至高存在。是沐青莲第一次打开了她的心防,她一时迷恋,以为那就是男女之爱。可是再见慕容青莲之后,她才切切实实认识到自己所迷恋的不过是一份温暖的感觉罢了。

    当沐青莲变成慕容青莲,曾经的温暖亦消失无踪。

    既然温暖背后的真实是冷酷与残忍,她又有什么可以迷恋呢?

    反倒是李放的容颜时不时萦绕在她的心头。

    她走在山林的时候,在溪边生火的时候,打猎的时候,睡觉的时候,甚至练功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想起他的样子。

    她想起那日青泥驿站他惊鸿一瞥的侧影。

    她想起那日坠崖之后,是他从天而降,救下了自己,告诉自己“你不会死”。

    她想起那日在遇到魔教之人的追杀之时,亦是他站在自己身前,喋血亦不退,直到李空花来援。

    她想起那日他在凤栖山的危崖之下,用司前辈的性命胁迫她交出龙渊剑之时那冰冷淡漠的样子。那时候自己可真是恨透了他,可是如今想来,他并未伤及司心烛或己方人马一分一毫。那日的冷漠骄矜不过是为了欺骗自己,用最小的代价得到龙渊剑。而他一心所系的龙渊剑,在艮离谷却为了自己而拱手让出。

    她想起在襄阳的长街之上,他话意之中的哀伤悲悯:“今日之事,其罪在我。”

    她想起照萤阁外的月色之下,他一身银华,中夜徘徊。那时的他是否想着曾对红酥夫人所说的“为王者,如卧深雪,稍有不测,即覆深渊。为人者,如照流萤,身仅微光,亦耀长夜。”

    她更想起那日分别之时,他话语之中的温柔坚定:“李放以国运相托,卓姑娘,一切就拜托你了。”

    他或许对她有些疏离,然而在自己遇到危险的时候,却一直站在自己面前。而更让她动容的是,他所想要保护的并非自己一人。他想守护襄阳的百姓,南周的臣民,甚至是北梁的每一个普通人,希望他们不用自相残杀;他想守护麾下的每一名士卒,哪怕身死,亦希望战死的灵魂能得以安息;他想守护南周,哪怕这个朝廷对他从未公平。

    他就像一团萤火,照亮一方天地,让人即使身处漫漫长夜,亦能看到希望。

    有这份萤光在,即使万军之中的她再孤独,亦觉得温暖。就在乐歌禅师告知她李放还活着的时候,这股温暖几乎点燃她心中的灯火,得见世间光明。

    那一瞬间卓小星意识到自己或许对李放生出了不该有的感情。她想立刻飞回襄阳,想再见到他,确定他安然无恙。

    她欣赏他,思念他,倾慕于他。

    感情如潮水,一瞬间浪涌于心,几乎是灭了顶。在相思的极处,心底一道冷冷的声音将她拉了回来。

    那是她第一次见到李空花之时,这位剑阁之主冰冷的提醒:“我要提醒你,切不可对他生出某些不该有的感情,以免重蹈你父亲的覆辙。”

    那时的她,尚不明白李空花话中之意,何况因为沐青莲的缘故,她并未细思其中究竟。如今想来,或许这位剑阁之主早就洞见某种端倪。

    他们是不可能在一起的。他是李周皇室的后代,而她偏偏姓卓。

    而卓氏与李家的结合,唯有悲剧。卓家已经用无数代子孙的血泪与悲剧证实了这一点。

    不,她绝不可再爱上他。

    那一瞬间的认知让她后怕不已,她几乎是仓皇地拒绝了乐歌让她回到襄阳的建议。

    经此一役,广陵军新败,竟陵军向北再进一步,或许能让腐朽的南周朝廷早点认清现实,再经数年的修养生息,李放有机会实现他南北一统的理想。

    他对自己确实有几分特别,而自己的存在,对他却只是负累而已。

    他并不需要她。自己抱病之身,都不知道上天赐给自己的生命还有多长的时间,更何况,自己的仇人多得数不清,最好不要将他牵扯进来。

    或许有一天,他终会有自己的王妃。又或许有一天,他终将登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君临天下,莫敢不从。

    而她能为他做的便是前往稷都,将从她手中失去的龙渊剑重新拿回来,还给他。在她心中,除了他,无人再可配得上这柄“王权之剑”。

    ……

    又走了数日,离稷都越来越近了,终于可得见数分繁华。

    时节已然入夏,卓小星身上的衣衫经过这几日跋涉,早已残破不堪。于是在附近的市镇置办了两身轻便的夏装。又将自己形貌粗略乔装了一番,将头发盘起,梳了时下江湖女子最常见的发髻。又将脸上搓了层黄泥,变成蜡黄色,再将折月刀小心藏起,在兵器铺置办了一对匕首,绑在裤腿之上。直到再也看不出任何破绽,才朝稷都城门走去。

    对于鸣沙寨的人来说,稷都无疑是龙潭虎穴,不知四叔现在情况如何,是否已经成功救出了芙蓉双剑夫妇的独子。

    尽管卓小星已经做了种种准备,可是等她来到稷都城门的时候还是傻眼了。

    两个高大威猛的北梁士兵拦住了她,问道:“路引呢?”

    卓小星一愣:“路引?”这是啥玩意。

    见她没有路引,守城士兵的脸色立马变得不耐烦了:“去去去,没路引还想入城,赶紧让到一边去,不要耽误别人进城。下一位——”

    很快她便被汹涌的人流挤到一旁,旁边一位面目和善的大爷道:“姑娘,你是从外地来的吧?”

    卓小星点点头。

    老者接着道:“前些日子,淮北王带着龙渊剑回到稷都,受到陛下嘉奖,在那之后这柄龙渊剑就一直被供奉在太庙之中。可是自消息传出,成天有些不知死活的宵小之辈前来盗剑。据说稷都府衙已经抓了十几波了,不厌其烦,因此最近进出稷都城都须凭借当地官府所下发的路引才可入城。”

    卓小星苦笑,没想到这事竟还是因龙渊剑而起。

    不过这路引,她还真的没有办法。

    当地官府……算起来她是凉州人氏,可是她若是去凉州城,指不定马上就会被凉州府尹抓去向慕容傲讨赏。

    她慢慢地往回走,一边走一边盯着等着入城的行脚客商,琢磨着是不是可以从哪个大腹便便的奸商怀里顺手牵羊……

    只可惜,也许是最近世道不怎么太平,也许是出门在外的行脚商人们个个都知晓财不外露的道理,又或者她意图做贼的动机太过明显,每个人看着她都一脸防备的表情。她观察半天,竟没有半点下手的机会。

    就在这时,一辆马车突然停在她的面前。一双宽大的手掌从车厢内伸了出来,双手一拉,卓小星猝不及防,就这样被拉入马车之中。她正要高声惊呼,这手却捂住了她的嘴巴。

    一道清润的声音道:“卓姑娘,是我。”

    卓小星定睛一看,眼前之人脸如雕刻般俊美非常,而那一双眼虽满是疲惫,仍然明亮深邃得如同夜空中的星。而此刻,这双眼正满怀笑意地看着自己——不是竟陵王李放又是谁?

    卓小星这一惊非同小可:“王爷,你怎会在此?”他不是伤得很重,在襄阳养伤吗?又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李放摇了摇头,道:“此事待入城再说。”

    说话间,马车已到了城门口。李放从怀中掏出一张路引伸手递出窗外,那守城的士兵看了看,便随意地放他们过去了。

    卓小星疑惑道:“你哪里来的路引,不对,你怎么知道进城需要路引?”

    李放答道:“身为南周竟陵王,我自然有我的情报来源,弄一张路引也并非难事。其实你们鸣沙寨应该也有自己的情报系统,只是卓姑娘并未善加利用而已。”

    卓小星羞愧地点了点头,鸣沙寨虽然在落日关之事后全面收缩,但是仍然保有一支小小的情报系统,由五叔盛天飏掌控,当初卓小星将龙渊剑的消息传遍江湖便是通过盛天飏之手。只是卓小星一向惫懒,往常与盛天飏联系多是通过杨老三。自从杨老三与莫三娘回到瀚海之后,她便成了光杆司令。

    她又问道:“你怎么会来这里?你走了,襄阳那边怎么办?还有……你的伤怎么样了?”

    接连的问题如同连珠炮一般,李放一时猝不及防,愣了一下回答道:“我的伤并不严重,死不了,只需要每日用须弥无相功慢慢疗伤便可,至于襄阳那边,暂时并不会有战事,有师兄坐镇,也不会有事。至于我来这里,当然是为了卓姑娘你……”

    “为了我?”

    李放点点头道:“我得知消息,唐大侠意欲营救被软禁在雅正堂的一名少年,不幸被捕,如今正在牢狱之中。我本来想再多探查一些消息,等南方局势稳定些再与你一道北上。不料卓姑娘如此心急,你孤身进入稷都,恐怕会落入北梁的阴谋之中。我思来想去,唯有我亲自前来,才比较放心。”

    卓小星看着他通红的双眼,想必他这几日知道自己孤身北上的消息之后,定是抱着重伤之身,不眠不休赶路,才在入城之前截住自己。看着他的形影,分明比之前更加清瘦了。李放身为南周竟陵王,若是出现在稷都,其危险的程度更甚她百倍。谁料他竟全然不顾自身安全,如此堂而皇之地带自己入城。

    卓小星鼻子一酸,几乎落下泪来。

    李放以为她是为唐啸月担心,宽慰道:“卓姑娘不必担心,唐大侠吉人天相,必不会有事的……”

    卓小星摇摇头,低低一叹:“王爷为何对我如此与众不同?”

    不管李放曾欠下自己父亲怎样的恩情,四次相救自己的性命,亦足以偿还,实不必冒如此大的风险陪自己进入稷都。就算他知道四叔被捕的消息,只需传信提醒自己小心便可。难道真的如李梦白所说——他喜欢自己?

    可是她分明知道,在那日青泥驿站的惊鸿一瞥之前,他们从未相识。在那之后,李放除了数次救她,亦不曾与她多说半句话。即使是自岷江乘船顺江而下的时日里,两人日夜相对,亦似是毫不相干。

    李放微微一怔:“卓姑娘为何突然有此一问?”

    “陆三叔曾对我说,世上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对另一个人好。就算我心如草木,亦知王爷对我确实是一片赤诚。可是我身受王爷天大的恩情,却始终想不明白其中原因。”

    李放倏然沉默了,那双黑宝石一般的眼睛仿佛在一瞬间失去了神采,他喃喃道:“世上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对另一个人好。不错,我救卓姑娘,自然有我的理由。只是,这个理由卓姑娘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为什么?”

    李放的眼睛看向窗外,他似乎在透过帘帷看向稷都城,又似乎什么也没有看:“或许卓姑娘有一天会知道,但眼下还不是时候。你只需知道,我永远不会伤害你,我愿意永远做你的身后之盾。卓姑娘可以相信我吗?”

    卓小星低低噫叹:“我自然相信王爷。”

    李放回过头,温柔地凝视着她:“那就好,我一定会助卓姑娘安全救回唐大侠。”

    第78章 稷都别业

    马车入城之后, 飞快地驶入一条僻静无人的小巷,停在一座小院的门口。

    两人下了车,那辆马车便很快驶离。

    李放拉着卓小星进入小院, 又将门关上。卓小星四下打量,小院掩映在绿篁修竹之间,十分清幽。地方虽不大,布置得很是清雅, 一应生活物资都准备齐全。

    卓小星问道:“这里是何地?”

    李放道:“这是早前我命人在稷都城备下的一处别业, 以备不时之需,今趟进城, 倒是正好用得上。”

    卓小星想起来了,之前听司心烛提起,好像他在成都也有一座小小山庄。此人倒是未雨绸缪,计划得十分周到。

    两人将小院稍微打理一番之后,李放便从厨房找到了一些食材,对卓小星道:“今日天色不早, 我先去准备些吃的。卓姑娘先好好休息——”

    他说着就去了厨房。离开了竟陵, 这位王爷又开始事事亲自操劳起来。

    晚饭比较简单, 虽然只是就地取材的家常风味,但这些日子卓小星日日餐风露宿,以半生不熟的烤肉为食。再次吃到李放亲手烹制的食物, 简直有一种重新回到人间的感觉。于是她忍不住多添了两碗。

    李放看着她狼吞虎咽的样子一脸狐疑:“你这些日子不会都没吃饭吧……”

    卓小星哪里好意思说自己不擅炊事, 以至于这些天几乎食不果腹。她一边将食物往嘴里塞, 一边嘟哝道:“哪里, 你的厨艺确实高明, 我这是给你面子——”

    李放失笑:“那我可得好好谢谢卓姑娘了。”

    吃过晚饭, 李放方才正色道:“不瞒卓姑娘, 西府虽然在稷都城有些眼线,这些人大多分散在朝官家中,以便探知北梁朝中动向,对江湖之事知道的不多。想要探查关于唐大侠的消息并不容易,所以我虽命人密切注意,却始终难有确定的信息传来。我听说鸣沙寨这些年虽然收缩,但在北方一些大城仍然时有活动……”

    他还未说完,卓小星就已经反应过来了:“你是说让我与鸣沙寨在稷都城的分舵联系?”

    李放点头道:“如果鸣沙寨在稷都城确实有人手,当初唐大侠入城之时也有可能与他们联络,他们也许会知道唐大侠被俘的更多细节,比我们自己打探消息要容易得多。”

    卓小星一拍脑袋,她竟然差点忘了这些事。这些年鸣沙寨虽然退出江湖中心,但是因为稷都是慕容傲的老巢,也在这里留有不少的人手,这些人都是五叔盛天飏亲自培养的。虽然当初她离开鸣沙寨时并未想过几个月之后要来稷都,但是鸣沙寨内部秘密联系的方法与切口她都知道,只要她暗中留下线索,想必自有人会寻上门来。

    她点点头道:“我会想办法与五叔在稷都城留下的人手联系——”

    入夜之后,卓小星偷偷潜了出去,在稷都城几条主要街道上留下暗记。等到第二天傍晚之时,果然有人敲响了小院的院门。

    卓小星将门拉开一条缝,问道:“什么人?”

    门外传来一道低哑的男声,答道:“凤凰西来,声在高岗。”

    卓小星接道:“黄河东去,流泽千野。”

    这本是鸣沙寨用于接头的暗语。前半句其意在“鸣”,后半句其意在“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