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第118节

作品:《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方长只是在周边看了看,观察了下卖力干活的人们,便就离开,没有进去。

    旁边有几家看起来规模中等的酒楼,客来客往,貌似很受欢迎,而且这个渔获处理场地里,那些新鲜海产都被送到了几家的后厨中。

    “客官请进,您几位?”

    店门口的小伙计十分利落,迎上来问道。

    “没有别人,来个视野开阔的好座位。”

    “楼上请——!”

    方长迈步上楼,跟随另一位小伙计,来到楼上大堂一个窗边的座位旁。

    敞开的雕花窗中,能看见远处的海面,以及更远处的天水交接处,吹进来的海风有些凉,故而食客们不太爱选此处,但方长并不在意气温。

    他目力甚好,可以看到远处来船,由于大地曲率,是桅杆先从水面上升起来。

    店小二站在桌边,递上菜单问道

    “这位客官,您要来些什么?小的可以给您报菜名。”

    略微扫了一眼,见红纸上面写的,主要都是些海味,方长合上菜单说道“不必了,你们店里有什么招牌拿手菜,尽管上来就是。”

    “好嘞——!客官吃不吃酒?”

    对于这样的要求,小伙计并不陌生,来此处的豪客们经常会如此说,酒店早有成熟的菜单。

    方长摇摇头“上壶好茶就行。”

    小伙计应声而去,很快便拎着个蓝花白瓷细颈茶壶,和一只配套杯子过来,道“客官请慢用,这是从南方运过来的好茶。”

    壶中茶水果然滋味不错,当然,肯定比不上仙栖崖上的品种,可惜茶叶不好携带。

    酒店上菜很快,方长只喝了半杯茶,就有压桌凉菜点心端上来。不一会儿,琳琅满目的菜肴便摆满了桌子,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新鲜海味。

    诸如螃蟹、虾、各种形状的鱼、花胶、海菜、干贝、海带、蜇皮、海肠子、鱿鱼、海参,被用丰富配菜和高明手法,煎炒烹炸后,烧制的色味俱佳。

    有些都已经看不出原来的形状,只有入口才能尝出来,比如鱼籽、蟹黄、鱼鳔、鱼皮等,还有大碗鱼汤,据说是从极南方传来的做法,加了火腿薄片,熬得汤色白如玉,味道鲜美可口。

    旁边小伙计还感叹道

    “可惜客官您今日来的不巧,这里偶尔还会有鱼翅供应,那是从海狼身上割下的,过程凶险异常,加工繁琐,但滋味肥美,诸多老饕极其推崇。”

    方长倒是不以为意

    “这些足够了,如许多美味,今天来这里已经不虚此行。”

    酒楼的生意很不错,客来客往,小伙计见这张桌子没有招呼,自去照应别处。方长则一边欣赏着海上美景,一边将桌上佳肴一扫而空。

    美食是很奇妙的东西,品尝各地佳肴,是感受各地风情必不可少的一环。

    因此,他每次下山时,总是要带够银块铜块,在山下铁匠铺和金银质铺里换钱。这些钱,除了用来买酒之外,大部分被他消耗在吃上。

    结账从这家“望海楼”离开后,他先是钻进了家书铺,选了两本有趣的杂书,放进包裹,而后又钻进了繁华集市

    由于体质超常,他其实可以将集市上各种小吃摊,从头吃到尾。

    不过这样也没什么意义,方长只是随心所欲,在街上逛悠,看看天南海北的各式杂货,看看天南海北的往来人,自有一番趣味。

    “你是陈远?”

    “方先生?”

    在这种漫无目的到处闲逛中,竟然还遇到了熟人。

    当初在怀凤府一家酒楼用餐时,方长碰到过个很有趣的小伙计,志在游历天下,遍览大好河山。

    后来再去那家酒楼时,才知对方已经离开,没想到今天在这里碰上。

    他笑着问道

    “许久不见,你竟然在此处,这是要往何方?”

    ------------

    第183章 【无事一身轻】

    陈远一身布衣,麻鞋绑腿,头戴斗笠,风尘仆仆,身后背着个不小的包裹。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手中抓着根短杖,杖头已经被磨得包了浆,杖尾被磨得混圆,显示着木杖的主人,使用它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了。

    他看到方长,满脸惊喜地说道:

    “没想到在这里遇到先生!我正从北方过来,准备从这朝云港找船出发,去东海看一看。北方的海我看到过,有些浑浊,本想来南面看看,谁知道一直到朝云港的千里海岸线,皆是滩涂,无法靠近。”

    “听闻东海之上,有各种奇异海岛,有的人丁众多十分繁华,有的盛产各种奇珍异宝,还有仙山与高人,更有壮阔美景无数,故此动了念头,去海中游览一遭。”

    “来此处是准备买上些轻货,路上捎带可以赚些路费,再置办些笔墨和干粮。”

    陈远对方长的印象很深刻。

    不止因为当年遇到方长时候,他气质出尘不似凡间客,更因为他是第一个称赞自己理想的人。

    那时方长寥寥几句话,对于一直以来,遭受了周围人许多泄气评价的陈远来说,十分珍贵。

    “笔墨是为何?”

    方长有一点好奇,遂直接发问。

    “是这样,在下也读过几年书,恰好有些文采,如今每日游览天下美景,便思索不留些纪念,实在有些可惜。”

    “于是每次到一地,便将景色记下,可惜我不会绘画,只能以文字传达精神,损失许多神韵。”

    说完,陈远拍了拍肩膀上包裹:

    “游历了有些时日,我已经攒下了不少稿子,用油纸包了每天背在身上。我在想,等我以后有机会,便给当年的好友寄过去,让他代为保存。”

    “若我有幸活到年老爬不动山的时候,而未葬身幽谷山涧或野兽腹中,就将这些整理付梓,让天下人足不出户感受我看到过的景致。”

    看着陈远憧憬未来的样子,方长也感觉很好。

    正是因为人类中有许多如陈远这样,有自己的理想,并亲身去践行、乐在其中不觉劳苦的人,人类才能不断前进,社会才能不断发展。

    这是个很有趣的年轻人。

    互相聊了几句,陈远向方长告辞,准备继续在这集市上转一转。

    重量又轻体积又小,还能在海岛上卖出高价的货物,并不是很好寻找,而且还要他自己熟悉过,才不会被以次充好骗到,这些都需要不少精力研究,不能耽搁太久。

    方长想了想,祝福道:

    “相逢即是缘分,祝你的作品,能够流传后世。”

    “哈哈,多谢先生。”

    对于这份祝福,陈远十分开心。

    由于在自己对各地美景的记载手稿上,投入了大量心血,在这方面收到夸奖和祝福,比他自己收到夸奖和祝福都要更为高兴。

    …………

    ……

    从朝云港出来,方长没有原路返回,而是一直向北。

    他准备兜个圈子回山。

    原本,对于北上是乘船还是乘车,他还对比了一番,最后想到从这里往北,一连千里的海岸线都是滩涂,船只无法停靠,只能留在海上,方长还是放弃了坐船;然后乘车也被他放弃,毕竟此次并无确切目的,无需太赶时间。

    他在朝云港的集市上,买了几袋能当零嘴儿的鱼干,一边步行一边撕着吃。

    鱼肉虽然晒成了大片鱼干,却并不坚韧,咬起来柔软的很,但也有些微微弹性,很耐嚼。

    加上海鱼不用加盐,本就有的丝丝咸味,和比淡水鱼略多的油脂,让鱼干的味道十分可口,唇齿留香。

    前方有个小镇,可以歇息一晚。

    这段时间和车队共同行动,晚上总是找客栈住,让方长有些习惯了,于是这次干脆找地方住宿,不再于树杈上过夜。

    “客官您要点儿什么?”

    村镇小店住宿条件很差,不过同时为过往行人提供饮食,方长干脆坐在店外棚子下,准备在此解决晚餐。

    由于天下识字人并不很多,这里也没有菜单,而是靠旅店掌柜根据厨上食材,亲自报菜名,让顾客们选择。

    方长点了两道名字听起来新奇的菜肴,而后和店家讨了个杯子,解开腰间葫芦斟上。

    临近饭点儿,灶上锅火正热,菜也被洗剥切好,熟的很快。

    这里厨师水平也一般,但为了符合这条路行人的普遍口味,量大料足,油盐很重,吃起来倒也有些趣味。

    他用筷子优雅地扒着粟饭,就着自己葫芦里的高粱酒,慢悠悠享用。

    夕阳已经挂到了树梢。

    周边房顶烟囱口,也开始飘出草木燃烧的淡淡灰烟,随着风向打着弯儿,升到空中不见,空气中弥漫着柴禾燃烧的味道和百家饭菜的香气。

    这条路并不是官道,虽然足够平整,但窄的多。由于离着朝云港并不远,还算繁忙,加上此处到朝云港,有大概半天的路程,往来人很多会在小镇上歇脚,这里才有条件开起小店。

    有个劲装少年,背负着行李,腰间挎着兵刃,风尘仆仆走过来。

    其人方长倒是认识,之前护送囚车车队的江湖人们里头,便有这个少年,但两人并未搭过话,甚至没有照面过。不过,方长刚刚赶路时候,倒是超过了这个少年。

    少年姓李,他送别了头领们的船后,便动身离开了朝云港。

    方长虽然在朝云港转悠,耽误了不少时间,可他脚力很快,后发先至,因此更早到这个小镇一些。

    看见熟悉面孔,少年很高兴,凑过来打招呼。

    “方……呃……方……”

    但是张了口,少年却不知道该叫什么,只知道对方姓方,而且大家都说他是仙人,无形中导致了不少拘谨。

    “和青菱元德他们一样,叫我方先生就好。”方长见状笑道,而后他指指桌子旁边的位置,“请坐。店家,再添双筷子,盛一碗粟饭。”

    “不是发了不少路费么,你怎么不坐车?”

    看着因赶路而饿,吃的狼吞虎咽的少年,方长问道。

    “我年轻力壮,走一走对身体好,而且正好借这个时间,想一想后面的人生路。”少年咽下口中食物,礼貌地回答道。

    方长点点头,没有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