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当神探 第290节

作品:《在年代文里当神探

    晴晴妈说着又哭道:“是不是我早点让她接班就好了,我是觉得不急嘛,我回来了也没事干,又不用带孙子,她又说要复习考大学, 我说那你就试试, 晚点再接班。”

    “复习考大学?是自考还是上夜校?”

    “她就那么一说, 就见她摸过一次高中课本。”

    兰静秋看见茶几上扔着一本高中语文课本当杯垫,看书本上的痕迹应该用的时间不短了。

    “你真的支持她接着考大学?有没有嘲讽过她?”

    “那是我亲闺女, 再不好也是我的宝, 我怎么可能嘲讽她?”晴晴妈怒道。

    老刘也顺着兰静秋的眼神看到了桌上的书, 他也不由皱眉,指指那本书:“这是谁放在这里的?她还是你?”

    晴晴妈愣了下:“是她爸。”

    兰静秋问:“晴晴当时什么反应?”

    “她都没发现,能有什么反应, 她说要考大学就是说着玩的,书都没怎么看。”

    兰静秋叹口气:“她哥哥考上大学了, 她弟弟去当兵了, 只有她留在家里等着接你们的班, 你们真的没有贬低过她吗?她自己也没有说过感觉自卑的话吗?”

    晴晴妈一下子愣住, 好一会儿才哭出声来:“我们确实抱怨过几次,没人嫌弃她不努力,可她在家里什么也不干,家务不干饭也不做,我肯定会拿她跟她兄弟比,还说过她不如邻居家姑娘,人家不但自己分配了工作还找了个好对象,我没有挖苦她,没有贬低她,就那么随口的两句话,这都能刺激她吗?不可能的,我家晴晴没那么矫情,她也绝对不会跟我们置气,更不可能自杀。”

    兰静秋跟老刘又问了一圈,没有别的发现,等出了家属院,兰静秋才说:“晴晴在家里一定很压抑,她哥哥弟弟都自己找到了出路,同龄人也都找到了工作,只她是个待业青年。”

    “关键是她的压抑家里人还不能理解。”老刘也叹气。

    “再去那三家看看吧,是不是都有这种情况?但他们家人都毫无察觉?还得查一查午夜故事会是哪个电台的节目。”

    天已经黑了,他们就近去了二号受害者,轮椅女孩家里,轮椅女孩的父母都积极向上,两个姐姐也对她十分照顾,她自己更是励志,自考已经过了好几科。

    这女孩也有收音机,而且是很贵的随身听,比较小巧还配着耳机,这时候的耳机看着笨重但隔音好,家里人也不知道她喜欢听什么节目。

    出来后,老刘说:“郑队他们肯定也都问过类似的问题,如果有自杀倾向一定能查出来,看来这姑娘确实没什么问题。”

    兰静秋却说:“问再多也是其他人对女孩的看法,她自己心里怎么想的谁能知道?大家都说她很努力,可她再努力再励志也赶不上其他人,以她的情况不管是工作还是在婚恋市场上都会受阻,考再多文凭证书,别人一句她是个残废,就打击到她了。一直拼命一直上进一直阳光,累不累?”

    老刘想反驳她,可一时却无从开口,想了想他无奈道:“她爸妈说她从来没发过脾气,从来没哭过,从来不抱怨,一直不服输,这样的情绪累积确实会出问题,人都是需要宣泄的,她所有的坚强像是装出来的。”

    “是啊,该发牢骚的时候就得发发牢骚,脆弱的时候该哭就哭,弦绷得太紧了,容易出问题。”

    老刘突然好奇地问:“你呢?我看你好像从没有脆弱的时候。”

    兰静秋想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焦虑,不由叹气,“你才认识我多久?你知道什么,说案子呢,别扯我。”

    “哈哈,我知道了,你这性子像男人一样,肯定抑郁不了。”

    兰静秋发现这位时不时的就要冒出点令人窒息的言论,“你才像男人,谁跟你说男人不会抑郁了?一号跟三号受害者不是男的吗?总之查过的两个女孩都有可能有抑郁的倾向,只是她们身边的人不知道。如果一号跟三号死者也是如此的话,他们的共性就找到了。”

    老刘向来没皮没脸,被怼了也不在意,跟着分析:“另外两个家都在外地,男大学生的父母已经抱着骨灰回去了,只能去学校问问他的同学,民工媳妇也回了老家,是去一趟,还是把人请来?”

    兰静秋看看天色,“还是先回去吧,也许其他几组已经有了突破。”

    等到晚上开会时,还是没有缩小嫌疑人范围,马队长他们找到一个疯狂男读者,把章同舟的诗用油漆写在了自己家里,还拎着油漆桶要往外边墙上刷大字,被抓到派出所关了两天,出来了疯疯癫癫的,还模仿过章同舟一首很有名的诗试图飞翔,结果把腿摔断了。

    兰静秋十分无语:“至于为了一个诗人这么癫狂吗?”

    可能现在没有其他明星可追捧,而且诗人说起来高雅文艺,这几年还真得特别火热,全民读诗,所有晚会或重大仪式都有诗歌朗诵的程度,不过这样疯狂的读者也不多见。

    马队长说:“不过他有不在场证明,在上周二还去通市出过差,肯定不可能是他。”

    兰静秋想说四起案子凶手会不会不是一个人,每次查到的人起码有一起有不在场证据,不过这些人也没有明确的动机,而且只凭这一点判定还是太草率了。

    最关键的是她的直觉告诉她,这四起案子是同一个人犯案,而且凶手应该是辅助自杀。

    她有些烦躁地摇摇头,洛生海跟金厅长都告诫她不要太相信直觉,可是当案件分析碰到僵局时,不靠直觉靠什么?

    兰静秋看了眼案情板,还是没说她理智分析的结论,而是指指她补充上去的那条,“我初步认定二号跟四号受害者都有自杀倾向,一号和三号我们明天会继续跟进。还有午夜故事会这个栏目,我们回来后给电台打过电话,应该很快就有回复。”

    可电台那边的回复是没有这个节目,“南省之前两个电台有午夜故事会,就是各种传奇故事,因为收听率太低,后来一个改成了‘午夜笑谈’,讲笑话,一个改成了‘半夜鸡啼’讲恐怖故事。”

    其他省的电台在南省肯定也能收到,但明市的凶手通过外省电台联系到四名死者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兰静秋推测一定是电台里的工作人员,编导主播之类的,才能联系到给节目打电话或是写信的听众。

    兰静秋问:“有没有跟听众互动的环节?”

    对方摇摇头:“没有,有听众来信,不过也很少,深夜节目一直是情感话题和音乐台比较吃香,其他的节目收听率都很低。”

    兰静秋让他们帮忙把深夜节目收到的信件翻捡一遍,看看有没有四位死者的来信。

    忙碌一天,到晚上要休息了,兰静秋突然想起什么,问办公室里的人:“你们谁有收音机?”

    办公室就好几台,都是老式的很笨重,兰静秋拎走了一台,晚上开着收音机不停的调频,有流行音乐古典乐还有相声小品,不过最多的是情感节目,听众打来电话,嘉宾来分析,甚至还有婆媳关系的调停,当然了,最有时代特色的是简单又扑实的广告语,什么前列腺什么壮阳神药,兰静秋把所有能收到的台都转了一遍,已经听的头大。

    如果真是抑郁症患者,一定不会像她一样频繁的换频道,一定会锁定一个频道耐心地等待着自己心仪的节目。

    午夜故事会?那肯定是零点播放的节目,兰静秋等到零点,把所有台都听了一遍,还是没有收获,这种寻找本就是大海捞针,她也不气馁,关了收音机转头睡了。

    第二天,兰静秋跟老刘又打电话询问了一号跟三号死者的家属,果然两人也都有听广播的习惯,但家里人显然对他们都不太关心,并不知道他们喜欢听什么节目。

    一号死者,那个男大学生的家人还没接受现实,一直在电话里说,怎么会这样,明明好好的,兰静秋刚要挂电话,那边一个男人的声音说:“又是警察?人都死了,还问什么问?我们当爹妈的还能把自己孩子逼死吗?”

    显然郑队他们在查案时也已经排查过自杀倾向,男大学生的同学都说他平时很开朗,人缘也不错,也没有感情问题。

    民工媳妇说她丈夫人特别老实特别顾家,不可能自杀,他就算能狠心丢下她,也丢不下孩子。

    电台那边把保存着的信件又翻一遍,也没有找到这四名死者的来信。

    兰静秋叹口气,把所有线索罗列到小本子上。

    “四名死者是根据章同舟诗里的描述死亡的,章同舟说他灵感来源是神话传说,圣经故事?俏俏说他经常采风找灵感,如果章同舟经常看书,还看圣经的话他会不读诗经吗?起码经典的流传的那些都会读吧。”

    老刘皱眉:“你是质疑他的灵感来源?难不成他的灵感本来就来自于这四名死者?这就是他们想要的死法?”

    兰静秋点头:“我就是这么想的,得再去问问章同舟。”

    章同舟一听她的问题,十分不悦,他把头往椅子上一靠:“你可以质疑我的人品,但你不能质疑我的诗!我确实经常采风,只是去看风景,写景的诗都是采风得来的灵感,这五首死亡之歌就是我自己看书突然对死亡感兴趣,才写了下来。”?

    第414章 电台

    章同舟还是说他的灵感来源于书本里对死亡的描写, 可兰静秋根本不信章同舟的鬼话:“你之前撒过多少谎了?我劝你老老实实地交代,如果因为你的隐瞒耽误了调查,你也必须担负连带责任。”

    “我隐瞒什么了?我的灵感来源你都要问, 到底是怀疑什么?难不成你以为我写不出这样的诗, 你觉得我是抄的?兰同志,你太过份了吧, 我要找文联的领导来, 总会有人信我。”

    “你急什么?既然你说来自于书本,哪本书?说清楚。”

    “你懂不懂创作?也许我是看了文学作品或是看了电影,觉得里边描写的某方面很美,比如死亡,于是我沉浸其中,最后写出了五首诗, 我不是在做阅读理解, 不是说我看了书写了个读后感, 你懂吗?灵感很奇妙,也许是我看见邻居老人死了, 看到藤蔓缠绕着枯树, 那段时间又对死亡着迷, 才写出这样的诗。”

    章同舟说完嫌弃地说:“跟你们说了你们也不懂。”

    “我确实不懂,但你一开始说是从神话传说,圣经故事得到的灵感, 现在又说邻居家老人死了,看到藤蔓缠绕树木, 这不奇怪吗?“

    “有什么奇怪的?我读了书中的死亡是引子, 看到现实中的死亡是发酵, 最后才成诗,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你自己不懂就觉得我奇怪,哪里奇怪了?”章同舟十分烦躁。

    兰静秋又问:“你认不认识电台的人?”

    “省电台的编辑认识一个,他们以前有个节目请过我去讲解诗句,还请我当过中秋诗会的评委,应该也有几个人算得上眼熟吧,但要说朋友只有这个编辑算得上我朋友。”

    电台的人就在公安局,章同舟说的得到了证实,兰静秋却还是不想放过他:“这几首诗你是什么时候写出来的,在这之前有没有去哪里采过风?”

    章同舟愣了下,眼神有些躲闪,兰静秋马上就知道,他确实下去采过风,“我早就说了要老实交代!这几首诗是你在采风时得到的灵感吗?在你采风时有没有碰到过这四名死者?”

    “没有,我不认识他们,真的!我说了多少遍了,我跟他们从来没见过面。”

    “那你这些灵感到底听谁说的?”

    章同舟犹豫了一下:“我说了八百遍了,我看了书对死亡很着迷,又接触到现实里的死亡,我就突然来了灵感。”

    老刘冷笑:“如果你不停顿这一下,我没准就信了。章同舟,你能主动来报警,哪怕是因为想出名的念头,也能说明你心存善意,不想再出人命案,可现在你去吞吞吐吐的,难不成你跟这些人命案有直接关系?”

    “没有,你们不要血口喷人!我从来没有杀过人,李西山是自己想不开,跟我可没关系。”

    兰静秋皱眉:“这四个死者也跟你没关系?你那儿有五首诗,现在只死了四个,会不会还有第五个人在等着你的诗,等不到他会不会来找你?”

    章同舟被她的话吓得一激灵,“找我干什么?我就是写了几首诗而已!我又没叫他们去死。”

    “所以你的灵感来源确实另有他处了,说说吧,采风时见到谁了?”

    章同舟见躲不过去,长叹一声:“我几个月前去给我爷爷扫墓的时候碰到一个人,他认出了我,说是我的读者。我跟他聊了几句,他问我有没有新诗,能不能让他先睹为快,还说他快没时间了,怕看不到我下首诗。我就问他怎么就快没时间了,他说他想回家,家里订不到报纸。我为了应付他就推说想写有关死亡的诗,因为我们当时在墓园里,我就随口那么一说,哪想到他突然兴奋起来,说他可以给我提供素材。”

    兰静秋听到这里心里松了口气,总算是找到了眉目,“他叫什么名字?”

    “我不知道,我俩坐在墓园外边的长椅上,他跟我讲了五种死法,问我哪种更好,我意识到他想死,就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他就生气了,说原来我也不过是个俗人,然后他就走了。”

    兰静秋无语极了,就这?连名字都没问的交集?

    “他是怎么跟你描述的,这些想法是他自己的吗?”

    “他说都是他的恶梦,走进树林里被缠绕,在铁轨上被火车碾成泥,活埋在泥土里开出花来,漂浮在河里冲进大海,被刀子割颈血如泉涌,我越听越变态,就跟他说好死不如赖活着,结果人家嫌弃我俗,给走了。说实话,说我什么的都有,说我个色说我不进人情说我古怪的,但从来没人说过我俗,我跟俗是绝缘的,可他居然说我是个大俗人,我回来了一直忘不了他说的话,那些恶心的事越想越觉得唯美,我就进行了加工,把他说的情景变成了诗。”

    章同舟说着叹气:“我知道你们都觉得我是人渣,觉得我用诗害死了人,可李西山那事我就是想出口气,谁知道他那么脆弱,我真没想着杀人,从来没想过!如果墓园那人没说我是个俗人,我可能离开那里就把这事给忘了,可他说我俗,我一直琢磨这事,他跟我的描述的场景也就越来越清晰。”

    他说完十分自傲地说:“我这不是抄袭,是他给我的灵感,我自己创造的,我一开始没说是我觉得没必要,那人就是个胆小鬼,根本不敢自杀,更不可能杀人。”

    老刘无语极了:“你为什么这么肯定?你的诗描写的就是他的恶梦,他还是你的读者,一直在关注着你,当他在报纸上看到你把他描述的恶梦变成了诗,他会怎么想?”

    “就算他因此杀人也跟我没关系啊?我只不过写了几首诗而已!”

    “又来了,没错,你一直清白无辜!”兰静秋忍不住嘲讽道,“出了人命案还不说实话,我刚才说了这是阻碍警方调查,也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你真以为我在吓唬你啊。”

    章同舟还是不以为然,可能觉得文联跟文化局会保他,有持无恐地说:“诗人采风,搜集民间故事寻找灵感都是十分正常的事,你不要危言耸听,这些念头他早就有了,我可没有教唆他,我的诗还没这么大的威力。”

    兰静秋又详细问了他跟那人之间的对话,不得不承认章同舟确实有才,能把那人描述的干巴巴的自杀现场写成唯美的诗。

    等说完了,章同舟担心地问:“他已经用四种方法杀了四个人,这第五个要被割喉的会是谁?他不会找上我吧,妈的,他明明说那些是他恶梦中的死法,还叫我挑一种最适合他的,他为什么不杀了他自己?”

    兰静秋没理会他的疑问,现在的问题是昨天第五首就应该刊登到报纸上了,可诗没有出现,这会不会打乱了凶手的节奏?

    兰静秋找到局里专业的画师,根据章同舟的描述把这人的肖像还原出来,章同舟还说这人比他矮一点,也就是一米七到一米七五之间,和根据脚印推断的身高吻合。

    有了具体的目的,冯局马上把人手都召集回来,重点找这个人,马队长气坏了:“这个章诗人居然隐瞒了这么重要的线索?我们可是审了他两遍。”

    兰静秋忍不住说:“我看笔录除了冯局,你们对章同舟问话时都很客气,就是因为他是大诗人吧,这次的事告诉我们,还是不要对任何人有滤镜。”

    “滤镜?什么意思?”马队长不解地问。

    兰静秋愣了下,“就是说不要因为对某人的好感,就过滤掉他们的缺点或不足之处。”

    “哦。”马队长已经知道章同舟曾经写黄诗逼死了人,这时对他真是失望之极,“是啊,兰同志说得没错,我得反省。”

    冯局说:“案子完了你再反省也来得及,现在重点找这个头号嫌疑人,再核查一遍四名死者有没有去过墓园,把嫌疑人的画像给死者的家属朋友辨认,看看他们认不认识。”

    兰静秋说:“我还是觉得这人跟午夜故事会有关系,二号跟四号受害人都有深夜听广播的习惯,一号三号也都有收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