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炉香 第77节

作品:《一炉香

    唐起扭过头,就见不远处一条平整的大道,地上铺着青石板,湿淋淋的,像刚被一场大雨洗涤过。

    周遭的一切全部陷在黑暗中,只能看见那条青石铺就的大路,不知通往何处。

    而道路两旁整齐的立着两列白衣人,他们每个人之间隔着一段间距,手提一盏白皮纸灯笼,守卫般纹丝不动。

    让唐起感到诡异的是,这些守卫的脸上全部罩着狰狞恐怖的傩戏面具:“这些……”

    秦禾当机立断:“我们过去。”

    不料刚走到半途,一颗扭曲的树干背后突然闪出一张戴着傩面的鬼脸,唐起心头一紧,一拳砸出去,纯粹是惊吓过度的应激反应,速度之快,对方甚至没能反应过来,痛叫一声,捂住脸壳。

    谁知接二连三窜出几个傩面人,秦禾抬腿就是两脚,踢出去老远。

    “操。”其中一人摔出去,被树枝刮伤了脖颈,他摸一把,直接见血,气恼地架起弓/弩,瞄准秦禾。

    唐起这才意识到,这些是刚才在墓道中遇到的那几个人,跟罗秀华一同来的,没曾想在这里狭路相逢。

    因为和青石路两侧的守卫都顶着傩戏面具,一时间差点搞混。

    弩/箭破空刺来,秦禾身子一偏,箭头直接钉入身后的树干,在第二第三箭射来的时候,两个人借着树干掩护,左躲右避地穿梭。

    傩面男瞄准窜出来的唐起,正待射击,突然间被甩来的一根弦丝,绞住弓/弩,愣神间,弓/弩脱手,在空中一划,落到了秦禾手中。

    唐起故意暴露自己,以身作饵,又现了三次身,秦禾顺利缴下四把弓/弩,随便端起一把,眯起一只眼睛,瞄准其中某个人,提醒:“左手,袖扣。”

    那人甚至来不及反应,只听“嗖”地一声,弩/箭不偏不倚,直插进袖口,箭头划破手腕的皮肉,直接钉飞上头一颗扣子,只留一根断开的线头。

    这准头。

    那人藏在面具下的脸瞬间变了。

    秦禾勾起嘴角:“还敢动?”

    接着架起第二把弓/弩,手腕一转,对准下一个人。

    众人吓得原地立正,谁都不敢再轻举妄动。

    秦禾轻笑一声,没准备放箭:“看看你们身后。”

    身后正是那条平整大道,几个人扭头,声音里有几分吃惊:“这些,是什么人?”

    “怎么?不熟?”秦禾挑眉,“跟你们戴着同样的面具,应该是一个组织的吧?”

    他们显然没搞清现状,只记得刚冲进主墓室,就被扑面而来的大火吞噬,挨过烈火焚烧,就到了这片古怪的林子,在里头绕得晕头转向,谁知碰到秦禾跟唐起。

    他们还没摸清方向:“这到底是什么地方?”

    秦禾张口就来,戏弄道:“我以为到了你们的地盘儿。”

    对方:“……”

    经过刚才一番追逐,离石板路不近不远,即便在打斗中发出动静,也没能引起那些人任何注意,“他们”就一直在道路两旁站立着,脖子都没扭一下。

    秦禾显然也注意到这点,命令几人:“往前走,上去看看。”转而又对唐起低语,“应该不是人。”

    唐起颔首:“可能是石像。”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1-08-12 18:33:08~2021-08-14 21:39:3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啊哈不见、袖萝、女土匪。。。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沈一二三 5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3章

    踏上青石路的瞬间,周遭浓墨般的黑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许是离得近,许是因为那一盏盏白皮纸灯笼打亮了视野。

    石板路成了一条长无尽头的直桥,平铺在水中央。

    水面上平静无波,更像是一面镜子,倒映着两岸伫立不动的傩面守卫。

    周围的空气潮湿而粘稠,在秦禾端起的弓/弩前,戴傩面的几个人身不由己的踏上石道,脚步踩得极轻,很有种前有狼后有虎的处境。

    等站到近前,所有人大气不敢喘,生怕惊动这些“守卫”。

    被挟持的几人时不时扭头,担心这女人背后放冷箭。

    谨慎起见,秦禾不敢贸然开口,因为她也没摸清当下的状况,冲几个人抬了抬下巴,意思不言而喻。

    几人咬了咬牙,即便不服气也只能认栽,踟蹰着往前靠近,才发现这些形如雕塑的“守卫”根本不是石像。

    “他们”裸露在外的脖颈儿和人的肌肤一般无二,提着白皮纸灯笼的手指细腻而苍白。

    有人举起手,在傩面守卫的面前晃了晃,毫无反应。

    有人伸出一根指头,颤巍巍戳了戳傩面守卫的皮肤,居然还有弹性,只是触感冰凉:“我去,是真人啊。”

    真人没有知觉,也没有温度,确切来说,这一长排站立的都是死尸。

    “而且是死人。”其中一个面具男上下打量一番,“居然站得这么直,怎么做到的?”

    “说不定脚底下支着东西?”

    “傩面守卫”的白袍触地,只露出一点点黑靴的脚面,某人试探性提了提了对方的下摆,两只黑靴露出来,并没看到任何用来支撑死尸的东西。

    凡事都有好奇心,几人盯着这些不腐的尸身,开始好奇这些人长什么样子。

    唐起也不例外,他跟秦禾站在另一具“傩面守卫”前,正仔细打量,旁边那几个胆大包天的已经上手揭面具。

    面具没能揭下来,就去扯套在傩面守卫后脑勺的细绳结,绳结虽然解开了,面具却怎么都摘不下来,就像长在了脸上。

    “怎么揭不下来?”

    “怎么会?”一张面具而已,有人不信,跟着上手,果然紧紧扣在脸上无法掰开。

    那人使了点劲,只听咔地一声,面具出现松动,从侧面的角度看去,就像黏着一层面皮被撕开。

    眼见面具要被揭下,那人手上的力度加大,费劲一扯。

    唐起站在侧边,扭头便看见傩面下一股浓重粘稠的黑气被同时拉扯出来:“别揭!”

    伴随着他一声低喝,傩面守卫突然发出凄厉的惨叫。

    那人猛地撒手倒退,惊魂不定地瞧着惨叫的“守卫”。

    静谧的水面掀起一层波澜,秦禾箭步上前,一巴掌呼过去,将傩面具重新拍回“守卫”脸上,沉声道:“找死吗!这些全是陪葬的尸傩。”

    话音刚落,便听见某种奇怪的声音,海啸般……

    有人大吼一句:“快跑!”

    也不知犯了哪门子忌讳,秦禾转头,惊见水面上掀起滔天巨浪,眨眼间已筑起一堵两米多高的水墙,来势迅猛。

    几人拔足狂奔,却根本躲不及,白浪狂涌,强劲的冲击而来,瞬间泼向青石板路。

    两岸的“傩面守卫”只是衣衫一荡,身姿岿然不动。

    唐起感觉自己像一片轻盈的树叶,被惊涛骇浪拍出去,拍得他头晕目眩。但他并没打算跟这股巨浪较劲,沉浮间屏住呼吸,避免让自己呛水。

    秦禾被大浪推出去很远,随波逐流般沉进水底,水底下还有一股暗劲,像只无形的推手。

    经过沅江那一段涉水犯险的历练,秦禾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水性堪比游鱼,便觉得这时候跟冲浪没多大区别。

    待这股大浪的劲头消弭,秦禾不慌不忙睁开眼,往前游了一段,再浮出水面,大吸一口空气,四下张望,唐起的脑袋在离她不到两米的地方浮出水面。

    秦禾适才放下心,还有几个人,不知被大浪掀到哪儿去了。秦禾目光一转,眼前的场景却令她微微怔愣。

    不近不远处耸立着一张极其庞大的傩面,高逾百丈,罩住整座山壁,而那座高耸巍峨的大山就像一颗戴着傩面的人头,瞪着铜铃大的四只眼珠,张开獠牙大口,凶神恶煞的镇在那儿。

    庞大的傩面之下是一座祭台,由青石砌成,两层八级台阶,呈方形,四角各有一尊石兽。

    祭台之下围绕着许多戴着傩面的白袍人……

    两人朝岸上游,盯着巍峨的傩神像,秦禾低喃:“方相氏。”

    唐起紧跟着爬上岸,仰着头,目视前方。闻言适才想起来,方相氏是名驱鬼镇煞、逐疫避邪的神。

    他因为上次与秦禾在茶室里的一次长谈后,特意查阅了解过傩。

    傩是一种古老的驱鬼逐疫的祭礼,可追溯到殷商时期,不止流行在民间,更盛行于宫廷,时常举办大傩仪,被称为傩祭,直到现在还有传承。

    他记得《周礼》中有这么一句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

    黄金四目对照的不正是面前这尊罩住整座山体的傩神像——方相氏。

    上了岸,秦禾走到他身边,从头到脚滴着水,站着的地面很快积了一两滩。

    唐起盯着整齐排列的白袍傩面:“这么多,人。”

    秦禾道:“墓室中那场绝疫之祭的壁画里,有一行戴傩面穿白服的少年,这些少年被称为侲子,也叫做巫傩,是专门负责配合傩祭大仪驱鬼逐疫的。”

    唐起记得《东京赋》也有提及:【尔乃卒岁大傩,殴除群厉。方相秉钺,巫觋操茢侲子万童……】

    秦禾抹一把淌到脸上的水,继续道:“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这些戴着傩面的人,很可能就是那场绝疫之祭中的侲子。”

    如今打眼望去,这里的侲子数以百计,所以当年帝后向氏主持傩仪,率百众巫傩,葬疫鬼于龙脊尸瘗,还一并留下了他们。

    因此秦禾判断:“这些尸傩,应该是用来镇守疫鬼的。”

    说话间,两人已经走向尸傩。

    虽然大的恐惧克服了,但让唐起一时间面对上百个伫立不动的尸傩,后背还是难免发毛,生怕一个没注意,站在前后左右的哪位大爷就突然诈尸,或者一起诈尸,那场面,要吓死个人。

    唐起尽量避免与尸傩发生触碰,连衣料都不愿意磨蹭到。

    秦禾停在祭台前。

    离近了,唐起才观察清整个祭台的构造:“这是方丘吧?”

    秦禾盯着四角的石像:“什么?”

    “古祭地祇之坛。”

    秦禾不解:“你是怎么判断的?”

    唐起说,“天坛是圆形,为圜丘,地坛是方形,为方丘,在我们传统建筑的概念中,取的是天圆地方之意。还有众所周知的,天阳地阴,单数为阳,偶数为阴,你看这里的四面台阶各为八级,取之阴数,同时象征地为阴。”

    秦禾看向唐起,听他详说:“我曾在周梁的祭祀志中看过这样一句记载,‘帝临方泽,神从八陛’。方泽就是方丘,八陛,指的是八层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