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通房后我跑路了 第21节

作品:《穿成通房后我跑路了

    秋氏忙站起身,没好气道:“这就斗起来了,赶紧过去瞧瞧。”

    在茶道盛行的时代,斗茶是一项雅致的活动,秦王爱炫,当即拍板让宁樱出面与那群贵女切磋茶艺。

    于是不少人都转到寒香院观热闹。

    此举倒是李瑜没料到的,宁樱巴不得那群贵女找上门来逼她炫技,私底下却委屈至极,偷偷跟李瑜发牢骚,表示惶恐。

    看她一副小女儿的娇态,李瑜像安抚小狗一样摸她的头,不要脸道:“她们若连你都斗不过,又岂入得了我李瑜的眼?”

    宁樱:“……”

    李瑜:“你只管放开手脚斗,这不有老爷子主持吗,不会让你下不来台。”

    宁樱撇嘴,“倘若奴婢不慎得罪了哪位小娘子,日后人家进了府,奴婢定会吃不了兜着走。”

    李瑜失笑,他爱极了她使小性子的样子,跟小狐狸似的,带着几分狡黠,又自以为他看不穿,“那我便纵你一回,今日与你斗茶的贵女日后都不讨进门来,如何?”

    此话一出,宁樱倒是吃了一惊,半信半疑问:“当真?”

    李瑜漫不经心道:“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宁樱垂眸不语。

    他确实从未欺骗过她,对她的态度自始至终都是坦荡的,时刻提醒着她摆正自己的位置,奴婢就是奴婢,别想些有的没的。

    不过他给的这份殊荣她讨要不起。

    转念一想,宁樱动了小心思。

    她现在可穷了,跑路费还缺了不少呢,遂暗搓搓讨要恩惠,贱兮兮问道:“奴婢这般被架到火燎子上炙烤,实在是冤,倘若今日运气好,给郎君挣了颜面,可有赏赐?”

    李瑜抱手瞅她,“你想要什么赏赐?”

    宁樱老实道:“奴婢平日里馋嘴贪吃,上下总得打点一番。”

    李瑜露出嫌弃的表情,“就这点出息。”

    宁樱抱着他的腿撒娇,李瑜便允了,若是她这回长了出息,再额外赏二两。

    不一会儿梁璜进屋来,说斗茶的贵女已经聚齐了,李瑜问:“有几人参与?”

    梁璜答道:“五人。”

    李瑜看向宁樱,挑眉道:“去吧,我老子最好面子,你好歹是芳嬷嬷教出来的徒弟,可莫要打了他的脸。”

    宁樱应声是。

    李瑜又道:“你若胜了,说不准他老人家一高兴还有赏。”

    听到有赏,宁樱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此次斗茶有五位贵女参与,评茶者则有八人,袁杰懂茶道,也在其中。

    选茶的品种则是誉王挑选的。

    他特别刁钻,挑了老鹰茶来制,从茶饼炙烤研磨开始,每个环节都由斗茶者亲自制作,所需的山泉水都是一样的,茶饼也一样,为的就是考验众人的茶艺功底。

    宁樱精通茶道,为着能讨李瑜那二两银子,怎么都得使出浑身解数。她乐观地想着,万一秦王也有赏呢,不就白赚一笔?

    待她过来时,仆人们正在准备烹茶器具。

    参与斗茶的周三娘倒是大方磊落,看向她道:“都说阿樱姑娘茶艺了得,且又得了宫里芳嬷嬷的真传,今儿三娘倒要讨教一番。”

    宁樱向她行礼,温顺道:“小娘子言重了,奴婢不敢当。”

    秦王坐在誉王跟前,指了指她道:“宁樱啊,今儿你若胜了这群贵女,我重重有赏!”

    这话宁樱听着舒心,向他行礼,应了声是。

    她穿得素净,体态婀娜,又落落大方,与斗茶的几名贵女比起来倒显得更文秀雅致些。

    看她乖顺娇柔的样子,曲六娘忍不住腹诽,这种心机女只哄得了男人,方才在击鞠场那狐媚样骗得过他们,却骗不过她。

    稍后六副制茶器具已经备妥,斗茶的六人分别到自己的桌案前跪坐,宁樱仔细检查制茶器具是否完整。

    待六人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一道铜锣声响,斗茶开始。

    在别的贵女净手取茶饼用青竹夹炙烤茶饼时,宁樱却取下小块茶饼尝其味,了解其性。

    老鹰茶滋味厚实,有涩味,芳嬷嬷曾说过,若要把茶汤烹到极致,就必须先了解每种茶的性子,只有彻底保持了茶的原始滋味,才算得了上乘。

    宁樱尝过茶饼后,才取竹夹炙烤茶饼。

    这时其他人炙烤的茶香已经飘出,她倒是不疾不徐,特地把竹夹中的水分和青竹特有的清香烤出,混到茶饼中,可增进茶的滋味。

    那时她的神态专注,引得袁杰频频往这边看。

    宁樱用余光瞥了他一眼,鱼儿已经开始咬钩,她按捺下内心的窃喜,过了今日,往后的变数……多半就来了。

    第19章 巨款到手

    跑路费意外送到手啦

    待茶饼炙烤得合适后,宁樱取了一半放入茶碾,剩下的则装入藤纸袋里储存,纸囊的密封性好,能防止茶香散尽。

    接下来是碾茶。

    茶饼经过炙烤后变得芳香酥脆,只稍加用力,便在碾轮下化为茶渣。

    为了能拿到李瑜和秦王的赏赐,每一个细节步骤宁樱都力求做到极致。

    围观的众人也饱了眼福。

    斗茶的女郎们姿态各异,或淡雅宁静,或娇艳热烈,个个举止优雅,堪称赏心悦目。

    虽说这场春日宴的目的是替李瑜相看合适的女郎匹配,但她们能有机会炫技也无异于向其他贵族展示自己的优势。

    还别说,歪打正着促成了两段姻缘,也算是一段佳话。

    老王妃听到这边斗茶,并未表态,有秦王主持,出不了岔子。

    秋氏则站在李竞身旁静观,悄声道:“怎么想起斗茶来了?”

    李竞笑了笑,“小女娃家,闹着玩儿。”

    秋氏没有说话,她身旁的颜琇默默打量烹茶的宁樱,只见那女郎动作沉稳,神情专注,浑身都散发着宁静致远的淡泊安宁,颇有一股子闲野之趣。

    那种散漫悠闲的态度令她忍不住多瞧了两眼,她觉得那女郎是喜欢烹茶的,看起来专注又享受。

    宁樱制茶的速度比贵女们慢了一步,在她用茶箩筛取茶粉时已经有贵女开始烧制山泉水了。

    现场有八名评茶者,宁樱一边筛茶粉,一边在心中合计需要注入的山泉水。只有把泉水和茶粉的量控制在恰当的比例内,才能更好的激发出茶汤精华。

    按照惯例,好的茶汤多数都控制在五碗内,因为茶性俭,不宜广。

    八碗茶更适合用四碗均分,每碗的量削减一半下来,宁樱合计一番后,停筛茶粉,按心中的比例注入合适的山泉水进茶釜中。

    她添的水比其他贵女的要少,加热得也更快。

    在等待“一沸”途中,宁樱把需要添入的茶粉用“则”量好。

    没过多时,茶釜中的泉水在炭火的燃烧下开始冒出虾眼般大的气泡。

    宁樱取揭从鹾簋里舀出少许食盐搁到一旁,待釜底的气泡转变成鱼目般大时,她娴熟添入细盐。

    不少贵女都会尝泉水会不会太咸或太淡,她却不,全凭往日经验操作。

    泉水在高温下开始由鱼目转变成连珠气泡,烹茶中最讲究的“一沸”形成。

    宁樱先用竹勺将茶汤表面上的水膜去除掉,而后才用葫芦瓢舀出合适的泉水置入熟盂中。

    接下来则取竹夹击打釜底,使其形成漩涡状便于加入茶粉。

    待漩涡形成时,宁樱用贝壳匙量茶,加入与泉水匹配的分量,继续用竹夹搅动,茶汤沸腾翻滚,浓郁的茶香从釜中溢出。

    二沸形成。

    烹茶讲究三沸,只有把最初舀到熟盂中的茶水重新置入釜中,才能孕育出茶中精华——沫饽。

    这一步称之为救沸、育华。

    更是一锅好茶汤的关键所在。

    沸腾的茶水因置入熟盂中不再那么滚烫的泉水,一下子就变得平静,被成功止沸。

    宁樱立马将茶釜取到交床上,烹茶步骤完成。

    为了防止评茶的人们有失公允,秦王等人是没有资格参与的,但凡与斗茶者有关系的人都不能参与评茶。

    不仅如此,茶汤烹好后,酌茶会用屏风遮挡,叫人们分不清哪一碗是谁制的,防止藏私心。

    宁樱和贵女们制好的茶汤被婆子一一取到屏风后。

    酌茶很有一番讲究,同样需要烹茶人自己分茶。

    婢女们取来的茶盏都是一样的白瓷碗,没有任何标识,可有效防止作弊。

    酌茶讲究沫、饽、花在茶盏中的形态。

    先前宁樱已经有了计较,八碗茶盏均分掉茶釜中的所有茶汤,为了保证每一碗茶汤的口感相同,沫饽必须分配均匀。

    已经有贵女的茶汤被婢女送了出去,供评茶人品饮。

    主持送茶的婆子非常精明,并不是每一批的茶汤都是同一人烹制,有可能出自两人之手,也有可能出自三人之手。

    每碗茶盏旁还搭配了一块竹牌,竹牌上有红黄蓝绿黑白六种颜色,是被反扣着的,目的是便于区分烹茶人的身份。

    若是评茶人觉得合意,便留下竹牌,若是觉得不够格,则撤下。

    第一批送上来的八碗茶汤形态各异,有的汤色黄亮,有的则深些,有的浅些,因出自不同烹茶人之手,技巧不一,烹出来的茶汤也有区别。

    秦王伸长脖子观誉王桌前的茶汤,赞道:“这碗茶汤颜色好,星花点点,沫子丰厚。”

    誉王也赞同他的说法,端起茶汤闻了闻,老鹰茶特有的浓郁香气分外热烈,可见茶香是被激发出来的。

    第一印象极佳,他抱着好奇心小小地抿了一口,茶汤特有的苦味和涩感侵入舌尖,滋味醇和,细细回味,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回甘。

    这碗茶汤似乎引起了誉王的兴致,他又细细品了品,心中是认可的。

    秦王在一旁看着嘴馋,兴致勃勃道:“老哥子,让我也过过瘾?”

    誉王把茶盏递给他,秦王接过试了试,誉王问:“滋味如何?”

    秦王点头,“极好,没有辱没了老茶的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