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渡 第114节

作品:《不渡

    盛流玉想要同陈意白争辩,却见谢长明偏过头,看向这边,嘴唇微张。

    他说的是:“回去。”

    盛流玉没打算听话。

    窗户自动合上了。

    盛流玉重新支开窗,从一道缝隙往外看去,谢长明不再同陈意白说话了,只有一道远去的背影,渐行渐远,逐渐消失。

    他撑着下巴,后背肩胛骨微微凸起,慢慢地伏在窗台上。

    从青临峰到山门前也费了大半个时辰。

    谢长明凑巧同石犀撞见。

    他看得出来,石犀已是化神境界了,在整个书院的同龄人中已是无人能出其右。

    石犀也看到了谢长明,微微一拱手。

    谢长明瞥了他一眼。

    石犀并没有众人想象中的春风得意,反而眉头紧锁,还没有当日见面的痛快潇洒,反而像是被什么东西沉甸甸地压着。

    谢长明问了一句:“你要去何处?”

    石犀似乎并不想答,片刻后才道:“修行上有些难明之处,想要回师门一趟。”

    石犀的师父是程知也。

    谢长明没多说什么,两人在山门处告别,山高水长,明年的折枝会再见。

    秦籍的那位大舅子名叫书照影,至于其身世来历,那只绿尾鸟一概不知,只知道秦籍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尽快找到他,找到后不必听他多言,立刻斩下他的头,带回去即可。

    不知是秦籍的人手太少,还是书照影确实会躲,秦籍找了许多年,才终于在前些时候寻到了些许蛛丝马迹,还未来得及深追,就被谢长明发现,提前叫人找到了书照影的藏身之处。

    那只是一个大致的方位,为了防止打草惊蛇,谢长明也亲自来找了。

    这样寻了三四天,终于确定了他具体身在何处。

    而盛流玉也已经孤身在朗月院里待了这么多天了。

    朗月院的房间很小,两个人住显得拥挤,一个人又很空旷。

    临走之时,谢长明布了阵法,屋子的门只能从里往外地推开,盛流玉在里面做什么都不会被发现,即使陈意白好奇也不可能进来打扰。

    盛流玉沉默地吃饭,看书,一个人下棋,没有下雪的晴天,他也不太想出门。

    他偶尔会想起谢长明临走时说过的话。

    那句很矛盾的话。

    在凡人的一生中,很多人会对另一个人说永远,听起来像是海誓山盟,实则很容易反悔。

    因为他们的一生太过短暂,反悔所付出的代价又不是很大。

    而修仙之人不会这样,但凡涉及永远的誓言,都是很郑重的承诺,是对着道心立下的誓言,如若反悔,道心一定会有异,在修仙之路上平添阻碍。

    盛流玉以为以谢长明这样的性格,一辈子也不会说出“永远”。

    他却很轻易地那么承诺了。

    盛流玉的不开心如谢长明所想的那样少,可开心也很少,遇到谢长明后才变多,且每一次都和他有关。

    两相比较下,比起不开心,盛流玉赚到的快乐可能比较多。

    这是一笔合算的买卖。

    其实不是这样的。

    鸟的天性是追求天空、高树、自由和温暖,讨厌一切能感受到痛苦的事物和过分强烈的羁绊,因为会影响它们的远飞。

    可盛流玉已经不是这样的鸟了,他违背了本能。

    即使是不高兴,甚至痛苦更多,盛流玉也会希望每日都能与谢长明重逢。

    他对任何一棵树都不再有兴趣,只想停留在有谢长明的地方,唯一想要落足的地方是谢长明的肩头。

    这是没办法的事,对于盛流玉而言,只要能与谢长明相遇,一切都是值得的,所有违背了的本能都被融化,都在无言中消失。

    他从很久前就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即使他认识的人不多,朋友很少,也本能地明白这样的感情似乎与友情不太一样,与知己无关。

    就像石犀对谢长明说话时,盛流玉的心跳有一瞬的停摆。

    谢长明以为他没有听到。

    盛流玉是长明鸟,耳朵是不太灵敏,但在集中注意力的时候,他也能听到石犀所说的话。

    每一句。

    那个人说“道侣”,说“追求”,说许多似是而非的话,在盛流玉这里一开始全都是模糊的概念,然后逐渐变得清晰。

    每在心中重复一个词语,盛流玉的心都会微微一颤。

    道侣关系是在修仙之路上唯一可以谈得上“永远”的关系。

    谢长明是这么想的吗?

    他不知道。

    因为当时谢长明是背对着他坐下的,盛流玉看不清他的神色,只知道他什么都没有回答。

    他想知道。

    很想很想知道。

    第109章 百岁鸟

    谢长明在郁宁镇待了好几天了。

    这是云洲的一个小镇,地处两国交界,偏远至极,冬冷夏热,风沙、大雪连年不断,方圆数十里也只有这么个小镇子,这里也是两国通商的必经之路,正是由于此,虽然气候恶劣,小镇上的人口不多,来往的人反而很多。

    客栈的生意很好,跑商的人都是苦出生,歇脚不愿意花太多钱,大多订普通的屋子。客栈只有一间上房,谢长明订了,说是上房,其实环境也很糟糕,窗台上堆了厚厚一层黄沙,屋内灰尘很重,如果小长明鸟也跟来了肯定是住不惯的。

    谢长明孤身住了三天。

    这是第四天。

    镇子很小,周围也没有村落——能种的土地太少,能养活的人也不会多。客栈外不远处是一家药铺,里面有两个人,坐馆的老大夫和他的孙子。

    爷孙俩是三年前搬来的,老大夫身体不大好,给人看病都隔着竹帘,只能隐约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

    而孙子则在外面招呼客人,负责拿药,他看起来不过二十岁,说是有婚约,拒绝了好几位大娘的好心介绍。

    谢长明一眼便看出来,爷孙俩是一个人,都是书照影。

    书照影不愧是有长明鸟血脉的人,别的不会,修为不行,幻术用得还不错,只是与盛流玉的有天差地别,不能相比。

    谢长明坐在大堂靠窗的位置,能看到对面摆了个小摊,那位杨大娘的红豆饼做得很好,回去的时候可以给小长明鸟带一些。

    或许以后来云洲的时候可以和他同来,也让小长明鸟知道什么是人间疾苦。

    有人问谢长明在这儿做什么,他说是在等人,更准确地说是在等鸟。

    不是等书照影自投罗网,而是等寻来的绿尾鸟。

    小重山来的那些鸟明显有古怪,搜魂的法子对他们不太好用,某些事似乎被下了禁咒,一触即毁,找不到结果,只能让他们自己说出来。书照影为人谨慎,藏了这么多年,躲人的功夫一流,想必也不会轻易松口,若是说得不如实,反倒更糟糕。

    谢长明要让他自己愿意开口。

    入夜。

    郁宁镇的冬夜格外冷,天空出了满月,冷白的月光落满大地,一切格外冷清寂静。

    谢长明只是等着。

    太阳刚一落山,书照影便关了药铺,回到后院中,院子里种满了草药,就像所有凡人的院落,寻不到丝毫灵力,也不会被发现这里住了一只灵兽。只有有人靠近屋舍,准备强行打开门时,灵力才会引爆门锁,整个院落将会在一瞬间化为乌有,而屋内的人也会从地下通道逃离。

    书照影很明白,最好的伪装就是将自己当作一个真正的凡人,不那么有用的阵法不如不要用,用了反而会更容易被发现不对。

    即使如此小心谨慎,他也很难逃过今日的围堵。

    夜深之时,十几个人从天而降,团团围住这座小院子。

    他们事先用法宝将整个小镇困住,天上地下,除了月光,连一片雪花都不能飞入。

    为首之人道:“书照影,你躲了几百年,也该死了。”

    书照影并不想死,他躲了这么久,几年就要变换一次行踪,过得颠沛流离,过得不如一个普通的凡人,只是想活着而已。

    可现在也在劫难逃。

    书照影似乎是那种很弱小的鸟,在一群被秦籍用丹药喂出来用来杀人的死士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他以为自己会死在今日。

    几道冷冽的刀光后,院子里充满了铁锈的腥味,那些长在冬日的药草几乎要被鲜血淹没了,叶片上滴滴答答地滴着血。

    书照影睁开眼,那些人,不,是那些尸体,全都悄无声息地躺在远处。

    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就像方才的自己。书照影莫名地想。

    他看到院子中央站了一个人,那人背对着月亮,刀尖的最后一滴血正好落下。

    书照影不自觉往后退了一步:“你,你是谁?”

    那人将刀收回刀鞘:“谢长明。有事问你。”

    谢长明走到他面前,轻松地拧开门锁,没有触发那唯一的一个阵法,走进屋内。

    书照影也跟了进去。

    他的脸色苍白,没有丝毫血色,死亡的阴影笼罩在他的心头,此时此刻也没有消失。

    谢长明半垂着眼,也没看他,只是漫不经心道:“这只是第一批。”

    书照影很清楚,他能够逃离小重山是因为那时很混乱,秦籍顾不上他,足够他逃开很远,秦籍再找他就很费功夫,而现在不同,绿尾鸟会像附骨之疽,追着他,直至杀死他,将他的尸体带给秦籍。

    书照影紧紧皱眉,他试图使自己平静:“你可以救我,是吗?”

    突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你在几天前就来了,是为了等他们来?”

    谢长明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