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娶妻手册(重生) 第36节

作品:《太子娶妻手册(重生)

    周宝瑜按了按眉心:“娘,你们是不是想逼我去死?”

    “宝瑜!”方氏皱眉。

    她只有这一个女儿,又怎舍得逼迫?只是想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不然,就算她这一关过了,那还有平江伯和老太太呢。

    周宝瑜阖上双目:“娘不是问我,为什么不愿嫁给张逊吗?好,我告诉你。”

    “因为什么?”

    “因为他真正爱慕的是表姐,不是我。”周宝瑜抬眸看着母亲,“娘,这个答案,你满意吗?”

    这个秘密藏在她心里很久了。

    方氏瞠目结舌:“宝瑜你,你胡说什么?你说的是哪个表姐?”

    “还有哪个?自然是太子妃啊。”

    周宝瑜原本不想说这些,但又担心一直瞒着,真的会再次跟张家扯上关系。

    “不可能吧,他们要是有私情,你表姐何必婚前出走?再说,他们以前连面都没见过啊。”愣怔之后,方氏很快想到了不对之处。

    周宝瑜苦笑:“娘,谁跟你说,他们之前没见过?你忘了三年前表姐进京的时候吗?”

    方氏双目圆睁,她只记得穗穗进京后一直在平江伯府守孝,很少外出,且男女有别,哪能和张逊厮见?却忘了三年前。

    三年前穗穗进京途中,在客栈里的确曾偶遇一直跟着舅舅在外读书要回京的张家兄弟。

    通过下人交谈,知道是亲戚,成熟稳重的张家大郎便邀请韩家一行人结伴同行。

    短短几日的路程,竟也能……

    “这……你会不会是误会了?要真有私情,你表姐没必要在成亲前一夜出走。要不是救了太子,她只怕现在还在庵堂待着呢。”方氏有些怀疑。

    周宝瑜笑得无力:“这种事情,怎么可能有误会?是他亲口承认的。不然你想想,表姐掉进水里,他为什么那样紧张?”

    方氏心想,人命关天,紧张也正常。可女儿既说张家二郎亲口承认,那多半不是假的了。

    难怪宝瑜宁死不肯嫁到张家。原来是这样的缘故。

    “不过你表姐已经做了太子妃,不会……”

    “娘,难道我必须要嫁一个心里装着别人的男子吗?”周宝瑜隐隐带着哭腔,“我就不能找一个怜我、敬我的夫婿?”

    前世她得知真相,又意外没了孩子,大家都还劝她,要她想开,说张逊不纳妾不寻花问柳,对她尊重,已经很好了。

    可是凭什么呢?

    凭什么她心里只有他,而他却为别人而痛哭?

    女儿眼泪大滴大滴地落下来,方氏心疼极了。

    也是,宝瑜素来要强,哪能忍受这样的委屈?

    方氏一把将女儿揽进怀里,温声安抚:“好了好了,别哭了,娘知道了,娘帮你想办法。”

    她越安慰,周宝瑜心里越难受,哭得越发厉害。

    时至今日,她想到张逊,都还忍不住心口发痛。

    方氏心疼女儿,也怕真的逼死了她。若是已经成亲,那没法子。既然两家现下没婚约,那不如帮宝瑜另行再找一个合适的夫婿。

    她轻拍女儿的后背,直到其停止哭泣才停下来。

    周宝瑜慢慢冷静,不忘叮嘱母亲:“娘,这件事情,千万不能告诉别人。”

    “你放心,娘明白。”

    方氏又不傻,涉及太子妃,怎好多提?不但不能提,还要瞒着,还得找个合适的理由,彻底拒绝张家的提亲。

    深埋心底许久的秘密透露出了一点,周宝瑜心里竟有种久违了的轻松感。

    当天晚上,她早早入睡,一夜好眠。

    ——

    太子夫妇回到东宫时,天还没黑。

    姬暄有事忙碌,韩听雪闲着无事,琢磨了一会儿棋谱。

    安睡前,她特意跟太子殿下探讨“节制”和“细水长流”的话题。

    太子一本正经:“你放心,我心里有数。”

    答应得好好的,真到了内帷之中,又变得不正经起来。

    偏生他还理直气壮:“已经很节制了。”

    韩听雪手指都懒得动,自然也没法再同他细细争论,干脆随他去了。

    其实细想起来,这种事情,她也不讨厌。只是决不能让他知道。

    不然还不知道他要恣意成什么样子呢。

    随着年岁渐长,太子逐渐接触政务。

    皇帝对他心有防备,但又不能做的太过。因此会时不时地让其处理一些政务。

    太子新婚休息了几日,三朝回门后,就又有了不少要忙碌的事情。

    韩听雪作为太子妃,试着接触并熟悉东宫内务,也没真正闲着。

    她寄居在平江伯府时,曾和表妹周宝瑜一起学过管家。后来又受过宫中女官的教导。如今处理东宫内务,虽棘手一些,可也不是完全一窍不通。

    有时遇到不懂的,韩听雪或是询问常德,或是面询太子。

    所幸一切都还顺利。

    韩听雪也在渐渐适应太子妃这一新身份。

    十一月初,京中出了一桩事。

    有人上书弹劾平津侯世子居丧守孝期间与人私通,使其有孕。

    平津侯世子孟书杰生母去世后,回老家为母守孝,已有两年。这期间他逐渐淡出了众人视野。

    没想到竟然闹出这样的丑闻。

    治丧不严的事情,每年都有发生。毕竟守孝三年,禁忌极多,很难严格依据古礼守丧。

    此次闹大,一是因为证据确凿,二是因为孟书杰与已故康王之女云安郡主有婚约。

    说起来这件事的发现,也很凑巧。

    本朝重孝,前段时间太子殿下提出要表彰各地孝子。

    当地官员不知怎么,便将孟书杰视作了重点对象。

    毕竟平津侯世子出身显贵,又是太子未来的侄女婿。

    本是想树立典范,谁知一来二去的,竟查出孟书杰和远房表妹在孝期情不自禁,有了越矩之事。

    律法规定,守孝期间不得嫁娶。这虽没婚嫁,却有夫妻之实,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此事一出,皇帝大怒。

    孟书杰和云安郡主的婚事,是他定下的。闹出这样的丑闻,无疑是打他的脸。

    皇帝当即下令,重责孟书杰,连平津侯府的爵位也被削去了。

    孟书杰和云安郡主的亲事就此作罢。

    听闻此事,云安郡主姬君平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肯见人。

    身边宫女不敢大意,忙禀告太子殿下。

    姬暄眉心微蹙,看了一眼身侧的妻子,轻声道:“穗穗,我们去看看。”

    “好。”韩听雪点头。

    小郡主父母双亡,他们作为叔叔婶婶,是最亲近的长辈,出了这种事情,于情于理都得去看看。

    云安郡主住在尚云宫。

    太子夫妇刚一走近,还未入内,就听到小郡主的声音:“都不准进来!”

    “孤也进不得吗?”姬暄说着推开了门。

    云安郡主姬君平闻言猛然抬头,只见她一双眼睛红肿得厉害,脸上泪痕未干。

    看见太子和太子妃,她身子一动不动,也不行礼问好,只把头转向了别处。

    太子皱眉:“怎么哭成这样?”

    “谁说我哭了?”姬君平脱口而出,抬手抹了一下眼睛。

    “还说没哭?那你眼睛是怎么回事?”太子毫不留情戳穿了侄女的谎言。

    小郡主眼泪掉得更凶了:“我这是气的!气的!”

    见她用手指揩泪,韩听雪暗叹一声,默默递上一方手帕。

    小郡主眼角余光略过手帕,犹豫了一下,伸手接过,也不擦泪,直接铺在脸上。

    太子很好说话的样子:“行行行,气的就气的。”

    他并不跟侄女争论这些。

    小郡主“哇”的一下哭出声:“我等了他两年……”

    她和孟书杰的接触并不多。

    但两人订婚已有数年,她也见过未婚夫数面。对方模样不错,又是未来夫婿。待情窦初开,她免不了将一腔情思都缠绕在对方身上。有意无意将对方美化了许多。

    可哪里想到,孟书杰竟然会在为母守孝期间与人私通。

    这分明是将她的面子和真心踩在脚下反复践踏。

    侄女哭得惨痛,太子轻声安慰:“两年还好,总比成亲之后才发现他的真面目要好的多。”

    记得前世,他被废、被流放后,侄女也失去圣宠。孟家逐渐露出了真面目。孟书杰明目张胆将有私情的表妹接入家中,且那个远房表妹已有了孩子。

    那时候众人才知道,原来孟书杰在老家守孝时,就与远房表妹有私情了。

    只是当时远在老家,京城中人不甚清楚罢了。

    如今早早揭穿,除掉婚约,侄女也能少吃些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