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41)

作品:《召唤无限电影

    这对夫妻一合计,反正他们将来也要在这个村子里养老定居,便提出把这片土丘买下来。

    村委会正为处理荒地的问题犯愁,听闻小夫妻主动提出买地,他们大喜,便把地低价卖给了他们。

    卖地的钱村委会留一半充公,另一半每家每户都分了点。

    这本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没想到韦老四等人却大为不满,以外地人占了大便宜为由,闹得满城风雨。

    他们无耻地要求,小夫妻要么把地退回来,卖地的钱只退一半,要么再出一笔钱,把差价给补了。

    小夫妻哪能不明白,韦老四这伙人就是想从他们口袋里掏钱。

    这个村里的人都一个姓,没有人为他们主持公道。为了息事宁人,夫妻俩吃了这个哑巴亏,又掏了一笔钱。

    不料,尝到了甜头,韦老四等人竟更加不满足。

    他们狮子大开口,要夫妻俩再出一笔钱,否则就让他们的养蚕生计做不下去。

    泥人尚有三分火气,小夫妻气不过,不再搭理他们。

    眼见钱袋子不配合,韦老四等人想了一个阴毒的办法编派蒋家女主人不守妇道。

    在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乡下农村,想毁掉一个女人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伙地痞流氓放出流言蜚语,说男主人不在家时,女主人到处勾引男人。

    他们的故事编得绘声绘色,连细节都描摹得香艳无比。

    很快,蒋家女主人的风流韵事就传遍了村里村外,又传到了蒋家人耳中。

    女主人怒发冲冠,指着天直发毒誓。

    男主人知道流言是那伙人的手笔,便揣了一把菜刀藏在怀里,寻到了为首的韦老四家。

    争执中,韦老四推了男主人一把,男主人藏在怀里的菜刀哐当一声落了地。

    这伙村痞早有准备,见男主人带了刀,便以此为借口,纷纷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农具。

    搬来村里三年,小夫妻在周边村庄也结识了不少朋友。

    见状,男主人当即打电话叫来邻村的人帮忙。

    很快,邻村人开着皮卡车赶到。

    就这样,一场无比惨烈的村庄械斗发生了。

    这个村里的人都一个姓,宗族气氛浓得很,男人们打红了眼,妇孺老人也没有一个劝架的,都在一边冷眼旁观。

    他们毫无顾忌,一副拼命的架势,见了红也不收手。

    邻村人一看不对劲,盘算着没必要为外人丢了性命,便慌忙丢下农具逃跑了。

    男主人寡不敌众,一路逃回家,想要通知家里人快逃命。

    没想到这帮穷凶极恶的歹徒竟然紧随其后。

    他还没踏进屋,就被阿才追上,一铲子把人从腹部劈成了两截,鲜血从院子里直喷家门口。

    正在院子里扫玉米的老父亲被这一幕吓呆了,哭喊着上来劝,却被光头韦明一镰刀砍在了脖子上,脑袋当场落地。

    女主人趁乱把刚满十六岁的小姑子和五岁的儿子藏在床底和衣柜中,不料歹徒们竟在家中搜寻起来。

    女主人展开双臂去拦,却被韦老四一锄头剁掉了左臂。

    老母亲与小姑子也没能逃过死劫,老妇被聪叔骑摩托辗断了腿,年轻的女孩则被阿东砍断了右臂。

    最后,这场大规模械斗以蒋姓一家人的惨死告终。

    韦一心就是他们的儿子。说到这里,聪叔情不自禁地掩面痛哭起来,当年我们真的是被鬼上身了,居然做出这种猪狗不如的事情

    别把责任推给鬼,你们比鬼还可怕。姜霁北的话语毫不留情地揭开他的掩饰。

    为什么没有杀韦一心?池闲问出关键所在。

    那天也是巧了,八姨刚好来我们村做白事,是她拦住了我们。聪叔抖了一下,转了转眼睛,压低声音说,她说我们造了孽,要我们给小娃仔留一条生路

    她还说韦一心有慧根,就把韦一心带了回去,收作徒弟。韦一心还小,记不得当年的事情,八姨给他改了姓,哄他讲他爸妈死得早,连碑都没有

    等冷静下来,看着满地的鲜血和七零八落的尸体,这伙人回过味来了。

    穷乡僻壤的地方,村民无比团结,警察管不到,也管不了。

    他们商议一番后,决定连夜把这家人的尸骨收拾起来,悄无声息地埋在荒地所在的丘顶上。

    堆了两个小土包已经是大慈大悲,墓碑想都不要想。

    村里人口径一致,对外宣称这家人因经营不善而破产,收拾包袱回老家去了。

    蒋姓一家人本来就是外地人,随时都会离开这里,这个解释倒也能接受。

    这个村的人做了亏心事,面对韦一心,本该心怀愧疚。

    没想到,时间一长,他们便渐渐地忘记了这件惨案,理所当然地把韦一心当作是八姨收养的孤儿。

    听着聪叔断断续续的叙述,姜霁北皱起的眉头就没舒展过。

    恶心,太恶心了。

    怪不得韦一心父母被葬在村外,只有两个矮小的坟包,连墓碑都没有。

    原来并不是因为三十岁前去世不得葬在村内,而是因为他们就是十年前惨死的那家外姓人,根本不可能葬在村里。

    没想到,十年后,这家人还是回来报复我们了聪叔颤抖着目光,声音里充满了恐惧,四哥、阿东、阿才,还有光头,他们的死法跟那家人一样下一个肯定是我!

    这不是活该吗?姜霁北冷笑一声。

    我晓得、我晓得聪叔滴溜溜地转着眼睛,像是想到了什么,神情突然变得惶恐起来,可是,按理讲,他们一家人都被埋在了那块地里头。可是今天被冲出来的那堆骨头,上面的那个镯子,我认得

    说到这,他忽然放大声音:那个女主人有一个一模一样的!

    都十年了,你没记错吗?池闲眼神漠然地看着聪叔,他对聪叔的说法有所怀疑。

    肯定没有记错!聪叔斩钉截铁地回答,随即又从墙角爬出来,跪在地上哀求他们,肯定还有鬼!是那家人变成鬼回来报复我们了!下一个死的肯定是我!

    他咚咚地磕着响头:求求你们,求求你们救救我

    救不来。姜霁北说。

    自求多福。池闲说。

    撇下两句话,他们不顾聪叔的哭喊,干脆利落地转身跨出了他的家门。

    离开聪叔家后,池闲对背后渐渐微弱的哭喊声毫无反应。

    他转头问姜霁北:接下来去哪?

    去韦一心的坟。姜霁北朝村口的方向抬抬下颌,他们一家人葬在一起,正好。

    可以刨坟了?

    对。

    不管覃斯文了?

    他?姜霁北露出了一个夹杂着轻蔑和不屑的微笑。

    他没有直接回答,只一个笑容,池闲就懂了他的意思。

    向韦业借了摩托,池闲载着姜霁北在乡间的道路上飞驰。

    姜霁北坐在后座,手里抓着锄头和铲子,感受到迎面而来的风,忍不住调侃了一句:一般来说,电影里出现载人的场景,接下来的剧情走向是要去约会的。

    池闲的背脊一僵,半晌幽幽地说出一句:挖坟要紧。

    没情趣。呼啸的风声里传来姜霁北忍俊不禁的声音。

    到达目的地后,两人很快把三个坟包全刨开了。

    韦一心的棺材还陷在泥里,张三寺他们打上去的钉子稳稳地插在棺材上,封得好好的。

    相比之下,他家人的坟就显得寒酸不已。

    五个人只有两个坟包,尸骨被胡乱地收起来,分成两堆,被白布随便地包裹着深埋在泥土中。

    过了十年,白布如今已经变成了一条条破破烂烂的绳子。

    池闲拿着撬具把韦一心棺材上的钉子撬了出来,扔到一旁。

    撬出最后一根长钉,他看了姜霁北一眼:我要开棺了,你站我身后来。

    姜霁北勾勾唇角,听话地挪到了池闲身后。

    等他藏好,池闲这才揭开棺材盖,一股绿色的气体当即迎面扑来。

    后面的姜霁北眼疾手快,拽着池闲后退几步,躲过了那股气体。

    预想之中的韦一心的尸体并没有出现在棺材里,取而代之的是一堆一堆的密密麻麻摞在一起的墨绿色蟆拐。

    它们因突然照入棺中的亮光而瞪大双眼,发出咕咕咕叽呱啊的嘈杂鸣叫声。

    韦一心的尸体不翼而飞。

    果然。姜霁北盯着那堆蟆拐,抱起胳膊,毫不意外地冷笑一声。

    要么韦一心是诈死,要么这堆蟆拐就是他的本体。

    姜霁北没管这堆蟆拐,他走到韦一心家人的一处坟边,弯下腰,伸手揭开破烂的布条。

    一堆裹着黄土的白骨瞬间滚了出来,撒得满地都是。

    姜霁北捡起其中一根长骨头,仔细看了看。

    忽然,他皱起眉,露出匪夷所思的表情:咦?

    怎么了?身后跟上来的池闲问。

    不是人骨。姜霁北回过头,冲池闲摇了摇手里那根骨头,看起来更像是熬汤的牛腿骨。

    作者有话要说:  韦一心:给大家表演一个大变活人。

    第44章 上路(15)

    池闲走上前, 蹲下身,伸手捡起一根骨头,细细查看。

    那的确是动物的骨头, 和人骨的区别很明显, 说不上是猪的还是牛的,或许骨堆里还有其他动物的,总之不像是人骨。

    这是怎么回事?姜霁北蹙眉, 把骨头扔回骨堆里, 有人把韦一心家人的遗骨换了?

    聪叔没说实话。池闲也放下那根骨头, 站起身来。

    现在再回去找他, 恐怕也来不及了。姜霁北看了一眼摞在韦一心棺材里的蟆拐群,他可能已经死了。

    你想怎么做?池闲问。

    先回到那个山洞。姜霁北思考片刻, 说, 我觉得山洞还有线索。

    好。池闲应允。

    想顺着原路返回山洞的话,确实有点困难。

    毕竟他们上次是一脚打滑, 从山路上滚下去, 才无意中发现那个藏在杂草丛后的隐蔽洞穴的。

    好在,他们还有另一个方法。

    那就是回到村里的那条沟渠处,顺着沟渠潜入水中,再游回山洞里的地下河。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再次潜入地下河, 姜霁北心里已经没那么犯怵了。

    他单手攀着石壁,在刺骨的冷水中前进时,即便不小心抓爆了一坨粉色的福寿螺卵,也能面不改色地把手插进水里洗洗,当没发生过。

    从地下河爬上岸后,两人站在岸边, 拧干衣服上的水。

    姜霁北拿出打火机,推开金属盖,一簇火苗便弹了出来,映亮脚下的路。

    简直是居家旅行必备的神器。他感叹一声,防水,持久,还不烫手。

    我还有很多。池闲说,离开这里后都送给你。

    出去以后我要这东西有什么用?镜岛一日游纪念品?

    拌了两句嘴,姜霁北和池闲默契地安静下来,开始顺着洞穴中的路径走。

    洞穴里静谧得很,一路上只能听到他们窸窣的脚步声和清晰的水流声。

    忽然,两人前方响起了一阵黏腻的声音。

    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前方的洞穴里出现了几只墨绿色的蟆拐。

    它们漫无目的地蹦着,蹼趾拍在地上,发出让人起鸡皮疙瘩的湿滑声响。

    感受到光亮,一只蟆拐在原地扭动了几下,鼓胀起自己的声囊

    姜霁北啪的一声关上了打火机的盖子,整个洞穴瞬间重回黑暗。

    两人屏息一阵,只听见蟆拐并没有叫出声,而是往洞穴深处跳去。

    黏腻的声音渐行渐远。

    跟上。姜霁北压低声音。

    池闲摸黑走到姜霁北前面:我来探路。

    好。

    两人摸着石壁,小心地挪动脚步,在洞中跟着声音小心地前行。

    池闲走在前头,不时轻声提醒姜霁北脚下道路的暗坑。黑暗中,除了被钟乳石阻挡了几次,两人前行得还算顺利。

    小心地绕开嶙峋怪异的钟乳石,从一处石缝中挤出来后,池闲忽然停住了脚步。

    他伸手往身后探,修长的手指抚到姜霁北的脸后向下轻滑,寻找到了姜霁北的上唇。

    姜霁北感受到池闲所有的手指都收了回去,紧接着,一根手指轻轻压上了他的嘴唇。

    这是噤声的手势。

    他立刻会意,放缓脚步,屏息凝神。

    两人蹑手蹑脚地向前走了一些,竖起耳朵,仔细聆听。

    一片漆黑中,除了蟆拐群诡异的呱咕咕咕咕的低鸣声和滴答滴答的滴水声,还多了一些古怪的声音。

    仔细一听,似乎是咀嚼食物的声音。

    咯吱咯吱

    咯吱咯吱

    池闲背脊贴着冰冷的石壁,留心听了一会儿,忽然探出半个身体,朝着那声源处望去。

    一个模糊的影子坐在空地上,身上幽幽的墨绿色荧光随着他的动作而起伏。

    好像在吃什么东西。

    池闲没回头,他盯着那个影子,悄悄把手伸到后面,捉住姜霁北的一只手,用冰凉的手指在姜霁北的手心里点了点。

    姜霁北握了握他的手指,示意自己知道了。

    随后,池闲悄无声息地后退几步,藏入了黑暗中。

    而姜霁北则继续前进,同时重新翻开打火机的金属盖。

    跃动的火光再一次映亮了整个山洞。

    借着微弱的亮光,姜霁北看到,那个影子是一个巨大、肥胖又臃肿的人形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