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七零当恶媳 第161节

作品:《我在七零当恶媳

    “不严重吗?”杨红星反问,“要不是我不好欺负,你这随口说说的话,就可能给我招来一顿打骂,要不是廖干事明理,刘丽香去告状,我很可能就会被处分被罚钱,你说,不严重?”

    老赵:“……”

    他很不服气,但,无言以对。

    “老赵,这件事是你做错了,你必须向红星同志道歉。”廖明初严肃的说道,“你们都是供销社的重要成员,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你们理当团结友爱,一起做好我们的工作,一起为人民服务,怎么可以搞这样的小动作?!”

    老赵垂头,脸色明明暗暗。

    刘丽香更是咬着牙不说话。

    杨红星走到刘丽香面前,淡淡的说道:“下次打小报告之前,还请睁大点眼睛,弄清事实再说,免得丢人现眼。”

    刘丽香的脸一阵红一阵白。

    “廖干事,这件事麻烦你,我先走了,几天没下去,还得下生产队看看情况。”杨红星懒得待在这儿多掺和,便转身和廖明初打了个招呼。

    廖明初巴不得杨红星别闹大,闻言,连连点头表示了同意。

    田嫂子见事情清楚,也替杨红星松了口气, 和梁海、谷小米回仓库干活。

    仓库里,每天有干不完的活,可不像刘丽香和老赵几个,正事不干净扯淡。

    杨红星毫不犹豫的骑车溜了。

    她没和老赵较真,也是想到了车队的情况。

    上次田在信被罚后,廖明初就表示过车队缺人,还想把全良给撬过来,这次,他肯定也不会放走老赵的,与其顶出火来,不如留个余地。

    反正,廖明初知道她无辜就行,最好,他觉得对她有所亏欠,那就更好了,下次有事相求也好说话。

    杨红星的心情丝毫没受影响,她骑着车先去了最近的小学。

    刚刚靠近,她就闻到了浓浓的鱼腥味。

    黄根亮等人看到杨红星,都高兴得很。

    他们正好在打鱼饼。

    “哪来的这么多鱼?”杨红星惊讶。

    “都是我们自己去捕的。”黄根亮笑着解释道,“好的活鱼都送到菜场和国营饭店去了,余下的这些也不好私自拿出去,干脆就做成鱼饼、咸鱼,一会儿你也挑些回家去。”

    “那我就不客气了。”杨红星眼神晶亮。

    虽然镇子靠着东海,她住的地方就能看到前面的海,但,她一次都没有看过海。

    “跟我们客气什么。”黄根亮说着,就找了一个空鱼篓过来。

    旁边,就有几个孩子抓着鱼往鱼篓里塞:“这几条马鲛鱼好,刚死的。”

    “这儿还有一点儿小虾米,可以煮汤,可鲜可鲜了。”

    “还有螺丝,洗干净了水煮就可以吃。”

    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大人们也纷纷行动,咸鱼挑好的选,鱼饼挑热乎的给。

    “杨同志,别看这鱼饼腥,可新鲜着呢,煮汤的时候放几根,就能鲜一锅。”

    “青椒炒鱼饼,又鲜又下饭。”

    “谢谢。”杨红星收下了他们的好意,凑在一边看他们忙活。

    一排木盆子里,还装着不少还没处理的鱼。

    几个有些年纪的婶子或拿着剪刀、或拿着菜刀,正在利索的杀鱼。

    去鳞、去内脏后的鱼,鱼皮剥出来放一堆,鱼肉剔出来放另一堆,剩下的鱼头鱼尾鱼刺又放在一个盆子里。

    这边洗好的鱼肉,由几个力气大的汉子端过去,一人面前放一个树墩,树墩上放了一个自制的圆砧板,然后把鱼肉放上去,拿着擀面杖开打。

    鱼肉被打成鱼蓉,加入山粉、豆渣,然后再打成长条。

    那边,临时厨房里热气腾腾,长条放进大蒸笼里上灶蒸熟。

    另外,又砌了临时的独眼灶,锅里倒上满满的菜籽油,长条一蒸熟,就拿过来炸。

    炸至金黄,鱼饼就成了。

    杨红星转悠了一遍,还拿起一个新鲜出锅的鱼饼嗅了嗅,又放了下去。

    “怎么样?香吧?”黄根亮笑着问。

    “我不太喜欢这种菜籽油的味道。”杨红星如实说道。

    她以前就不吃菜籽油、大豆油这些味冲的油。

    “猪油太贵,拿来炸这些太浪费了。”黄根亮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我不是这个意思。”杨红星摇头,“你们做的这种应该叫鱼饼实,费油,还挺费事。”

    “这是以前跟人家学的。”黄根亮点头,“只是,我们会的就这一种,没办法,这些鱼总不能扔了,那更浪费,就只能做成这种,还能存上十天半个月的。”

    为了省钱攒钱回去重盖房子,他们这几天可是想破了脑袋。

    “还有一种办法,做出来的鱼饼,放上一年也不会坏,说不定,你们又多一种能供应的货。”杨红星想了想,决定再帮他们一把。

    要是他们做成了,她就不用自己辛苦做鱼饼了。

    “真的?”黄根亮眼中大亮。

    附近几人也纷纷围了过来。

    “前面的几道工序不用变。”杨红星挽起了袖子,走到打鱼蓉的树墩旁边指点了起来。

    她说的,是最简单的敲鱼饼。

    砧板上铺满番薯粉,鱼肉放到上面,用擀面杖细细的敲,边敲边翻面,等到鱼肉和番薯粉充分混合,敲成一张薄薄的面片,再放到蒸笼上蒸。

    蒸熟后,卷成筒,切成细丝,这样,单独食用也可以,煮汤炒菜也可以。

    “要是有条件,还可以加入料酒去腥,再拌入豆腐、菜泥、葱、姜等丰富口味。”杨红星亲自示范了一张,等着鱼饼出笼的时候,她差点儿没忍住吸溜口水。

    那种鲜美的味道,从记忆深处翻出来,就有点儿刹不住脚的感觉。

    “这个好,省了不少油。”黄根亮连连点头,心里有了主意,“杨同志,这个鱼饼要是做得多,你们收吗?”

    “当然收。”杨红星笑着点头。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心。

    要是技术保密工作做好,这种加工好的食品比靠山靠天吃饭靠谱多了,有前景,竞争力也少。

    第235章 顾红旗来了

    杨红星的回答,让黄根亮等人喜出望外。

    她要离开的时候,热情的众人硬是塞了十来张敲鱼饼,她怎么劝都劝不住,只好留下了三元钱,无视了众人的反对,踩着自行车,载着一小篮的东西跑了。

    两天功夫,她就把几个供货源都巡视了一遍,也从他们手里买了不少的农家特产。

    这些特产,三分之一被她带回了家,其他的都扔进了微小店。

    同时,她还借着四处跑的机会,在路上弄了不少野生野长的食材和药材。

    微小店里的金豆豆终于又涨了一大截。

    当然,这些东西赚回来的金豆豆,都不如做一个手工衬衫多。

    跑了几天,杨红星见采购情况稳定,也就放缓了脚步,每天抽出空余来做衣服。

    廖姐那边订的就有好几件海魂衫。

    张秀暖这边接的全是衬衫。

    杨红星做的时候,也在教曲敏兰,所以,收到的“答谢礼”也会分些给小丫头,弄得小丫头的兴趣更高了。

    “嫂子,最近敏兰的手艺见长,不会在家也练吧?她学习成绩有没有掉下来?”

    杨红星比较担心的,就是曲敏兰的学习成绩。

    孩子要学别的技能,她支持,但前提是,主业不能荒废,要不然,她负不起责呀。

    “没掉,反而比之前好了。”张秀暖一听就笑了,对曲敏兰满意的不得了,“可能是有了事要忙,知道怎么合理分配时间了吧,这次小考比之前足足多了好几分,进班级前十了。”

    “那就好。”杨红星松了口气,“这毕竟只是手艺,读书不能废。”

    “我喜欢做衣服。”曲敏兰抬头,很认真的说道。

    “那,你是想做个裁缝呢?还是想做个服装设计师?”杨红星问。

    “什么是服装设计师?”曲敏兰问。

    “裁缝是制作衣服为职业的匠人。”杨红星想了想,简单的解释道,“而服装设计师,除了要懂得怎么制衣,还得掌握时尚流行趋势……举个例子,就像现在的人喜欢海魂衫、的确凉衬衫、布吉拉,这几种你听过吗?”

    “听过。”曲敏兰放下手里的活,认真听讲。

    “市面上卖得很火的衣服,你看到了,就去学着做,那是裁缝的事情,而设计师,则是要把你想要表达的美,结合各种面料的特色展现出来,当有一天,你做的衣服,就成为别人追求的流行风,那么,你就是服装设计师了。”

    曲敏兰连连点头。

    “你有兴趣,有耐心,基本功也有天赋学,那,接下来就要培养你的文化艺术修养,这可不是只做衣服就能培养出来的哦。”

    杨红星挺喜欢曲敏兰,也不介意多给她打打鸡血。

    “现在好好上学,学习各种基础知识,以后考大学,走出去,看看各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把你看到的、体会到的,属于我们华国的美融入到你的创作里,传达给大家,乃至世界每个角落,全世界的人,看到衣服就能知道是你设计的,你就是我们甚至是全国人的骄傲!”、

    “嗯!”曲敏兰重重的点头,眼里有光。

    “你这说得,我都心动了,就是不知道猴年马月能成骄傲。”张秀暖在旁边笑得不行。

    “大志向要从娃娃抓起。”杨红星认真的看着张秀暖,“嫂子,她有天赋,别浪费了。”

    “那,要从哪方面抓起?”张秀暖问道。

    “裁剪、缝制是基本功,这个,勤能补拙,而想成为设计师,有一双擅于发现的眼睛却很重要,平时多观察观察,再学学绘画……”

    杨红星对这方面知道的其实也不多。

    正说着,外面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