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再婚夫妻 第127节

作品:《六零再婚夫妻

    赵政委听廖政委说过一件趣事,邵耀宗以前打算背着杜春分给他爹娘钱,还骗杜春分不是每月七号发工资。

    赵政委:“说不定真敢。反正又没送给外人。对了,杜局,这里还有一饭盒糟鱼。我估计也是小邵偷偷弄的。否则也不至于萝卜干用坛,糟鱼用饭盒。”

    杜局乐了:“这么说我还得把糟鱼倒出来?否则他没法解释饭盒怎么没了?”说完无奈地摇头,“亏他还是个大老爷们。”

    郭师长和赵政委相互看了看,真把你闺女管的死死的。你又离这么近,还不得三天两头过去收拾他。

    人家翁婿父女之间的事,赵政委不好掺和,转移话题,“我看门外还有人,不是那些人的人吧?”

    杜局边把糟鱼倒出来边说:“局里的便衣。”看到萝卜干和粘豆包,又高兴地笑了,“我这个年丰盛了。你们吃了吗?”

    赵政委:“我们在招待所吃过了。杜局,我们还得开会,就不打扰您了。”

    杜局微微颔首,忽然想起一件事,“等等。”打开条几抽屉,拿出一叠票。花里胡哨的,有油票有布票有粮票,“给她!”

    赵政委没接,而是看郭师长。

    郭师长摇了摇头:“算了吧。不遭人妒是庸才。小杜有本事,很多军嫂羡慕嫉妒,每天盯着她。部队的补给都有数,小杜突然多出这么多票,要么不用,一用就没法解释。”

    杜局皱眉:“她不就是个厨师?邵耀宗一个小营长,也没挡别人的路。”

    赵政委苦笑道:“话虽这么说。可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啊。”

    杜局:“那你们那儿事还不少。”停顿一下,想了想,“我跟你们一起过去。路上跟我说说怎么回事。”

    赵政委不禁看郭师长。

    师长说:“那些跟小邵不对付的还没到转业的年龄。你要想让他们离小杜远远的,恐怕得把他们调走。”很怀疑地看着他,有那个权利吗?

    杜局笑道:“我是不行。但我在宁阳。你们到部队得大半天,我只需要大半个钟头。”说着又折回屋,带上那包核桃,“走!”

    第49章 调离

    郭师长好奇地问:“军区那边还有您熟悉的人?”

    可是有的话,那些人围攻公安局的时候,他怎么不打电话求援。

    杜启元前半生在敌营,后来在敌后分析整理战场上的情报,培养情报人员。偶尔找敌营的军官聊聊天,策反他们起义。

    建国后特务猖獗,杜启元又继续跟特务斗智斗勇。再后来特务不敢到处杀人,政府部门一直缺人,很多人不想往这边来,他就自动请缨来到宁阳。

    宁阳战区的高级军官他几乎都认识,但打过交道的寥寥无几。论熟悉程度,他跟战犯管理所的国军军官更熟。

    有道是一回生二回熟。

    杜局道:“多去几次就熟了。今年没机会,明年没机会,后年还能没机会?”

    赵政委不禁说:“需要这么久?”

    杜局倍想笑:“当军区是你们部队食堂,今儿让小杜当主厨,明儿就能去?正常调动也得几个月。我打听到消息,再找机会把人调走,没个一年半载能成事?”

    赵政委是不清楚军区的规矩。不过听他这么一说,算算时间,还真得那么久。现在又不是战时,今儿征兵,明天就能走。

    郭师长道:“杜局考虑的极是。只是谁也不认识,过去是不是有点,有点突兀?”

    杜局仔细想想,“早来一个月我都不好跟你们去。”

    宁阳东有个很大的监狱,建国后被改成战犯管理所。“红袖章”刚把杜局弄下去,部队就过来维稳,导致那些人还没来得及去那边搞事。

    杜局以前在那边工作过几年,对那边情况比较了解。如今时局太乱,那边虽有所长,上面还是把管理所划到杜局辖区。

    那边关押的人太多,没个见多识广镇场子的,很容易出事。

    三天前杜局接到一个电话,过段时间会有一批战犯从劳改农场转去管理所。战俘工作干了那么多年,再过几年就能圆满完成,不能一百步走了九十九步,最后一步完犊子。

    这次转过来的人不少,管理所的兵有限,只能在家门口接。人下了火车怎么接,接过来要不要增兵等等。这些事不需要向上级汇报,杜局安排就行了。

    再说了,即便不说这些,只是“人心不稳”四个字,杜局到了军部也有的说。

    这并非杜局胡诌。

    快过年了,天气又冷,“红袖章”没心思胡闹,街上没人,局里的事也少了。杜局闲来无事,昨天亲自去一趟管理所了解情况。

    战犯能从报纸上看到外面的情况,那些战犯担心他们也被拉出去游街,情绪确实很不稳定。

    有些人甚至出现了自杀倾向。

    宁阳不知道还隐藏了多少特务,一旦自杀的事传出去,他们就能给说成人是被管理所的军人逼死的。

    车上除了他和郭师长、赵政委还有个警卫员。

    警卫员他不了解,杜局谨慎惯了,不想说太多:“早几天转过来一批战犯,我觉得管理所的兵有点少,正打算跟部队反应再调一个排过去。”

    赵政委总觉得这事过于巧合。

    他跟杜局也不是第一天打交道,就直接问:“这么巧?”

    杜局笑道:“你们来早了。晚一个小时咱们可能就错过了。”

    师长对战犯更好奇:“哪儿还有那么多战犯?”

    杜局:“首都。”

    赵政委不禁问:“首都还有?不是赦了很多?”

    杜局点头:“还有不少。听说还有一个果党中将。”

    三人大吃一惊,包括开车的警卫员。

    杜局:“说不定还是老相识。改天我得过去看看。”

    师长忍不住说:“那是得小心。这要是出点什么事,常凯申还不得蹦起来骂咱们。”

    杜局嗤笑一声,鄙视道:“平时骂的还少。”说着想起一件事,“你们去军区开会,跟你们军长开,还是跟战区首长开?”

    师长道:“往年是跟军长开,然后由军长汇总,再跟首长开。今年应该也不例外。您打算拜访哪位?”

    “到地方看。”

    杜局认识战区首长的车,发现车在院里,抵达办公大楼就跟两人分开。

    赵政委看他去的方向,张口结舌,“他——他所谓的到地方看,就是,就是去找首长?”

    师长不禁问:“他跟首长很熟?”

    赵政委:“熟什么。上次去宁阳救他,首长都不知道他长什么样。还问你我来着,你忘了?”

    郭师长见人已消失在楼梯口,“那那他过去——那么点事,至于麻烦首长?”

    不至于。

    杜局可以把他变得至于。

    首长的警卫员见过他,还有印象。看到杜局就请他等一下,帮他问问。

    杜启元那天的表现简直好极了。

    首长至今记得清清楚楚。首长很佩服那些在敌营工作的无名英雄,一听他来了,立即让警卫员请他进来。

    外面冷,首长倒一杯茶,笑着调侃:“什么风把杜局这个大忙人吹来了?”

    杜局眉头一挑,看来对他印象不错啊。

    报纸袋装的核桃递过去,杜局笑着说:“过年了,再忙也得来给首长送礼。”

    首长的手轻微颤了一下,这个杜启元想干嘛。

    这个节骨眼上送礼,要他的命不成。

    待看清楚那袋子,松了一口气,无语又想笑,“我得好好看看什么礼物。”

    警卫员还没来得及出去,看到那简陋的纸袋也好奇。

    首长拿出来一把。

    警卫员很想翻白眼,居然是山核桃。

    首长摆摆手,警卫员把门关上,“小杜,有事吧?”

    杜局:“首都早几天给我一个电话,让管理所再整理出几间房,年后雪一化就把人转过来。您得再给我一个连。”

    首长示意他坐下,“几个战犯值得你亲自跑一趟?”

    “中将。您觉得呢?”

    首长眉头微蹙,不禁说:“怎么往这儿弄?路上出点什么事怎么办。”

    “那边太乱,怕特务趁机把人杀了吧。”杜局说的句句属实,也不值得他亲自来一趟,“顺便谢谢您。不然我还在家里蹲。”

    首长笑了,误以为杜启元此行目的是道谢。

    管理所的事不过顺嘴提一句。

    首长:“应该的。”

    “您亲自过去,到了局里又亲自打电话调兵,我来道谢也是应当的。”杜局道,“一个小辈送的。据说自己炒的。”

    首长意外,“不是买的?”

    “谁用报纸装这个。”杜局说着捏碎一个,核桃仁很实在。

    首长不禁打量他的手。

    杜局被他看糊涂了,“首长?”

    “你的手劲不小啊。”首长感慨。

    当初查“61”的身份,郭师长觉得事关重大,直接打给首长。

    首长是知道他的,杜局不禁问:“我也是军人,您忘了?”

    他身上情报人员的身份太重,首长真忘了。

    仔细回忆他的那份资料,杜局不光上过军校,两党合作期间还上过战场。

    首长感慨:“难怪你手劲这么大。我是不行了。”

    “我练过几年童子功。”杜局说着又捏碎两个,“尝尝。我可能得在您这儿待会儿。”

    首长疑惑不解。

    杜局:“安东那边的郭师长和赵政委来开会,顺道看看我,我坐他们的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