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世权臣 第235节

作品:《再世权臣

    苏晏越发有种不祥的预感,然而形势迫人,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被侍卫押送着进入戟门。

    太子朱贺霖曾在太庙中殿跪过神牌,苏晏也作陪过。但这次他连进入正殿的资格都没有。

    就在离戟门不远的前配殿外,宫人撑起凤纹华盖,设下宽大的椅榻,扶着太后入座。

    广场周围是一圈圈戒备森严的侍卫把守。苏晏跪在凤驾前的石板地,行了无可挑剔的叩见之礼。

    太后没叫他起身,命道:“把脸抬起来。”

    苏晏皱了皱眉,抬起脸,平静地望向凤座。

    这是他第一次与太后近距离接触。如果是刚穿越来的时候,或许会紧张得不亚于初次面君,但现在他已经心平如镜。

    太后盯着他的眼睛看了一会儿,忽然轻笑一声:“苏晏?”

    苏晏拱手:“臣在。”

    太后说:“我久在深宫,不太关心前朝之事,但‘苏十二’的大名,见天儿在我耳边转啊转的。听说你才刚摸到奉天殿门槛的第一天,殿试时就一鸣惊人?真是好手段。”

    苏晏道:“那是个误会,是臣一时耳背,听错了题,实则并无抨击之意。满殿文武,臣那时还一个都不认得呢。”

    “那么午门外敲登闻鼓,扳倒了锦衣卫指挥使冯去恶,也是误会?”

    “这倒不是,臣蓄意的。一方面为师雪冤、为国除奸,一方面也是为了自保。”

    太后颇有些意外,扯了扯殷红的嘴角:“你倒是个爽快人,也好,这样说话不费事。我真是烦透了那些个面上装得温柔娴静,实则满腹心机之人。”

    我有理由怀疑你在diss先帝的那位跟你争宠的莫侧妃,以及太子的生母先皇后章氏。苏晏暗中吐了个槽。

    但他很快就没有吐槽的心思了。因为太后接着道:“我还听闻,你昨夜因为保护太子,被贼人打至内伤。护驾是大功一件,怎么皇帝连个太医都不给你派呢。来人,给苏少卿好好诊治诊治。”

    登时就有两名太医上前,一左一右拉住苏晏的手腕,望神、察色、诊脉、摸骨,片刻后对太后禀道:“苏少卿并无内伤,身体一切正常。”

    太后冷笑:“好,好个欺君冒赏的爽快人。”

    苏晏暗自叫苦不迭。昨夜景隆帝叫他装伤避风头,如今倒成了他表里不一的证明,可当着太后与这么多宫人、侍卫的面,他总不能把皇爷给卖了吧?就算卖了,也没人相信啊!只能咬牙把这个黑锅背了。

    “回太后,臣被前来行刺的七杀营主的劲气波及,与太子一同摔下台阶,当即就咯了血,在场东宫侍卫与锦衣卫都亲眼所见,臣并没有撒谎欺君。因为身体不适,臣只想请两天假稍事休息,并无任何请功之举,即便皇爷与小爷要赏赐臣,臣也是无功不受禄,万万不敢领受的。”

    摔下台阶时他与朱贺霖磕到嘴,流了些血,要说成内伤咯血也不是凭空捏造,但愿能糊弄过去。另外,他的确没有上报请功,也没从皇帝与太子那里接到赏赐,这不是假话吧?

    太后却不接受这个解释:“你明明身体无恙,却假伤请休,说明骨子里就是个投机取巧的奸猾小人。你说不受赏赐,这不赏赐还没下么,皇帝若要赏你,你会拒绝?”

    是啊,尚未发生之事,那你怎么就断言我不会拒绝?

    再说,我休假两天怎么了,之前带病工作全月无休,你们也没给我加薪呀!

    当然这些话也只能搁现代,在公司里说说。眼下是什么时代?“君要臣死”的时代,给皇家卖命叫尽忠,不卖命叫叛臣贼子,哪里去说理?

    这个时代的朝廷,要说规矩严苛,也严得离谱,按规定上朝的官员连步履都不能乱摆,哪个随地吐痰,锦衣卫拎出去抽几廷杖。可要说规矩满是漏洞,也的确如此,只要皇帝在考勤方面稍微松一些,就会有官员连早朝都不上,偷偷摸摸旷会,即便后面被查出来,也因为人数太多,法不责众,不了了之。

    那你说,我这假伤请休,是小事还是大事?

    还不都是你用来拿捏我的借口!既然有意整治,我服软有用吗?求饶有用吗?

    于是苏晏不卑不亢地道:“臣体弱,确是感到身体不适才请休的。太后若是觉得臣彻夜追贼、雨中摔伤也不得请假,那便下旨让吏部按律处罚吧。”

    下旨?她堂堂太后,正儿八经下个懿旨,就为了惩罚一个办差后请假两天、疑似偷懒的官员?这不是笑话吗!就算别人猜测她是借机整治臣子,那也得挑个像样的理由,用这么个微不足道的由头来小题大做,丢的是她自个儿的脸。

    此人不但奸猾刁钻,还敢慢言顶撞,实在是可恨!卫兰之前说他以色惑主,我还觉得无凭无据,如今看这副模样和性子,八九不离十了。太后此刻对苏晏的恶感简直到了极致,皱眉唤道:“琼姑!”

    大宫女琼姑当前上前,往苏晏面前一站,慢条斯理地责问:“苏晏,你可知罪?”

    苏晏道:“臣为官做事,自问无愧于心,不知罪从何来。”

    琼姑稍稍提高了声量:“你以下犯上诬告国戚,以致帝妃失和,是为罪一;勾结隐剑门余孽,蓄养死士,是为罪二;半夜带兵围攻侯府,僭越弄权,是为罪三;怂恿太子不务正业,暗藏祸心,是为罪四;肆意弹劾官员,排除异己,是为罪五。此五条,条条都是重罪,你还敢狡赖吗!”

    苏晏朗声应道:“第一,臣不仅是大理寺右少卿,更是都察院监察御史,纠察百司百官、左右言路乃是本职。言官有风闻奏事之权,更何况臣每次弹劾都证据确凿,何罪之有?

    “第二,臣收留侍卫时,并不知其过往身份,也从未指使他做过不法之举。区区一名匹夫,顶多只能做护身、赶车之用,何曾见蓄养死士只养一个的?再说,臣还欠他半年工钱没给,导致他愤而辞职。就臣这样,连都一份饷银都掏不起的,哪里有余钱蓄养什么死士?

    “第三,兵围侯府搜查钦犯,臣是奉圣旨行事,否则臣如何指挥得了腾骧卫?圣旨就在怀中,还请太后验看。

    “第四,太子的正业是什么?论读书,他的课业并未中断,有时未去文华殿,也是得到了皇爷的允准。无故旷课的话,李太傅第一个饶不过他。可近来臣只听说太傅夸太子学业有长进,并无其他微词。若说他最近时常出宫,也是奉旨办事查案,更谈不上不务正业。既然太子无失误之处,臣自然也谈不上‘怂恿’之罪。

    “第五,道理同于第一。

    “如此五条不实之罪名,恕臣不能领受!”

    太后一拍扶手,猛地起身:“放肆!谁容你这么同国母说话的?简直大逆不道,狂妄至极!”

    苏晏拱手:“臣并非狂妄,而是据理力争。既是国母,更应以理服人、以法律人,而不是以势压人。容臣提醒一句——太后私下召见外臣,与礼不合,还望太后三思。”

    太后冷笑道:“早料到你这利齿猢狲在这里等我。你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太庙。”

    “你再看看,太庙中供奉的这是什么?”

    一名侍卫上前,手中托盘上摆着一根方不方、圆不圆的柱状钝器,金灿灿的,看着还挺沉。

    苏晏歪头左看右看,不太确定地答:“托……塔李天王手里托的塔?”

    太后只当他故意装蒜嘲讽,大怒道:“这是先帝留下的金锏!持此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我今日便以此锏打你,与礼合是不合?”

    苏晏脑子里“嗡”的一声,心道:我以为八贤王那金锏是评书中瞎编的,天知道还真有这玩意儿!

    难怪要把我弄太庙来,在这里用先帝遗留的金锏打人,那可不叫动用私刑了,是冠冕堂皇地惩罚。按太后的说法,就算是皇帝和宗室,她看不惯了,照打不误。

    ——先帝是不是临驾崩前病糊涂了,才把金锏留给这么个不明事理的太后?

    苏晏无语的同时,再看那根金锏,又粗、又硬、又长,简直是个天底下最贵重的凶器!这可比廷杖的木头杖子硬多了,一锏下去,还不得粉碎性骨折?

    吾命休矣!奸夫们……不是,兄弟们……也不是,总之什么人都行——快来给本座护驾啊啊啊!

    苏晏在灵魂深处疯狂咆哮,身体上却输人不输阵似的,一副凛然无惧的神色。他起身,整了整衣衫、冠帽,朝西北奉天殿所在的方向端正拱手,肃然道:“我要借诗了——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旁边候立的慈宁宫侍卫慨然变色,默默道:这是个有骨气、有操守的文官,可惜了。

    “阿姜操.你妈,阿葱丢你母。”

    侍卫:……

    侍卫:刚才的感慨能不能收回?

    太后手捂胸口,觉得自己心疾之症快要发作了。旁边宫女当即扶她坐下,为她揉胸顺气,送水送药。

    “请、金锏。”太后喘着气。

    “请金锏!”侍卫们齐齐喝道。

    一个孔武有力的大汉大步上前,从盘中请出金锏,紧握在手。

    “犯官跪下受锏!”

    苏晏咬牙道:“未犯一罪,何来‘犯官’?太后倒行逆施,损害的是天家的声誉,皇爷的清名。今日我苏晏折在此处,明日朝堂上文官人人自危,盖因今后再无律令、再无礼法,单凭太后一句话就能定文臣武将的生死,还要天子何用?”

    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是势在必行,这个苏晏非死不可,绝不能留了!太后心意已决,厉声道:“锏九下!”

    九是极数,这是务必打死之意。侍卫当即高举金锏,朝苏晏后背猛砸下去——

    第248章 简直恬不知耻

    苏晏听见脑后风起,下意识地往前扑,双手撑地一个标准的侧滚翻,避开了这一记当背锏击。

    执锏的侍卫抽了个空,有点错愕:前一刻这位苏少卿还吟着诗岸然挺立,分明是个威武不能屈的好汉,怎么后一刻就使出这般粗野路数,斯文扫地了呢?

    苏晏才不管斯文扫不扫地。就他这小身板,一锏下去脊椎都要打断,咬牙硬抗才是傻,能躲开一下是一下。

    有道是匹夫之怒血溅五步,把他逼急了,鱼死网破的事也做得出——太后离他不过几级台阶的距离,猝不及防下将这老娘儿们挟做人质,拖到解围的来为止。大不了官也不当了,中原也不待了,咱扯个舢板过海峡,琉球群岛开荒去。

    苏晏一骨碌爬起来,拎着袍角往台阶上冲。太后还在顺气,周围三四个宫女簇拥着,唯独琼姑因为传话站在阶下,见状以为他为了逃避鞭打慌不择路,高声喝道:“左右还不速速拿下,当心冲撞了太后!”

    侍卫们从错愕中反应过来,一窝蜂地朝苏晏扑去。其中一个手长,抢先抓住了他的腿脚往下拽。苏晏双手抱头滚下台阶,又朝戟门方向跑。

    此时持锏的侍卫刚好冲到苏晏身后,飞起一脚踹在他后心窝,把人直接踹趴在地,手里金锏劈头抽下去。

    苏晏靠着前世球场上练出来的技术动作,在生死关头爆发出了超乎自己想象的速度与力量。可惜如今这具身体实在潜能有限,这会儿差不多也消耗殆尽了。

    背心这一脚带着劲气,踹得他心肺震动,猛地喷出了口血,石板地面顿时红痕斑驳。

    风声灌耳,但他无力再躲开这一锏,绝望之下只得瞑目承受。

    突然又一道呼啸的风声从前方急射而来,带着音爆似的锐响,仿佛就从脑袋上方擦过,激得他头皮发麻。

    还来不及睁眼,只听身后侍卫痛呼一声,随即是金锏砸落地面的铿响。

    苏晏忍着胸中疼痛,急促地呼吸着。嘴里血沫呛进气管,他剧烈地咳嗽起来,一边咳嗽,一边顽强地起身,哪怕连滚带爬也要继续往门外冲——直至撞进了一个坚实而温热的怀抱。

    “清河!清河!”

    ……是豫王!苏晏听见耳畔熟悉的声音,心弦骤然一松,揪住对方衣襟想要说话,张嘴又咳出口血沫。

    豫王见他袍服后背上带尘泥的脚印,脸色黑沉沉,抬腿就往持锏侍卫胸口也踹了一脚,几乎把人踢飞出去。

    “滚开!”豫王朝惊疑不定的慈宁宫侍卫们厉喝,转身将苏晏交给身后赶来的王府侍卫。

    他拾起金锏,大步走向凤驾,潦草地见了个礼,单刀直入地问:“母后这是在做什么?竟然动用金锏,殴打一个有功无过的臣子,是要仗势逞威以泄私愤?”

    太后面色一阵红一阵白,怒道:“放肆,有你这么跟母后说话的?给我滚回你的王府去!”

    豫王寸步不让:“母后若是因为卫家获罪而恼火,这是皇兄的旨意,又何必迁怒一个奉旨办事的无辜臣子?这事传出去,人道太后与皇帝母子失和,不仅有损天家颜面,也必使朝臣们心怀顾虑,将来不知该奉谁的旨意。万望母后三思。”

    太后深呼吸,压住心底那股恶气,把声音放缓了些:“城儿,此事与卫家无关。母后今日要惩戒的,是个巧言令色、媚上惑主的佞臣。苏晏此人看似公义,实则无赖,又常夤夜出入内宫,与皇帝关系暧昧。此人一日不除,对皇帝、对朝廷早晚都是个祸害!”

    豫王反感地皱眉:“母后何出此言!可知他为官还不到一年,功绩却远胜过那些个庸庸碌碌半辈子的老大人!以文弱之躯,瘁匡济之志,惩治奸臣酷吏、整顿锦衣卫、创办天工院、屡破阴谋解邦交危机、革弊鼎新督理马政、铲除邪教安定京城——这样一个少年栋梁,你说他是佞臣?”

    苏晏止住咳,胸口闷痛感好了些,闻言有些吃惊地望向豫王:他都知道?不但知道,且一样一样记得清楚。

    原来在豫王心目中,他苏清河并不只是个颇有姿色的士子、谈风论月的消遣,他的志向与抱负、辛劳与付出,都被看在眼里,得到了真心的认可。

    太后被噎了一下,又道:“你贵为亲王,何以对区区一个四品小官知之甚详,甚至这般维护夸赞?我早有耳闻,说你‘知己’遍朝堂,这苏晏也是其中之一,如今看来传言非虚……简直恬不知耻!”

    豫王凛然道:“母后切莫听信谣言,儿臣与苏少卿之间清清白白,从未及乱,更没有越雷池半步。”

    苏晏:……

    苏晏:哦豁,简直恬不知耻。

    太后用力拍着扶手:“你给我滚出太庙!否则我亲自用这金锏让你吃一吃教训!”

    豫王将衣袍下摆一掀,手捧金锏,跪在太后面前:“儿臣愿领母后教诲。至于苏晏,他连侍卫的一脚都受不住,更别提金锏了。母后若非要杀他,那就休怪儿臣不孝抗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