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世权臣 第129节

作品:《再世权臣

    第139章 十根红肿萝卜

    说话间,殿门开启一条缝,蓝喜轻手轻脚地滑出来。

    抬头见太子和苏晏对面执手而立,脸上均是愁云,在宫中学堂读过书的蓝公公,脑海中莫明蹦出了一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他不自在地甩了甩拂尘,扫去杂念,见礼道:“小爷。这么冷的天儿,小爷还在殿外候着,真是纯孝啊!哟,苏御史回京了?好好,眼瞅着年关将近,回京过年多好。”

    苏晏听蓝喜说完,觉得句句熨帖,又句句都是废话,也有点佩服这个老太监“无为有时有还无”的语言艺术。

    但想要知道殿内情况,还是得问这位便宜世叔,于是回礼道:“多时不见,蓝公公安好。不知皇爷龙体如何?”

    蓝喜叹口气:“皇爷这头风啊,往日累着时偶尔也发作,但着咱家推拿后,便消痛大半,再好好睡一觉,醒来精神奕奕,连药都不需吃。故而皇爷轻易不传太医来诊治,嫌他们小题大做。这回也不知怎的,发作得比往常都严重,汤药、推拿、针砭,轮番上阵,也不见好转,反而折腾得更难受。”

    苏晏紧张道:“还在疼?有多难受?”

    “疼得厉害,见不得光,听不得声儿,连身体发肤都一点碰不得。这不,挥退了太医,又把所有內侍都赶出来,咱家也是束手无策了。”

    苏晏听这症状,越发觉得似曾相识,依稀想起前世大学时的导师刘铑。

    刘铑是个空巢鳏夫,搞专业很拔尖,生活自理一团糟,不算是平易近人的性格,但对苏晏格外青眼,还容许他开玩笑时叫一声刘姥姥。苏晏平时若是得空,就会顺手帮他打包饭菜、打扫卫生、把衣服扔洗衣机,但不是因为在论文上仰人鼻息,而是自觉拯救刘姥姥于家务的水火,以免对方脏死、饿死,自己还得换导师。

    刘导师隔三差五头疼,三五个月大发作一次,也是这般痛得死去活来,厌光厌声怕挪动,连带眩晕吐个稀里哗啦。被他硬拖去大医院彻底检查,ct、核磁共振、造影一条龙下来,也没查出什么大毛病。

    医生诊断是血管性神经性头痛,因为病人脑中有部分血管天生较窄,血管收缩时导致神经性头痛。诱因很多,疲劳过度、精神压力大、睡眠不足、作息不规律……都有可能诱发。给出的治疗方案也是以身心调理为主,无法根治,只求少发作。

    医生还说,大脑是最精微、最难探寻的人体器官,深处的一些病灶谁也没辙,哪怕医学技术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大脑也依然是上帝禁区。

    苏晏回过神,对蓝喜道:“我想进殿去探望一下皇爷,不知……”

    蓝喜听了很是为难。

    一方面他深知景隆帝对苏晏感情不一般,若不是凑巧犯病,定会在他回京后立即召见。带苏晏面圣,自然是讨圣上欢心的举动。可另一方面,皇帝剧烈的头痛持续了几个时辰,难免烦躁发脾气。把宫人们都赶走,估摸也存了不想在下人面前狼狈示弱的心态,此时带苏晏进去,会不会撞在炮口上,弄巧成拙?

    苏晏又道:“我有个法子,或许可以缓解皇爷的头痛。”

    这下蓝喜拿定了主意,对他说:“咱家进去禀报一声,看皇爷的意思,苏御史且在此稍候。”说着又开启门缝,悄然进去。

    朱贺霖问:“那么多太医都没辙,你真有法子?”

    苏晏不好意思地笑笑:“也不算什么正经法子,一个小小的辅助,看能否减轻症状。”

    朱贺霖点头,又想去握他的手,“你且试试,无效亦无妨,父皇若是生气,我给你担着。走,我陪你进去。”

    他也不等蓝喜出来回复,拉着苏晏进了殿门。

    寝殿内光线昏暗,窗格都被厚帘子遮挡住,几乎见不着服侍的宫人,偶尔一两个经过,也是蹑手蹑脚。

    蓝喜刚告退,抬头见太子和苏晏已经溜进来,微怔后,把嗓音压得极低:“皇爷没点头,你们怎么就进来了?”

    太子摆摆手,示意他别吱声,就按苏晏说的做。

    苏晏轻声道:“打一盆热水,并一条吸水的厚棉巾,再让人备好沸水,在旁候着。”

    蓝喜犹豫过后,着人去准备,很快就送了过来。

    景隆帝不在垂帐重重的拔步龙床,而是躺在一张宽大的罗汉榻上,大约是为了宫人端药送水照顾方便。

    苏晏走近后,见皇帝身穿枣红色交领中衣,看样子像是旁边衣架上那件赭黄色常服的内搭,推测因为刚下朝就急性发作,只脱了外面的龙袍,连寝衣都来不及更换。锦被盖在胸下,头颈后垫着厚厚的软枕。

    皇帝没有戴冠帽,只束了个网巾,乌发如鸦翅拢在黑丝细网内,这副模样相较平时所见,少了几分威严,多了几分儒雅。此刻正双眉紧锁,面色青白,额角冷汗浆出,显然已难受至极,却咬牙不肯泄露半点呻吟。

    苏晏揪心得很,极轻地唤了声:“皇爷。”

    皇帝睁眼,瞥了苏晏一下,没有回应,甚至连个表情变化都没有。

    他正用全副意志对抗颅骨内锤击般的剧烈跳痛,这锤子一下又一下地砸着脑浆,根本不给他喘息的机会。他知道谁来了,却实在没精力、也不愿在这种情况下与对方见面,最后从唇齿间挤出两个字:“出去。”

    苏晏抗了旨,又近前几步,跪坐在罗汉榻前,示意宫人把水盆端来,就放在自己身旁。

    他伸手碰了碰热水,低声吩咐:“不够热。”

    宫人掺了半壶沸水,苏晏又沾了一下,说:“再掺。”

    蓝喜弯腰摸了摸铜盆,烫得缩回了手,忍不住劝阻:“不能再掺了。苏御史想要用热敷,可也要紧着皇爷的龙体,万万不能烫伤了!”

    苏晏说:“我心里有数。”停顿完又补充,“放心,这水先过我手这道关,要烫也是先烫我,烫不到皇爷的。”

    蓝喜看了眼站在一旁的太子,无奈点点头,示意宫人又掺了半壶沸水。

    苏晏把厚棉巾浸泡进去。铜盆里的水,热度在“烫得蜂蛰一般”和“痛到难以忍受”之间,他忍痛将棉巾叠成厚厚的长条形,取出轻拧,直到滴不出水却足够湿润的程度,快速地在空中扇三下降温,然后整条敷在皇帝的前额上。

    突来的烫热刺激让皇帝猛然睁眼,抬手攥住苏晏的腕子,目光陡然凌厉如兵刃。

    蓝喜挨了烙铁似的浑身一抖,嘶的抽着冷气。

    “皇爷信我。”苏晏温声说,“放松,闭眼,烫不伤的。”

    皇帝盯着他看了半晌,眼神迷惘如浓雾,而这浓雾深处又依稀透出一点亮光,宛如极遥远的山头的千烛佛塔,在黑夜里长明。最后缓缓闭眼,撤了手,任由他做为。

    蓝喜不禁松了口气,庆幸这亏得是苏晏,要换了其他人,脑袋已经落地了。

    太子却关注到,皇帝爆发的手劲在苏晏腕子上留下一圈浮痕,心疼地想:清河皮肤嫩,给这么一捏,怕是回头又要淤青,父皇就不能轻点?

    皇帝逐渐适应了额上滚烫的感觉。棉巾外层温度稍有下降,苏晏便将内层翻出来,再敷一次,而后泡进铜盆里加热,如是再三。

    他得精确地控制热敷的温度,使之处于人体皮肤能承受的极限,用这温度去尽快加热血流,让血流进入大脑深处病灶,使毛细血管扩张,从而达到缓解神经性疼痛的目的。

    额上敷的毛巾是极限热度,那么盆里的水温必然得再高一些。

    就算不会像接触沸水、沸油那样,立时出现高温烫伤,但浸泡的时间长了,操作者双手皮肤被低温烫伤是必然的。

    只是低温烫伤不容易被人察觉。看着皮肤上只是有些红肿或者发白,表面并不严重,疼痛感也不十分明显,但时间久了会导致皮下组织受伤。创面深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后续处理不当,还可能发生溃烂,长时间都无法愈合。

    苏晏也知道低温烫伤的危险,但此刻为了给景隆帝镇痛,硬是忍了小半时辰,盆里续过七八次沸水。

    直到他双手开始明显红肿,焦急旁观的两人,才发觉出不对劲之处。

    太子之前见苏晏脸色平静专注,还以为盆里水温尚可忍耐,这下心头一跳,伸指探入水盆,哆嗦了一下,失声道:“这么烫?”

    他伸手去拉苏晏:“让开,我来。”

    苏晏把他的手拨开:“不烫,别捣乱。你知道把控最佳温度?”又对蓝喜道:“蓝公公,麻烦把小爷劝开,害我手上毛巾凉过头,又得再泡一次。”

    皇帝整个大脑仿佛泡在热水里,昏沉沉无法思考,被烫得炽燥又熨帖,而那些锤痛、跳痛和绞痛感逐渐减轻,最后竟几近平息了。

    听见两人的对话,他睁眼拿掉前额上的棉巾,长吁口气:“朕好多了,不必再敷。”

    蓝喜见皇帝想坐起身,忙取另一床锦被垫在他身后。

    皇帝顺势将苏晏拉起来,让他坐在榻沿,托着掌心检查他的手。

    两只手烫成了胭脂艳色,手指像十根红肿的细胡萝卜。皇帝头也不抬地吩咐:“蓝喜,拿三黄膏过来。”

    蓝喜诺了声,当即取来药膏。

    太子抢先拿过药膏盒子,正要上前给苏晏敷涂。皇帝伸手一抄,把盒子抓在自己掌心,又道:“点灯,不要太亮。你们全都出去。”

    太子迟疑着不想走,皇帝微微皱眉:“怎么,想抗旨?”

    蓝喜连忙和稀泥,把一脸不甘愿的太子连哄带拽地劝走了。宫人们点上灯,告退时将殿门关紧。蓝喜出去后,又用脸色示意守在廊下的宫人离远点,自己就守在殿外。

    皇爷头不疼了。至于苏晏接下来疼不疼、哪里疼,蓝公公可不介意,甚至生出一股幸灾乐祸与老怀大慰相交织的复杂情绪,非但嘴角挑起哂笑,就连手持拂尘的尾梢也快意地轻甩起来。

    东宫內侍在庭中等得心焦,富宝见太子出殿,忙迎上去:“小爷,这天都黑了……从下朝到现在,整整四个时辰,小爷再怎么孝顺皇爷,也得喝口水、吃口饭哪。”

    太子憋着一肚子无名火,悻然道:“小爷吃不下!”

    天际开始飘洒蒙蒙雪沫,冷风卷过宫墙上方的枯枝,呜咽有声,令人寒意倍增。

    太子左右看了看,提高了声量:“椅子呢?你们去搬张硬木椅子过来,小爷我今夜就坐在父皇寝殿外,不走了。这叫什么?这叫心忧父疾,守夜侍亲!”

    最后八个字,简直是扯着嗓子喊出来的。

    景隆帝在殿内依稀听见,脸色隐隐有点发黑。

    苏晏很有眼力见儿地打圆场:“太子殿下忠粹赤忱,一片孝心,连臣都十分感动。”与此同时,把双手悄悄儿往回缩,是要抽身而退的趋势。

    皇帝轻柔而坚决地扣住他的手,打开药膏盒子,将黄柏、黄莲、黄芩制成的三黄膏,在他手上薄薄地敷涂了一层。

    太医调制的御用三黄膏,比普通配方更添加栀子和珍珠粉两味,散发出淡淡幽香。

    皇帝一寸一寸地抚过这双烫伤的手,从指腹、指节到掌根,每一处都涂抹得仔细。裹着轻薄油膏与珍珠粉的肌肤,在烛火照射下湿润又柔滑,莹莹有珠粉微光。

    苏晏恍惚觉得,皇帝不是在涂抹他的手,而是在触摸春日初绽的桃花枝,采撷新生的嫩绿芦芽,揉弄雏鸟柔软的羽毛。被这样温柔而栈恋地抚摩时,桃花会羞耻泛红,芦芽会鲜嫩欲折,羽毛会在一簇簇点燃的热意中轻轻颤抖。

    殿内空气粘稠、胶着,仿佛难以呼吸,苏晏不由自主地张开嘴唇轻微喘息,像条离水的鱼。

    这种极尽缱绻,又隐含某种暗示意味的揉摩,使他生出错觉,好像十根手指被人一根一根奸过了一遍似的。

    皇帝低头吹了几口气,“过会儿药膏干了,会觉得有些绷手。记得留足六个时辰,不要洗水。”

    苏晏怔怔点头,一时说不出话。

    皇帝在烛光中凝视片刻,情不自禁地抬手抚上他的脸,身体向前倾。

    苏晏呼吸压抑,思绪凌乱,脑子像个被七八只奶猫扑玩过的线团,哪里还能捉得出头尾。他下意识地闭眼,浓长的睫羽有些慌张地轻颤,身躯向榻外避退。

    皇帝用另一只手抵住他的后背,轻易就制止了他的逃离之势。

    苏晏惶促地说:“皇爷,不……”

    皇帝几乎倾身附在他耳边,声音低沉:“清河对朕——”

    殿外蓦然扬起一道响亮的少年声音,打断了他的呢喃,是庭院中端坐雪地的太子在大声背诵《孝经注疏》:

    “为人上者,奈何不敬?君能不慢于人,修己以安百姓,则千万人悦,是为要道也。上施德教,人用和睦,则分崩离析,无由而生也……”

    ——这坑爹的小崽子!皇帝发出愠恼又无奈的轻叹,掀开锦被起身,就着榻下的水盆和棉巾,将自己手上残留的药膏洗干净。

    “清河,为朕穿衣。”皇帝改口道。

    第140章 治你哪里的罪

    苏晏望向殿内的衣架,一袭龙袍正展袖垂摆,端端正正地挂在架子上。

    那是件赭黄色云肩通袖龙澜直身,既是吉服,也可以作为御门听政时的常服使用。袍上一蓝一金两条龙,攀肩过背,如偶遇相望戏珠状,交领的领缘与衣摆的膝澜均织了云龙海水纹,望之满目生辉,华贵、雍容又不失庄严。

    这可不是后世锁在博物馆玻璃橱窗里的复制品,而是真正的天子龙袍,同样的摆挂方式,恍惚两世画面重叠。苏晏感慨地走过去,正要伸手取下,发现自己双手涂满药膏,下意识地回头看了皇帝一眼,求助道:“皇爷,臣手上有药膏……”

    景隆帝颔首:“所以你可得仔细了,万一蹭脏龙袍,是大不敬的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