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娶臣妻 第26节

作品:《谋娶臣妻

    妻子得知后,便拿了些先前做的米糕给琴濯,又趁着盆上的火煮了些小米粥。

    琴濯满心不好意思,却又着实不想再碰那锅蛇肉,兀自背着身吃粥,只是心里依旧无法忘记刚才得知真相的那一幕,表情既纠结又害怕,就连碗里的小米粥都快要没了胃口。

    薛岑在小碗里捡了一些木耳佛手给她,“这些都是素菜,就一两口不至于太淡。”

    琴濯犹豫着夹了筷子木耳,依旧觉得口中好像在起鸡皮疙瘩,忍不住抖了一下,“还是不要了!”

    薛岑见状,笑着收回碗,往里边添了一勺蛇肉汤,兀自吃起来。

    太阳落山以后,一场大雨突如其来。雨点砸在宽阔的溪流里,伴随着哗啦啦的水声愈发喧腾,屋檐上也是片刻不安静。

    琴濯被雨声吵得睡不着,掀开帘子出来,看到薛岑正坐在外厅的长椅上,大概是听到她的动静,回首看来一眼,拿起自己放在另一边椅子上的薄毯,随意放在腿上。

    琴濯原本欲转回去的脚尖只得顿住,犹豫了一下坐了过去,见薛岑穿着薄衫,也像是刚起来的样子,问道:“皇上的伤口怎么样?”

    对于薛岑的伤势,琴濯是真的挺担心,他金尊玉贵的,到时候要是少了一根头发,她真怕孟之微被发配去挖煤。

    “应该没什么事了。”薛岑坐起身来动了下肩膀,手正欲向后探,被琴濯叫住。

    “别抓!”情急之下,琴濯挡了下薛岑的手腕,走到他背后细看,“又渗血了……”

    “是么。”薛岑侧着脸感觉了一下,表情没太大的变化,好像伤的不是自己一样。

    “如果长时间没法愈合,恐怕会化脓,小伤也不可掉以轻心。”琴濯蹙着眉,所有的注意都在伤口上,完全忽略了薛岑露出来的半个膀子。

    反倒是薛岑的面容有些不淡定,上完药还觉得心潮澎湃,遂把所有责任都归咎给了外面的雨声。

    晦暗的雨幕中,只有零星的几盏灯笼在屋檐下飘摇,薛岑看着不远处台阶下闪烁的波光,道:“水也涨了,出行恐怕会受到影响。”

    琴濯顺着看了一眼,觉得他们一个负伤一个瘸的,肯定是不好再动身了,有点担忧道:“之微也不知道什么能寻来,我们要继续留在这里么?”

    薛岑注意到村中并无竹筏一类的工具,想来大雨时期是无人出去的,上涨的溪水已经淹没了他们进来时走的路,刚好到各个屋舍之间相连的竹桥下,看来这村子已经对应对大雨有了一定的经验,知道汛期如何行方便。

    “如果明天大雨不停,也只得如此了。”薛岑看到琴濯眉心的愁绪,又把话斟酌了一下,“不过也不用太担心,我们用了半日到这里,相信孟卿他们也不会太久。”

    如果要耽误几天时间才能找到这里的线索,薛岑真要怀疑自己这些臣子的能耐了,虽然他私心确实希望人迟一点到,这样他就可以以另一种身份多偷得不属于他的时间片刻。

    薛岑感慨着靠回椅背上,侧着脸好像是在看屋檐下的灯笼,细看瞳仁里的微光都聚焦着一个人。

    外面大雨滂沱,衬得屋中更为沉静。琴濯一直思量着今日所见所感,但又觉得不好跟薛岑直白地讨论,兀自沉思。

    已经步入初冬的天气,在雨雾的侵袭下更令人觉得寒气森森。

    冷风从窗缝间漏进来,琴濯不觉抱着胳膊打了个冷战,薛岑缓缓收回目光,道:“夜已寒凉,早些歇息吧。”

    两人走到耳房前,琴濯掀开帘子时说了句“等等”,进去把自己那把短刀翻出来递向薛岑,觉得他懂武艺,有此利器在身关键时刻总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这短刀就先放在您这儿,以防万一。”

    薛岑还记得这是她父亲的刀,听孟之微说原本是要在她成年时陪作嫁妆的。薛岑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记得这么清楚,心中不觉有丝奇异,刀握在手中,好似连人也变得触手可及起来。

    “等此间事了,再行归还。”薛岑拿起刀别开眼,率先进了屋。

    琴濯看着甩动了几下的门帘,在心里悄悄地纳闷,总觉得薛岑这个人忽冷忽热的,有道是伴君如伴虎,这话还真没说错。

    雨一直在下,琴濯困顿异常,在雨声中也逐渐沉入睡梦,半夜的时候还听到打雷,翌日早起果见冷雨依旧。

    薛岑听到外面的脚步时,睁开眼在床上躺着没动,等安静了一会才出去,琴濯已不在屋内。

    翠竹环绕的村庄显得比外面冷暗一些,薛岑站在屋檐下朝着四周环视,雨雾像在眼前糊了一层纱,看什么都不分明,找了一圈都没有琴濯的身影。

    他看着屋脊间袅袅炊烟,抬腿便走进了雨中。

    这会儿雨势不大,但淅沥沥地落在人身上,不一会儿也能浸透衣衫。

    好在两屋之间的距离不是太远,薛岑走到附近,撩起一侧的草帘微微低头进入檐下,正待询问邻居琴濯的去向,就见她坐在一边的小凳子上,正跟几个妇人搅着一大盆米。

    冷雨天气本就寒凉,薛岑见她还挽着袖子,修长的两臂浸入冷水中大半,皱了下眉心问道:“在做什么?”

    琴濯也没想到他会找来,见他肩头被打湿,忙起身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将他让进屋檐下。

    “两位嫂子要包竹叶粽,我便来偷师了。”

    因为下雨没法在外面的灶上做饭,所以他们只能在屋檐下找块干燥的地方。只是这里地方逼仄,薛岑高大的身形一进来,好像连空气都被挤出去了一些。

    琴濯站在他旁边,被他无意的逼压觉得呼吸沉闷,只好让他先进屋坐着。

    薛岑的视线一直追着她,落在她已经变得轻快的步伐上,语气也有一丝几不可见的愉悦:“脚不疼了?”

    “村民给的草药很好用,过了一夜就不疼了,只要不太着力,跟平日没两样!”琴濯说着还翘起脚尖活动了一下,显然能跑能跳最开心。

    薛岑见她在外面也不忘在灶火上忙活,想劝她不必沾手的念头也打消了,又见她端着一小盆米进到里边来,多少不用再吹冷风,便静静地看她包粽子。

    想到她方才说偷师的话,薛岑捏起一个外形普普通通的粽子道:“都是竹叶裹白米,还有你做不了的?”

    “简单的东西未必就没有技术,米泡多久蒸多久,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琴濯一边解释,一边舀了把米放在折起的竹叶中,几个反转就裹成了小巧精致的三角,再用麻绳一系,一个竹叶粽就做好了。

    薛岑看得来劲儿,也挽起袖子抽了片竹叶,折来折去都兜不住那把米,最后只能把竹叶捅烂了。

    看一国之君这么耐心好学,琴濯干脆亲自教他,与他坐成一排,一步一步指导他怎么折。

    “第一步最简单,这样就是对的……再装一把米,不用太多,然后折过去……再折回来,就好了!”

    随着琴濯的话音落下,她手里的粽子已经成了型,而薛岑叶子还是叶子,米还是米。

    他也纳了闷,明明每一步都是按照琴濯做的,到最后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完全是两个样子,不禁颓败道:“看来我这徒弟是教不会了。”

    第34章 竹叶粽

    在琴濯心目中,能当皇帝必然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精明才智过于常人,十八武艺也样样精通。但见薛岑在一个小小的粽子前败下阵来,不免觉得好笑。

    薛岑看见她脸颊上抿起的笑靥,也不觉扬起嘴角,“你一定觉得原来我也很笨?”

    “很笨倒不至于。”琴濯摇摇头,脸上的酒窝深了一些,“只是没想到你也有不擅长的东西,之微常在我面前拍马屁,好像你无所不能一样。”

    薛岑听到她平常自然的称呼,终于撇除了那个让他觉得两人差出辈分的敬语,心里着实有点小激动,强作镇定道:“你也说是拍马屁,马屁能有几句真,也就孟卿的错觉而已。”

    这话惹得琴濯噗嗤一笑,她道:“之微可是打心底里崇拜你,我倒是可以作证,她这马屁有九分真。”

    “还剩一分呢?”

    “那就真的是纯拍马屁了。”

    听到她直白的话,薛岑亦忍不住莞尔,把洒在盆沿的米拨了回去,也不去添乱了,“你的厨艺好,想必孟卿也是耳濡目染,定比我们这些只会坐着等吃的好上许多。”

    “他啊也只是会吃罢了。”

    一声他后面婉转的语气,在薛岑听起来尽是纵容的温情,他不觉咽了下好似梗住的喉咙,暗道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可还是鬼使神差地,一丁点一丁点地刺探着自己纠结又向往的生活。

    “孟卿在家中不是时常给你打下手?”

    “也笨手笨脚的,就剥葱剥算还好使。”琴濯说完,觉得这个“也”用得不妥,没准会让薛岑把自己也代入进去,连忙悄悄看了下他的神色,见他似乎没有注意到,做了个幸好的表情。

    “我以为你们青梅竹马,他多少跟你学会了几手。”

    “我也是后来闲着没事自己爱琢磨,他那时候又忙着读书,哪里有空跟我鼓捣这些。若是看看就学会了,那他更适合进宫当御厨。”

    她所说的都跟孟之微有关,薛岑打心底里不想多听,可又觉得她讲到以前的事情神情更为鲜活,因而听着听着就走了神,直到她端起包好的竹叶粽起身,他的眼神也不由跟着拔高。

    “我去把粽子蒸上,一会儿就可以吃了,你先回去等着吧?”

    薛岑收敛心神,看了下外面算不上熟识的人,道:“我在旁边等你。”

    知道他的警惕心重,琴濯也没多言。

    等着粽子蒸上,琴濯跟邻居的几位嫂子收拾剩下的竹叶。薛岑倚在屋檐下,神色淡漠地看着朦胧的雨幕,修长的身形透着矜贵的气质,总是叫人忍不住就多看一眼。

    其中一位邻家阿妹悄悄羡慕琴濯:“你的夫君顶顶好,村子里的阿昭都逊色了。”

    琴濯不明白这个对比,问道:“阿昭是谁?”

    “阿昭是村子里最英俊的男人。”阿妹说起来仍有几分孺慕之情,不过转而又叹息,“不过现在阿昭被比下去了,你的夫君才是最英俊的!”

    阿妹说着,还偷偷看了薛岑好几眼,冲着琴濯竖了一个大拇指。

    “……”琴濯没法袒露二人的身份,咬着唇也朝薛岑看了过去,正好见到他转过脸来,视线一撞好似做贼心虚一般,慌忙别过了脸。

    薛岑朝她走过来,“好了?”

    “没有没有!”琴濯连连摇头,看他杵在那里没有挪开,怪尴尬的,“下雨天潮湿,你的伤口还没愈合,要不还是先回家吧。”

    “回家”这个字眼自带着一股温情,薛岑觉得心中像淌过一股热流,语气也变得更为温和:“不急,我等你一块儿回去。”

    在旁人眼里,他的好耐心无疑赢得了一片叫好,旁边的阿妹还轻声跟琴濯道:“你夫君也太体贴了。”

    琴濯有口难说,不过也确实没想到薛岑的耐心这样好。平常孟之微总跟她说皇上如何如何公私分明温文有礼,她一直觉得此人是深藏不露,可能心如烈火也不一定。不过观察这一路,倒是从未见他对什么事情表现出不耐烦,以他尊贵的身份,背着她这个臣下的家眷走了大半天,竟也从没有过怨言。

    琴濯不禁对薛岑又有所改观,只是对孟家的事情仍旧有保留,暗自决心如果他真的把当年的案子翻出来,让孟伯父沉冤得雪,她回去了一定给他立块长生牌位,日日夜夜供奉起来,往后他来家里一天蹭三顿饭她都没意见。

    两个人各怀心思,等粽子蒸好后,薛岑主动接过了盛粽子的竹篓。琴濯见外面还在下雨,只好拿起一侧的油纸伞,匆忙撑开给他遮在头顶。

    只是他个子太高,琴濯得踮着脚尖才能把伞打过他的头顶,脚底不稳差点扑在他后背上。

    薛岑回过神,连同油纸伞一块拿过来,侧身让她站到身前的位置。

    琴濯哪里敢让他给自己撑伞,抬手在额前遮了一下,说道:“几步路我自己跑过去就好了,你有外伤别淋了雨。”

    说罢,琴濯已经从薛岑身边跑了过去,步伐矫健如同林中窜过去的兔子。

    薛岑看着空荡荡的雨伞下徒留着一个位置,一阵冷风灌进来叫人生凉,琴濯已经站到了暂住的房屋前,看他还站在原地,便举着两手摇了摇。

    薛岑这才正过身,缓步朝着屋檐下走去。

    阴雨连绵的天让屋子里也生出一股潮气,琴濯生了个火盆放在脚边,摆好桌椅让薛岑先坐,又去拿了两个碟子,把用纸包的白糖撒在其中一个碟子里。

    “你不喜甜的,这竹叶粽味道正好,也没有加枣,原汁原味。”琴濯捡起一个粽子剥开一半,手拿着最边上的一角,朝下把粽子落到了薛岑的碟子中。

    粽子白白糯糯的一个,也不过两三口的分量。薛岑吃完的时候,琴濯还在细嚼慢咽,她的吃法多了一分讲究,必要把粽子在白糖霜上沾得均匀,然后由一边的尖角咬下去。

    软香的糯米被糖霜包裹着,由口中化开,跟米香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琴濯满足地眯眼,不由自主地舔了下沾在唇角的糖霜。

    薛岑看到她唇边一闪而过的舌尖,桌上的手动了一下,转而拿起茶杯喝了一口,喉结滚动吞咽下去一丝燥意。

    琴濯见他一时没动,以为他叫人伺候惯了,连粽子也不知道怎么剥,待要伸手代劳,薛岑却把剥开的粽子放到她的碟子里。

    琴濯呆愣,惊讶,嘴里嚼着最后一口粽子差点噎在喉咙上。

    她不敢受这恩惠,连忙又剥了一个给薛岑还回去,两人就这么你一个我一个的,有来有往竟也把一盘粽子都吃光了。

    琴濯也不记得自己这恩惠到最后有没有还回去,拎着茶壶去装茶的时候还满脑袋浆糊。

    中午的时候,雨终于停住,阳光从云层里透出来,让泥土间的湿气立马蒸腾起来,空气总是带着几分沉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