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第409节

作品:《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至于朝廷昭示明年再一次大规模小试,让儿孙们准备好了,定让萧家这对父女看清楚了,任他们再怎么看世族不顺眼,撑起天下的依然是世族。

    第193章 一步不能退

    各怀心思的人,最终以何种方式分出胜负,现在还言之过早。

    无类书院五十多人,陆续抵达,萧谌让萧宁亲自去见见,什么话该说,什么话必须要说,萧宁自有分寸。

    这批人了将会开启新的一个时代,他们自身并不觉得,但以后,他们会知道的。

    “殿下。”五十余人,有男有女,于东宫拜见萧宁,眼睛都是亮闪闪的。

    萧宁面带笑容,与他们对视之,“欢迎你们来到长安。”

    简单的几个字,引得一众人眼中迸发出坚定。

    长安,这是长安,大昌的国都长安,这是一个全新的王朝,他们定要在此立足。

    “虽说你们在路上,不过想来你们也听说了,朝廷取士,想由你们来小试,以试选才。”萧宁的无类书院是什么样,萧宁自心中有数,也正是因为如此,她也更清楚,这么多人里,最后能为朝廷所用者几何。

    “你们有信心吗?”萧宁提完后,又与他们问起。

    考试而已,他们在书院中同样也考,小考大考,他们都无所畏惧,眼看他们多年的努力就要结出果来,最后一步,临门一脚,他们更是无所畏惧。

    “有!”异口同声的一个字,昭示他们的信心,他们定要开创一个新的未来。

    萧宁道:“好。考试而已,考的也是你们所学,不必畏惧。”

    能让萧宁出言安慰一句,亦是难得,惹得一群人都露出了笑容。

    “今日见一见你们,我亦不愿多言,只盼你们都能榜上有名。”萧宁轻声与他们祝愿,一众人朝萧宁作一揖,谢过萧宁。

    只不过,考试,虽然只是小试,考题总得好好地想想,当然,朝廷命官第一个提出的意见便是,萧宁创办的无类书院,是不是不应该让萧宁参加命题?

    这是担心萧宁会有意泄题,所以想把萧宁隔绝在外?

    萧宁对此一笑,无所谓地道:“好,孤不参与。”

    考题嘛,看不看有什么关系,又不是她考。

    “若是按你们的说法,我们这政事堂诸公,连同六部尚书都曾为无类书院的先生,那我们是不是都不该参与命题?”萧宁好说话,萧颖可就没有那么好商量了。

    一个个不是东西,只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都到这个时候,还以为萧宁跟他们一样,满心只有私欲,无半分公心吗?

    萧颖轻蔑地扫过他们,“你们是觉得天下间无人有公心,都只有一己私欲?”

    md!有人暗咒了一句,恨不得把萧颖的嘴堵上,可是他们有这个机会,能有这胆子敢当面说出这话?

    “陛下,如今不过是小试罢了,连太女都不能参与,敢问往后太女是不是都不可以参与取士之道?”萧颖不是在危言耸听,而是那么一群人本来就是这样的人,若是放任之,看着吧,他们会越发得寸进尺。

    取士之道,是为国家选有用之人。如同当年举荐之人,其中夹杂的恩情,往后可是被扣上门生之称。自然,如今选士,谁人所选,难道其中就没有半分恩义了?

    若是都由太女所取,往后这些人就是萧宁的人,这份班底若是经营好,便是萧宁一大助力,萧颖绝不可能当作没有这事儿。

    萧谌一开始也觉得,这第一回 的,萧宁参不参与都没关系,反正就是小试。

    萧颖话音落下,他是整个人都不好了。

    是啊,凡事不能只考虑眼前,要知道他所面对的人,都是一群没有底线,完全不认为别人对他们客气一分,他们也会还人一分的主儿!

    恰恰相反,这群人都有一个共性,若是旁人敬他们一分,退了一步,他们会再接再厉,不断地蚕食旁人的底线。

    对他们这些人,就得跟以前一样,一步不能退,一步也不能让。

    “以试取才之法既是你提出来的,便由你负责此事。你们若是生怕太女不公,一应成绩都由他们再查就是。”萧谌既然意识到这一点,就不可能放任由事情按这群小人所想发展。

    担心害怕萧宁徇私舞弊,那他就以公正示人,好让天下人知道,萧宁从来不是那样的人,你们这群人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门儿都没有。

    萧谌把所有的可能都杜绝,他们就算再有意见,又能如何?

    萧宁负责以试取才,敢大大方方让所有人看,让所有人知道她的公正,他们举荐的人,经得起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查吗?

    真把萧家这对父女逼急了,他们不想留脸,萧谌和萧宁从来也不是刻意会给他们留脸的人。

    “唯。”萧宁不介意退一退,只是她纵然想退,却有无数人咄咄逼人,一心要从萧宁手里抢回场子。

    若这一回让他们成了,往后萧宁的日子怕是要更不好过。

    既如此,还是萧宁继续掌握主动权,让他们心塞过日子。

    行,小以应试取才之法,这便推行,三省六部的长官聚名家大儒一道出题。

    莫家三位都被相邀而来。

    在论起该出什么样的题目选士时。

    萧宁面带笑容道:“那就要看大昌要什么样的官。”

    此话倒是不虚。

    姚圣道:“文能治天下,武能定乾坤。”

    “左仆射这要求,敢问天下有几人?”萧宁无奈地一笑,姚圣扫过萧宁一眼,呐,眼前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一个,还是天下认可的一位。

    可惜了,这样的人就那么一个,再来一个想跟她一样的,难。

    “能抚民知民。”行吧,那样的要求太高,不切实际,那就退而求其次,且有这点本事如何?

    萧宁笑了笑道:“若如此,尚不知如何考。只不过,纵然是考,也不能只考一类。所谓三十六行,各有其长,缺一不可,孤不希望大昌朝一枝独秀,而是要百花齐放。”

    这话说得,众人都一顿,萧宁继续地道:“诗书礼义要学,农桑工艺,于大昌而言,各有所长,一道齐心,方可令天下长治久安。孤所建研究院,入其中者,纵不须出任为官,亦为朝廷供养,以令其促大昌进步。”

    身居高位,考虑的就不能太过片面,尤其在取才任人一事上,根本不应该只要那读书好,会讲大道理的人。

    不会读书,有手艺,能造福于人的人,何尝不该给他们机会。

    孔鸿细细品了品,又觉得如今大昌是要开先河,什么规矩在这事儿上都没用,该是他们一道定下规矩,决定将来的王朝是何为范。

    “若是这样一来,不仅文考,还武考?”顾义马上懂了萧宁之意,细细一想又有何不可。

    “这只是我所想,大开各门,以令有一技之长之人,为我大昌所用,难道不是我大昌之福?”人之所长,以一己之所长,为天下造福,亦可为后世造福,有何不可。

    莫恢打量萧宁,年轻的女郎,成竹在胸,高瞻远瞩,令人不禁感叹。

    萧宁想取才,而且是不拘一格,凡有才之人,以其才为天下用,即可。

    “故,题目可分文武,当知农桑,知黎民之苦。朝廷所建,是为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若不以百姓为重,所思皆是如何争权夺利,身居高位,这样的官,不要也罢。”萧宁将她的标准道来,众人听之颔首。

    《尚书》已然有载,“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谁敢说萧宁所指出的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对?

    一朝立国,若不以百姓为重,这个王朝也存不了多久。前车之鉴,纵然有人想否认,谁理会他们了?

    “是以如何分类?”看得出来,萧宁心中已有章程,一事不烦二主,就让萧宁来吧。

    “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道举、工程。”萧宁一一道来,更是不断地解释,萧宁的目光扫过一众人。

    听她一道来,一众人立刻明了其中所考的科目究竟是什么,无非是诗书礼义、算术、历史、律法。确实如同萧宁之前提的要求一般,样样人才都要。

    当然,若是有那全才者,想全都考,亦无不可,朝廷乐意得这样的人才。

    “如此,题该如何出,已然明了。”姚圣不得不说,萧宁这脑子实在是好,有了这样的总结,谁还能不知怎么出题?

    萧宁与众人抬手,“请。”

    既然明白了,就请他们各自出题,如何能为难得应试学子,各凭本事。

    此后不过十日,大昌第一场正式的试举启动。

    很多年以后,关于科举二字的出现,大昌朝史书记载得一清二楚,太女萧宁提议以试取士,自此,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而五十多名的无类书院学子,一应应试之题,答案公之于众,以令满朝大臣,甚至天下饱学之士得阅,以令天下人知,大昌所取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学子。

    想在大昌为官,他们需要付出什么,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

    就算之前提出反对意见的人,这一回都不敢吱声了。

    若说为官无才,官不复存,可是这些学子,哪怕尚显稚嫩,却有一腔爱国爱民之心,对大昌亦是心之向往,若能为官,甚以为喜。

    正是因为对这个新建王朝存有希望,更愿意将这个王朝打造得更好,为此他们愿意付出一生。

    萧宁从文章中读出一个又一个满怀憧憬的人,心下也是暖的。

    尤其其中对于萧谌萧宁的肯定,道天子正,天下正,无论有多少人触及大昌律法,萧谌和萧宁从未想过粉饰太平,也没有一丁点为人收拾残局,掩饰真相的意图。

    错就是错,犯法的人自当处置,为他们所作的一切付出代价,哪怕他们的祖先再怎么于国有功,他们敢不修德行,敢让这个天下乱成一团,就该让他们受到惩罚。

    萧谌和萧宁,他们不同于从前的帝王之一,为了笼络人心,连是非黑白,对错都置之不理。

    在他们眼里,律法不是摆设,所有的特权在律法之前,都将化为虚无。

    珍惜自己羽毛的人,不是等着王朝,等着天下人对他们网开一面,最好的办法是守法。

    而如果世族还想拥有曾经的荣华富贵,且请他们先做出利国利民之事,否则他们终会败落。

    参加应试的学子共计53人,值得一说的是,其中女子之数为28,男子竟然只是25。

    53人皆为朝廷取士而用,可是,等看到这上面数字时,叫人一顿,这,这究竟算是什么样的情况?

    就是政事堂的诸位也有些一愣。

    “看家世,这28位女子都出自世族。”明鉴仔细查看过各人的家世,得出这结论,亦是诧异无比。

    能养出这样女子的世家,怎么就没有郎君一道出来?

    萧宁倒是明白其中的道理,毕竟早研究过。

    “世族,世禄世卿,举荐以出仕,那是朝廷对他们的肯定。取士,尚不知深浅,这就想让他们出头,他们可不愿意。

    “女郎嘛,既是想为自己争一争,也是各家觉得,养都养了,愿意出头的且让她闹腾去,不值一提不是吗?

    “而且,能有勇气就读于无类书院,又能来此参加考试的女郎,必是勇气上佳者,这份与世俗抗争,同样也是同家族抗争的心志,本就异于旁人。既然走出了这一步,万万不可能再后退。”

    女郎,永远都是女郎更懂得女郎,知道这世上的女郎争一个机会有多难。

    站出来为自己争一争的女郎,不会再愿意归于内宅,重复没有打开这个可以让她们自由活着的世界的门。

    萧宁自己就是过来人,当她走到这一步时,无论前面有多少困难,有没有人同她一起走,她都会走下去。

    “殿下所言甚是。”就算都在无类书院内读书,不代表那些郎君就愿意任人评头论足。所以这一回来长安的人,更多是女郎。

    女郎,只为争一个机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