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着淘宝去异界 第293节

作品:《随身带着淘宝去异界

    出于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考虑,联盟报社的编辑部筛除了很多“不恰当”的稿件,呈现在公众领域的大多是较为客观,笔法也较为温和的观点,但民间的舆论却是另一种氛围。时至今日,报纸和广播确实是人们赖以接受资讯的主要途径,但随着联盟发展,不断开辟新的行政区,联盟人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他们越来越了解真实情况与“官方口径”之间的参差。

    报纸和广播不会宣传谎言,但不同的立场会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作出截然不同的评价。

    这一点尤为鲜明地体现在了与塞力斯主教相关诸事之上。

    在联盟内外的行政体系中,塞力斯主教是唯一一个没有经过任何形式的选拔,自始至终都是以“旧世界”身份占有权力的特例。无论术师是出于何种理由保留——或者出于任何理由展示这个特例,他本身的存在就会成为焦点。

    保守——“传统”的宗教领袖和虔诚贵族们怒斥这名即使死了也不让人安宁的逝者,说他生前被绝罚是罪有应得,而他最大的罪过不在于他被绝罚后仍保留信仰,而是他实则从未就此忏悔,反而蒙骗世人,说什么“既然一切都是神的旨意,那么联盟人的崛起和胜利自然也是神的安排。他们带来一些东西,自然也要拿走一些东西”,于是无知的凡人便温顺地接受了联盟人的入侵,使种种道德败坏之事发生。

    但由于这些人所指的“道德败坏”要么语焉不详,要么是指新行政区中的贵族及教士阶层要被追究罪行,失去地权,不劳动就不能生存下去,不容易在那些幸灾乐祸的下等人中得到支持,所以那些以文字为战场的人便换了一种说法。

    他们说,如塞力斯主教这般道德高尚之人,历经磨难而不改初心,足以说明宗教对人的教化作用,这是无法取代,更不应被否定的;没有经过长久的相处和真诚的沟通,就将贵族和教士两个阶层列入万恶之源,剥夺他们的合法权利,这也是极其武断的;联盟人对处于无奈的穷困境遇还要维持社会安定的贵族和教士如此敌视,恰恰说明了他们始终无法摆脱自己的出身,即使已经如此富有强大,仍要为过去的不对等的地位施行报复,正是说明了他们的心胸狭隘,极易嫉妒。

    一点也不意外地,和那篇红袍主教所写的文章的遭遇一样,这类言论一经出现,就遭到了联盟人的猛烈批驳。

    这里要提一点题外的东西:评论专刊自出现后,就迅速在页数上超过了正刊,因为它们的厚度越来越惊人,而正刊的价格又始终如一,哪怕是对这场论战不明所以或不感兴趣的人,也会为了多得一些好用的纸张而愿意购买这些报纸(纸张在联盟之外的地区仍未普及,还是比较贵的东西)。这就加剧了这场论战的扩散。

    当然,这是联盟雄厚财力产生的结果,所以论战传播的范围越广,人们越是确信联盟富裕无比,联盟人在一些不利于他们的传闻中的形象也越来越珠光宝气,这就导致了一种奇妙观点的流行:

    既然“大人物”们信誓旦旦,口口声声联盟人不是好人,他们也许不是好人。可是既然他们如此有钱而且舍得为下等人花钱,那他们也一定不是坏人。

    这个结论来得缺乏逻辑,但人们的感觉不需要逻辑,他们又没见过这玩意。他们只是知道,既然“美德”是有地位——也等于有钱——的人才能拥有的东西,那么更有地位,更有钱的人自然拥有更多的美德。

    谁的德更配位,谁就是胜利者。

    第443章 以人为本

    这是歪理。

    比联盟人的进攻更令战斗者寒心。

    尤其他们已经如此努力地对抗联盟人的进攻,在狂风暴雨中苦苦支撑,这些愚民的冷漠和曲解虽不至于对他们造成致命打击——他们是为了荣耀和真理,为了更长远的未来而奋斗,并不只是为了这些见利忘义的低等生物,却也令人不由心灰意冷。

    而联盟人却看准时机,乘此对他们大举进攻,连篇累牍的文章好似如林的长矛,透过文字扎入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节节败退,心理屏障岌岌可危,比上次红袍主教发表文章时的境况还要狼狈。对联盟的反对者来说,如今他们哪怕还不能说是被打破了最后一道防线,已经一败涂地,但此前强撑的理性面具也已经难以维持下去了。

    文字的世界是唯心的,人只要对自己的信念坚信无疑,他就无所畏惧,永远不会被打倒,但人也是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中的,他们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是由他们的现实生活所塑造的。他们的信念不是无根之木。

    上一次红袍主教的文章发表后,联盟的反对者们曾经为此兴奋了一段时间,这真是一篇说理清晰,观点鲜明,情感充沛的绝妙作品,不仅揭露联盟的卑劣面貌,将他们的阴暗谋略公诸于世,并且给联盟人施加了强大的压力——如果他们要辩解自己言行如一,为何不将他们的财富源泉与全体人类共享?只要他们仍牢牢把握着手中的生财之道,他们的慈行善举不过是将人民压榨殆尽之后赏赐的一点残羹,凭此就以救主自居,那是天大的谎言!

    但他们的胜利并不长久,因为那只是一种错觉。其实想想就能明白,这是联盟人的战场,他们若非有必胜把握,又怎么会将这这样一篇能对他们造成威胁的文章放在重要版面?他们甚至还夸赞了它的文法和逻辑,这种夸赞在后来看来简直不能更讽刺。

    联盟人是一群猎手,他们开辟了这样一个猎场,将一无所知的人们引诱进去,他们还制造了之前有来有往的假象,布置出这样一个表面温和的陷阱,放过那些价值不大的“野兔”“松鸡”“毛皮灰暗的狐狸”,耐心等待,直到一头毛色雪白的大鹿得意洋洋地跳下去。就是那位红袍主教。

    然后他们开始进攻。

    他们首先问:人是为了宗教而存在的,还是宗教是为了人而存在的?

    是先有人的社会,才有国王、贵族和教会这样的阶层,还是先有了国王、贵族和教会这样的阶层,才有了人的社会?

    如果人是先于这一切的存在——他们说所有自然的、文化的、逻辑的证据都证明确实如此,是人为了自身的发展需求创造了这些阶层,创造了宗教的精神象征。他们颠倒了——或者说,他们摆正了人与这些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然后他们继续问:

    人,或者说人类创造这些存在——社会、家庭、宗教、国王、贵族和教会,人与人之间建立这样多种多样的利益与情感的关系,是为什么?或者换一种说法,人类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才会使自己的内部变得这样复杂?

    为了生存。他们说。

    因为人没有尖牙利爪,没有丰厚的毛皮,也没有只靠吃草就能生存下去的肠胃,但人毫无疑问是所有生命之中最成功,最强大的那一个,因为他们不仅有智慧,还能互相合作,齐心协力面对不利于生存的种种困难,人类社会中所有的社会关系都是为此而产生的。

    当然,联盟人貌似尊重地说,无论宗教还是上等人的阶层,在过去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作出过不容否认的贡献,但是(重音)——那是过去的时代,虽然他们的贡献不必否认,但他们并不是为了奉献而生的,也许在最初的最初,被推上领袖位置的人只有最纯粹的让所有人能生存下去的念头,但他们很快发现了权力会给他们及其后代带来许多、许多的好处。

    这些领袖蜕变或者被夺取权力的速度极快,以至于他们崇高而无私的时代几乎没有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在此之后,几乎每个人都将自己得到的权力视为理所当然,并尽一切方法将它们握在手中并通过继承传递下去,宗教帮助他们将这一切变成天经地义。但时间会改变一切,连石头都会变成泥土,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之物,无论权力还是其他。最初的人类领袖早已湮灭,他的后代也无人知晓姓名,只有权力继承的形式保留了下来,通过战争、阴谋和谋杀在不同的人手中传来传去,变成一种以人命为筹码的游戏。

    联盟崛起之前,这种游戏已经进行了成百上千年,联盟人不能说他们这些异数出现后这种游戏就会到此为止,但至少有一点,在他们出现之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终于有了新的方向。

    人类的社会已经停滞了多少年?自裂隙之战后,世界就好像缓缓落入了一个水塘,偶尔会泛起一些涟漪,最终还是一切归于平静。两百年前人们用什么方式耕种,现在就还是什么方式耕种;两百年前的粮食是什么收成,现在就还是什么收成;牲畜有多少种类,现在还是那些种类;连孕妇的死亡率和幼儿的夭折率也丝毫没有改变。

    国王、贵族和教会维持着这个世界的稳定,但他们也只是维持了稳定。

    众所周知,如果一片水域没有活水的注入,一潭死水是养不了多少活物的。

    如果这就是人力所能为的尽头——联盟证明不是。人类劳动的方式可以有极大的改善;粮食的产量可以有极大的提高;牲畜可以被成群地圈养,人们可以有充足的肉食;女人生产也不再像是过鬼门关,而孩子们几乎都能活下来。这些都不是虚无缥缈的天堂的承诺,而是实实在在正在发生的事情。

    联盟人接受反对者对他们做这一切的目的的质疑——口说无凭,只有时间能够证明他们的信仰——那么,质疑他们的人能够做到这一切吗?他们用规训他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了吗?

    联盟并非对自己的技术绝对保密,绝不肯向外人透露一点儿他们的秘籍,实际上,联盟接受,甚至可以说是欢迎有人去工业城学习,同他们进行互利互惠的交易。但是时至今日,工业城的高级中学里,来自联盟之外的交流学生总数还不到两百个。

    这是一个很低很低的数字。每年都有无数学生从工业城的各级院校中走出,奔赴各个行政区,在不同的岗位上作出他们的贡献,这些新生力量是联盟之所以能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联盟给学生很好的待遇,不因他们的出身、性别和外表作区别对待,无论他们是来自新行政区还是外界的贵族领地,并教导他们同样的能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种种知识,这些知识有没有用,也是经过那些完成学业,回到联盟之外的家园的学生已经证明了的。

    联盟甚至还会在报纸和广播中教给人们必要的基础知识,有些人地隔偏远,就是靠着从这样的渠道学来的知识通过了新行政区的选拔考试,得到了前往工业城深造的机会。这些都是有实证的。

    毫无疑问,联盟开放、先进、文明,代表着前进的希望。那么,是谁在阻碍知识和技术的传播?是谁将联盟的知识和技术污蔑为异端邪说,是谁不准联盟的任何印刷制品入境,是谁甚至连联盟的新型农具和高产种子都斥为魔鬼的诱惑?

    他们咬牙切齿,严防死守,是因为高天之上真的有一个声音说这一切都是魔鬼的诱惑,还是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一旦他们承认联盟是正确的——哪怕只有部分是正确的,他们这些阶层就失去了存在的全部意义?

    这些文章不仅在数量上,在质量上也远远超过了反对者们的估计。因为联盟人的教育体系非常完整,他们不仅会读会写,还会引经据典,工业城中的图书馆大概已经是世界上种类最为齐全的图书馆,哪怕在新行政区的学校里,学生也一样要在算术和实操的劳动课程之外进行严格的语文练习,他们在闲暇时阅读课程之外的书籍就像吃饭一样容易,他们长年累月地受这种环境熏陶,一旦放开限制,自然特别有战斗力。

    反对者们并非对此全然一无所知,但在被洪流冲刷之前,他们不愿去理解人并不会因为生活在集体之中,接受同样的教育就失去自己思考的能力,他们只剩下最后一块道德的高地,却早已被人选中成为新生代的舞台。

    因此这一次关于塞力斯主教的争论不过是对那场惨败的复刻,在上一波大战中生还的反对者们挣扎着重新站起来,发现他们的对手似乎也换了一批,没有那么严谨、精密和老练了,无论文章的长短还是口吻都表现出生涩,但一样令人喘不过气来——

    这些联盟人不留任何情面,直接质问反对者们,他们究竟认为塞力斯主教是有罪还是无罪之人?倘若他是有罪,应受绝罚,那么他的成就与教廷有何关联?因为塞力斯生命最后及最辉煌的时刻都是在绝罚之后,他为奥森郡人民所做的一切不是出于忏悔或补偿的动机,他在生前已经数次将态度表明,他余生不多,只愿能有所作为,始终未提教廷一句。

    倘若他们认为塞力斯主教无罪,那么,为何无罪之人会受绝罚,倘若这是由于恶人构陷,那恶人从何而来?为何身处同样的环境,宗教只塑造了塞力斯主教的美德,却让他的同僚堕落成魔?又及为何此前身处教中的数十年,塞力斯主教平平无奇,无人注意,却在垂垂老矣的最后五年大放光彩,成为人们心中的活圣人?联盟只是给了他一块地方,一些东西,奥森郡的人民能够证明,这位老人受到的一切尊敬都是他应得的,他从来都不是奥森郡的统治者,而是一位同人们一起亲手将它重新建设起来的拯救者。

    归根结底,塞力斯主教能在人生最后的时光获得这样的成就和这样的赞誉,并不是因为他一生恪守教条,至精至诚,相反地,也许他确实说得上是虔诚不改,但他因虔诚而产生的爱最终不是奉献给了神,而是给了人。

    因为他也是人。

    人终究会回到自己的本质上去。

    “人。一切的来处是人,一切的归处也是人。”拉姆斯男爵——现在应该叫拉姆斯指挥士官,伸了个懒腰,把报纸放下,看向宿舍外的阳光。

    虽然时隔久远,可能已经有人不记得这位年轻男爵的事例,不过那也不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他已经把“德勒镇之王”的头衔像垃圾一样抛弃,远离他父亲的老家,来到他母亲的老家,作为一名现役军官为联盟的发展出力,他觉得这样的生活比过去更有意义一些。

    经过一夜良好的休息,长途行军后的疲惫还有一点酸涩留在肌肉里,不过拉姆斯的精神已经完全恢复了,他饶有兴致地欣赏着窗外的花圃,联盟的居住区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多布置绿色,哪怕军营也不例外。看着那些在晨阳中精神抖擞的植物,拉姆斯想起当年他们从砖厂拉来废砖砌造花坛的情景,卡斯波人一边干活一边觉得“你们外邦人真是奇奇怪怪”,但他们也不讨厌被这样差使。

    那个时候的条件真是很差。烈风干热,满面尘沙,目之所及一片焦土……

    现在嘛——拉姆斯叠好报纸,从椅子上站起来,换上便服,决定出去走走。每次回来这座城都有新的变化,他还蛮喜欢看到这些变化。

    出示假条之后,拉姆斯很顺利地离开了军营,和他一时间出去的人不少,假期难得,他们刚刚打完一场胜仗,而且是有决定意义的一场胜仗,自然而然想要回去见到家人,告诉他们自己的思念,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荣耀。因为现在“军人”——专指红旗军的军人是一个非常受人敬重,令年轻人向往的职业,既是因为他们强大无敌,又是因为他们堪为道德表率。

    敌人看到他们的红旗会胆寒,新行政区的人民看到那道炽红只会心安,而这是在联盟之外的任何地方都不能出现的景象。

    曾经有人愤怒质问拉姆斯,咒骂他背叛了自己的阶层,拉姆斯坦然受之,挥手送这位王国贵女上路,只要身上没有太多的罪孽,死亡就远远轮不到她头上。很多贵族说让他们像下等人一样劳作,成日面对泥土和织机,受外邦人盘剥是生不如死,但真正为此“忧郁而死”的人几乎没有——虽然他们很爱把任何病状都说成是因为“心碎了”,不过拉姆斯因为有事曾经去过几次改造农场,他看着在规律的作息,有强度的劳动和食物的折磨之下,那些或者苍白瘦削,或者肥胖过度的贵族“苦不堪言”地变成了体格匀称、手脚有力的农夫,女人则变成了肤色微黑、健步如飞的农妇,文盲率也降到了一个很让人吃惊的数字——他们自己说是因为农场的生活让人缺乏生趣,只能“忍辱负重”的上课听课,读书写字,“给自己找点儿事干”。

    所以在与联盟反对者的论战中,有些阴阳怪气的文章就来自改造农场这一类的地方。

    虽然创作者努力表达了他们对联盟的不满,但更多的恨意却是向着“软弱无力”“不知抓住时机,借力发展”“沉醉于老旧时光的臭虫们”倾泻,他们痛骂那些畏缩不前的蠢货,明明联盟已经傲慢到在比武中向自己的对手借出武器、盾牌和鞋子,他们还在嚷嚷说怕联盟在空气里下毒,所以结果就是“都像死了一样一动不动”,无能至此,不如让联盟统治这个世界算了!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们的稿件会被编辑部选中吧。

    拉姆斯沿着街道漫步前行,军营离市区不远,他没穿军服,那副显然来自群山另一边的外表并不会为他招来多少注目。拉姆斯早已适应自己的战友中既有农夫又有贵族,既有兽人又有遗族,还有一些联盟不知道从什么角落里翻出来的少数民族,这座新城的人口构成差不多也有这么杂乱。

    毕竟这不是一座自然城,而是一座人造城。自红旗军用能装满一整列火车的高能药把那条山间小道炸成大路,成百上千的红旗教导军、建设人员和行政人员像源源不断的泉水一样注入了这片干涸的土地,荒漠世界的原住民们从惊异畏惧到接受“长得不太一样,但穿制服的都是可信之人”只用了两年。勘探人员说这个地方水源条件较好,适宜农业发展,人们便相信他们的话,将第五行政区的中心城就选在了这儿。

    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没错。

    气温还没升高,早晨的空气还是凉爽的,道旁树的树叶被风吹得哗啦啦响,现在是开闸时间,汩汩的流水淌过水渠,滋润树下的土地,树木后面是一排排的房屋,不知是蔬菜还是果藤的藤蔓爬上院墙,那绿色好像能流淌下来,有些院子的门敞开着,可以看到其中人家的活动,拉姆斯的目光一扫而过,见到的大多是天伦之乐的景象,他对这些画面倒是没有特别的感触,只是觉得有点奇异。

    五年前的这些沙漠人过的是什么生活?

    无论他们以前的日子如何,现在这些人住在一座很安全的大城里,有宽敞舒适的房屋,享受这座城给他们的一切便利,中西区还未普及的自来水管道已经通到了这座城大多数的家户里,以至于很多已经在这里居住习惯的人对那些还在“誓死抵抗联盟人入侵”的人完全不能理解,这些神的使者只是想让受苦的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已,是什么样的邪魔才会抗拒进入天堂?

    他们的困惑不仅仅是对沙漠地区那些顽抗势力的,也是对报纸上那些联盟的反对者产生的。

    如果我说这是联盟有意为之,你们相信吗?拉姆斯心想。

    他听到一阵哒哒的蹄声伴随着叽叽喳喳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回头就看到两头沙漠特有的高大骑兽并排拉着一辆大篷车直行而来,差不多有普通马车两倍宽的大篷车上有十几排座位,一大半已经坐了小孩,因为拉姆斯的回头,驾驶座上的女人就向他点点头当做招呼。然后他们越过他,在前方一处停下来,一个男人腋下夹着一个小孩儿三步两步走出院门,把人往车座上一塞,书包往脖子上一挂,再狠狠亲她一口——

    “宝贝儿我们晚上见!”

    “爸爸我的鞋子!”

    男人回头一看,匆匆把掉在半路的鞋子捡回来,往那高高翘起的脚丫上一套,“好了!”

    “爸爸再见!”

    “叔叔再见!”

    “再见!”男人大声说。

    驾车的老师摆摆手,大篷校车继续向前走去。

    这是一个很普通,也很不普通的画面。

    那个男人和拉姆斯一样来自一个消亡的王国,他已经在这处风沙之地定居下来,他的生活看起来和中西区的中心地区没有什么不同。

    拉姆斯也继续往前走,孩子们上学去了,有正式职业——指在行政区政府及城市部门有合同的人也去上班了,路上的车马多了起来,几乎看外形就知道它们来自何方,主人是什么身份。因为城市及周边农庄的马车基本是那几个款式,车辕、车架和车轮大部分是金属的,车体也很宽大,拉车的骑兽年龄和体态也接近,而那些风尘仆仆来到城中的马车,只看车架样式和骑兽的皮毛牙口就知道他们是从行政区其它地方来的“官方车马”,还是商人或者农夫的私车。

    随着日头渐渐升高,商业区也热闹起来了。

    拉姆斯走过水果店,走过菜店,走过粮油店,走过服装店、农具店、书店、维修店……每一家门面都几乎是一样大,只有粮油店这样的官方店铺会占两个开间,他走过酒馆、旅舍和街道小广场,它们也大多是联盟的官方产业,这座城市大部分的产业自出现以来都是由官方运营,原因不言自明,比起一般商人来,联盟更有财力,更有经验,更能得到居民的信任,而实际上他们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也确实比商人们好得多,包括城市与城市,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物资流通,也几乎完全被联盟所垄断。

    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的。

    第444章 城市阅览

    也许是因为没有经历过任何“自由竞争”的历史,关于官办经济和私营经济谁更应该扶持,在联盟内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效率,而在这一点上,可以完全不客气地说,没有任何一个群体能与联盟相比。

    虽然一直有人说,那是因为他们做事几乎不用考虑代价,也几乎不必考虑回报,只要他们想做,随时有一个极其巨大的生产体系和行政体系予以支持。比如说联盟(不是个体的联盟人)要开一家酒馆,计划自上而下传达,行政部门马上就会批出一块土地,建设部门不出一周就能打好地基,建起雏形,只要等待必要的材料干凝,水分挥发的时间一过,厨房马上就能装修,开一家酒馆所需要的桌椅墙柜,碗盘杯碟、酒水食料一天就能放入仓库,然后又是一天,这家酒馆的经理人,服务员和清洁工就全部到位。

    即使行政机关不在批准手续上给个体经营者设置任何障碍,这种差距依旧像一个手脚灵活的巨人同普通人同台竞技,他们的体量在那儿,普通人几乎没有赢的可能。联盟只要不故意放弃天然优势去“平等竞争”,他们就会自然垄断许多行业。

    那这样有什么不好吗?

    实话说,拉姆斯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好。

    如果说过大的竞争优势会导致联盟人傲慢无礼,不思进取,那至少到目前为止,他没有发现这样的趋势。每次他回到这座城,听到的几乎全是对联盟的赞誉,联盟的解放者们依旧是遇事亲力亲为,勇于承担,待人友好,在许多领域发挥了表率作用,他们的口碑五年来始终如一——虽然并不是完完全全没有一点瑕疵,他们内部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大都能在早期发现然后得到制止,因为他们既有良好的纠错机制,又有能干而有洞察力的领导者。

    对这个荒漠世界的人民来说,哪怕只是盘剥得少一些,都是值得为之效死的明君,何况如联盟的解放者?

    拉姆斯穿过商业区,进入市中心的广场花园。

    清新的微风拂面而来,将商业区沾染上到的各种强烈气味从人的衣服和鼻腔中吹散,率先向初期的解放者军队发动战争的那位王公也曾拥有一个闻名荒漠的花园,不过他们都说它跟中心城的中央花园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那是一个靡丽而脆弱的场所,繁花绿草是用眼泪浇灌,争妍斗艳掩盖了尸体的血腥。那名王公败亡后,重获自由的奴隶点火烧掉了他的宫殿,现在人们已经在那片废墟上建起了一所小学。

    中央花园的原址是一片很大的畜场——即奴隶尚未被作为商品卖掉时的圈养地,成百上千的人像牲畜一样蜷缩在低矮的畜棚里,大多因为饥饿和疾病奄奄一息,解放者军队杀死奴隶主将他们解救出去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们还不敢相信自己已经重新为人。后来人们拆掉了那些肮脏的棚子,烧掉那些浸透了血污的木桩,锁链全部回炉,一部分重铸成农具,另一部分则塑成了一个双手挣断铁链的雕塑,安放在后来的中央公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