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着淘宝去异界 第266节

作品:《随身带着淘宝去异界

    斯卡同样在向与会者阐明这些决定的意义,他的讲稿是自己写,经过药师和术师两人润色的,内容扼要,语气直白,部落从此便与联盟内外一体,彻底让出独立性,正式加入工业联盟的生产体系的事实人们都清楚地认识到了,他并没有过多讲述这些决定会带来的好处,而是明确地告知所有在场的部落首领们他们会失去的东西,并一再提醒他们是有反悔和退出的道路的。

    这种话他同样在之前的部落大会上说过好几次,态度可比现在恶劣多了。或许可能真的有人曾为他的怂恿心动过,但那情感上的动摇只是崇尚自由的部落人对被约束起来一种本能的反抗,这次部落大会铺垫已久,所有手握票牌的人都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决定。虽然议程紧张,人们却没有什么波折就达成了思想和行动上的一致。

    如今尘埃落定,几乎所有人都如释重负,即将踏入新时期的脱胎换骨之感正在取代了此前的焦躁不安,回味投票结果出来之前对工业城建设历史和建设成果的总结报告,斯卡的讲话对他们已不能造成任何动摇,包括在投票中投了反对票的人——在结果不可能改变的时候,他们只是通过反对票表示一种态度,没有想要真的改变什么。而斯卡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我要讲的话完了。”他说,“接下来,大会最后一项,请常委会主席‘术师’云深致辞。”

    几乎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这句话后,会场的气氛为之一变。

    斯卡作为一名首领和部落共同领袖的素质有目共睹,没有人比他待在那个位置上更能服众的了,但术师他是——他是……

    他是什么呢?

    第408章 变革和土地

    他是“术师”。

    是有深邃知识的异界来客。

    是改变了山居部族和撒谢尔部落,并进而改变了兽人帝国,影响力已经波及普通的人类王国的人。

    但有了这些认识,人们就真的知道他是谁,能理解他所做的事了吗?

    他从何而来?是什么样的过去将他塑造成了今日的模样?他在这个世界所作的一切为的是什么?

    人们很容易接受他对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造,因为他既强大又正确。也许他的肉身脆弱如凡人,但那又如何?这个世界上拥有力量的人很多,有谁改变过这世间的秩序?人们不必询问他的动机,不必关心他的过去,只需看他的行为能否给自己带来利益,其他的事情并不太重要——他们也没有太多时间去想这些,毕竟他真的是非常、非常地特殊。在狂飙猛进、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动面前,现在才是最重要的。

    粮食和钢铁产业已“初具规模”的现在,人们可以认为已经不必再受饥饿与寒冷的威胁了。这种脱困不是短暂的,在现有的生产和分配体系下,人们不需要占有更多的土地,便能将这种温饱的生活长久持续。至于人口,现在他们已经可以养活很多孩子了,这些孩子会长大的。

    那么,走出去是必要的吗?

    改造部落和他人的城市是有必要的吗?

    明知道有人会反对,明知道有人会憎恨,明知道现在的投入要很久之后才能得到回报,“开拓者”们的行为仍是有必要的吗?

    是的。

    是必要的。

    即使对外面的世界并不关心,但只要术师想要,假如他想要这个世界,他们会为他夺来。

    每当看向会场的最前方,看到那个并不强壮的黑发身影,部落首领们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仿佛他们看到的并不是现世之人,而是一个活着的神明。对他忠诚理所当然,为他而战不需要任何理由。

    由他带来,并在这片土地上重塑的秩序不仅将人们从长久的困苦之中解脱了出来,也将他们从旧日的精神桎梏中解脱了出来。工业城的建立和发展,奥比斯王都的陷落,新玛希城的迅猛发展,让年轻的建设者们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但这力量并没有带给他们自由,而是更大、更沉重的枷锁。

    然而他们甘之如饴。

    云深平静地放下稿纸,纸张只有薄薄一页,上面寥寥数语。

    “朋友们,我们已完成的工作并不是奇迹。”开场语后,他说,“联盟的劳动者数年如一日,不论兽人还是普通人族,是所有人不分昼夜的工作不仅创造了现在的生活,也为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完成了一些这个世界还未有人做过的事业,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奴役的命运,成为全新的建设者和劳动者。我们拥有的力量不仅能够保护自己,还能够尝试惠及他人。我们在一些地区进行了有意义的工作。”

    “不过,光辉背后并非没有阴影,联盟的优越是相对的。与我们期望达到的目标相比,联盟内部的发展既不完善,也不平衡。在今年粮食再获丰收,联盟粮食储备进一步增长的时候,仍有数以十万计的联盟人民身处贫困之中。工业联盟的成立影响了许多部落,由于工业城的基础建设和商品扩散,部落成员的生活总体相比过去稍有改善,但参照工业城及其直接关联的部落,包括十一个在建工地,及现有九个新住地的十余万居民,人数更多的部落成员并未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生活水平有明显的差距。”

    “这种不平衡,主要原因在于部落未能加入联盟的生产体系。联盟成立的最初目的是联合力量,以抵抗来自兽人王庭的压迫,这个目的如今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今天的工业联盟确实有能力同兽人王庭的落后统治对抗,也有能力通过种种方式改善联盟成员的生存状况,当开拓支队建设新玛希城这座有代表性的城市时,在联盟内部,许多部落成员也表达了他们想要改造部落的强烈愿望。”

    “因为以部落过去不变的生产及生活方式,不仅无法通过正常的贸易往来使部落变得富裕强大,由于工业城强烈的吸引作用,部落还将持续流失人口及财富,加大同其他地区的差距。这种未来是他们不可接受的,同时也是联盟不可接受的。”他说,“为了中止已经发生,正在进行的部落衰落的过程,我们需要进一步加深联盟同部落的联系,正如我们在加深同抚松港及新玛希城的联系。”

    “只有将部落整体融入我们的生产体系,联盟才能被称为一个整体。生产的一体是联盟内达成共同富裕的唯一路径。”云深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部落需要改革,同时为了适应更远大的目标的需要,联盟内部也将进行变革。”

    “我们将通过这场变革进入新时期。”

    虽然云深在这场会议上的讲话没有通过收音机公开传播,但随后出版的报纸不仅刊载了本次会议记录,并在重要文章中明确表示变革的方向是要进一步提高联盟的生产力,为了提高生产力,为了联盟长久和稳定的发展,为了最广泛人群的利益,在联盟现有的管理结构上,要成立一个有统一意识形态的、严密、平等和高效的政治组织。

    无论联盟内部期望部落革新的兽人,还是在外的“开拓者”们,都将通过这个组织确定他们真正的使命。

    塞力斯主教没有看到这份报纸,但在前往奥森郡的路上,坐在马车中的他也通过收音机听到了这篇社论,在工作队队员不甚顺畅的翻译下,他出神了很长时间,万千思绪鼓动着他的胸怀,但最后他只是轻轻叹息一声,慨叹道:

    “以我这般衰老之躯,竟也能在生命最后的岁月见证历史的转折。”

    倘若活下来的是伊尔,他会怎么看自己的梦想之国即将发生的变化呢?

    “世界早就应该改变了,主教。”与他通行的工作队长说,他的语气沉稳,神态不见轻狂,“术师带来了火种,我们要为他点燃火炬。”

    术师的发言和那篇社论是不易被理解的,虽然它们背后有深远而复杂的意义,但大多数看到、听到这些消息的人并不能从中看见清晰的图景和明确的方向,他们只能通过这些抽象的语句意识到工业联盟要开始干什么重要的事情了,这种认识当然是表面的,但也是最正确的,并且已经足够为即将来到的转变打下基础。人们知道联盟很强大,它还要变得更强大;联盟的建设者很团结,他们还会变得更团结;部落完全归顺不仅意味着工业联盟统治的进一步巩固,也决定了联盟未来的道路绝不是分裂,联盟必将朝着成为跨种族和地域的大共同体的方向发展。

    术师不欲为王。若不为王,他就必须走一条不同于前人的道路。

    这是一条从未在这世上出现过的道路,必然充满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有很大的失败的可能,对引领这条道路之人的智慧和毅力有非人的要求。对稍微知晓一些政治的人而言,哪怕人王法塔雷斯在世,要建立和统治这样一个联盟都是近于自杀的行为(虽然他已经被杀过一次了)。

    但强悍如法塔雷斯,他仍是一位可以常理理解的王者,而术师不是。他既不是王,也不能以常理判断,他将一种全新的秩序带到这个世界,他本身也只受这一秩序的约束,即使没有人认为他创立的联盟能超越国家和种族的界限,也没有人敢说他一定会失败——肉眼可见地,联盟几无可能在短时间内崩塌,它积累的物质基础已经十分深厚,而且一天比一天更深厚,足够支持他们进行任何大胆的冒险。

    随着开拓者在外的作为由被动转向主动,工业联盟将进入一个快速扩张的过程,不过作为违背了许多常理的异类,工业联盟扩张的方式并不是通过发动战争征服更多的人口和土地,而是以奥比斯王都和新玛希城为基点,逐步控制周边地区,重建新秩序——或者直接地说,成为所在王国完全的统治者。

    没有人对这份野心感到吃惊,甚至对奥比斯王都和新玛希城中的许多人来说,这是像果实成熟一样自然的过程。虽然他们可能直到最近才终于知道这些“外乡人”“外邦人”是从哪儿来的——一个叫“工业联盟”的崭新国度——但知道了也不过是进一步确认他们有多强大罢了。工业联盟有极其可怕的生产能力,它本身就是一座不断喷涌着财富的源泉,所以它无需对它占领的土地盘剥,反而为这两座城市的改造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人才支持,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多数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这同传统的统治方式截然相反。由于旧日的统治者们失败得太快太彻底,抵抗的民意从未被真正煽动起来——或者煽动却遭遇了强力消解,这两座城市的居民对新秩序的适应堪称良好:虽然新统治者是“异乡人”,但他们富有智慧、禁欲而道德完备、极其强大并擅长城市治理和建设,失去国王和贵族的统领不仅没有让人们失去精神的支柱,反而感觉到了一种得脱樊笼的自由。

    这令那些被囚禁在自己府邸中的贵族感到吃惊和愤怒。他们统治这个国家和城市的时候,人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除了需要对国王、贵族、法师和教士们表示一点应有的尊重,人们自在地生活在这座自由之港,而如今!在那些“工业联盟”来的外邦人占据了他们的宝座之后,人们再也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他们想要获得食物、住房、医药等生存所需,就只能向外邦人出卖自己的劳力,外邦人摧毁了这座城市的商业,并控制了所有的行业,由他们规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许多传统的能带来大量财富的行业都被禁止了,可他们却觉得自由!

    这是何等不可理喻的背叛!

    但——无论工业联盟是如何富裕强大,都不可能长久供养一个领土如此遥远的城市,外邦人们在这个王国的根基仍是薄弱的,在掏空他们从贵族身上剥夺的财产之后,人们很快就会发现外邦人不能再兑现他们的许诺,那个时候,反抗才是真正的开始——贵族们如此期盼着。

    在这样殷切的期盼中,作为少数能在城中自由行走,不惧外邦人,向他们传递了许多外界的消息的公爵又一次依序造访了他们,这次他带来一个新消息。

    外邦人在废水沼泽上耕作的土地收获了。

    是大丰收。

    农民,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需要天赋,卑贱、辛劳,而又不可或缺的职业,绝大多数人一生下来就是农民。那么,对农民来说,什么才是丰收呢?

    播下一粒种子,收获六倍的果实,这就是好年景了。如果能收获八倍,那便是神恩之年,哪怕到死人们都难以忘记这一年的丰饶。

    外邦人在夺取玛希城之前就已经有了耕作的计划,他们得到了城市,也得到了许多的土地,他们很快就行动起来,将土地整理成大块大块的平地,拔掉了界石,推平了田埂,一边挖掘水渠一边种下种子,因为使用了大型机器,他们干这些的速度快得惊人。虽然他们组织起来专门种地的农业生产队使用了大量的本地人,却不让他们自己决定如何照料土地上的作物,而是将他们的自己人指定为生产队长,由这些队长分配活儿,并决定种植的方式。

    开始的时候,加入生产队的人们出于对外乡人的畏惧,不得不遵照他们的要求,但心里并不能感到多么安定。界石和田埂消失,所有土地都被深翻一遍之后,人们就很难仅凭记忆找到属于自己的土地了,并且农时已经过去,被彻底平整的土地连杂草都看不到,面对如此空阔的褐色大地,人们只觉得心中荒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外乡人所说的灾难一定会发生了。虽然新玛希城的建设很快很好,但越来越多的一无所有之人聚集到城市之中,难道要一直完全依靠白船输送粮食养活他们吗?这需要多少粮食!谁能有这么多的粮食,即使有,人们得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能得到?

    无论人们心中有多少忧虑,白船一直稳定地通行于河道,入港和出港的笛声从未有一日消失,这些庞大的船只不仅保证了城市的食物供应——紧张,但从未短缺,并且送来了极大数量的陌生种子和种苗。生产队的人们将信将疑地将它们同本地处理过的麦子一起种下,由那些带着纸和笔来种地的队长带领着施肥、培土、间苗、锄草,繁重的农活很快消磨掉了人们多余的想法,水渠也比人们所想的更早地投入了使用,干旱对土地的影响便被抵消了,庄稼和那些不认识的作物很快生长了起来,并且长得很好——是前所未有的好。

    生产队的人们从未见过如此粗壮的麦秆和碧绿的麦叶,好像它们不是生长在如此艰难的年月中,而是长在刚被开辟出来的肥沃土地上,充满生机的绿色迅速覆盖了大地,整齐如尺划的田垄,蓬勃茂密的作物令每一个见到这座农场的人都发出惊叹,尤其那些被自己的领主驱逐到这座城市的灾民们,不管他们之前是多么地绝望,见到这片土地的那一刻都会被点燃希望。只有很少数的人还在担心这些作物被法术过早地激发了种子的潜力,没有足够的力量结出果实,但这种忧虑在那种叫做“玉米”的作物结穗之后也消失得差不多了。

    人心因此安定下来。庄稼从生长到收获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种在水源充足的土地上的蔬菜却很快就可以供应城市所需了,每天都有无数的新鲜蔬菜被采摘下来送往食堂,虽然灾民居住区内也开辟了自己的菜地,但来到这座城市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无论有多少食物,都不够填满这数以万计的无底洞一般的嘴。于是生产队的人们又产生了新的顾虑。开拓者们在不计代价地救助这些饥饿的灾民,那等到土地收获的时候,是否还能如约定般给他们应得的粮食呢?

    这种担忧很快被生产队长们察觉,并且在例行会议上给出了回应:契约不会因为任何原因更改,所有生产队的成员都能得到他们合理的报酬。相比开拓者对这座城市的投入,要如约付给队员们的粮食简直微不足道,生产队一直吃的都不比任何人差,通过种植蔬菜得到的酬劳也从未有一次被克扣拖欠,每个队员都有了自己的一点积蓄,这难道还不能够说明开拓者的信用吗?

    人们毫无抵抗地被说服了,并因为自己的自私自利感到羞愧,他们很快就找到并指出了在队伍中传播谣言的人,让他站起来接受大家的责备。在这件事之后,生产队再没有出现过大的波折。再然后,秋天来了,庄稼要收获了。

    这是生产队最忙碌的时刻,城市调了一些人去帮助他们收获,并将丰收的消息传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没有什么人怀疑丰收是不是真的,但相信丰收是真的,同亲眼见到粮食堆积如山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作为易受害的作物之一,玉米有惊无险地抵抗住了蝗灾,大部分叶片不可避免地有被啃咬的痕迹,但穗棒基本都包衣完整,粒实饱满,来帮忙的人们将密林一般的玉米杆放倒,在将棒子掰下来的时候,他们本能地计算了一下……

    毫无疑问,开拓者在这些土地播下了许多的种子,但是他们收获的是十几倍,几十倍?还是一百倍?数不清!

    然而比起白薯和红薯的产量,玉米的丰收似乎也不那么令人惊奇了。

    哪怕是亲手将这些作物种下,看着它们一日日长成的生产队队员,在面对收获的田块时,也会感到精神恍惚。

    太多了,实在是太多了。

    这场丰收并非毫无迹象,这些茂盛的绿叶作物生长极其迅速,它们的地上部分实在是过于蓬勃,以致于农民在打顶的时候怀疑过它们是否也应该算作一张蔬菜,虽然生产队花了很多功夫来控制它们过度生长,但直到一个月前,队长们还时常凑在一起,扒开一些苗株下的土壤,神色凝重地讨论……所以队员们也难免感到忐忑。

    然而这似乎不过是这些外乡人一贯的谨慎,实际的收成没有任何值得担心的地方,至少对传统的农民来说,哪怕是做梦,他们也没想过这样的产量。从地下翻出的薯块从大田的这一头堆到那一头,平车从早运到晚,仓库装满了一个又一个,更不必说那些从城里来帮工的人们,他们受到的冲击简直无法用言语表达,每天收工时,所有人的脚步都是虚浮的,一部分是因为劳累,另一部分是因为这难以置信的收获。若说玉米、白薯和红薯的丰收是因为来自远方的神奇良种,在面积较小的田块中种植的本地作物也得到了不错的收成,最差的部分也能得到一定的粮食,不比平常的年份差多少,那么外邦人在农事上的技艺显然也同他们建设城市的才能一样是神乎其技的。

    经历了这样的丰收,至少在新玛希城,在听到那场广播时,没有人怀疑开拓者来处的那个国度能取得那样的成绩。粮食的危机不再是人们心头的重担,城市不仅能让人们活下去,还让人们看到了光明的未来——只要新统治者愿意给他们种子和土地。

    第409章 小龙回家啦

    救济不能一直持续下去。

    仍能维持,但始终有很大的压力。即使第一期试验田已经获得基本成功,新玛希城物资紧张的情况也不能得到根本改善。实际上,哪怕到了今天,新玛希城的开拓者们仍旧对自己能坚持下来感到不可思议,十万个活生生的却几乎一无所有的人,不仅要吃的和喝的,还要有住的地方,更要命的是,他们还要做防疫工作。

    不过工业城的物资供应是非常强力的,在这样强大的支持之下,人的能力似乎也因为急迫的需要产生了飞跃,要形容的话,在最艰难的那些时候,他们感觉自己的身体和头脑都陷入了一种机械般的空灵,工作已经变成了一种本能,无论手边的事务是如何千头万绪,无论安置区又传来什么坏消息,他们都能面色不改,有条不紊地将眼前的工作按轻重缓急一一完成,工作会上从不吵架,并且十分有规律地吃饭休息。他们当时的样子一定有些可怕的地方,以致于安置区的人们说起那时候来都有些敬畏。

    “你们只是被逼得太紧了。”已经同工作组组员亲近起来的人们笑着说,“那真是一段要命的日子。”

    因为令人敬畏有助于建立秩序,将很多有违当地传统生活习性的规则推行下去,最重要的是,工作组的大多数成员都觉得,那种忘我的状态是濒临绝境之下的超常表现,是很难再现的,他们也不太想再一次将自己的潜力压榨到枯竭。很少有人会感到怀疑,回头细究当时整个组织的异常状况。

    虽然要追究起来,范天澜也不是很在意。他只要云深不要太介怀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他对他的天赋仍然缺少有效的控制方法,尤其是……他不在他身边。

    无论如何,新玛希城度过了最难的一关。主动的和被动迁徙而来的十万余人中,只有五百多人由于疾病、营养不良和其他原因在入城后死去,其余的人活下来之后,基本适应了安置区的生活秩序,扫盲和对他们再组织的工作进行得都比较顺利。随着秋收的结束和联盟部落大会的召开,新玛希城的工作也将步入下一个阶段。

    同安置区里的人们想法一样,即使能够容纳,城市现在的管理者们也不打算把灾民们全都转化为常驻人口,他们已经为这座城市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计划,即使这个计划进行顺利,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为十万人提供足够的工作机会。虽然这十万人中有一部分是青少年,若以家庭为单位,十万个人也能切割为数目少一些的基本单位,以联盟的标准计算工分购买力的话,一个家庭中只要有一两人能工作,其余人也是能生存下去的,虽然生存质量不会很高。

    但无论工业城那边还是在开拓者内部,既不想要人口完全集中城市,更不希望在这座新兴城市内部出现这样的贫民窟。确实有一些人希望能留在这座城市里,不过也有许多的人们对土地仍有长久的本能的渴求,试验农场的丰收毫无疑问会激起他们更多更深切的愿望,开拓者们感应得到,也有足够的条件实现他们的愿望。

    由于瘟疫、干旱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新玛希城如今是极大收缩的状态,人口和物资都被聚拢在城市之中,但城市能够直接控制的区域反而变得越发广大,在通往王国内部的主干道上,所有赈济点临近的村庄都被他们的领主舍弃了,被舍弃的不仅仅是土地,还有被签署了弃绝令的村民们,无论他们是否为外邦人服务过,教会一律将他们斥责为悖逆者,而奥森郡的叛乱和屠杀事件进一步加剧了这些地区的孤立状况。天灾和人祸的双重作用使人们不得不寻求新玛希城的庇护,开拓支队在接纳这些村庄的逃难者的同时,以书面形式确立了他们对这些土地的控制权。

    那么,让人们在这座城市等候到春天,再带着粮食、种子和新的契约回到他们的村子,这样就算完成使命了吗?

    那么开拓支队就真的是一支完全不求回报的圣人队伍了,就算能干,也没有人想干这样的好事。年轻的队伍成员怀着改变世界——至少是改变这片地区腐朽秩序的热情而奋斗,他们已经做了那么多的事情,自然不会到了田园牧歌这一步就收手。何况他们之中很少有人体会过传统村庄的安宁生活,被压迫、被奴役、被贩卖的经历占据了他们生命中的重要部分,在传统的秩序中,个人的安宁像露水一般易逝,更不必说如影随形的饥寒。直到工业城和工业联盟兴起,他们不仅得到了自由,过上了相对富足的生活,并在向外开拓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力量带来的强烈自信。

    作为新的统治者,也因为灾民潮时艰苦的工作,他们本能地想把什么都抓在手里,于是在讨论新玛希城周边的农村建设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地舍弃了旧的治理方式,各个小组都提出了自己对农业的看法,在会议上,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工业城特有的大农场模式和前往奥森郡的工作队要试验的集体农庄模式。

    还在持续的天灾证明了个体的力量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是无力的,在奥森郡叛乱导致情报渠道中断之前,只有采用了新式农具,尤其是水车这样的大型农具,并加急进行了一些如修渠、挖井这样的小工程的庄园和村庄能比较正常地进行农事活动。即使现在无法进行实地调查,但通过城中交易行从商人中搜集来的间接资料,整个平原地区的生产生活都因为这一年的连续灾害受到了沉重打击,粮食短缺的影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试验田丰收的情况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向外传播了出去,已经有领主表达了等到冬天过去,领民带着这些神奇作物的种子回到他们土地的强烈愿望。

    这里又出现了那种奇怪的现象,贵族领主们憎恶、嫉妒和时刻盘算着如何将这座城市的新统治者赶走,却又同时相信着经历了灾民潮的外邦人依旧会让他们以极低的代价获得极大的好处。

    商人们似乎认为这仍然是可以通过谈判和金钱交易解决的问题,但开拓者们早就对这些贵族统治者感到厌烦了。贵族的胃口大得永远喂不饱,除非无路可走,他们也不会主动追求进步,时间和资源都是如此紧缺,为何不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来到新玛希城的人都要被留下来。虽然城市最多保有三到四万的常住人口,但环绕着城市,以交通线为纽带,将建立起三十到五十个基点村,这些采用新的农具、新的种子和新的生产方式的新式农村不仅吸收剩下的人口,更将形成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坚固集群,只有建起了这些基点村,城市才能算是实现对这片地区的完全控制,并加强同奥森郡的联系,为日后对奥森郡的完全改造,两个地区的一体化打下基础。

    虽然受到的是另一个体系的教育,但开拓支队的年轻人们思维仍带着这个世界的鲜明印记。他们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认知体系,既能向上兼容——术师带来的哲学真理,又能向下拓展——强者制定秩序,我的是我的,你的也要变成我的。对他们来说,灾民潮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大量闲置的土地和大量急需生存资料的人口,能够让他们做一些之前只能想想的事。

    他们可以参考的资料不多,但这样反而让人更为大胆。

    已经结束的秋收的意义是重大的,它不仅证明了高产作物在新土地的适应良好,也给开拓支队和城中的人们带来了强烈的信心,包括已经带着工作队离开的塞力斯主教,他在队伍出发前也参与了收获,对能否重整奥森郡再无疑虑。生产队很愿意把试验农场进一步扩大,无论是出于谨慎的心态,不敢尝试在没有专用肥料和外邦人队长的技术指导的情况下单干,还是感到集体劳动更有效率,为收获而狂喜的队员看起来十分满意他们分配到的粮食,没有人去向队长询问什么时候解除契约,让他们独自耕种自己的土地。城中的人们向往这样的收成,同时也认为这样的高产是同特殊的生产方式和劳动方式相适应的,他们很少有人相信通过传统的耕作方式能达到同样的丰收。

    信心是下一步工作的基础。通过掌握玛希城以来搜集的地理资料,开拓支队确定了十三个基点村的选址,并建起了沙盘,这十三个基点村错落分布在一条围绕着城市的环形带上,因为道路建设有了一定的成果,已经建成的路段可以短暂通行履带拖拉机这样的大型机械,布伯平原冬季的降雪期不长,土壤封冻情况并不严重,加上充足的人力,在春季前完成这十三个基点村的初步建设在计划中是可行的。

    既然条件基本具备,那么就要着手开始工作了,不过在进行下一步的大规模建设之前,作为开拓支队的领导者,范天澜需要暂时离开新玛希城,回工业城述职,并参加接下来的重要会议。

    他的离开对城市毫无疑问是有影响的,但这种影响不会动摇城市的稳定,也可以尽力降低,除了对未来一个月内的日常事务作出安排,对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准备预案,离开之前他还需要给城市的内卫和外围保障力量赋权——授予他们在紧急时刻大规模使用大火力武器的权力。

    “希望不要有人的脑子太不清楚。”守备工作的负责人笑着说,“我们可是每天都躺在这些东西上面睡觉的啊。”

    范天澜用不到两天的时间安排完了工作,身上没有带什么行李,也没有任何送行的仪式,他像平常一样走出自己的办公室,穿过城市,同其他人一起登上了回程的白船。精灵梅瑟达丝与之同行。虽然这次旅程是一个比较难得的直面龙之子的机会,但精灵数次鼓起勇气,也没有能够成功来找他攀谈,大部分时间只能待在自己的舱室里奋笔疾书。

    巨大的,从容得近乎优雅的白色船只穿过水流缓慢的河面,晨曦微光中,它们如同驶入一阵薄雾,那惊人的体积变得模糊,无暇的底色也仿佛被碧绿的河水同两岸的秋色浸染,那些鲜明的线条弥散了,融化了,船队如同走入了画里,化作了粼粼的波光。

    越是逆流而上,岸边的秋景越是纷繁,天空高远,山峦层叠,在这淡蓝、浓绿和褐赭的底布上,自然之手用凉爽的北风之笔点染了许多浓丽亮色,有时是精心细描,有时是大笔泼绘,无论怎么看都是很美的,岸边的苇草也从鲜绿变作了金黄,它们映照着水面的叶子和弧形流畅的支杆在阳光下交织成了光的海洋,苇花便是那层层叠叠的波浪,当风吹起时,大片毛茸茸的雪便从浪头飘了起来,将生命朝广阔的天地扩散。

    精灵在抬头看向舷窗外的时候,不能不想到自己的上一次航程。她能够欣赏这沿路的景色,心灵如同在森林那般澄净和愉悦,是因为她已经在居留新玛希城的过程中消除了心中的块垒吗?还是因为她要去的地方是即将闻名于世界的奇迹之都,能够给她更多问题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