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着淘宝去异界 第248节

作品:《随身带着淘宝去异界

    精灵眨着眼睛,只是一墙之隔,这儿连空气都不一样了,医院散发出来的带着凉意的石灰气味是寂静的,扑面而来的热风则是喧闹的,虽然这片城区其实并不吵闹,管理者让人们没有多少时间和理由吵闹。以数万计的人聚集在有限的土地上,连呼吸都能形成一处热岛,但在这个炎热的季节,梅瑟达丝同伙伴一同走入街区,却不觉得焦躁压抑,用动力煤油驱动的拖拉机以远胜人力的速度整理出大片土地,工业城的开拓者们有足够的余裕,以建设城市一样严谨的态度对待这片安置区,所以眼前的城区街道平直开阔,屋舍整整齐齐,道旁沟渠流水潺潺,甚至同样有丰茂的路边菜圃。

    若非这些住所都只是低矮茅屋,在菜圃间扑虫的孩子衣衫褴褛,走在路上的成年人数量寥寥,大多身形消瘦,望向他们这些穿着工作服戴着口罩的人时神态拘谨,这里实在不太像一个临时的灾民聚居地。

    他们走过街区小广场,广场中搭了一个临时的草棚,几个很大的木桶一字摆在桌前,有人守在称量器具后,看到工作组走过,也对他们点了点头,有孩子拿着装得半满的布袋跑过来,他就低下头接过,把那个脏兮兮的袋子放到天平上。即使隔着一段距离,精灵也能嗅到虫子汁液透过布袋散发强烈的气味,这些被拧掉了脑袋的虫子和那些被照料得不错的蔬菜一样,都会换成只给孩子能使用的货币,他们可以用来缴纳学费和在学校里加餐,虽然条件所限,他们一日只上半天课,但只有上过了学,他们和他们的父母才能获得进入“真正的玛希城”的许可。这给了他们很大的动力。

    孩子们在努力捕捉能给自己带来收入的虫子,除了他们自己的一些小争端,这儿没有什么人会给他们伤害,何况广场上的收虫人也是他们的看护人,还学过一些处理伤情的小技巧。这些孩子的父母已经早起前往工地,因为住宿区严禁明火,所以孩子们只有先去学校,成年人也必须通过他们的工长才能领取早餐票,虽说外邦人的伙食不太顶饿,可这遭瘟的年月,除了玛希城还有哪儿能让人顿顿饱餐?他们有自己的土地,年景最好的时候都不敢想呢!

    何况外邦人与其说是在榨取他们的劳力,不如说是宽容的师傅在教导弟子,经过了几个适应阶段才来到这片安置区的灾民大多曾是农民,粗粝的手掌只握过农具的木柄,使用得最多的工具是自己的身体,要他们跟着工长摆弄那些锤铲斧钎,刀剪针凿,那实在是为难他们石头般的脑袋了,时常有人不小心弄伤自己,但很少有人叫苦逃避,质疑这些学习的意义。

    他们告诉自己的伙伴和孩子,人不能这样愚蠢。

    搬移到这片区域的居民是在行为上差不多已经完全驯化的,他们都表示过成为玛希城的新居民的强烈希望,离他们成为真正的居民也只差一两个流程,虽然也定时有人去了解他们的需求,观察他们的精神状态,但安置区的工作重点已经不在他们身上了。

    灾民工作真正的重点始终在容纳区和观察区,也是精灵和她的伙伴这一趟行程的终点。东城区一半以上的工作组都集中在那两三个区域,领主和教会针对外邦人的猛火战术已经快要燃尽他们的薪柴,每日新增灾民的数量明显地下降了,但容纳区和观察区的维持压力仍然很大,一个工作组对应一个街区,一个骨干成员要负责面向一百五十到两百名灾民,工作中还有一定的可能被传染病症,灾民将抗生素视为万灵之药,工作组不会有这种误会。不过跟实践中遇到的其他问题比起来,这点风险并不值得特别在意。

    逃到玛希城的人们被自己的领主抛弃,失去了土地,艰辛跋涉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精神上难免惶然,加上玛希城已经没有教堂和教士,他们也找不到一个熟悉的偶像来承担心灵的寄托,“外邦人”强硬的管制在这时反而让他们感到了安定。于是理所当然地,灾民们依照过往认知将这些外邦人视为新的领主、新的主人和保护者,然后由此寻回他们熟悉的那种生活。

    他们觉得自己应该回到那种生活,因为他们从祖辈起就是那般度日,血脉中没有流过一滴智慧之血。

    然而“外邦人”是这样地强大和慷慨……于是他们表现得更为顺从了,但这不是工作组想要的。

    工作组想要的是让他们再也不能回到过去,于是人们用羔羊一般的顺从反抗他们的工作。

    他们唯唯诺诺,言听必从,可是从来做不成什么像样的东西;他们努力地去达成失败的结果,也会深感羞耻,下一次却依然如此;他们战战兢兢地面对赞赏,反而欣喜地接受惩罚……虽然真的这样捣乱的人不多,却大大增加了安置工作的难度,人的精神意识不是泥土可以随意塑形,一些管理手段有效,却难说能否长期作用,工作组必须考虑得更长远一些。

    于是落到实处的工作就变得更为繁琐和艰难,在梅瑟达丝同事收集的资料中,工作组也会有些诉苦和抱怨,这些问题大多能够得到立即的回应,也有极少的几个会变成专门的会议,临时政府以一种堪称吓人的效率处理了几乎所有可能的危机,精灵查阅资料时都有些心惊肉跳,看阶段总结时,却又似乎一切都在他们的预料之中。梅瑟达丝试探自己的同事时,他们平常又骄傲地回答她:因为工作组接受任务的时候已经知道,管理事务涉及的群体越大,越多矛盾的因素,越有可能发生不在预案之内的状况,如今绝大多数的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最终他们还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事实证明了他们的方向是正确的。他们不是只有自己。没有什么可怕的。

    精灵暂时不能对此评价。在她提出参与外务的要求之前,在相关的工作记录里,梅瑟达丝还有另一个发现,那就是明明工作组要承担的使命是这样沉重,却没有迁怒,没有将那些软弱又顽固的灾民当做负担,相反地,他们懂得为何人们时常表现出固执和愚昧。

    ——这是一种多么教人诧异的情感才能?

    似乎有一种后天的禀赋决定了他们有这样的表现,梅瑟达丝敏锐地发现了这种才能,或者说这种意识自觉在玛希城诸多决策中产生的影响,她不知道那位殿下是否能感受到这些,但他通过实际行动放大它们,决定了整个玛希城的赈灾方案。

    在布伯平原的其他领主都难以保证领下人民生存的时候,玛希城的临时政府在安排专人进行灾民的精神卫生工作。精灵知道这种工作的价值……却不因此减少半分震惊。

    她在世界的这一端代行女王的意志,要为她的王和故乡观察这场正在发生的战争。这场战争不仅仅发生于现实,不仅仅是一个统治者取代一些统治者,术师催生了这个世界仍未出生的一种力量,它崭新,蓬勃,需要寻找、并且会自主寻找属于它生长的空间,它的根须要深入大地,还要进入人的灵魂。虽然习惯使用语言工具的人常有一种赋予事物过多意义的恶习,但哪怕仅就眼前所见,梅瑟达丝也不认为她能找到多少合适的词句给玛希城本身定义。

    精灵从工业城来到玛希城一路而来遇到的绝大多数人,包括术师在内都将玛希城的赈济工作当做城市建设的一项来对待,他们身上有一种平和的、却又天经地义的态度,同这个秩序体系之外的其他人与事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不特别拔高自己的行为目的,精灵作为第三方记录者,却不能轻视他们这些实践活动在更广泛层面上可能导致的风暴。

    第386章 灾民的一些日常

    当精灵暂时摘下口罩向人们介绍自己时,九号街区的居民产生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反应。无论生活如何困顿,人类对美的感知都不会完全消失,何况这批即将转入安置区的新居民生活已经不算困顿——无论比起跟他们过去任何一个时刻。

    精灵希望以普通工作者的身份开展自己的活动,但她本人的种族本身自有特殊性,工作组内部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讨论,很快就为她选择了一个互助小组作为她的采集对象。精灵并不认为这种好意让她失去了自由,而且他们的推荐对她而言确实相当合适。然后她见到了那位小组长,一个脸上有烧伤疤痕的褐眸少女。

    这个女孩只有十五岁,精灵了解到她不仅是九号区街道第二互助组的组长,还是本街区捕蝗队的队长,以这样的年龄管理超过三十名成年人,这个孩子的能干是毫无疑问的,不过能成为重点后备名单之一,她并不是一个只懂得温顺服从的人。能在被亲人抛弃后带着五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跟上逃离领主的大队伍,最终全员来到玛希城,这位少女的这份勇气和坚毅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耀眼的。

    精灵和她打了招呼,询问她的姓名,少女虽然表现得有些紧张,但仍口齿清晰地回应了她的问题,两人交谈几句后,这位叫夏拉的女孩通过努力不去直视梅瑟达丝的眼睛来让交流顺利进行,梅瑟达丝没有感觉到冒犯——她同那位黑发的龙子殿下说话时也是这种态度呢。

    她们没有坐下来交谈,精灵找到她的时候,这位姑娘已经带领她的组员完成了街道今日的轮值作业,男人换好了各屋的水罐,清洗了便桶,女人打扫了街面,整理了菜圃,孩子也由街道的大孩子送去学校和小广场,完成这些例行工作后,他们就要一起去居住区外捉虫了。精灵想了解的正是他们真实的生活,于是欣然随行。

    精灵的加入让这支队伍的气氛发生了变化,人们偷偷地打量她,即使口罩掩去了精灵大部分的容貌,让她并不特别醒目。而在被他们观察的同时,精灵也在观察着他们。

    这支捕蝗队的成员男女性别比大约是一比三,所有人都穿着一样的衣服,拿着差不多的工具,看得出不少成员间有亲属关系,这种关系大多是夫妻或者兄弟姐妹,没有一个老人。越是后来到玛希城的灾民中的老人越少。精灵知道人与人抱团时对外人会有天然的斥力,一同经历过灾难的亲属会有更强的凝聚力和更大的排他性,但她没有在这些人的注视中感觉到明显的恶意,他们对她是好奇的,评估的,也有一些畏惧,他们没有把她视为怪物异类,也没有把她当做一个“普通女人”——一种在世界的几乎所有角落都最容易被损害的身份。这不是因为人们通过外表知道了她的力量,而是因为——精灵低头同夏拉说话时,一块醒目的黑色胸牌会从她的胸口垂下来。

    夏拉胸前也有一个相似的牌子,不过是原木的。

    这位少女领队并不多话,但她诚实、认真,能准确理解精灵提出的问题然后做出回应,两个人的交流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精灵只要愿意作出姿态,获得常人的好感并非难事,所以她很快感受到了女孩对自己开放的善意。

    “在这儿的生活和过去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开始的时候很不习惯。”精灵问夏拉,“你们也会这样觉得吗?”

    “会的。”夏拉说。

    “现在呢?”精灵问。

    “现在不会了。”夏拉说,“对我们有好处的事情,我们总是习惯得很快的。”

    “就算外邦人总是强迫你们?”

    “没有,没有人强迫我们。”夏拉说。

    “工作组总是差使你们去干活,这也不是强迫吗?”精灵问。

    “我们是得去干活,但那不能叫强迫。”夏拉认真地说,“一个人生病了要喝热水,你给他热水不是强迫,一个人没有住的地方,你给他砖头和茅草不是强迫。一个人摔断了腿,你把那条腿用木板夹起来,就算那真的很痛,那也不是强迫。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不知道自己的年纪,你给他纸笔,让他学习写字和算术,那同样不是强迫。”

    “可是他们让你们做的事情一件比一件更难,比如盖房子很难,写字和算术也不容易。”精灵说,“有一些人觉得那不是应该让他们去干的,他们不用去做那么多也能活下去。”

    “如果他们不用干这些能活下去,他们是怎么来到这儿的呢?”夏拉问,“他们在老家能活下去,他们跑那么远来玛希城干嘛?”

    “因为外邦人惹恼了不该惹恼的人呀,所以他们被当成了武器,然后毫不留情地丢到这里来。”精灵说。

    “那是领主老爷想害人,他们不把人命当回事,灾荒来了,他们什么都不干,缩在城堡里吃吃喝喝,看着外面的农民饿死,就这样还嫌他们占了地方。”夏拉说,“只有玛希城会救人,这难道是玛希城的错吗?”

    “当然是外邦人的错呀。”精灵说,“有人这么说,外邦人照顾他们是应当的,这是一种赎罪。”

    夏拉抬头看向她,眼神锐利起来。

    “谁?”她质问,“是谁说了这样的话?”

    “我不知道是谁,我只是听说有人只因为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被赶走。”精灵说。

    “你听谁说的?”夏拉问。

    “入关检录组每天都要上报人口数据到通讯处的呀。”精灵说,“我在编辑室听到了他们说起这样的人。”

    夏拉跟她确认了好几个名词后接受了这个信源。“被赶走的人活该。”她说,“怎么能让这种坏心肝的人来到玛希城呢?”

    “你认为玛希城市没有错,那些说坏话的人是不对的,很多人也是这么想的,不过那些被赶走的人说,这是因为你们拿到了外邦人的好处,所以就不顾别人的死活了。”精灵轻声复述,“你们明明已经变成了外邦人的奴隶,却还要为奴隶主说话,真是蠢得让人伤心……”

    少女嫌恶地打断了她:“他们真的走了吗?”

    精灵看着她,“走了。”

    少女几乎是失望地嘀咕了一声,为不能去给他们一点教训而遗憾,她又问:“他们走的时候,身上有玛希城的东西吗?”

    “应该是有的。”精灵说,“我看到规定说要给他们一点路费。”

    “这些渣子……玛希城对他们的敌人太宽容了。”少女低声说。

    “你认为他们是敌人吗?”精灵问,“只是说了这些话就会变成敌人吗?”

    夏拉严肃地、郑重地说:“是的,他们是敌人。”

    精灵美丽的眼睛弯了起来。

    “所以玛希城发现了,也赶走她了的敌人,”精灵柔声说,“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夏拉抬头看她,片刻后,她嗯了一声,点了点头。

    接下来精灵带开了这个话题,谈起了一些日常事务,并主动提起自己在工业城的一些经历,一点不意外地,夏拉对这些非常感兴趣。她们就这样一边交谈一边走过条条街道,路上又多了几支队伍与他们同行,人们打着招呼说笑起来,两名娇小的女性在这支汇聚起来的人流中渐渐不再显眼。人们汇合成了一支两百余人的队伍,不久就走出了居住区,成片的菜田出现在眼前,人们走过这些菜田,穿过一道绿篱,又来到一片农地,虽然打理得粗疏很多,但这里仍生长着作物,农地之后又是一道绿篱,又是一片土地,然后又是一道绿篱……他们足足通过了五道绿篱形成的隔离带。

    所有人都能听见了风声,穿过最后一道被啃咬得坑坑洼洼的绿篱后,眼前豁然开朗。

    与此同时,精灵的耳朵噌地拉直了。

    在众人面前,黄绿色的原野铺展到远方,日光热烈,却照不散盘旋在原野上的灰绿尘雾。因为那不是雾,那是虫的旋风。风暴般的振翅声铺天盖地。

    这实在不是多见的场面,捕蝗队的许多人也发出了哇哇的叫声,一是这可怕的灾情,而是为惊叹临时政府对虫灾准确得可怕的预测。精灵定定地看着这幅景象,直到什么东西有力地弹到了她的身上,她轻轻颤抖一下,夏拉转过头来,眼明手快地从她衣袖上摘下一只大腿粗壮的蝗虫,拧断头丢进腰间的袋子。捕蝗队的人们开始将衣袖卷到手肘,一边走向不远处的一个集合点,工作组的人早已宽阔的草棚檐顶下等候,捕蝗队的人们在签到本上按下手印,同时欢喜地谈论所见的蝗情,估算着今日的收益。

    精灵站在草棚外,神情犹豫。但几经犹豫,她还是走了过去,夏拉已经和其他队长一起领到了纱网,一一分发到队员手上,然后她带着她的队伍离开了这个集合点,奔向前方的广大战场。

    精灵看着他们张开纱网,迎风而行,无数蝗虫迎面而来,成千上万地投入那张轻盈的纱网之中,即使它们已经沉甸甸地坠下,捕蝗人仍然高举着袋口,在周围挥舞着草叶,不断将蝗虫引诱、驱赶到网中去,直到从网中跳出来的要比他们赶进去的更多,才用活扣扎起来,成袋地送往集合点,纱网的数量是有限的,另一些人蹲在暂时变得稀疏的地面上,刨开土石,掘出虫卵,筛去沙尘放入袋中,相比成体的蝗虫,这些虫卵的单价要高很多,又有一些队伍花了一些时间从远处找来许多青色的茅草,扎成中空的草笼,然后围着这些草笼不停歇地采摘纷纷而至的蝗虫……最近数日正是蝗灾的高峰期,这场生物天灾仿佛无穷无尽,一个又一个弹动着发出沙沙声响的网袋流水般送到集合点,很快就在草棚外堆叠成丘,但大地上的蝗虫数量似乎看不到什么减少。

    人的力量在这场灾难前似乎是徒劳的,口罩和额发挡住了精灵的大半面孔,她时不时看看草帘外的原野,一边利落地协助工作组称重,记录和搬运这些活虫子。她没有在工作组中,也没有在捕蝗队的人们身上感受到一点沮丧。

    中午很快就来到了。他们在一起吃了午饭,主食是薯饼和蔬菜豆腐汤,蔬菜和豆腐都给得很多,今天还有小小的糖块和一把蓬松香脆,如同草米一样的食物作为零食。精灵多看了这些“炒米”两眼,看到了那些拱节圆环下规律的细小触足。

    “!!”

    她的耳朵又弹直了。

    夏拉很新奇地看着她的耳朵,一边把那些炒米嘎吱嘎吱吃完了。所有人都面不改色,精灵没有问他们是否知道这是什么食物。

    午饭吃得大多数人都很满足,处理好餐具后,炎热的天气和饱腹感让人们昏昏欲睡起来,工作组带着捕蝗队的队长们推出来成卷的草帘,沿着草棚外的成排立柱展开,架起,又在地上铺了一层,很简单就做出了一个荫凉又通风的休息区,也有一些蝗虫跳到了帘子上,不过能够钻进来的不多,一些人欢喜地躺到草垫上睡了,另一些人还有一些精神,他们稍稍远离了那些入睡的伙伴,聚在一起小声闲聊。

    精灵也在他们之中,不过人们对她并不避忌,他们谈论今日的收成,自己已经得到的工分,孩子,熟人的闲事,和各种听来的传闻,都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但是精灵能从这些对话中感知他们真实的精神。她没有见过比术师领域内的人们更喜欢沟通和分享的普通人,那是因为他们日常生活在一种被营造的“高密度的信息环境”中,玛希城的安置区不算是这样的环境,但这些即将成为城市新居民的人们受工作组的影响很深,最重要的是,他们在这里得到了非常大的安全感。

    外邦人的强大、智慧和对弱者的周全照顾让他们非常期待成为正式居民之后的生活,他们讨论自己会去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是学制衣、做鞋、烧窑、当车夫还是做木匠,或者更出众一些,被工作组选中,有机会成为他们的伙伴之一,就像夏拉那样。

    精灵有些意外,她意外的是夏拉曾经差点成为一个护士——在玛希城,由于医护工作组的工作直接关系人的生命,实际地位是比较高的,收治区也一直缺少人手,但在有关工作人员询问她的想法时,夏拉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夏拉说:“我不会去当医生和护士的。”

    即使那已经是发生在好多天之前的事,其他人还是发出有些遗憾的声音,虽然他们并不觉得夏拉是不知好歹。抵达玛希城时,包括夏拉自己在内的六个孩子都染上了病,所幸他们经过治疗活了下来,夏拉在病区学会写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当初救治了他们的医护人员写了一封信。

    “我不讨厌照顾人,我已经有想去的地方了。”夏拉平静地说,“我想去饲养场。”

    “饲养场?”精灵问。

    “那可是个好地方!”其他人说。

    夏拉也点头,“是的。饲养场多好啊。那儿养了那么多家畜呢,可不是一两百只,一两千只,而是数都数不清的数量,什么老爷的庄园都没有那么多,可是一个工作组就能管好这样大的一个饲养场,多么厉害!而且家畜只要好好照顾它们,就会长大,会生蛋,也会生崽子,会一代又一代生下去,它们的肉能吃,皮可以做鞋子,毛可以做衣裳,粪还可以用来做肥料,没有一个地方不是有用的。”

    她抬起手,五指张开,然后握紧。

    “我要是一年能养出一万只鸭子,”她充满干劲地说,“总有一天,我们所有人,每天都能吃到肉!”

    “好!”

    “能干的小妞!”

    “我们就等着你了!”

    其他人叫起好来,精灵也忍不住微笑起来。

    火辣的正午阳光被挡在厚实的棚檐外,草编的幕障轻轻摇晃,微风丝丝缕缕透进来,人声渐渐低下去,休息区里一片宁静,夏拉微蜷着身体,也在精灵身边睡着了,精灵不用休息,虽然她的外表看起来轻盈纤细,但森林一族先天体能比一般人类好得多,她背靠着立柱,先是低头写了一会日记,然后又抽出一张白纸,展开她的写字板。

    午休结束的摇铃响起,夏拉揉着眼睛爬起来时,精灵已经把铅笔收回了笔袋,正在折起写字板。

    “这是什么?”夏拉问。

    “你看。”精灵把那张白纸掉了个个递给她。

    夏拉低头看去,睁大了眼睛。然后她问精灵:“我可以让他们也瞧瞧吗?”

    “当然可以……只要你们不觉得它太简陋。”

    “这怎么能说是简陋呢!”夏拉说,她小心翼翼地捧着画跑开了,很快地,人们就在她身边聚拢起来,发出阵阵惊叹之声。

    以精灵往日的审美,这确实是一幅再简陋粗糙不过的画,也许连作品都称不上,但在此时此地,只有速写这种方式能让她抓住自己最清晰的感情。在那张白纸上,她记录的是方才人们围坐交谈,夏拉握拳宣言的画面,她倾斜铅笔的尖峰,用擦痕草草描出人的服装动作,将尽可能细致的线条展现人们的面孔神态,男人在拊掌,有人在大笑,有人咧开了嘴,另一只还在背后挠痒痒,妇女们侧着头看着夏拉笑着,她们簇拥着她,有人拉着她的手,按着她的肩膀,她们眼里有欢喜和羡慕,倒映出少女眼中的亮光,在他们不远处,入睡的人们面容放松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