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着淘宝去异界 第30节

作品:《随身带着淘宝去异界

    然后另一种东西吸引了他的注意力。那是成捆堆叠在附近,在阳光下呈现出光泽柔和的白色布匹。它们单薄得像是一层水膜,却坚韧得多,而且手感非常光滑柔软。清晨的露水还未完全消失,闻风用拇指抹了一滴沾在上面的水珠,发现这种布匹完全防水。

    “……”闻风看着堆在草席上的数十捆同类布匹,又看了看逐渐向另一端排列过去的大棚骨架,有了一种微妙的猜想。

    风岸已经12岁了,最近几天晚上都和其他少年少女一起跟术师学习,至少已经能够认识所有阿拉伯数字的他已经能协助其他人的工作,如果不是今天早上轮到他看守孵蛋窑,也未必有这个空闲。不过他再空闲下去就该算作旷工了。他问了闻风一声,后者倒是不想再回到医疗帐篷,他身上的伤还需要过好一段时间才能好,但他睡了差不多3天,背上的伤因为传信人的药水,原本已经有所改善,术师分发给他们的白药也很有效,所以他是复原得最快的,这样再睡下去的话实在难受,而且他对这个温室的建造很感兴趣,让风岸去做自己的事之后,闻风留了下来。

    带队的遗族队长跟他是熟识,不过已经忙了一个早上的对方显然空不出时间来跟老友打招呼。闻风自己找了个背风的地方坐了下来,一边晒太阳一边看着他们的工作。

    远处的时钟指针最粗的那根向前转了两圈半之后,第一个日光温室的弧面部分终于完成了。

    这支小队的进度快有各种原因,但人才是最根本的。包括队长在内,有五分之一的成员在过去的几天内都做受到术师的提点,过一些相对复杂的工作,虽然未必有共同之处,却比其他人来的镇定和熟练一些,在他们的带动下,剩下的30多人也渐渐放开了手脚。大体上完成了基础之后,带队的遗族队长和两位组长又查看了一遍,确认应该没什么问题了,队长拨出四分之三的人把材料和工具搬运到下一座去,而之前更多的只是在打下手的那些人来到闻风面前,把那些奇异布匹成捆抱了过去。

    闻风看着他们把这种布匹展开,在临时搭起的一张光面木制工作台上某种工具把它们互相黏结了起来,形成非常巨大的整张透明薄膜。之后几个人爬上了已经固定好骨架的后墙,把这张巨大的薄膜一边抖开一边拉上去,直到完全覆盖整个骨架的弧面,然后上面和下面的人一起合作将它扯紧,用泥土压实接地的部分。另一部分人在大棚内部进行固定,最后从外面拉上一层粗铁丝,把整个弧面压稳。

    终于从里面走出来的遗族队长向后退了几步,和闻风一起看着在正午的阳光下醒目无比的白色大棚。前者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对闻风说道,“总算搞完了一个,看起来还行吧?”

    “我是觉得够可以了。”闻风说。

    “要让术师过来看看才行。”遗族队长说。

    闻风扫了一眼四周,除了他们两个没有闲人,“那让我去请?”

    遗族队长转头看了他一眼,笑了起来,“你?爬过去吗?”

    “……”闻风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我会记着你这句话。”

    他的同族哈哈笑了一声,“记着就记着,跟刚回来的时候比起来,你精神多了嘛。”

    “天天吃了睡睡了吃,想装死也难。”闻风说道,“那位术师让你们做这个干什么?”

    “术师大人说要用来种点东西。”遗族队长说。

    “种东西?”闻风看着白色的膜面,整个温室有七八十步长,将近十步宽,比他们现在居住的最大的帐篷面积还大得多,最重要的是这种温室要建六座,“……好像是行。那层东西是拿来挡雨雪的吧?”

    “不仅如此。”遗族队长说,对闻风说道,“你先跟我进去看看?”

    东墙的小门开着,闻风和遗族队长走了进去,刚刚建好的温室内部现在看起来相当地宽敞,透过薄膜照进来的阳光比外面要显得淡一些,不过四下里依旧明亮无比。闻风抬头四处张望着,走到只有几个人在其中的温室中央,他开口说道,“这里用来住人好像更好一点?”

    闻风这么想是因为摆在面前的事实,他们这些归来的伤员占了一个大帐篷加五个小帐篷,已经把一部分人给挤了出去。只要能让出两座这种温室,至少被他们挤占的空间就完全能够补回来了。而且这几座温室即使建成了,总的面积还不到已开垦土地的三十分之一,能生产的粮食实在很有限。

    站在门口附近的遗族队长笑了笑,“术师的计划是不会变的。”

    闻风抬起一只手,摸了摸上面光滑柔韧的薄膜,“我不过是想一想。”

    “事实倒是很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闻风看向对方,“哦?”

    “因为这是术师的安排。”遗族队长把身体靠在旁边的土墙上,说道。

    闻风也笑了笑,“好像有种看法——只要是术师的决定,那就是正确的。”

    对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没错,我也是这么想的。”

    “……”闻风顿了顿,然后问道,“因为他也是黑发黑眼?”

    “不仅仅如此。”遗族队长双手环胸,眯起眼睛想了想,接着说道,“这么说吧,在他来到之前,我们是爬在地上生存的。他来了,我们就站起来了,现在我觉得如果一直跟随着他,这位大人可能会带我们飞起来。”

    “这算什么说法。”闻风说,“至于飞起来——你难道想试试看跟我一样被那些长翅膀的大蜥蜴吊回来?”

    “哈哈哈,那种就不用了。”比喻不恰当的男人又笑了起来,“不过嘛,你难道就没有期待?”

    这次沉默的人轮到了闻风,良久之后,他点点头。

    “我确实也抱有期待。”比还不知道那件事的你们抱有更大的期待。

    好歹是一队之长,偷懒也不能太过明显,那位同族跟闻风打了个招呼之后就赶去另一座温室的建造现场了。闻风留在显得更为空荡的温室内,还是觉得与其用于种植,可能还是拿来安置没有住所的人更好。毕竟为了起到所谓的带头作用,遗族露营的次数比其他部族要来的多。闻风听说过术师那种堪称无中生有的奇特能力,那些大大小小的帐篷就是他在来到这片土地上的第一个夜晚他带来的,不过这种能力似乎也有其限制,因此住所的问题仍然有待时间解决。

    ——关于这个问题,曾经发生过闻风还不知道的一件事:对小孩子非常重视的术师每天都会挤出时间去看望他们的情况——虽然每天都有许多事情需要他给出建议或者做出决定,但似乎只要术师想,他总能够拿出足够的时间做他的事。那天术师就像平时一样去巡视帐篷,和那些小不丁点的孩子说说话,然后有一个孩子问了一个问题。

    “术师,您为什么不让大家都住进帐篷里呢?您不是什么都能拿得出来吗?”

    术师当时怔了怔,露出有些为难的表情。然后那个孩子被负责照看的女人抱走了,所以术师最后也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很快就听说了此事的黎洪几乎是当场就变了脸色,协助术师进行人事调配的他没有询问是谁教唆一个三岁的孩子跟术师说这种话,他第二天就把负责照看孩子的那批人全部换去每天清理公厕和搬运灰土,照看各族幼童的则换上了族长们挑选来的“品德可靠”的女人,孩子的父母们也受到了严厉的警告。这些行动都是私下进行的,术师那两天正在专心于砖窑的建设,同时还要处理伐木场和其他地方的问题,忙碌得几乎连进行每日行程的时间都没有,到现在也没发现各族族长在暗地里通气的事。

    术师可以说有某种程度的单纯,他身边那位却不是什么简单角色。族长们偷偷聚头的时候,那人也在一边旁听,虽然他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出任何意见,不过他是离术师最近也最他受信任的人,默认就几乎等于是支持了。

    闻风毕竟有伤在身,还未真正恢复的身体开始感到了疲惫。稍稍站了一会儿之后,他转身离开温度正在逐步升高的温室,然后又站住了脚。

    那个正向这边走来的黑发青年,正是各种奇观的创造者。

    第69章 集体力量大

    第一座温室大棚刚刚建好,后续的准备马上就跟进了。

    从沼泽那边运来的泥炭均匀地平铺在木制苗床上,经过水枪喷出的水雾湿润,然后细碎的种子被人小心地撒了上去。只是苗床还占不完这座大棚的空间,已经稍稍露出芽苗的薯种也分装进直径10公分的营养钵,在木架上一层又一层地摆放起来。梯形向上的立体式排列方式充分利用了空间,黑色的营养钵在架子上层层叠叠密密麻麻,仅仅就视觉效果来说也算的上壮观了。

    云深看了一眼温度计,这时候的室外温度在19°左右,大棚里的温度已经上升到将近30°,浇过一次水之后,湿度不必测量,用皮肤就能感受到明显的提高。他低下头去看工作日记,午后明亮的光线透过塑料薄膜照下来,云深被纸面的反光映射得微微眯起了眼,一只手从旁边伸过来,为他遮出一片阴影。

    云深抬起眼,看向身边那位身姿挺拔的俊美青年。来到这片土地之后,准确地说,是在子爵离开之后,范天澜身上原先那种凌厉得仿佛能够割伤人的气势渐渐收敛了起来,虽然谦和之类的气质还是与他完全无关,但云深那根迟钝的神经也能感应到他已经有了一些改变,至少不会光是接近就让两三岁的孩子因为害怕而大哭起来了。他跟云深默契也加深了不少,有些时候,云深没有开口说出来的事情,不必任何眼神接触,范天澜一样会感应到然后做出反应。

    就算是在过去的团队中,云深也很少遇到这样契合的同事。带着微妙的类似欣慰的心情,云深收回视线,低头在笔记本上写了几笔。

    “天澜,你已经把500个常用汉字都记下了吧?”

    “是的。”

    “字典你也会用了,”云深合上笔记本,和他一起从温室里走了出去,“你学习的速度真是比我快多了。”

    在小孩子们为小夜班上谁的表现更出色而暗暗较劲的时候,范天澜跟着云深学习的进度已经差不多到了初中阶段,除了数学曾经向某位贵族学习过,基础还不错之外,其他科目他基本上都是从头开始,因此这种进展可以说似乎非常地惊人。而且这些进步不仅仅表现在数理化一类的重点课程上,他对这些知识的基础载体——文字的吸收速度也令人感到惊讶。从从主动提出学习到完全记忆500个常用汉字,范天澜只用了短短两周不到的时间,虽然词汇量还比较少,现在他学会了如何使用字典,进步只会更快。相比之下,连总结会议发言也要跟他对稿,通用文字还学习不到200个的云深暗地里也不免感到有些惭愧。

    过不了多久他就可以放手让天澜自学了,不过在那之前,他那顶一半充作工作室的帐篷空间已经狭窄到连晚上睡觉都有困难的程度了,新来的书要挤进去,恐怕要把一部分东西先清走。

    “还是不够用。”范天澜木着一张英俊的脸说。他学习的东西越多,这个人和他讨论的话题越深奥,基础还非常薄弱的他时常跟不上对方的思维,而这个人这时候往往是径自陷入沉思,或者去翻找资料,或者拿过图纸修改,然后还会对他说一句谢谢你给我提供了思路。

    ……在工程师云深的领域,再少见的天才现在也是彻底的菜鸟。

    云深轻轻挑起眉毛,然后微笑了起来,“不要太贪心,慢慢来没关系。我们还有很多时间。”

    既是助手又是卫队的遗族青年在温室外的围观群众中开出一条通道,云深默默地看着那堵人墙,连忙快步和范天澜走了出去。现在正是午休时间,吃过午饭之后暂时空闲的人们对今天出现的新鲜事物很感兴趣——或者说,对术师带来和因他才出现的各种造物,这些在过去一直处于低发展状态中的人们都表现出了很热情的态度。

    早已习惯现代工业文明的云深可能不能理解,他在可以说极度困乏的环境下开展的这些改造,给这些单纯的原住民造成了怎样的震动。虽然云深暂时还没有时间对人们完整描述他的整个规划,但是从正在逐步实现的各个项目中,大多数的人都有了一种模糊的感觉。

    他们现在所做的,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已,这位神奇的术师带给他们,可能是一个梦一样的未来。

    因此就算对自己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能理解的地方,无需队长或者组长如何鼓动,人们都会尽力去配合从术师那儿传达下来的各种指令。

    充实的时间总是流逝得很快。夜晚到了,晚饭过了,接着就是已经成为惯例的总结会议时间。除了少数情况,云深都会保证会议在半个小时之内结束。

    云深坐在座位上,静静听着各队队长向他报告今天他们的工作进度,和往日不同的是,他在这个时候一定会放在手边的钢笔转到了范天澜手上。后者手上拿着一本空白的记录本,修长有力的手指握着笔杆,落笔的速度虽然不怎么快,却已经很流畅了。

    例行报告是云深加给他们的习惯,报告本身当然是简略粗糙的,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面对云深的时候说话总是不太流利。而各队队长能够描述地最准确的还是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进度只能表达个大概。云深给每支队伍都发放了他们在分工中需要用到的度量衡具,不过统计什么的,现在大部分还是要范天澜带人去过手才能算数。这些流程让大家都感到很不习惯,但云深还是让人们把这些坚持了下来。

    最后一位队长的报告结束了,云深翻了一下笔记本。

    “从我们来到萨德原地,至今已经过了十三天。第一天主要用于勘测地形地质,第二天拔寨迁移,第三天才开始真正记录,因此算作十天工时,”云深说,“今天我们作一个小结。”

    在其他队长报告的时候,底下免不了有人小声说话,在云深开口之后,全场都安静了下来。

    “我们目前的总人口是5046人,可用劳动力4189人。”云深站起来,用木炭条在背后用石灰水刷白的木板上罗列数字,因为大多数人都不识字,所以白板上的是对应那些名词的简笔画,“已有铁制工具是200把工兵铲,500把方头锹,300把镰刀,20把锄头,20把拉锯,50把手锯,50条线锯,少部分有所损坏。”

    木炭条划出的黑色线条来到白板的中间,“按照先后顺序完成的项目是,水力冲压机一部,容积20立方的炭窑两座,容积50立方的地窖四座,木制便桥一座,水力木工车床两部(已改良),砖窑一座,温室大棚一座。”稍作停顿之后,云深指向白板的最右侧,为了便于人们理解,他变动了一下单位,“目前整个集体的物资储备是,估算木料100立方,无烟煤27立方,硫铁矿17立方,生石灰10立方,河沙9立方,萤石和硅藻土少量。独轮车63辆,草筐和柳条筐201个,陶罐55个,铁锅7口,鱼松75罐,风干兽肉若干,兽皮不分大小357张,土豆25吨,白菜10吨,萝卜15吨。”

    低低的惊叹声从人群中响了起来。虽然每天各队队长都会向术师报告自己的成绩,但汇总起来还是第一次,而这些人也是第一次知道,在短短十天之中,他们居然做了这么多事情。

    “在这段时间里,大家能够克服这么多困难做到这种地步,让我感到非常惊讶。”云深微笑道,“大家都做得很好,尤其是几位队长和他们的队员表现得非常出色。”

    虽然没有字句说明表现出色的队长中包括他,不过塔克拉还是露出了高兴的表情。

    “在完成了这部分基础建设之后,我们的进度就可以快一点了。”云深继续说道,“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主要工程有几个,一是炼铁熔炉及其配套,二是温室地下水利管网,三是连栋集体宿舍,第四是日光温室大棚建设,这些工作都已经有了进展。我预计在将来的七天时间,我们可以把这些工程初步完成,至少四分之三能够开始实际使用。”

    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大部分人总算能在云深说出这几个陌生名词的时候套入既定印象了,范天澜在这个时候站起来,把白板转过了一面。长方形的白色木板上已经有了两个图案,云深习惯性地在木板上写下几个汉字,“接下来,我们要准备开始的是水窖和瓷窑建设。”

    加长到45分钟的会议很快就到了结束的时候。各队队长和团长纷纷起身离开帐篷,一群少年男女跟着涌了进来。当小夜班也结束,时间刚到晚上八点。

    云深和范天澜一起走出帐篷,向着他们的住所走去。夜晚凛冽的寒气浸入单薄的外套,范天澜刚刚把一件大衣给他披上,云深就忍不住打了个喷嚏,范天澜默默地把手帕递了过去。

    走到帐篷门口的时候,云深却驻足了。

    “……星星很漂亮。”他抬头看着夜空,轻声说道。

    这是一个无月之夜,也许是寒冷给人的错觉,空气显得非常清澈,密布深蓝天穹的星辰更是明亮得耀眼。漫天星光无声洒落,时间和空间在瑰丽的光海之下暂时都变得飘渺了起来。

    范天澜也仰头看了一眼光华璀璨的天空,美丽的东西他虽然也会有感觉,对行走过半个大陆的他来说却算不上什么特殊的景色。他的视线随后落到了云深的脸上。星光很淡,对拥有夜视能力的他来说却已经足够明亮了。诸天星辰倒映在那双清澈的黑色双眼中,仿佛另一片更温暖的星空。

    沉默了一会儿,范天澜开口了。

    “‘在穿越时间与空间的永恒之海呈现的镜像中,储君见到我等君王的王座对面,堪比日月之双星即将从黑海之中升起。命运如同河水奔流向最终归宿,在此之前孤寂而无趣的漫长时光之中,居于世界彼端的至高者们期待着与双星轨道交汇之日’。”范天澜说道,“云深,这段为你跨越数万里传来的短信不仅仅是邀请。信中包括了一个与你有关的预言。”

    云深把脸转了过来,有些疑惑,“预言?”

    “‘堪比日月之双星即将从黑海之中升起’。你应该就是他们所谓的双星之一。”

    对一个唯物主义者来说,预言只是神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深一直都不怎么感兴趣,他笑了笑,“这叫什么预言……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啊。”

    “……”普通人。范天澜默默地看过来。

    第70章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只是一个普通人。

    至少从云深自己的角度来说,这是事实。双硕士学位,二中一高工程师职位,大型国有企业工程项目组组长,还有两年半外派工作经验,这份履历提出来看当然是很出彩的,以至于他为了在那短短三天内正式离职而不得不借助时空管理局的力量。不过祖国的人才太多,有23岁就攻关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关键技术的博士和26岁的航天部门总工程师,未见于纸面报端的牛人更是众多,相比之下,云深这点资历也算不上什么。而来到这里之后,过去的所有学历职位什么都成了浮云,虽然他脑子里的知识还在,但那些建立在数次工业革命基础上的知识体系只有在遥远的未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就个体来说,他的生存能力很低,身体素质也不怎么样,至于法术和奥术这类不在常识内的力量,当然离他更为遥远。要说有他现在有什么地方可以称道的,就是意志坚定,外加运气实在很不错而已。

    用他那位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友人的观点来看,历史总是因为特别出众的天才和蠢材而改变,而社会的总体进步则是由精英推动的,占据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只是天才和精英产生的土壤。普通人是社会需求的提供者和成果的分享者,站在分水岭的一端,另一端的是创造者和控制者,无论社会如何进步,这种阶级几乎不可能消失。而对他一个在网上比现实活跃得多的死宅凡人来说,像云深这种早早跻身精英阶层却无自觉的人生赢家,真不是一般的讨厌。

    “这句话就逻辑来说漏洞太多了。”人生赢家说,不知不觉地换回了母语,“只有意象的拼合而没有具体的指向,这句话不可能有精确的释义。而解释权掌握在发布者手中,只需要针对已发生的事实增删补充条件,就能实现它的逻辑自洽……”

    范天澜的眼睛已经变成了--的形状。虽然他年纪轻轻就面瘫的脸上很少有什么明显的表情,不过日夜相处,言传身教之下,云深对这位已经成为自己半个学生的青年的情绪还是比较敏感的。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停了下来。

    “那么就是这样了。”范天澜说,虽然除此之外,亚斯塔罗斯也已经知道云深的来历,风暴君主一贯的风评是恣意妄为,却很少插手领地之外的事务,这封口传的短信已经是非常难得而且怪异的了。黑发黑眼的醒目外貌在遗族中就像湖泊中的一滴水,南山和黎洪也许同样猜测过云深的来历和身份,但无论他们有过什么猜想,在那个确定云深在这个群体真实地位的夜晚中,南山带头向他誓约的行为已经说明了他们的选择。

    云深轻轻点头,“不管别人有什么说法,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是一样的。”

    已经开始的计划,除非遇到不可抗力,否则就应该继续下去。

    小结会议结束后,云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炼铁熔炉上,材料准备了这么长的时间,所有计划中最核心的,也是黎洪为代表的遗族人最为期待的部分终于开始动工。其实在此之前他们已经用自烧转砌造了一个生铁炉,能够日产数百公斤生铁,不过还要经过其他工序才会变成能够投入应用的熟铁,至于钢材,那就先不要想了。金手开得再多,云深也不能直接从那边买个小高炉过来,就算真能买得到完整地送过来,对他和这些正在艰难积累建设经验的人们来说也没有多少好处。因此工程还是规规矩矩地(照云深的标准)从初级阶段开始。

    从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砖窑出产的砖块几乎全部投入了铁炉的建设。建材的耗费如此惊人,主要是因为熔炼炉和预热室的墙壁相当厚,足足有70厘米,这方面的工程不必云深费心,真正需要他动手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坩埚,另一个就是炉内的耐火砖,两者都必须能够承受1600°以上的高温,才能算是达到云深的设计要求。眼下云深能够掌握的硅藻土可以做出硅砖,他们目前开采的铁矿品位还算高,却是酸性的硫铁矿,要做的只能是碱性炉,硅砖不能用——虽然要用也是可以,只是使用寿命比较短,出炉的钢质也不太好。要么是铝矾土,最好的还是镁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