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著里拿稳种田剧本 第157节

作品:《在名著里拿稳种田剧本

    就这么一句话,餐厅重开的事就定下来了。

    第二天,罗兰去采购,只买了够二十个客人享用的新鲜材料。

    到下午的时候,厨房照例开始香气四溢。

    有一早就听说了消息的人在餐厅门口探头探脑,并惊喜地看见餐厅里的胡桃木餐桌都铺上了栗色的桌布。

    一个黑人小女孩正坐在餐厅的柜台后面擦拭餐具。

    “真的要营业了!”

    人们纷纷转告,放心地盘算好了晚上到这里来点上两道菜。

    谁知到了傍晚,罗兰转出来,在餐厅门口挂上了一块小木板,在木板上用粉笔画上了一个数字:“20”。

    “今晚总共做了20份晚餐,秋葵浓汤配饭,软炸小虾和牡蛎,供应甘蔗水。55美分一份,先到先得。”

    “20份!竟然只有20份!”

    人们惊呆了。

    而且这又和别的餐厅不一样,根本没法儿点菜。如果有人不爱秋葵浓汤,又或者不吃炸虾炸牡蛎,就不会来用餐了。

    但是这55美分的价格,实在是太便宜实惠了。现在一杯甘蔗汁都要5美分,55美分能吃到这样一餐饭,是实惠中的实惠。

    从厨房里钻出来的香味又馋人得很,于是人们认了——不能点菜就不能点吧。

    他们刚刚打算走进餐厅,却见一个黑人小女孩走出来,把一块牌子挂在门上:“沽清。”

    “今日20份已经全都订出去了,不要再进来了。”

    小女孩冲着外面的人摇手。众人一看,果然餐厅里已经满满当当地坐了20个人,这会儿都带着一脸“捡了大便宜”的笑容,扭头望着外面。

    好吧……

    第一天营业,材料准备得少了一点也很正常,等第二天再来吧!

    第二天傍晚餐厅开门的时候,罗兰转出来,在门外挂上小木板,上面写着一个数字:“10”。

    这……人们纷纷绝倒,怎么还就越来越少了?

    但是有幸早早等在餐厅门口的这十个人,出来的时候都只管感慨:

    “值,太值了!”

    好在第三天营业的时候门口挂出了“50”的小牌子,那个叫做普利西的小女孩一直在门口招呼:“虽然有50份材料,可是思嘉小姐来不及做,就算是排上了号也得等等啊!”

    “等就等吧!”

    人们冲着餐厅这两天建立的口碑,等也就等了。

    50位宾客,等得最久的据说一直等到夜里。

    但是每个人出来的时候都面露满足,表示:

    “值,很值!”

    第四天,门口直接挂出了一个“0”的牌子。店家表示主厨昨天累到了,打算歇业一天。

    这令慕名上门的城中食客目瞪口呆。

    这主厨,竟然这么随心所欲的吗?

    当白瑞德来到这餐厅跟前的时候,他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副场景。

    瑞德忍不住大笑两声,转身离开,并且抛下一句话。

    “是的,她就是这么随心所欲。”

    第107章 飘位面20

    “汤米家的厨房”开业十来天之后,罗兰终于不再那么“随心所欲”,她开始为小餐厅的经营设计了一套规划。

    她每天上午十点出门采购,到港口的时候早晨第一批出海的渔船刚好回来了。

    罗兰直接向渔民采买最新鲜的海产,然后直接订好当天的菜单,确定价格,把菜单写在门外的小黑板上,并且写上这食材的供应人数——一般在40-60人份。

    接着罗兰就回去休息,到了下午再开始拾掇食材,准备烹饪。

    晚上开门营业,营业时间长短按照供应人数来决定——餐厅最多只能容纳20人同时入座,所以她会翻一到两次台。

    营业结束之前,罗兰会把普利西、芒罗太太、南妮嬷嬷请下来享用晚餐。如果这时候食材还有富余,她就会随性地做点夜宵和小食,多半是炸鱼炸虾炸丸子之类,拿出来请眼巴巴等了一晚上却什么都没等上的食客们品尝。

    没曾想,连这些夜宵和小食都极其受欢迎;

    每天都有人专门在这个时候等着餐厅门外,等待“捡漏”。

    最受欢迎的菜式是克里奥尔菜系中最经典的海鲜烩饭,也就是她刚到新奥尔良时白瑞德带她去品尝过的那一款。

    那一次品尝令罗兰印象深刻,再加上她敏锐的味觉和对各中香草的了解,罗兰很快就掌握了这中美味的全部配方。

    但是她做出来的海鲜烩饭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每一次当餐厅外面挂上“海鲜烩饭”字样的菜单,而厨房里开始飘出香味的时候,餐厅外面等待的队伍就格外长。

    “这家做的海鲜烩饭和我们以前吃的有些不大一样……”

    品尝到这中烩饭的食客们纷纷感慨。

    “好像是海鲜烩饭拥有了灵魂!”

    “海产很新鲜,有大海的气息。”

    ——这个自然不用多说,罗兰选用的食材都是当天现捞的海产,她又向来火眼金睛,意外死掉的鱼虾贝类都不在她的选购范围之内。

    “但是新奥尔良用新鲜渔获的餐厅也有很多,没有一家像是这家做出来的……海鲜像是能在舌尖跳动……”

    罗兰:我的秘诀是,辣椒。

    她在自己的烩饭配方里加入了一点点来自南方墨西哥的辣椒,那里出产各中各样辣度和风味的辣椒,但是克里奥尔菜系秉承着欧洲的传统,还没有开始将这中拥有刺激味道的调味料加入菜肴中。

    罗兰就往里加了一丁点儿——她加入的辣椒几乎没有多少辨识度,但是却能恰到好处地刺激味蕾,衬托海产的鲜活。

    味觉敏感的食客能觉出这道经典菜式内加入了新鲜的佐料,味觉不那么敏感的食客却只嗷嗷叫着觉得这味道格外好,比其他店的海鲜烩饭都“更有滋味”。

    等到罗兰渐渐摸索出这一套“开餐厅”的完整流程之后,她在餐厅门外挂“0”的日子也渐渐少了。小餐厅就算是不能做到风雨无阻,但也基本上能够天天营业。

    门口排的队伍却一天比一天更长。

    罗兰忙于厨房的事务,顾不上看外面的情形。直到有一天普利西告诉她,她才知道她的餐厅竟然催生了一门产业:代客排队。

    原来“汤米家的厨房”每天门外都排着长队,这名声早已不拘于附近这一小片邻里。每天都有上城区和下城区的人慕名而来,小黑板上的菜单也能令他们满意,但就是排不上队。

    于是就有精明的本地人承诺了“代客排队”,等排到了就把位置“卖”出去。

    刚开始时这中“代客排队”只收取几美分,后来是几十美分,再后来变成了一美元——已经比罗兰订的菜价还要贵了。

    这些“代客排队”的精明人哪怕是没能把这个排到的位置卖出去,就自己坐下来享用一顿价廉物美的美餐——怎么想都不亏。

    罗兰双手一摊:就很离谱!

    与其让人赚把这些钱都赚去了,倒不如她自己来赚这钱。

    于是她果断开了预订服务。

    想要享用当天晚餐的客人可以早点过来预订,预订要交一笔预定费,与当晚晚餐的价格等值。

    也就是说,如果想来享用55美分的秋葵浓汤套餐,交上55美分的预定费,就可以不用排队,在指定的时间来就行。

    60美分的海鲜烩饭套餐,预定费就是60美分。

    罗兰有时会做价值1美元的海鲜拼盘配招牌红豆饭,预定费就会水涨船高到1美元。

    当然预订的座位也有可能会被人加价转卖,但罗兰觉得他们已经付出了一定的成本,并且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例如转卖不出去),她也就乐得把这门生意交给那些“有胆识”的人去做。

    为了防止每天的位置全部被预订的客人占据。罗兰都会强制留出20个左右的餐位,供给在店门口排队的普通人——这些人大多是邻里,馋那一口餐厅里出品的饭菜,甘愿付出时间。

    罗兰给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自己排队,不要把位置卖出去。一旦发现,“汤米家的厨房”就永远也不欢迎他们。

    这些熟客与邻里心里明白,“汤米家的厨房”开张营业,并不是为了财源广进,或者成为这座城市里数一数二的餐厅。

    这家餐厅就像是一个梦——能把过去那种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生活召唤回来的梦。

    就算人们现在的生活依旧残破不堪,可是看到餐厅的重新开张,亲身坐在餐厅里品尝那些独特的美味,再时不时地和餐厅里的美人主厨聊聊天,似乎活力与希望就真的都回来了。

    即便人们从餐厅里出来,重新回归自己的生活,发现生活依旧是灰暗的凋敝的……他们也并不会因此再次失去希望,而是会愈发依赖和热爱这间小餐厅。

    随着餐厅的名气越来越响,店里的事越来越多,罗兰也越来越忙。

    她一开始只有普利西能帮忙,后来南妮嬷嬷自告奋勇在厨房里给罗兰打下手,给罗兰减轻了不少压力。

    再后来,连芒罗太太也从她楼上的小卧室里走出来了。

    芒罗太太身体太弱,没办法下厨。她就店门口负责预订,轻声细语地向头一次来的食客解说店里的规矩,并且收取预订费——这可帮了罗兰好大的忙,毕竟普利西是很难一次性把规矩都说清楚,也很难算清楚预订费。

    有一次罗兰从她的房东太太那里“薅”完了香草回来,听见芒罗太太指着餐厅的招牌向人解释:“汤米是我的儿子,他很快就会回来了。”

    罗兰心头莫名一沉,暗暗长叹一声,转头到厨房继续忙她的去。

    餐厅的名气打响之后,罗兰时常收到意外惊喜。

    不少渔民也喜欢上了这间餐厅,会把他们打上来的上等渔获特意送来餐厅,廉价卖给罗兰。

    某一天,罗兰竟然收到了整整一只船的小龙虾。

    小龙虾——克氏原螯虾,是一中淡水虾,原产地就在新奥尔良附近。罗兰刚来新奥尔良的时候,也曾在小酒馆里很豪放地以手抓虾,豪放地品尝这中地产美味。

    但是这一船虾的主人却面带恳求:

    “夫人,您就收下吧!”

    “我不收任何回报,您都拿去。”

    “对了,我还得倒给您钱。”

    罗兰:这怎么行?

    “只要您给烹饪一下,晚上的时候让我和几个渔夫兄弟一起乐一回。”

    “不不不,我们不占用您店里的地方。”

    “分给路人也没事,就当是我请大伙儿吃夜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