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389

作品:《种田宠妻:彪悍俏媳山里汉

    论她有没有钱,不论她是贫是富,我都喜欢她、深爱她”

    “嗤”金洵手中拿了把折扇指着萧羽川,“看看、看看大伙儿看到了,软饭王就是这样嘴巴甜得像抹了蜜一样哄女人的,难怪能把女人的钱骗光。”

    苏轻月从酒楼大堂的楼梯走下来,“金老板这话说错了,我相公并没有骗我的钱。他也没有吃软饭。”

    她的声音宛若天赖飘散在每个人的耳中,“我初到萧家时,不过是个又聋又哑,满脸恶疮的女子。萧家三兄弟对我不离不弃。而我也不可能同时嫁给三个男人,只与三哥成了亲。萧家二哥与萧家四哥对我照拂有加,我进了萧家之后,赚了钱,自愿帮助二哥与四哥成家立业。尽管今时今日我薄有资产,三哥却从不曾觊觎。”

    “就是他心里想你的钱,嘴上当然不会傻得承认了。”金洵摇开折扇,摆明了不信。

    “四十间店铺,乃至萧府的宅子,是我相公去办的产权房地契,他做的都是我个人的名字。”她声音淡若清水。

    人群却一片喧哗。

    “萧老板真是疯了,那么多财产,那是几辈子都挣不来的,居然写一个女人的名字”有人这么说。有女子愁苦地道,“原来这些产契都写着苏轻月的名字我原本还想勾上萧老板,做个妾什么的,原来他没钱”

    “我有个侄女也想嫁给萧老板做小来着,产权都不是他的,哪天他被他媳妇扫地出门都不知道,还是算了”

    “其实萧老板这人能说会道,做生意有几把刷子的,这几个月采买、建那么大的铺子宅院,都是他指挥的,是个有能力的人”有卖过材料给萧羽川的一名男了这般说,“我也有个女儿也想嫁给萧老板为妾,萧老板是见都不肯见,直接推掉了。说实话,我女儿可是很美的,虽说比起萧夫人是稍反正不娶我女儿,是萧老板的损失”

    苏轻月听了众人的话,才知道原来这么多人在打她相公的主意。

    “我果然没看错人。”胖婶咬着手里的绣帕,“东家老板真是至情至性,为了爱情,那么多钱财都不要,我要是年轻个十岁,我就要去倒追他那个金大老板,萧老板他媳妇以前是十里八乡第一丑媳,又丑又没钱,还是个聋子哑子,人家那个时候就在一起了。你也别往人萧老板身上泼脏水了。”

    第1294章 1294 软饭大王4

    “就是,人家萧老板根本就不在意他媳妇有没有钱,搞得人家真吃软饭似的”人群里被萧羽川刚才向苏轻月表白的一翻话所感动的大婶帮腔了。

    “萧府的铺子府宅,苏轻月说不在萧羽川名下,可能是故意这么说,帮着萧羽川捡回一点面子的,你们也真信”金洵是不耻。

    “萧家娘子看着不像骗人”有路人这般一说,马上有人道,“俺娘说过,越是美丽的女人,越会骗人”

    苏轻月瞅了眼一身锦袍便装,正扶着郑奶奶走过来的县令郑德俊,“县太爷来了,产契是否在我相公名下,问一声即可知。”

    郑德俊方才也听到了这边在议论什么,开口道,“苏轻月确实没说错,萧羽川当日登记产权,是他一个人来的,却要求只写他媳妇名字。”

    “哪,县太爷都这么说了。”苏轻月冷扫了金洵一眼,“你还有何话好说”

    “哼。”金洵冷哼了一声。

    萧羽川上前过去掺扶郑奶奶,“郑奶奶,您老人家怎么过来了”

    “萧家一下开张三个店,轻月丫头有恩于我,我也喜欢她得紧,自然是要过来捧场的。”郑奶奶和蔼地说道。

    郑德俊也接腔,“奶奶年事已高,本官不放心她独自出门,自是要陪同前来。”

    一摆手,身后的小厮捧上了一个木盒子当贺礼。

    “多谢郑奶奶、郑县令。”苏轻月也是有几分感动的,向一旁的丫鬟银竹使了个眼色。

    银竹丫鬟上前恭谨地把贺礼收下了。

    “萧府店面开张可真有面子,连县太爷都前来道贺了”人群里有人小声说。有人接道,“可不是。哎,苏轻月怎么救过县太爷的奶奶”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县太爷是新官上任,之前离家多年,赖偷经常偷郑奶奶的钱,甚至打老人。当时苏轻月见义勇为,帮郑奶奶找回了钱袋不说,还把赖偷打残了,为民除了一害。现今郑县令是感恩来着”

    “如此看来,郑县令是个有情有义的好官,是百姓的之福”

    郑德俊听着路人这般议论,眼中闪过满意的情绪。

    金洵带了一大帮人来,这次带的可都是高手,准备砸了萧家门铺的,见县太爷都亲自来了,他金洵虽然有钱,也不过是一介平民,关系是有那么点,县太爷的面子还是不便砸的,于是假意与县令寒喧了几句,带着大票家丁走了。

    郑县令都买萧家的帐,一旁围观的人,本来不打算吃东西的,都纷纷往萧家酒楼进去。

    萧熤山高壮的身影携着李蓉儿走到萧家店铺门口。

    看两人的穿着,都是新衣,李蓉儿还刻意打扮过。

    “三弟”萧熤山喊了一声。

    “二哥”萧羽川朝他走了过来,“你来了。”

    “三弟店铺开张,当二哥的哪能不来。”萧熤山憨厚一笑。似乎对于萧羽川并没请他来一事,没放在心上。

    李蓉儿看到郑县令也在,之前在坞山村是见过的,马上行礼,“奴家李蓉儿,见过县太爷”

    第1295章 1295

    郑德俊倒是没认出她是谁,只不冷不淡地道,“免礼吧。”

    萧熤山也向他行了礼。

    “原来是萧家老二。”郑德俊倒是认识萧熤山。因为他去过坞山村。

    萧羽川见二哥背上背着包袱,显然是要来住几天的,他皱了下眉,还是吩咐一旁站候的下人,“先带二哥回府里安顿。”

    “是。”下人领命,对着萧熤山比了个请的手势。

    李蓉儿见萧羽川新开张的三个铺子这么气派,心里是波涛汹涌,非常的后悔当初怎么的就勾上了萧熤山,早知道勾萧羽川,做个妾也比跟着萧熤山强。

    又看了一排壮观的门面,她在村里听说四十间都是萧羽川的,还听说他在镇上新建的府宅非常华美,她是万分的嫉妒。

    萧熤山听说今天是萧羽川的铺面开张,他要来,她便怏求着跟来了。

    李蓉儿原想进萧家门铺参观,见萧熤山都跟着下人走了,她便也莲步跟上。

    萧羽川笑对郑奶奶说,“郑奶奶,今儿您能来,小店真是蓬荜生辉。今天蛋糕房的蛋糕,您一定要偿偿。”

    “什么是蛋糕”萧羽川领着她进蛋糕铺子,铺子中间是几排三层的上着原木漆的货架子,架子是早几个月前就让木匠打好了的,并且一直通风晾着,是以,没有一点儿漆味。

    架子上有一个个并排的大木盒,里头垫着干净的油纸,里头装着散装的蛋糕。

    每一个盒子装的蛋糕都是不同的口味。

    在店铺的左右两侧,则是桌子宽的长长平台,平台上也放着一个个平的瓷盘,瓷盘上是形状大点的或圆、或方的蛋糕,上头还抹了奶油,奶油上还巧妙的放了几片不同的水果。

    一进店里,便糕香四溢。

    “这些糕点,我活了快一辈子了,真是从没见过”郑奶奶看着各式样的蛋糕,惊奇不已,“俊儿,你是见过世面的,你可见过”

    “奶奶,孙儿也没见过。”郑德俊回话。

    好些个路人已经进了蛋糕店,只是大家伙儿都没见过形状这么漂亮的糕点,而且有些大糕点比圆盘还大,有一层的,有几层的,上头还有字,写着生辰快乐。

    大伙儿都觉得稀奇。

    而且每个糕点盒子旁边还用小木牌子标写着糕点卖的价格。

    只是大多数人都觉得有点贵,最便宜的散装蛋糕也得三十文一斤。不同的水果蛋糕,价钱不同,越贵的水果做出来的,越贵。

    最贵的是那种圆盘几层的蛋糕,一只得几两银子,甚至更贵。

    萧羽川用糕点盒子里放着的食夹夹了几块蛋糕放在一个盘子里,递给郑奶奶,“您偿偿好吃不”并在蛋糕上头插了一根比牙签稍长的竹签。

    郑奶奶接过盘子,“怎么吃没筷子”

    “您用蛋糕上的小竹签叉着吃就可以了。”

    郑奶奶叉了一块蛋糕咬了一口,泛黄的眼珠子惊了一下,立即三两口咬了猛吞。

    “奶奶,您牙口不好,吃慢点。”郑县令在一边孝顺地道。

    跪求月票

    第1296章 1296 强摘的瓜太苦

    郑奶奶根本不听劝,吃得又快又急,等咽下盘子里的最后一块蛋糕,眼馋地在满店各式摆出来的蛋糕上晃一圈,“真是太好吃了,我老太婆活了快一辈子,就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糕点”

    “真有那么好吃”郑县令将信将疑。

    “不信你买点偿偿。”郑奶奶赶紧向萧羽川说道,“每样给我秤两斤带回府。”

    “郑奶奶您喜欢的话,不用买。”萧羽川笑说,“我每样送您两斤,原想多送一些的,只是蛋糕得当天吃完,第二天就不好吃了,在您吃腻之前,我每天派人给您各式蛋糕都送点到府上。”

    “那怎么行”郑奶奶连连摆手。

    苏轻月也走进店里,“怎么不行,我也收了郑奶奶您几次礼了。您对我那么好,我新店开张,送您点吃的理所应该的。蛋糕我其实已经预先给您留了份儿的。”说着,朝后厨唤了声,“袁东”

    厨子袁东端着好几个食盒出来,恭谨地道,“这是我家老板娘给郑奶奶您一先就留好了的。”

    “哎哟,轻月还真是有心了。”郑奶奶笑着让一旁的丫鬟收下了。

    又寒喧了几句,郑县令便掺扶着郑奶奶带着几个下人离开。

    进蛋糕店买东西的客人先前听到郑奶奶说蛋糕那么好吃,有几个人掏了钱买。

    一个年约四十多岁的妇人道,“三十文一斤的糕点可不便宜,肉也才十一文钱一斤呢,还有更贵的,五十文,什么生日蛋糕更离谱,便宜的几百文,贵的几十两”

    “大婶有所不知了”萧羽川解释道,“这蛋糕是稀罕玩意,而且都是金贵食材做的,做出来不易,价格自然高了,光是看县令的奶奶都如此夸奖,就知晓有多好吃、多值了。好东西自然贵,不信的话,您买点偿偿。”

    “也是。”妇人掏钱买了半斤。

    新出炉子的蛋糕非常的香,进蛋糕店的人很多,看到价钱,大多数晃了一圈嫌贵又走了。

    少部份人掏钱买。

    有人想先偿了再买,萧羽川交待伙计,一小块蛋糕分成十份偿。

    基本上是偿了的人马上掏了钱,买了的人纷纷赞不绝口。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