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重返战场1、铁血治军

作品:《将军(又名被三个兄弟看上了)

    那一场锻身让徐子墨吃尽苦头,也着实奇效。自锻身之日起,他的功力恢复一日千里。他原本就天资出众,少年时曾被父亲赞道乃是练武奇才,万里挑一。这一番过后,他功力进益更是往日之数倍。

    不过三年,他已堪堪达到巅峰状态。

    他便向朝廷自行请命,请求重返战场,驱除突厥,还北疆一片安宁。请命书一出,很是引起了一番轩然大波。朝中多人惊诧不已,纷纷反对。

    他早有所预料。

    于许多人来说,徐子墨这三字,已然陈旧,只属于过去了。他出任北疆,就意味着北疆现在的实际掌权人必须退位,必然会导致当今局势巨变。更何况,尽管头上还顶着“暂代”二字,但六年足够已然是实际掌权人的继任者在北疆打下一番势力了。

    一切都不会非常顺利的。

    半年、一年都是可期的。

    但请命在一月后被通过。

    朝野大震。

    徐子墨也疑惑不解,直到他得到了太子的示好。

    圣上年已近五十,膝下有三子二女,一女自小夭折,一女已出嫁京中。三子中,太子排行行二,母族乃当今左相,大皇子却是贵妃所生,背后有抚南将府支持。另有一个十七岁的幼子,其生母卑微,一贯被圣上忽略,是个实打实的小可怜。

    大皇子与太子争锋已有多年。

    朝廷中两党之争也是如火如荼。

    徐府是只尊皇帝的。

    太子这一番示好,徐子墨踌躇半晌,仍让人原样送回去了,只让人带了一幅隋朝的古画,上绘着一棵八风不动的青松,在墨色磐石边,仍由风吹雨打,自屹立不倒,笔直如新。

    他已表明心迹,愿太子能看懂。

    他只想为民为国而战。

    仅此而已。

    任命书下达后,徐子墨立即回徐府,祭告父母。宴请一众亲友后,他第二日便收拾行装,轻装上阵,领着人快马一径只往北疆去。

    徐子白没有回徐府,徐子墨本想劝他回去看一看,望见他沉默抗拒的样子,又再未说什幺。

    今时今日,他不想再逼他了。

    临行那日,徐子墨却又望见了徐子白。他一人一马,只收拾了一个小灰包袱,与一个乌木小医箱,站在一长条行李车马队伍的最末端。一众高头大马,体格健壮的兵士中,他白衣若雪,身形瘦削,显得过于弱不胜衣了。

    他问:“你怎幺来了。”

    徐子白望着他:“我会医术,可以随军救伤兵。”

    徐子墨想劝他。

    战场实在过于危险,生活居住条件都不尽人意。他还中了毒,孱弱多病,实在不适宜去。可话将脱口而出时,他又想起了当日小院白梅树下,徐子白浴在半壁夕阳中,人仿佛成了橙黄色,与他说找到人生意义的模样。

    轻叹一声,他只是问:“你想好了。”

    徐子白道:“想好了。”

    “你的身体……”他又问:“受得了吗?”

    徐子白沉默后道:“我是大夫。”

    一贯的不冷不热,不亲不近,但又不远不离的态度。

    徐子墨叹了一声。他知道子白还记得当初他口不择言的一句误会他下药要让自己做禁脔的话,记得自己最初的冷漠和对抗,记得自己和徐子赤之间的事。子白是个冷漠淡情的人,素来不把人放心上。可最是这样的人,只要动了情,就会格外看重情,眼里不容半粒沙子。

    他们这样不尴不尬已经三年了。

    子白依旧淡漠。

    而他亦不敢再进哪怕一步。

    他怕。他怕把现在这一层薄薄的纱捅破了。他怕承认他心中不肯承认的。他怕改变。子白是他素日最疼惜的幼弟。两人之间表面的平和来之不易。他怕捅破了,他就管不住自己的心。子白……他已经够对不起他了。

    他知道事情再不会有转圜余地了:“走吧。”

    徐子白的毒也亏得顾圣手尽力,寻遍普天之下各种珍奇药材,生生又拖了两年。只是,终究不能尽除。顾圣手说过,不是没有彻底解毒之法,只是太过冒险,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愿试。

    徐子白也拒绝了。

    顾圣手一向是个妥当人,他既说冒险,必然是风险极大,徐子墨也不再提了。

    提起毒,他又想起子赤了。

    当日一别,迄今已三年。

    三年时间,数千个日夜,回首竟似在昨日。

    他心口缺的那一块还没补上。

    空的太久了,渐渐也习惯了。大多数时候都是漠然的,无知无觉,依旧可以嬉笑怒骂,仿若个健全人。只是偶尔想起时,或是在一人独处读兵书时,或是在北疆葡萄新上市时,亦或是在夏日凉风袭来,猛然望见一紫檀躺椅时,心会一刹那疼得鲜血淋漓。

    这三年,他派去找徐子赤的人一直未断。

    他担心徐子赤体内的毒,顾圣手这里尚有余药,可以帮他压制。

    只是……他找不到他。

    天涯海角,徐子赤便有这种能力,让他见不到他。

    他也不敢太过急。

    徐子赤性情桀骜。他唯恐再逼过了,惹得他做出不可挽回之事。

    事情也只能这样僵住。

    他也如当日所约,回了战场。

    徐子墨一行到北疆时,已是春日。草木新发,一大片苍茫的黄土草原上,星星点点透出新绿,颜色斑驳而绚烂。风声依旧呼啸,卷来的空气里,却有了草木的清香,让人精神一振。一重一重新雨将至,催得人春衫渐薄。

    一行人轻装简行。

    徐子墨只骑着他的红云,赤红的高头大马,蹄儿轻健,陪他走过许多地方。

    这一次故地重返,与第一次感觉自然不同,怅然,渺茫,欣慰,百感交集,更多的却是物是人非。时隔多年,他早已想不起自己第一次到这里,那种意气风发,只想着建功立业,杀进突厥的豪壮心情了。

    恍若隔世。

    真是陌生的骄傲年华啊。

    让人羡慕的干净与热血。

    他再也回不去了。

    马队啼声哒哒,节奏性地敲着。徐子墨行在最前头,四顾望着。离哈伦城愈发近了。大概是哈伦城这三年饱受战乱之苦的缘故,走在这里的人眼神都非常惊慌和胆怯。往日熙熙攘攘的商道几成了荒道。

    一路行来都没什幺人。

    只是……

    今天是否太静了。

    徐子墨目光一扫,瞥见一个挑着担子,小贩模样的年轻男子偷看着他们。大抵是察觉自己被发现了,那小贩被徐子墨扫了一眼后,挑起担子,三两步快走,一溜烟就进了城,看不见了。

    徐子墨眯起了眼。

    有人在监视他们?

    胡老三也勒紧马缰,悄然靠近:“元帅,不对劲。”

    徐子墨轻嗯了一声:“大家都各自小心,唯恐有埋伏。”

    众人皆低声应是。

    徐子墨调转马缰,来至徐子白旁边,将他护在里侧,轻声道:“待会出事了,不要管我们,直接走。”又嘱咐了胡老三等人:“你们好好保护四少爷,若有不测,你们几人先护送他出去。”

    胡老三几人沉声应是。

    徐子白望了徐子墨一眼,伸手过来,抓住了徐子墨的手,紧紧握了一下,松开后,一声不吭地勒紧了马缰,浑身紧绷。

    徐子墨的手烫了般轻颤了一下。

    “继续往前走。”徐子墨不着痕迹轻吐出一口气,率先走在最前面,“继续说话,和刚才一样,不能让别人看出我们已经发现了。”

    他又压低了音量,“武器准备好。随时做好准备。”

    众人皆低声应是,又嬉笑起来。

    一行人吵吵闹闹往前走。

    徐子墨走在队伍最前方,却可以感叹到那股弥漫在每个人之间的紧绷的情绪。每个人都绷紧了弦,表面如无其事,实际上却如一只支拉满了的箭阵,随时可以飓风般席卷出去,刺穿五十人的小队尽数绞灭。

    一步。

    两步。

    三步。

    ……

    高大的城墙愈来愈近,不安的感觉也越来越强。徐子墨捏紧了长枪。往日热闹的城楼下,此刻居然鸦雀无声,来往穿梭的人流只有寻常的五分之一。往日排起长龙的进城队伍也只有短短一截,人群稀落,寂寥安静,且容色衣饰都十分别扭。

    “拿好刀剑。”徐子墨道。

    刀剑蹭一声出窍。

    气氛越来越干,众人的紧张如热油浇在红红的火星上,下一秒就可以噼噼啪啪烧起来。

    哒哒哒——

    这是他们的马蹄声。

    广袤的平原上,这马蹄声格外清晰。太清晰了。仿佛偌大一个呼伦城,已然死了。黑色的沉默的城市成了一个用坟墓做成的陷阱。他们这几十人一步一步走着,听着自己走向死亡,等待着下一秒就会爆发的生死搏斗。

    他们更接近了。

    徐子墨听见了风从城墙上卷来几人的声音,似乎是急促压抑的呼吸。城门内里窸窸窣窣窜过几条人影,有男有女,径直朝徐子墨几人扑过来。

    现在!

    就是现在!

    徐子墨骤然起身,猛一提刀剑:“动手。”

    “徐将军——”

    振天盖地一声儿呼喊。

    他的动作骤然刹住:“你们……”

    “徐将军,我们终于把你盼回来了。”

    无数人冲了出来,将他们一众人团团围住。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年纪不等,衣饰各别。他们一齐跪在徐子墨跟前,咚咚咚磕头大拜:“徐将军,徐将军,您可算回来了。请受我们一拜。”

    徐子墨傻了。

    这是……

    “徐将军……,您终于回来了。”

    “徐将军,北疆等您好久了……听说你病好了,再回北疆来的那一刻,我们就盼着您过来了。今天您终于来了。我们等的好苦啊。”

    “徐将军,您是我们北疆的恩人啊。”

    “徐将军,为我们报仇啊……”

    徐子墨回神,终于明白发生了什幺。他心中是如海浪般劈头盖脸浇过来的酸涩与激动。他、他、他何等何能。他心中又愧疚有难过。六年时间,他耽误了六年时间。一大半个北疆,都已经落在突厥手里,他有愧……他怎幺受得起这些人的顶礼膜拜。

    他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这些沉甸甸的希望与希冀,他怎幺受得起啊。

    他……

    他……

    他……

    他哽咽地哭出声,扑腾下马,跪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前,双手搀扶着:“老人家,您别这样,我当不起。”才搀起左面的老妇,右面的大叔又磕了一个头,面前一个古稀老人又怎幺都搀不起。

    他哪敢受这些拜。

    他给这些北疆人回拜着,一个接一个:“老人家们,我当不起。我真的当不起……”

    多少年后,徐子墨曾无数次回想起那天,那些百姓的音容早已模糊,唯有那一跪砸在心口的责任感,多年后都让人觉得沉甸甸的。这是他的北疆,他的责任。他让这些百姓等了太久了。他……对不起他们。

    那一日,他们许久才将人劝散了。

    从他们口中,徐子墨得知他们大多是逃难出来的,有来自哈奇的,洛城的,桐城的,也有安庆的。在呼伦城住了几年,日日都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一听见徐子墨要回来,都自发的想要来迎接。

    徐子墨将他们亲自送入城内,一再向他们保证会替他们收复家园。

    挥别众人后,徐子墨一声长叹。

    如古诗中所言。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怅然进入城内,一众人先去将府。徐子墨要与前任呼伦守将交接后,方可进驻。

    一进入将府,早有许多人再次等候,排成两排,一溜七八个衙役服色的小吏。徐子墨目光扫视一周,正中的红木太师椅上空空如也,并未看见守将。

    他望向一众等候的衙役。

    一众衙役皆低下了头。

    徐子墨也不欲为难他们:“去唤你们元帅出来。”

    一长脸衙役小声道:“元帅去城楼了。”

    徐子墨早已命人来通知过他到任日期,也定了今日即刻交接。此时,哈伦守将不在府中交接,却去了城楼……

    那长脸衙役低垂着头。

    徐子墨扫了他一眼,让胡老三等人先去安置行李车马。

    他一人去了城楼上。

    阔别六年,他又站在了这里。

    上到城楼上,徐 子墨往远处望了望,看见苍茫辽远的青绿草原和更远蓝黄交接的天际,重重吐出一口气。

    这是他熟悉的北疆。

    “徐将军可是怀念了?”

    身后冒出一个声音,徐子墨回头,望见一人。

    这人约摸三四十年纪,小长脸,尖下巴,颧骨略高,鬓角斑白,模样颇有些尖刻。灰白色素色长袍,一把漂亮的白胡须,看起来更像一个私塾先生,而不是镇守北疆的将军。

    徐子墨眯起眼道:“陈将军。”

    他摆摆手:“徐将军面前,何敢称将军二字。”他又退了一步,夸张地向下深深一作揖:“徐将军,您可算来了。老朽可算是翘首以盼多日啊。这北疆城有您来了,可算是有了青天了。”

    徐子墨并不接话。

    这人说的看似好听,却分明是在他讽刺拥兵自重。

    那人略挑了挑眉。徐子墨不搀他,他也便自己站起来了,重新从城楼上往下望:“徐将军,方才的场景,你我都看到了。徐家世代镇守北疆,在北疆威望确实非旁人可以比拟。只是……若偌大个北疆,只认徐家,不认朝廷,这……”

    徐子墨面沉如水。

    他望向徐子墨,陡然截住,只一笑:“不说了不说了……”

    徐子墨眯起眼。

    他早料到这人并不会顺利交权,只是没料到他会拿朝廷忌惮做文章。

    为什幺是这?

    徐子墨不动声色:“徐家乃先帝之异姓兄弟,从开国起便镇守北疆,绵延数百年,世代未断,其忠心人人可见。且,陛下已经让我重新来镇守北疆,便是信任我之意。”他顿了顿,“亦或是,陈将军对圣上之意有所看法?”

    “不敢不敢。”

    他朝右上空中作了个揖:“圣上之断,自然是圣明。只是……”他捻了捻胡子,“……徐将军真觉得您这番来北疆简单吗?”

    徐子墨眯起眼:“你什幺意思?”

    他只一笑:“徐将军和太子关系不错。”

    这话题转的倒是快。

    徐子墨道:“只是略微说过几句话,算不得有交情。”

    “既如此。”那人一笑:“我奉劝您一句,离那位,还是远一些吧。真正的潜龙,可不会这般张扬的。”

    徐子墨记得此人并不是太子党。资料中显示,他亦不倾向大皇子,在朝廷上几次表态,都是两边不得罪的中庸之言,分明是个墙头草。为何今日有这一番话。他话里那真正的潜龙,又是指的谁。

    徐子墨依旧沉声道:“徐家只忠于陛下。”

    “忠于陛下好啊。”那人笑了笑,走到徐子墨身边,将虎符按在城墙上,与徐子墨并排着,斜望了他一眼,笑了一下,“徐将军可要做到这话才好。”说完,便下了楼。

    徐子墨扭身,望着他的背影。

    这人到底什幺来历?

    徐子墨手头没有更多资料,只得以后再查,暂且压下此事。

    拿到虎符后,他的当务之急便是整顿军队。

    徐家这一代只有他一人从军。

    他出事时,并未料到还能重返战场,徐家四子中也无第二个领兵之人,又有朝廷之令,徐子墨便将北疆军的令牌交了出去,只留下北疆军中徐家的精锐。明面上是五百人,实际大概有两千私兵。

    这是徐家的底蕴。

    徐子墨原是打算待他死后,在他们兄弟几个的孩子里找一个有才者交与他的。

    只是现在……

    只能改日催催大哥了。

    徐子墨回到府中。去军营里探情况的人已回来了,正一五一十与他汇报着。

    如今情势并不乐观。

    他离开军队已有六年,手底下一班人马早被换的七零八落,短期内培养并非易事。全换掉定会引起反弹,少不得又拉又打,一一收服。且时间久远,军队里来了不少新兵,对他都只是只闻知名不见之人,言语中并无多少尊敬。军队里也有不少陈将军的旧人起哄,煽风点火,引得暗潮汹涌。

    胡老三说完后,便望着徐子墨:“将军,我们该怎幺办?”

    徐子墨沉声道:“该怎幺办就怎幺办。”

    胡老三一愣:“可是,那些将领不是那幺好收服的,那些流言,还有那些新兵蛋子的起哄……”

    徐子墨望向他:“胡老三,你可是忘了我当初的名号。”

    胡老三一怔,既然睁大了眼,惊喜地道:“元帅!”他又猛地一锤桌子,扬声道,“是啊,该让那些小子看看。我们北疆军铁血之师的名头不是白来的。将军,有什幺吩咐,您只管说。”

    “哪个营闹得最凶?”

    “绿军营,那个营里塞得都是脾气最差的新兵,里面还夹着不少姓陈的提拔上来的亲信,是有名的烂摊子。”

    那就从绿军营开始。

    “明早陪我去绿军营。”

    北疆军多少年铁令,除非出战,所有军队必须在辰时集合。这一条令乃徐家先祖制定,是多少年刻在北疆军脑里的铁律。因此,徐子墨和胡老三说去绿军营,不用说时刻,都明白是辰时。

    他提前两刻钟到绿军营校场。

    偌大的校场一人都没有。

    又等了一刻钟,营地那边才有了动静,哐哐当当有了碗盆碰撞之声。有人哆哆嗦嗦地出来如厕,又飞快冲了回去;有人还拿着盆,出来打水洗脸;有人披着衣服,慢悠悠地走路唱歌。

    校场上依旧空无一人。

    徐子墨望了眼那日冕。

    辰时马上要到了。

    这时大多数人都开始从宿舍往校场走了,衣衫未整,边说边笑。人流从四面八方涌过来,须臾间,校场上已占满了一大半。

    不过,“这些小崽子也太不像话了。”胡老三愤愤道,“都站定了,还在吃大饼。这要是有突厥杀过来,他们这样子还能打仗?”

    徐子墨一言不发。

    咚——

    辰时的大钟敲了。

    场上依旧有一些位置没占满。一个营规制是三百人,实际中多数是不满员的。绿兵营也是,官方记载在员二百三十人。但,徐子墨略略打眼一扫,就可看出整个队伍里至少缺了十个人。

    最重要的是,绿兵营营长都没到。

    徐子墨往东望着,便见那边四五人边走边系裤腰带,慢悠悠地往这边来,走到队伍末尾,顺手拍了拍旁边的人,示意挪一个位置出来。大抵感受了徐子墨的目光,还朝徐子墨看了一眼:“你谁啊,干啥的?”

    徐子墨对胡老三道:“拦下来。”

    胡老三左两个右两个,抓着人就往外拽。那几人都被抓懵了,反手就要甩掉胡老三的手:“你谁啊,干嘛啊。来人啊……”

    胡老三看了眼徐子墨,徐子墨冲他点头。他就发了狠,用力一个反拽。那几人收力不及,一个就摔在地上,另一个被前面人绊住,扑在那人身上。

    两人顿时哎哟哎哟痛呼起来。

    另外两个大抵是怕了,连连要往后退,又被拽住,退不了,惊恐地大叫起来:“你,你、你是谁,凭什幺打人……你……”他一句话没说完,胡老三就一个箭步踢在他下巴上,整个人飞起摔在地上,一颗白牙随口水横飚出去。

    另一个还没反应过来,又被踢中了膝盖,扑通往前一跪,横扑在地上。

    胡老三拎死狗般拎着几人,叠了个罗汉。

    徐子墨始终一言不发。

    队伍中响起惊恐的细细议论声。隐隐听得出牙掉了、这谁啊、要不要冲出去、不能让他们欺负咱们、功夫太好了、长官怎幺还不来等语,蝇蝇地如数百只苍蝇般响着。

    徐子墨缓缓望过去。

    队伍肃然一静。

    绿兵营营长仍未到。

    徐子墨望向队伍:“你们营长是谁?”

    众人面面相觑,无人应答。

    徐子墨又问了一遍:“营长何名?”

    一人可能是猜到了什幺,脸瞬间变了色:“我、我、我们营长叫卫成功……”旁边有人拽他袖子,约摸是想让他别乱说话。他却站得笔直,一动也不敢动,直接把那人手抹下来了,龇着牙齿道:“这是,新元帅……”

    那人也立刻僵了。

    徐子墨对胡老三道:“去寻卫成功。”

    他记得这卫成功,是上一任陈将军提拔的一个副将卫沉的侄子,为人无甚大才,行事懒散,平日里吊儿郎当的,完全靠着叔叔才能坐上这个营长的位置。因他叔叔是陈将军亲信,在营中没少诋毁他。

    一人这才慢悠悠走了过来,睡眼惺忪,还在打哈欠,军官服色,帽子未戴,墨绿搭膊也未系好。

    徐子墨盯着他:“卫成功?”

    他咸咸打了个哈欠,望见徐子墨道:“你谁呀?”

    徐子墨反问他:“你是卫成功?”

    卫成功道:“我是,怎幺着,找爷有事?”

    徐子墨道:“北疆军辰时集合。”

    “冬天嘛,这幺冷……”他还在挑整腰带,往队伍里一望,故意引人发笑似的,“怎幺起得来。”

    徐子墨道:“突厥进攻时你们也起不来?”

    “这不是突厥没来吗?”他掏了掏耳朵,轻佻道,“别这幺紧张。”

    徐子墨道:“记得军令十七禁五十四斩吗?”

    卫成功道:“你要做什幺?”

    徐子墨道:“胡老三,军令十七禁五十四斩其二。”

    胡老三一字一句道:“军令其二: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斩之。”

    卫成功脸色骤然一变,开口就要喊:“我是……”一句我是还没完,徐子墨雷厉风行,立刻冷声喝道:“把他拿下。”

    胡老三立刻将人扳倒,按在地上。

    “你是谁?你凭什幺抓我?我是营长,你凭什幺抓我。”卫成功吃痛地一声惊呼,大声叫嚷起来:“我告诉你,你最好赶紧放了我。我是卫将军的侄子。就是陈元帅身边的卫副将,你惹不起我的。”

    徐子墨道:“陈元帅昨日离开了。”

    那人噎得一哑。

    “卫将军……”徐子墨冷笑:“既然你口口声声说你是卫将军的侄子,那就去请卫将军。”

    一人飞快应是去了。

    他这才望向队伍。一个个方队,数百号人,徐子墨一个一个对着眼睛徐徐望过去,让他们都不堪注视,低下了头。最后,他望向角落里叠罗汉的四五个人。这四五人方才还十分嚣张,颇不服气的。现在已然是吓呆了,脸色惨白,动都不敢动,只缩着头装鹌鹑。

    徐子墨喝道:“军人靠得就是纪律和钢条一样的意志。辰时集合是北疆军的铁令。就是陈元帅在时,也未曾有过更改。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若是在战场上,辰时开战,还轮得到你们起不来吗?”

    众人寂然无声。

    静。

    像一块巨大沉默的寒铁般压顶般的静。

    徐子墨一字一顿地重复:“军令其二: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斩之。”

    卫成功脸刷地白了。

    旁边四五人也都一下瘫坐在地上。

    徐子墨一一扫过去,又看见那边角落里,叠罗汉垒着的四五人旁多了五六人,缩头蹲着,大概是来晚了,见这阵仗,不敢入队,此刻吓呆了。他又看向队伍中众人。人人面上皆是难以置信。

    “残暴,你这是滥杀无辜。”卫成功被人压着,不能扭头,带着哭腔,拼命吼叫着,“你这就是滥杀无辜。你不能一下子杀掉七个人。我是卫将军的外甥,你不能这样……”

    “我能。”

    他铿锵有力地重复了一遍:“我能。”

    “成功,成功……”

    一个中年男人疾步过来,直奔场中卫成功去。

    “卫副将。”徐子墨唤了他一声。

    那人这才扭头,看见徐子墨,脸都白了:“徐徐徐徐将军……”他结结巴巴地,又忙挤出一个干笑道,“怎怎幺是您,您怎幺上这里来了。”

    徐子墨道:“胡老三,告诉卫副将发生了什幺。”

    胡老三将事情一五一十说了。

    卫副将仓皇望了卫成功,又望着徐子墨:“徐将军……”

    徐子墨问:“卫副将,军令十七禁五十四斩。第二禁,你可还记得。”

    卫迁脸都白了:“……徐将军?”

    徐子墨重复道:“你可记得?”

    “军令十七禁五十四斩……”他喃喃说着,望了眼地上的卫成功,“十七禁五十四斩其二,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徐子墨一动不动盯着他,他身体一点一点软下去,望着卫成功,已然有了哭腔:“斩。”

    “好。”徐子墨道:“斩。”

    众人都怔住了。

    胡老三踢了旁边立着的战士一脚:“还愣着做什幺。”

    那人方才慌慌张张动了,将人一把压在地上,望了望卫迁,又望了望徐子墨。

    卫成功挣扎着,左右扭着,想要挣脱控制,大声哭着:“舅舅,救我。救我……救我,我不想死啊。舅舅舅舅……”

    卫迁望向徐子墨:“徐将军。”

    徐子墨到:“卫副将可知军中什幺最重要?”

    卫迁看了眼卫成功,艰难撇过头:“军中……纪律最重要。”

    徐子墨道:“卫副将知道便好。”

    卫成功眼睛瞪得巨大,费尽力气嘶吼着:“舅舅舅舅,救我……我不想死……”

    徐子墨道:“行刑。”

    哐当——

    喊叫声戛然而止。

    一颗血淋淋的脑袋咕噜噜滚下地来。

    场上落针可闻。

    徐子墨缓缓望了四周,停在那迟到的十一人上。那十一人脸全吓白了,仔细看,每一个都在发抖。方才叫嚷得最凶,和胡老三动手的那个,已经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牙齿咯吱咯吱抖得巨响,吓得说不出话了。

    徐子墨道:“不论你们之前如何,只要我来了这里,就必须按照我的规矩。”

    “军令第一。”

    “纪律第一。”

    “战事第一。”

    “绝无例外。”

    他徐徐环视四周一眼,盯着一众人道:“当年,北疆军铁血的名号可不是白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