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作品:《人如落菁(小倌文)

    十六

    炮竹一声除旧岁,城里一户大宅高门张灯结采,喜喜洋洋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家人虽然高墙大院,也能与众同乐。门外排了长长的人龙,人人兴高采烈,热闹非常,就是轮侯新春派米。

    宅院内,一家老幼正藉佳节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大家族人口众多,又几代为官,平素各有各忙,难得有一天各房的叔叔伯伯、兄弟姐妹可以聚首一堂,实在难得。

    一班人齐声叹息,愁眉深锁,一张张脸又乾又紧,忧国忧民,面若苦瓜乾,工务繁重,不无憔悴之态,但眼中自却有一股神采,谨奉社稷而以从。

    二哥,渭洛二川之融雪工程,新近準备得如何?月来西降北雪成灾,农耕失收,饑民处处,饿死冻毙的不计其数 ,祸及万千百姓。

    连日赶工,有望可于初七前竣工!话者杨家二爷,为工部水部司侍郎 ,掌天下水利。

    请各位叔伯放心,姪儿与部下已与八方盐商接洽,準备就绪,初九之前,应可运盐,之后再送递各式粮草。众人当中,

    河川结冰,道廊租雪,水陆之道皆受阻,受灾之地断粮断讯,与世隔绝。唯有先运盐,一路与各路盐商斡旋,复又与各地盐运使通力合作。用以化雪,紧接其后,再运送种种粮草。

    现下国库丰盈,眼看是绝无问题。司职户部尚书,掌管全国财政,一个留着双眼烔烔有神、书生模样的中年汉子说道。

    万事俱準,只欠东风!只待圣上批阅奏摺,则可成事!当今尚书省右丞摸鬚微笑、说道。族中兄弟,十之七八都是朝上百官的阵容,杨家的鼎盛可见一斑。

    忽尔,只听一阵脚步声响,一个白髮如银的老妪从内堂从容阔步走出,由两个亲身搀扶,走进大堂。气度不凡,穿戴衣着贵气讲究,但都不比脸上睿智,自有一股风範。

    好了!好了!一家人团圆,高高兴兴的,公事就留待之后再详谈吧!有威严,但又慈祥可亲的老奶奶一声令下,众人都暂且忘却繁重之公务,嘘寒问暖一番。

    此时,一个气宇轩昂的年轻人、约莫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走进大厅。面目清秀,精神爽利,一双凤目灵通有书卷气,腹有诗书气自华。

    萃儿,你方才到哪里去了?还不过来向各位叔叔伯伯请安?

    那年轻人但笑不语,敬礼请安,一双凤眼星眉剑目,还俏皮的带着笑意,不疾不徐道:姪儿向各位叔叔伯伯请安。

    哥,你到哪去了?大伙儿都在找你呢。阿菁把哥哥拉到一旁,小声皱眉抱怨。

    这年轻人是阿菁的同胞兄长,杨家的长子嫡孙,从少乖巧懂事,天资聪颖,八岁就能作诗,十岁就行文如水流,刚上任吏部侍郎数月,正四品上的官。年纪轻轻,方才双十,自是极受看重,前途无可限量,是光耀门楣的指望。

    杨萃浅浅一笑,道:迟些儿才告诉你,就在你学会不再撒娇的时候。气得阿菁小鼓起嘴,急忙回驳,道:我哪有撒娇!杨萃只是浅浅的笑着,不再回答,轻轻把话题拨过。

    说着说着,一个姑娘俏俏碎步俏入,约莫二八年华,腰间与杨萃各繫了一个一式一样的玉佩一双娥眉底下尽是柔情蜜意,如沐春风,向众人一一请安。转个头,与杨萃四目交投,登时羞得脸红如。

    一双璧人,惹得满堂大笑。

    忽尔,所有人的脸都化成无眼、无鼻、无嘴的苍白,只是空洞洞的,没有体温,没有声音。阿菁瞧一瞧自己,忽尔已一丝不挂,再抬眼看,一班豺狼一样的男人张牙舞爪,向自己扑过来。

    挣开眼,梦醒了,一身冷汗。方才知晓是梦梦魇。仔细看,见自己已回到那木造的房子里。晦暗无光的。既无点灯,门紧闭锁上,也无囧窗,看不出日夜。

    回神细想,大家都不在了,心中一阵酸楚。见边旁的豆儿,发热的在梦呓着,在喊爹娘。呵,现在已不再是豆儿,是蔻香,自己是芳青。

    想起今日种种,心中又是又难过又羞耻。窝在简陋的床铺,手脚都麻了。一动,身子就是痛,下身尤其的痛。突然,发现一对眼注视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