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燕歌行 第二十九集 第四章 壮志难酬

作品:《六朝燕歌行

    2022年8月20日第四章·壮志难酬再回到仙居殿,局势已然大变。

    被李辅国压制在西内苑的鱼朝恩终于脱身赶来,霍仙鸣带来的神策军被一分为二,由他这位神策军观军容使和前任的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分别掌管,作为护驾的卫队,安排在外围戒备。

    殿外守卫的仍是天策府诸将,但人数大增,卫公不在,为首的是教官李牧,有这群以一敌百的猛将在场,足以保障新君安全无虞。

    聚集在殿内的官员们由宰相王铎带领前往含元殿,筹备登基的礼仪。

    包括跳的最高的几位,都没能留下随侍君王左右,而是将江王潜邸的太监召入宫中,服侍起居。

    霍仙鸣身死,程元振跳反,乱事随之平定,北司南衙一众资深太监和官员们通力合作,一切都变得有条不紊,迅速走向正轨。

    毕竟新君登基这种事,这些唐国官僚有着丰富的经验。

    谁没参与过两三回登基大典,都不好意思往这儿站。

    程宗扬进来时,尚衣监已经送来衮服冠冕,但李炎没有理会。

    他负手而立,专注地看着面前。

    十余位从太医院匆忙召来的御医围成一圈,正七手八脚地给信永包扎伤口。

    霍仙鸣那一刀几乎刺透信永的腹腔,又狠狠搅了一记,肠穿肚烂,伤口血肉模糊。

    任何一个目睹过信永伤势的大夫,都觉得这胖和尚性命已经丢了八成,此番定然凶多吉少。

    只是君王有命,让他们全力施治,只能硬着头皮上手。

    按着御医们的心思,最好将伤者移到稳妥处,救活固然皆大欢喜,若是一命呜呼,也好想个说辞回复君王。

    但李炎不避血污,直接下令让他们就地医治,这些御医也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各种名贵的伤药不要钱一样敷上去,然后包扎一番,剩下的便只能听天由命了。

    眼看这贼秃都快死了,赵归真等人也不好再行攻讦,这会儿都站得远远的,免得跟这秃驴的死沾上一星半点的关系。

    此时包扎已经到了尾声。

    信永面如金纸,呼吸几近于无,那帮太医院的御医战战兢兢,唯恐他当场气绝,死在皇上面前。

    偏偏怕什么来什么,御医好不容易包扎好,又好不容易把信永挪到担架上,刚要抬起,用木棍和巾帛绑成的简易担架“咔”的一声,四分五裂。

    信永肥胖的躯体“篷”的拍在地上,脑袋一歪,当场断气了。

    所有的御医都张大了嘴巴,大冷的天,一个个汗如雨下。

    “徐仙长!”一片静默中,一名身着道服的老者痛声说道:“他虽为佛门弟子,却有忠直之心!临邛道人袁天罡,恳请仙长破除门户之见,一展仙术,起死回生!”身着羽服的徐仙长双手负在身后,作势望着天边的明月,幽幽一声长叹,喃喃道:“截取一缕天机,为这和尚续命,倒也罢了。

    只是……”他苦笑着摇了摇头,“怕他苏醒之后,只会说佛祖慈悲,菩萨保护。

    ”“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本是一家。

    ”袁天罡叫道:“徐仙长!”徐君房不再多言,手一抬,悬在信永上方半尺处。

    接着一道梦幻般的萤光从他袖中飞出,星河一样往信永腹侧的伤口涌去。

    片刻后,萤光消散。

    徐君房袍袖一卷,脚下一个踉跄。

    那位自称临邛道人的老道上前一步,扶住徐仙长。

    徐仙长摆了摆手,然后骈指一点,“起!”众目睽睽之下,已经气绝的胖和尚猛地坐起身,他伸手张开五指,颤声道:“不,不要管我……快!快救皇上……”说完腿一蹬,又昏迷过去。

    袁天罡扑过去,伸手一探,欣然道:“有气了!”殿内鸦雀无声,无论内侍还是御医,都默默注视着这神奇的一幕。

    一边是亲手施法,起死回生的道门仙师,一边是忠勇节义,奋不顾身为皇上挡刀的佛门高僧。

    施救者与被救者,无不让人肃然起敬。

    就连刚进来的程宗扬也叹为观止,对他们的厚脸皮和精湛的演技佩服得五体投地。

    你们刚才在椅子下边都商量好的吧?李炎到底还是年轻,这会儿已经耸然动容,被徐仙长神仙般的法术征服,更被信永的舍生忘死和忠君之心深深打动。

    程宗扬上前道:“陛下放心,徐仙长既然出手,信永大师必定无忧。

    ”李炎对佛门殊无好感,但信永跟自己素昧平生,却扑上来替自己挡刀,这份义气,至少要记下。

    “用朕的软舆。

    ”李炎道:“将信永大师送下去,小心照料。

    ”御医们连忙将信永抬上软舆,另一边,袁天罡已经扶着徐君房往殿外走去。

    赵归真等人愣了半晌,这会儿才反应过来,叫道:“徐仙长!”徐君房挥了挥羽袖,“徐某须觅地清修,先行一步,还请诸位恕罪。

    ”说罢飘然而去。

    李炎又是一阵佩服,自己这个皇帝在这儿站着,徐仙长都不理会,果然是神仙中人。

    三位高人先后走远,他们的风采却深深留在众人脑海中。

    李炎定了定神,“太皇太后可好?”“太皇太后受惊过度,这会儿刚睡着,太真公主在旁照应,请陛下放心。

    ”李炎呼了口气,“这就好。

    ”“天一亮,陛下就该登基了。

    外臣先告退,到朝会上再行拜谒。

    ”李炎道:“程侯又不是外人,不妨就留在宫里,随我一同上朝。

    ”程宗扬苦笑着扯了扯衣服。

    尽管心事重重,百感交集,李炎也不禁“扑嗤”笑了一声,“早去早回。

    ”程宗扬笑道:“陛下登基这等盛事,我必定不会缺席。

    ”目送着程宗扬离开,李炎含笑回过头,看到旁边那个躬身侍立的宦官,笑意慢慢收起。

    程元振,李辅国的义子,心腹中的心腹。

    但见机也快,投效更是果断。

    方才是他亲手杀了造反的霍仙鸣,也是他亲手提着李辅国的头颅出去,李辅国安插在神策军内的义子义孙随即树倒猢狲散,才让鱼朝恩和仇士良顺利接管。

    使功不如使过,何况自己此时无人可使。

    “你,过来。

    ”程元振带着一丝惶恐上前。

    “两件事,你去妥当办好。

    ”“奴才遵旨!”李炎低声说了几句,程元振神情立刻变得微妙起来。

    他扑地叩首,“陛下放心!奴才就算是上天入地,出生入死,也要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车声辘辘,高力士亲自驾车,从仙居殿后驶出。

    夜色如墨,车前挂的灯笼被风雪打得不住摇晃,此时沿途灯火通明,大明宫内所有的宫人、内侍都被叫起,一边为先帝发丧,一边筹备新君登基。

    好在这些人也同样经验丰富,虽然事起仓促,但各司其职,倒是忙而不乱。

    程宗扬靠在车厢上,一手按着额角,闭上眼睛。

    一夜惊魂,此时终于告一段落,自己又一次全身而退。

    可惜隐患尚在,不然自己此时已经可以放松下来,把所有琐事都抛到脑后,好好睡上一觉。

    车窗的软帘被掀开一线,一条赤红的血藤游动着钻入车中,接着又是一条。

    片刻后,密密麻麻的噬血藤在车内蜿蜒蠕动,粗细不一的藤身彼此交织,原本藏在车底的两只血茧,此时被悬挂在车厢内,随着马车的颠簸上下震荡。

    在寝殿时,程宗扬一直小心戒备,防止噬血藤被李辅国暗中催动,突然间反噬己身。

    但那颗噬血藤元种一直停留在气海中,安静无比,反而是许久末见动静的阴阳鱼从气海中浮出,绕着它游动不已。

    细密的血藤蠕动着分开,露出鱼玄机苍白的面孔。

    程宗扬此前还在犹豫,要不要把她还给鱼朝恩。

    但辞行时,鱼朝恩正在整饬重新接手的神策军。

    李辅国在宫中的势力盘根错节,光是清理他在军中的手下,就颇为不易,程宗扬连人都没见着。

    只听说老鱼被李辅国的人打了个措手不及,自家也挂了彩,但他不顾伤情,忠勤于王事,又是李辅国欲除之而后快的对手,于是和仇士良一样,颇受新君信重。

    没见着人,自己只能先把鱼玄机带走。

    鱼玄机可以考虑还给老鱼,但另一个齐姊儿,程宗扬可没打算还。

    她跟自己作对多年,好不容易才逮到活的,怎么可能放虎归山?让她以后再变着法的来害自己吗?至少也得等小紫回来,先收了她一魂一魄再说。

    死丫头,你在哪儿呢?程宗扬又是一阵揪心。

    他倒不觉得小紫真会出什么意外,以死丫头的智商和变态的水下生存能力,世上能欺负她的存在可真不多。

    可是一去这么久都没个消息,免不了牵肠挂肚。

    此时自己的家眷大都去了十六王宅的安乐公主府,但袍服应该还留在宣平坊的家里。

    于是高力士驾车从大明宫西侧的右银台门驶出,沿着大明宫与太极宫之间御道,笔直向南。

    驶到东宫所在的凤凰门时,一群身着黄衫,品秩颇高的太监忽然从门中蜂拥而出,他们各自骑着快马,在门外一哄而散。

    高力士勒住马匹,避开这帮狼奔豕突的内侍,忽然扬声道:“刘三,你跑什么呢?”正打马狂奔的刘光琦扭过头,“高力士!妈逼的你怎么在这儿?”“大半夜的,你瞎跑个啥?出来遛马呢?”“你没听说吗?王爷倒了!妈逼的不跑等死啊?”刘光琦叫道:“咱家去投平卢!这辈子怕是都见不着了!带钱没?给俩!”高力士掏出钱袋丢了过去,“拿着!”刘光琦一把接住,往怀里一揣,叫道:“妈逼的你以后当心点儿啊!别让我回头还钱,找不着你!”“放心吧你!”

    “走喽!”这些李辅国昔日的爪牙如同丧家之犬般各奔前程,一大半都是投往各镇,尤其是魏博、平卢、淮西这些自行其事,视朝廷如无物的强藩。

    程宗扬心里发沉,这帮内侍如同纷飞的火星,天知道溅上哪处干柴,就会迸发出燎原之势。

    晚唐时节,攻进长安,逼得唐皇仓皇逃蹿的藩镇兵马可不是一回两回,生生将这座世间第一大城打成一片瓦砾,偌大的大明宫和太极宫都被打得荡然无存。

    任由他们流窜各地,只怕真要出乱子。

    可此地一处逃散的内侍就有上百人,从大明宫和太极宫,再到长安城内外各处宫苑,不知有多少宦官已经闻风逃遁。

    别说

    神策军这时还乱着,就算严阵以待,面对昔日高高在上的北司诸宦,也末必能下死手阻拦。

    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坐视……

    没走多远,就看到一群黄衫内侍风卷残云一般从南边溃散过来,有些往北,有些往东,没头苍蝇一样乱蹿。

    马车避开溃散的人群,继续向南,还没驶到第一个街口,远远便听到一声惨呼。

    一名内侍打马试图闯过街口,却被一箭射中面门,仰身堕地。

    几名坊卒呼喝着上前,用刀叉把尸体扒拉到一边。

    一名黑甲将领策马而立,持弓喝道:“今日宵禁,可有谕令!”

    程宗扬想起来卫公倒是给过自己一支令箭,可惜没带在身上。

    驾车的高力士已经认出那将领,尖声道:“嗣业大将军!这是侯爷的车!”

    这名字听着耳熟,似乎在天策府见过,程宗扬探出头,打了个招呼。

    果然是李嗣业,他立马收起弯弓,兴冲冲策骑上前,咧开大嘴亲热地笑道:“嘿!程侯咋走了这边?哦!仙居殿离这边近!哈!我可听说了,侯爷一刀劈了李辅国那贼厮鸟!啧!干得漂亮嗨!”

    李嗣业乐得够呛,程宗扬哭笑不得,“我回去一趟,能通融吧?”

    “嘁!瞧侯爷说的!”李嗣业拍着胸口道:“我给侯爷开路!”

    “不用,不用。

    ”

    “鸟!客气个毛!走着!走着!”

    李嗣业指挥坊卒,让他们搬来木制的拒马,把路口给封上,然后风风火火带着马车往宣平坊赶去。

    密布在车内的血藤已经收了起来,两只血茧被塞到车厢一角,程宗扬倚着车窗,有一搭没一搭地跟李嗣业聊着天。

    “刚接到的口信,说李辅国造反,被侯爷斩了,为防着他的人狗急跳墙,卫公让把路口都封上。

    ”

    李嗣业是个敞亮人,竹筒倒豆子一般说道:“本来我们府上的兄弟就守着路口,禁止通行。

    半个时辰前,那帮没卵子的货——老高,我可不是说你啊。

    ”

    高力士翘起兰花指,“哎呦喂,你就说呗。

    ”

    李嗣业打了个寒噤,扭头道:“那帮没卵子的鸟货就跟炸了窝似的,一群一群往外跑。

    我这边截住几个,还跑了不少,估计再往南是出不去了……”

    长安城北边是大明宫和原本的大内太极宫,一百零八坊大多在南,天策府诸将清理完各坊,带着坊卒封锁坊外的大路,但北边一带就鞭长莫及了。

    能拦住一部分就算是赚的,毕竟天策府只有二三百号人,放在长安城近二百万人口中,连洒胡椒面都算不上。

    而各处宫苑,单是宦官就有数万,足足是天策府数百倍。

    有李嗣业带着,自然无人拦截,一路穿过数处关卡,终于回到宣平坊。

    程宅的家眷都已经疏散到各处,门外各路守卫还在。

    这一晚又是钟声,又是喊杀声,又是各处封禁,又是百官齐出,弄得童贯等人也是人心惶惶,这会儿好不容易等到程侯爷回来,都急忙上前问安,打听城中的情形。

    程宗扬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只告诉他们唐皇驾崩,宫里有人造反,如今已经平定了,等天亮新君将在含元殿继位。

    这些都属于唐国内部事务,跟大伙儿没关系,小心别卷进冲突就行。

    倒是晋使、秦使,还有昭南的使节,得收拾收拾,一会儿上朝。

    谢无奕就待在石超家里,秦国的护卫却找不到自家使者,急得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好在程侯说了一句,秦国的徐大使已经入宫,让他们赶紧把袍服送去。

    程宅能动的都已经分别赶往十六王宅和宫中,宅里只剩下原本石超的护卫,受伤的范斌看门。

    程宗扬打了声招呼,让高力士把马车停到院内,自己回到内院找到衣物,胡乱往腋下一卷,然后跃进那口深井。

    片刻后,程宗扬出现在了已经改成家庙的法云尼寺中。

    寺内坟茔尚在,风雪下,一片凄清。

    他去庵堂取了香火,在坟前上了炷香,默默立了片刻,随即原路返回,重新登车。

    程宗扬费力地套着衣物,心下不禁感叹,就过了几天衣来伸手的日子,自己穿衣服居然都有些生疏了,果然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仙居殿位于大明宫西北方向,出宫时走的西边,此时再回宫中,直接去含元殿,走的大明宫正门望仙门。

    等他好不容易换好衣袍,马车已过了东市。

    最^新^地^址:^

    程宗扬心下一动,“往东。

    ”

    高力士道:“侯爷,这会子再绕路,怕是要耽搁时辰呢。

    ”

    “赶得及!”程宗扬道:“去永嘉坊。

    ”

    永嘉坊,皇图天策府。

    天策府诸将倾巢而出,偌大的天策府几近空堂。

    外着青袍,内披玄甲的卫国公李药师立在大堂内,负手望着一幅铺满了整面墙壁的地图。

    图上绘制着大唐二百九十五座州府,一千四百五十三县,以及国中的高山大河,雄关险隘,还有用不同颜色标注的四十八处藩镇。

    其中魏博、淮西、平卢等二十一个藩镇用朱砂标记,字迹透出令人触目惊心的血红。

    李药师清楚记得,仅仅六年之前,这些不向朝廷申报户口,缴纳赋税的藩镇还只有十五个,合计七十一州。

    短短六年间,如今已经有二十一个藩镇,合计一百六十八州——超过唐国一半的地域——都不再向朝廷缴纳一铢钱、一寸布、一粒粮,甚至有些强藩连镇内的官吏都自行任命,俨然如国中之国。

    如今朝廷每年的赋税,全靠东南八镇四十九州支撑,而朝廷用度依然穷奢极欲,挥霍无度,在北司南衙操持下,一味粉饰繁华。

    更可笑的是,唐国需要发饷的军士合计八十三万,除了十八万神策军由朝廷直辖,其余六十五万大都由各藩镇节度使掌管,一旦欠俸,立刻闹饷哗变,为祸百姓。

    这意味着那些兵强马壮的藩镇,一边堂而皇之地向朝廷伸手要钱养兵,一边倚仗朝廷养的兵马来对抗朝廷,肆行不法。

    如此荒唐的局面,不是没有有识之士为之扼腕,为此大声疾呼,但都石沉大海,甚或是肝脑涂地。

    这一切都是因为李辅国一手遮天,故意纵容吗?李辅国固然其罪可诛,南衙诸相同样难辞其咎。

    当然还有奉天承行,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

    “他们一代一代养在深宫之中,信心和能力都在退化,就在他们彻底失去控制武将的自信,而将兵权交给宦官那一刻开始,这一切都无法避免。

    ”李药师微微闭上眼睛。

    是的。

    他当年就是这么说的。

    为此他声称要召集天下的精英俊杰,建立一支超越六朝国界的独立军队,内惩不法,外御强敌,为天下带来永久的太平。

    自己就不该允许他在天策府胡言乱语!结果靠着画的大饼,被他硬生生拐走一批自己最优秀的学生,去为他所谓的梦想征战。

    更可恨的是,他构思的军队尚末成形,姓岳的自己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简直是王八蛋!然后是王哲,搭上了地位、名声和所有的信用,不惜一切代价建成左武第一军,去寻找他预言中的域外强敌,直到尸骨无存。

    李药师睁开眼睛。

    现在终于轮到自己了吗?一名蜂腰猿背的矫健汉子团身从檐下翻出,宛如一只轻巧的狸猫跃进大堂,毫不见外地拉开墙边的抽屉,埋头翻找起来。

    李药师紧皱的眉头松开,一脸无奈地说道:“行了,抽屉里那点儿吃的,早被你们几个摸干净了。

    ”“不能吧?这些年都没再补点儿?”薛礼脑袋几乎钻到抽屉里,“可别赖我啊,这里头的果脯蜜饯,都是谢小子先摸的。

    我是看他暗地里吃的香甜,想起教官教导我们说

    有福同享,才叫上几个兄弟替他同享了。

    ”李药师板起脸,“幼度已经拿到北府兵的兵权,你呢?”“我也快了。

    ”薛礼头也不抬地说道:“这趟回去,大概能混个禆将。

    银枪效节都八千精锐,我差不多能管五十个。

    再努把力,六十岁之前混到牙将,就能管一二百号人了……有了!”薛礼猿臂一展,从最下方的抽屉里摸出一罐蜜饯,抓了一颗丢到嘴里,含混说道:“我都饿两天了……嗯,还是老师的蜜饯好吃!”自家几位门生就属这个是惫赖货,李药师无奈道:“你怎么回来了?”“我在路上遇到一队商贾,觉得路数不大对,就让手下的兄弟先走,缀着他们探探风色。

    ”薛礼抱着蜜饯罐子在卫公对面坐下,“是从秦国来的,一直停在城外。

    直到前晚半夜,有人从城中来投。

    ”他笑了笑,“是李宏。

    ”李药师道:“帛十三?他来何事?”“谁知道呢。

    ”薛礼一边说,一边抱着蜜饯猛吃,“反正他没去占城,反而来了长安。

    哦,入城之后,唯一见的就是那位程侯。

    ”李药师若有所思,“看来程侯入宫之前,就是去见的他。

    ”薛礼抬起头,愕然道:“程侯入宫了?他入宫干嘛?不会是跟帛家勾搭上了吧?”“皇上驾崩,江王继位。

    ”卫公道:“就在刚才,李辅国因为在宫中作祟,被程侯分尸,死无葬身之地。

    ”薛礼一拍大腿,“怪不得呢!姓程那小子如今名声在外,跟他打交道,指定得出乱子!不是谋逆,就是造反,怎么大怎么来!帛十三刚在秦国闹过一场,巴巴跑到长安来,八成就是看中程侯这独门手艺,指望能借花献佛,给帛家哥几个尝点儿鲜。

    ”“啧啧,”薛礼感叹道:“撞上姓程的,帛家老九怕是也要倒霉。

    ”“长安局势已定,这漟混水你还是别碰的好。

    ”卫公道:“尽早回魏博。

    ”薛礼悻悻道:“乐从训那厮倒是狡猾,我从北到南兜了一圈也没逮到他。

    ”“先放他一马。

    回魏博再见机行事。

    ”“这就回去多没意思?”薛礼将一把蜜饯丢进嘴里,含糊道:“我听说,东南那边出了什么事?”李药师道:“淮西作乱,内侍省把消息扣下了。

    ”“呸!”薛礼吐出一只果核,“这帮混帐!藩镇混帐!宦官更是混帐!”墙上的地图薛礼早已滚瓜烂熟,不用看就知道,淮西的吴元济在藩镇中算不得最强,但位置至关重要,正好卡在赋税重地东南八镇与京师长安之间。

    淮西作乱,东南的赋税就不用指望了,可大唐的朝廷如今就靠东南的赋税撑着,一旦东南有失,唐国这摊子不用推就自己倒了。

    接着他眼睛一亮,“哎,这要是闹大了,会不会让咱们带兵啊?”“你想带兵?”“做梦都想啊!”李卫公沉默下来,心里却是一声长叹。

    程宗扬挥刀斩下的一刹那,他从太皇太后的表情中察觉出一丝不妥,但那小子用帷帐包着屁股,放了句话就赶紧蹿了,跑得比兔子还快。

    等太皇太后返回寝宫,他有意前去细究原委。

    但从殿中出来,遇到了教官李牧,告诉他程侯那位谋士已经在府中等候多时,并且带了一句话:卫公今日入宫已是大错,逗留不去更是错上加错。

    若想保全天策府,还请速回。

    贾文和还在董卓帐下时,李药师就听说过这个善于揣摩人心的智谋之士。

    若论兵法、战谋,李药师自负不弱于人。

    若是两军对垒,以一敌十,亦可破之,以一对一,天下绝无敌手。

    然而朝堂之上,自己却如陷身泥淖。

    上是君王的敬而远之,左右是同僚的笑脸与恭维,前是宫中圣旨,后是朝廷法度。

    任凭他战阵无双,可找不到对手,看不见敌人,生生被缚住鲲鹏之翅,难上青天。

    略一思忖,李药师便有了取舍。

    天策府与太皇太后孰轻孰重,并不难权衡。

    那位贾先生果然没有让自己失望,虽然看起来有些疲惫,但言辞依然锋利,没等自己开口,就径直说道:“江王英锐奋武,刚强机敏,嫉恶如仇,诸王莫有其比。

    公主以江王代绛王,于公于私都是上上之选。

    ”以往传言的两位储君,安王温和敦厚,陈王性子跳脱,平心而论,私下里李药师都不看好。

    毕竟国家危亡,亟待明君,温和则难免受制于臣下,局势只怕更加糜烂,跳脱则易为臣下所趁,恐有不测之祸。

    至于另一位绛王,李辅国等人选他,恰恰是看中他秉性懦弱,易于摆布,实在不值一提。

    相比之下,锐气十足的李炎无疑是可以选择的最好人选。

    也幸亏太真公主既有急智,又有担当,危急关头,以江王代绛王,如同神来一笔,局势随之大变,李辅国的覆没,仇士良、程元振等人的投靠就是明证。

    可贾文和接着话锋一转,“世间万事,有一利则有一弊。

    英锐奋武,失之躁进。

    刚强机敏,难免多疑。

    嫉恶如仇,御下则必然严苛过甚。

    请卫公三思。

    ”李药师道:“国家沦落如此,若江王能一扫沉疴,严苛些又有何妨?”“敢问卫公,天策诸将可能做到曲意奉迎?”李药师默然不语,如果连自己麾下的将士都学会了曲意奉迎,天策府又何必苟延残喘?良久,他开口道:“吾等身为军人,自当听从君命。

    ”贾文和仿佛没有看到他的为难,径直追问道:“敢问卫公,若是宫中要杀安王和陈王呢?天策府还要唯命是从吗?”李药师沉声道:“为何要杀安王和陈王?”“江王的皇位如何来的?”捡来的。

    或者说太真公主硬塞给他的。

    江王本人的因素反而是最小的。

    也就是说,单靠李炎自己,根本与皇位无缘。

    李昂驾崩前,安王的皇太弟和陈王的皇太侄都有所传言,但李炎会因此杀掉安王和陈王吗?不可能…………吧?大唐立国以来,每逢帝位更迭,几乎都伴随着杀兄屠弟的血雨腥风,即使最圣明的文武皇帝亦不能免。

    李药师不会骗自己,说江王义气过人,必然兄弟情深,绝不会对兄弟子侄举起屠刀。

    但退一万步说,即使真杀了安王和陈王又如何?昔日文武皇帝杀兄屠弟,胁迫父皇退位,不依然是一代明君?治下难道不是盛世?作为征战沙场的军人,李药师早已摒弃了妇人之仁。

    如果大唐真能够重回盛世,便是以安王、陈王的性命为祭又何妨?李药师双手抚膝,不动声色,“先生要说什么?”“杀安王陈王倒也罢了,若是他日赏赐太真公主白绫呢?”李药师霍然变色,身上的铁甲铿然作响,“荒唐!”太真公主可是一手将李炎扶上皇位,恩大于天,双方怎么可能反目成仇?

    除非……李炎若是要杀安王、陈王,太真公主必然会拼死护着二王。

    李炎会因此迁怒太真公主吗?不可能!以李炎的性情为人,顶多是懊恼,或者生两天闷气,绝不可能恩将仇报!贾文和望着他,“这就是天策府覆亡的祸源。

    ”

    即使李药师再不擅长政治,这时也听懂了。

    天策府对君主的忠诚固然无可置疑,但假如真要在李炎与太真公主之间二选一,毫无疑问会倾向于后者。

    如果李炎与太真公主能和衷共济,天策府的立场自然无可挑剔,可一旦双方出现嫌隙,天策府将何以自处?新君是会完全相信天策府,还是……更信任那些作为家奴,顺从无比的阉人呢?“所以先生说,我今日不该入宫?”“卫公与诸将入宫固然劳苦功高,但他日局势稳定,君王想起诸将今日乃是无诏而入,甚至只与太真公主私下商议,又该作何思量?”李药师心里生出一丝遗憾。

    安王敦厚,今日之事自然无妨,陈王跳脱,怕是压根儿不会多想,可谁知道入宫的会是江王呢?“先生既然洞烛其

    幽,可否补救?”“贾某方才已经说过,天下之事,有一得则有一失。

    太真公主送江王入宫,便已权衡得失。

    得其所得,失其所失。

    ”“所以……”贾文和起身道:“在下只是请卫公谨慎,莫要争一时长短。

    ”说着他长揖一礼,向李药师告辞。

    “且慢!”李药师道:“以今上秉性,何以至此?”贾文和道:“卫公若是不信,且观淮西之乱,唐皇遣何人领兵,便可见其一斑。

    ”李药师默默望着自己心爱的门生。

    如果贾文和所料不差,这次平定淮西,刚即位的皇帝陛下仍然不会选择天策府。

    而天策府唯一能做的,唯有继续忍耐。

    忍耐到皇帝消除戒心,或者局面溃烂到无法收拾……贾文和这次特意登门,也许只是为了保全太真公主。

    任由天策府与太真公主毫无顾忌地继续接近,无论哪个皇帝都会如芒在背。

    即使太真公主是外姓公主,不可能以女帝的身份临朝称制也不行。

    所谓手持利刃,杀心自起。

    假如天策府这柄利刃被别人握在手中,今日自己的所有功劳,都是对皇位可能的威胁。

    “别想了。

    ”李药师终于开口,“眼下还不是天策府带兵的时候。

    ”嘴里的蜜饯当时就不甜了,薛礼啐了一口,“干!”“且回魏博。

    ”李药师拂袖道:“多用点心思!魏博天下强兵,绝不能再让乐从训父子相继,分割一方!”“知道了。

    ”薛礼抓了把蜜饯塞到怀里,然后纵身一跃,消失在夜色中。

    李药师坐在案前,听着堂外寒风呼啸,久久不语。

    忽然外面传来呼声,“卫公!卫公!卫公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