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连城璧

作品:《明末之巨宼逆袭

    郑成功跑了,他麾下的人马除了死掉的以外,其余全都降了大兴军,连以前派驻各府县的三十镇将士,也都主动向大兴军投诚。

    普通的士卒没有问题,挑选一部分出来送进新兵营,然后再选一批出来分到各州府去当衙役,最后剩下的充作备军,不过一样要经过新兵训练,不合格的再另外安排活计。

    主动投诚的将领也好办,先进行身份甄别,没有血债并且品行尚可的,就送入军中的中低级将领培训班培训学习,到期考核合格后由兵部统一分配新的职务。

    不过那些在厦门海战中被俘虏的郑军将领就有点不好处理,他们是大兴军的俘虏,不可能让他们进大兴军继续担任将领。要是对抗大军被俘虏后不但没有惩罚反而还能继续当官,以后谁还会主动投诚?

    况且大兴军中有些老兵入伍三四年都没能混上个低级将领,你一个俘虏转眼间就骑到他们头上指手划脚,换了谁心里能服气?

    但把他们放到外面,又似乎有点放心不下。

    趁着年底,李元利将在厦门的众将官全都召集起来开了一个会,一是落实将士们的年底福利问题,这是中国人的传统,大兴军都有成例,兵部和户部前几年就出台过相关规定。作战部队除了赏银之外,照例还有酒肉等赏赐,福建的物资匮乏,这些还得从广东调拨过来。

    紧接着李元利便将郑军被俘将领的事情拿了出来,让大家讨论讨论该如何处置。

    “王爷,要不就按老规矩?我就不信这些人一点坏事都没干!搜集他们的罪证,军法处审理过后直接送去劳改!等过十年八年的再放出来,他们就算想干点啥也是力不从心了!”

    要说王拙这法子也是可行,李元利起先也是这么考虑的,可后来想想又觉得不合适。这些将领基本都率部劫掠过百姓、强征过粮草,但那是郑成功下的军令,严格说起来并不是他们的错。

    “殿下,末将倒是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去担心那么多!就算放他们回去,他们又能如何?”光听这称呼,李元利便知道这是李定国。

    他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然后看了看众人,最后将目光落到了黄梧身上,“老黄,说说你的想法。”

    大兴军中旧部都知道李元利议事时的习惯,就是先让众人把自己的想法说一下,然后他再从中取一个合适的办法出来,肯定不会因为你说得不对他就不高兴。

    但黄梧是从郑军中新投过来,生怕说错了话惹得汉王不满,况且这事情他还真不好提建议。说从轻发落放他们回家吧,怕汉王认为自己和郑军将领还有瓜葛,替他们说话,说按王拙的意思将他们关起来吧,又怕传出去别人说他不念旧情。

    既然是说什么都不讨好,黄梧便只有装糊涂,“王爷……这,末将实在是不知如何处置啊。”

    李元利也不在意,继续问下一位,“宁人先生,你觉得这些人应当如何处置才好?”

    顾炎武已经将这事情梳理了一遍,此时便拱了拱手对李元利道:“王爷!如今大兴军威震四方,已经不需要用严刑峻法来震慑敌人,况且郑军不是鞑子,不是咱们的生死仇敌。学生以为可将他们放回家中,以显王爷仁义之心。”

    “末将附议!”王复臣、陈奇策等将领也都站起身来躬身道。

    看来大家对郑军并没有多少仇视之心,李元利示意他们都坐下,然后将目光转向了随军的副参谋长施君泽问道:“参谋处的意见如何?”

    处理俘虏和投诚人员的事情一向是参谋处在负责,副参谋长施君泽便是李元利最先带出来的参谋人员中的几名佼佼者之一。

    施君泽连忙起身道:“王爷,标下认为顾先生所说很有道理,可以将他们放回去。”

    “不过这批俘虏中有十多名将领,作战勇猛、治军有方,并且没有丝毫不法之事,标下这几日来同他们也多有接触,他们都希望能够加入大兴军杀鞑子!王爷您看是不是……”

    李元利考虑了一会说道:“那这样处理!将这十几人和投诚的将领一样编入培训班学习,考核合格后由兵部统一分配任用,其余人释放归家,由当地官府负责安置,就地监管。所有人都要留档,如果日后违法乱纪、祸害地方,那就数罪并罚!”

    这些将领很多都是当地豪强或勇武之辈,如果放任自流,还真有可能整出些事来,必须得防患于未然。

    施君泽领命坐下,新任户部福建清吏司司长桑武奏道:“王爷,如今福建全省皆下,但省府主官却还未定,此事请王爷早作决断。”

    大兴军的行政机构与明代无异,一省最高长官为布政使,掌管一省政务,其下左右参政、左右参议分守各道,分管粮储、屯田、驿传、水务、抚名诸事。

    福建的布政使人选在广东时李元利就和刘玄初等吏部主官议了两次,但都没有好的人选,李元利也没想到福建郑军一战之后就望风而降,因此这事情现在成了当务之急。

    大兴军不缺府县以下的官吏,但一省主官却非同小可,要是所用非人,那可真会坏大事。

    “诸位可有贤才举荐?”李元利呵呵笑道:“举贤不避亲,哪怕是你们的亲朋好友,若是能胜任布政使一职,都尽管说来听听。”

    堂下顿时鸦雀无声。这布政使是二品大员,而且掌管一省政务,绝非寻常人可以胜任,一帮武将哪里会认识这种人?要是胡乱举荐一个上来,日后出了问题,举荐人也脱不了干系。

    “王爷,末将要荐一人!”李元利转头一看,却原来是王兴。

    他有些诧异地问道:“电辉欲荐何人?”

    “永历两广总督连城璧!”

    连城璧?李元利从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当然更不知道这人品行才干到底如何,况且这永历朝的官大都有名无实,能不能胜任一省布政使还真不好说。

    两广总督,一听这官就是个虚职,永历朝廷什么时候拥有过两广地方了?就是朱由榔在肇庆称帝之时,离得不远的广州都还有个只当了四十天皇帝的绍武帝朱聿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