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密谋献城

作品:《明末之巨宼逆袭

    一直以来,李元利都没有把郑成功看成是强劲的对手。郑成功以海寇起家,靠的是海上力量,只要大兴军的铁甲舰一造出来,就是郑成功败亡之日。

    大致说起来,郑成功自永历元年一六四六年起兵,但却到永历三年才逐渐形成对清军有威胁的战斗力。郑军在占领区横征暴敛,不得人心,占领的内地府县往往用不了多久就被清军夺去,而沿海岛屿以及小片滨海土地因粮食产出有限,根本不能养活大军,这就使得郑军只能到沿海潮汕等产粮地区劫掠百姓,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再则郑成功治军严苛,动则斩首棍责。据史料记载,自永历元年到永历十五年一六六一年,郑军中被郑成功斩首的有名有姓的将领就多达七十五人,被杖责者更是难以记数,这使得郑军将领人人自危,生怕一不小心屠刀就落到自己身上,因此而叛投清军的将领也特别多。

    一支百姓恨之入骨而且内部还不安定的队伍,能够翻得起什么大浪?郑成功的性格早就已经注定了他最终的结局就是众叛亲离。

    “王爷,封义求见,有许龙的消息了!”两人正在说话,栓柱却走近李元利对他禀道。

    “让他过来。”李元利将青竹鱼竿往岩石缝里一插,拍了拍手。

    不一会封义便爬上岩石,躬身行礼:“王爷,微臣刚得了密报,许龙正藏匿于诏安以东的东山岛上,手下有大小船只三百余艘,贼寇八千!另有数股小股海贼归附于他,总兵力当在一万二千左右!”

    这许龙是潮州澄海南洋人,是澄海世家大族的族长。明末战乱四起,他便组织乡勇民团拒寇御盗,久而久之势力越来越大,便开始以此为倚仗经营海外走私贸易,劫掠海上以及不同宗族,雄踞一方,清军入粤以后,他更是归附清廷,为虎作伥,为其戮力尽忠。

    顺冶十年虏廷潮州总兵郝尚久剪辫竖旗重新“反清复明”,奉明永历年号,自称新泰伯。尚可喜调集广东境内各营围攻潮州,这许龙便是攻城的急先锋。

    潮州城破,郝尚久投井而亡,事后论功,许龙授潮州水师总兵。

    大兴军此次大举进攻潮汕,许龙得了消息,自知不敌,率部逃匿。没想到竟然没有逃远,就藏在与南澳相隔一百多里的东山岛上。

    “传令陈奇策,立即兵发东山,务必将许龙捉拿!若遇顽抗,尽数歼灭!”对于这些地方豪强势力和海盗团伙,大兴军一向都不手软,更何况这许龙还降了清廷。

    陈恭尹写了军令,栓柱自派亲兵去传令,李元利又向封义问道:“漳州、厦门可有什么消息?”

    “暂时还没有消息传来。”

    “我估计郑成功麾下诸将与他不会戮力同心,你再发封鸽信给李定国,无论郑军何人来降都先收留下来,若非大奸大恶之辈,咱们就留他一条性命,准其戴罪立功!”

    …………

    李元利一点都没猜错,此时郑军内部已是暗潮汹涌!

    “戴罪守海澄”的黄梧自苏茂被斩之后,便已经起了叛投清军之心,然而清军迫于大兴军的威势撤出了福建,他便只能暂时忍耐,如今大兴军攻占了漳州,对他来说又是一次机会。

    他根本不用多考虑便决定献城投降,于是便命人去请副将苏明来商议此事。

    这苏明是苏茂的族弟,自族兄被郑成功随便找了个借口斩杀之后,他便对郑成功怀恨在心,早前就与黄梧密议过一同率众投清,因此也不怕他走漏了消息。

    不消多时,亲兵便请了苏明过来,黄梧挥退左右,对苏明道:“郑森不仁不义,擅杀良将,我等也无需为他尽忠,今大兴军已取漳州……”

    “黄兄!说正事吧。郑森派了甘辉率五镇兵马前来,我在这儿时间长了,怕他会起疑心!”

    “起个屁疑心!连郑森都是个没脑子的,他杀了你兄长,却又派你我二人继续守这海澄,这就说明他对我们毫无防范之心。连郑森都是如此,更何况甘辉有勇无谋,哪儿想得到这许多?”

    “总之不说废话。咱们投大兴军当然比投鞑子要好得多,起码不会被老百姓指着后背骂!该如何行事,黄兄尽管明言,小弟惟你马首是瞻!”

    “好!我的意思,你去一趟大兴军中将此事与晋王言明,到时来个里应外合,献城投诚!”

    “早就听闻李晋王英雄了得,比郑森强了百倍不止,此番正想去拜见!只是小弟乃是海澄副将,若甘辉有事寻我却寻不着,那当如何是好?”

    “此事容易得很!海澄离漳州不过四五十里,你乘水哨马去,最多一个时辰便可抵达。若是甘辉问起来,我就说你巡哨去了。”

    “如此便好。”

    “兄弟赶紧动身才是,若是等到李晋王兵临城下,那咱们的功劳可就小了许多!”

    “小弟省得!”

    苏明辞别黄梧回了营中,立即找来几名亲信说明此事,然后划了一条快哨船,往漳州方向飞奔而去。

    这快哨船便是水哨马,上有一帆,左右各四桨,划起来迅若奔马,虽是逆流而上,但这一段柳营江江水平缓,不消一个时辰便到了漳州。

    却见西溪北岸,大兴军营帐连绵起伏,一望无边,营内各色旌旗招展,更添几分肃杀。苏明吞了一口口水低声道:“这得有多少人马?”

    随行众人也是目瞪口呆。郑成功麾下虽然也有七十二镇七八万步兵,但却是驻扎各地,这番情形也是从没见过。

    船还没靠岸,岸上便有十几名顶盔戴甲的大兴军士卒远远端着鸟枪喝问:“你等何人?速速靠岸弃械就缚!否则休怪枪子无眼!”

    苏明连忙将船靠了岸,解下腰间佩刀递给身旁士卒,这才走前两步拱手道:“诸位大哥!小弟乃郑森麾下海澄副将苏明,今日前来欲向李晋王献城投诚,还请诸位大哥代为通报!”

    “我大兴军中没有晋王,只有汉王!只有李军长!你见是不见?”

    “……见,当然要见。”黄梧一下反应过来李晋王已经投到汉王帐下,再称晋王确实不妥。而且看这样子,大兴军士卒也不会认那永历朝封的“晋王”。